文档详情

2014-2015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wu****e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5.51KB
约4页
文档ID:161008405
2014-2015高二语文期末试卷_第1页
1/4

新源二中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二语文 命题、审核:徐敏 张秋洁(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2.本试卷备有答题卡,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宗白华诗哲泰戈尔曾说过:“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的?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他们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这是极其伟大的一种天赋他的这几句话里,包含着极精神的观察与意见,值得我们细加思考先谈“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东西方古代哲人,都曾仰观俯察探求宇宙的秘密但希腊及西洋近代哲人倾向于拿逻辑的推理、数学的演绎、物理学的考察去把握宇宙间质力推移的规律,一方面满足理知了解的需要,一方面导引西洋人去控制物力,发明机械,造福民生西洋思想最后所获得的是科学权力的秘密中国古代哲人却是拿着“默而识之”的观照态度,去体验宇宙间生生不已的节奏。

即泰戈尔所谓旋律的秘密《论语》上载: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四时的运行,生育万物,对我们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密一切在此中生长流动,具有节奏与和谐老子也从他高超严冷的眼里观照着世界的旋律,他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活泼的庄子也说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他把他的精神生命体合于自然的旋律荀子歌颂着天地的节奏:“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养而成中国古代哲人找到了宇宙旋律的秘密,并且把这获得的至宝,渗透进我们的现实生活,使我们生活在礼与乐里,创造着社会的秩序与和谐我们又把这旋律装饰到我们日用器皿上,使形下之器启示着形上之道(即生命的旋律)中国古代艺术特色表现在日用器皿的各种图案花纹里,而中国最光荣的绘画艺术,也还是从商周铜器图案、汉代砖瓦花纹里脱胎出来的呢!再谈“中国人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在新石器时代,我们制作了玉质的日用器皿,后来把它们作为我们政治上、社会上及精神人格上美丽的象征物在青铜器时代我们竭尽当时的艺术技能把日用器皿,如烹饪的鼎、饮酒的角等等,制精制美,使它们成了天地境界的象征。

我们赋予最现实的器具以崇高的意义、优美的形式,使它们不仅仅是我们役使的工具,而且可以同我们对语,同我们情思往还但我们也曾得到过科学权力的秘密火药同指南针这两项发明到了西洋人手里,成就了他们控制世界的权力——路上霸权与海上霸权,中国自己倒成了这霸权的牺牲品我们发明火药,却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使人们在新年里享受平民式的欢乐我们发明指南针,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却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方位与走向,使我们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选择优美适宜的自然环境中华民族很早发现了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以和平的音乐的心境爱护现实,美化现实,却轻视了科学征服自然的权力,使我们不能摆脱贫弱的地位,在生存竞争剧烈的时代,受人欺侮,我们的灵魂粗野了,卑鄙了,怯懦了,也现实得不近情理了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正面临着极大的问题  (选自《艺境》,1946年,有删节)1. 关于“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发现宇宙秘密的能力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被泰戈尔认为是中国人的一种极其伟大的天赋B.中国古代哲人找到的“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

C.中国古代哲人把找到的宇宙旋律的秘密渗透进现实生活,创造着社会的秩序与和谐D.中国古代哲人仰观俯察宇宙秘密的目的,并不像西方哲人那样想获得“科学权力的秘密” 2.下列各项不能体现“中国人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的一项是(   )(3分)A.新石器时代制作了玉质器皿,后来我们把它们作为政治、社会和精神人格上美丽的象征物B.我们将崇高意义与优美形式赋予现实的器具,使它们已不再仅仅是被役使的工具C.我们没有用火药和指南针来获取霸权,而用来享受新年的平民式的欢乐和适宜的自然环境D.四时运行和万物生育,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密,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这种秘密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A.西方哲人探求宇宙万物的目的是了解与控制,因此他们根本就体会不到探求过程中的真谛与乐趣B.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体现在“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  C.庄子把他的精神生命体合于自然的旋律,而荀子歌颂天地的节奏,他们对宇宙旋律的体验大相径庭D.在重视科学征服自然的权力的同时,我们更应坚持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否则,我们便不能摆脱贫弱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夏侯详字叔业,谯郡人也年十六,遭父艰,居丧哀毁三年庐于墓,尝有雀三足,飞来集其庐户,众咸异焉服阕,刺史殷琰召补主簿宋泰始初,琰举豫州叛,宋明帝遣辅国将军刘勔讨之,攻守连月,人情危惧,将请救于魏详说琰曰:“今日之举,本效忠节;若社稷有奉,便归身朝廷,何可屈身北面异域且今魏氏之卒近在淮次一军未测去就惧有异图今若遣使归款必厚相慰纳岂止免罪而已若谓不然,请充一介详见勔曰:“将军严围峭垒,矢刃如霜,城内愚徒,实同困兽,士庶惧诛,咸欲投魏仆所以逾城归德,敢布腹心愿将军弘旷荡之恩,垂霈然之惠,解围退舍,则皆相率而至矣即日琰及众俱出,一州以全齐明帝为刺史,雅相器遇及辅政,招令出都,将大用之每引详及乡人裴叔业日夜与语,详辄末略不酬帝以问叔业,叔业告详详曰:“不为福始,不为祸先由此微有忤出为征虏长史、义阳太守建武末,荆州中兵参军刘山阳先在州,山阳副潘绍欲谋作乱,详伪呼绍议事,即于城门斩之,州府乃安迁司州刺史,辞不之职高祖义兵起,详与颖胄同创大举凡军国大事,颖胄多决于详及高祖围郢城未下,颖胄遣卫尉席阐文如高祖军详献议曰:“穷壁易守,攻取势难;顿甲坚城,兵家所忌。

诚宜大弘经略,询纳群言军主以下至于匹夫,皆令献其所见,尽其所怀,择善而从,选能而用,不以人废言,不以多罔寡又须量我众力,度贼樵粮,窥彼人情,权其形势高祖嘉纳焉天监二年,抗表致仕,诏解侍中,进特进三年,迁湘州刺史详善吏事,在州四载,为百姓所称州城南临水有峻峰,旧老相传,云“刺史登此山辄被代因是历政莫敢至详于其地起台榭,延僚属,以表损挹之志六年,病卒,时年七十四 (节选自《梁书》)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3分)A. 今若遣使归款 诚意 B. 由此微有忤 不悦 C.权其形势 权力D.抗表致仕 辞去官职5.下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且今魏氏之卒/近在淮次/一军未测去就/惧有异图/今若遣使归款/必厚相慰纳/岂止免罪而已B.且今魏氏之/卒/近在淮次/一军未测/去就惧有异图/今若遣使/归款必厚/相慰纳/岂止免罪而已       C.且今魏氏之/卒/近在淮次/一军未测/去就/惧有异图/今若遣使归款/必厚相慰纳/岂止免罪而已       D.且今魏氏之卒/近在淮次/一军未测/去就惧有异图/今若遣使/归款必厚/相慰/岂止/免罪而已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夏侯详十六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

夏侯详极为伤心,葬了父亲之后,就在父亲的墓旁结庐居住,为父亲守孝,这一住就是三年 B.宋泰始初年,殷琰举豫州之众反叛,在受到刘勔讨伐危急之时,夏侯详去向刘勔求和,经过他的努力,刘勔最终答应了夏侯详的请求C.高祖起义兵之时,夏侯详与萧颖胄一同来抵抗高祖当时凡是军国大事,萧颖胄多和夏侯详共同商讨,而且大多数由夏侯详来决断 D.夏侯详胸怀坦荡,在任湘州刺史时,当时传说刺史登临城内一座山将免官去职,历任的刺史们都不敢登这座山,而夏侯详却无所顾忌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城内愚徒,实同困兽,士庶惧诛,咸欲投魏5分)(2)及辅政,招令出都,将大用之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11分)野水孤舟梁 栋①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注】 ①梁栋,南宋诗人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8.诗的颈联使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分析5分)9.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尾联所抒发的情感的理解6分)(三)10.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1)实迷途其未远,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 ,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3)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4)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5)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6)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乙  选考题(任选其一)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一碗面的悲与喜(朱奚荭)面店不是很大,楼上楼下共60米见方面的种类也不是很多,到了冬天,就只有一种,招牌羊肉面店的位置也偏,位于城的东北角只是,城里的学子考上了大学,要背井离乡到异地求学,出发之前,到此店里吃一碗面,临走,咂咂嘴:“有一段日子吃不上这面了公务出差有些日子的人回来,先不忙着回家见老婆孩子,却先来此店,吃碗面,解解馋,安慰苦熬了许久的胃经年在外打工的人回来,吃了这碗面,恢复了味觉缓解了一路的思乡情,久经颠簸而恍惚的头脑这才清醒过来:“终于尝到了这老家的面,果然是回家了。

面店举城闻名,源于面的味道之好据传,这面店追溯起来,还属于上个世纪的风光世道变迁,人事沧桑,只是这面,还是祖宗留下的秘笈所成,还是那个味徒闻其名、未尝其味的人也不在少数,因为此面价钱很贵,尤其是招牌羊肉面,是其他店的一倍不止来店里吃面的人,多是养尊处优的达官贵人外面不大的空地上,停的不是宝马就是本田这不,刚从那辆红色迷你宝马车上下来的贵妇,抱着一只黑色贵宾犬,款款地步入店内,用纸巾仔细地擦拭桌椅完毕后,才优雅地坐下老板,来两碗羊肉面老板是位跛足的中年妇女,面无表情,不苟言笑,十年如一日她的绝活是本店的另一传奇,店堂里有再多的客人,她也能丝毫不差地记清楚几号桌哪位客人点的是什么面,面要软还是偏硬,拌面还是汤面,汤多还是面多;可以毫不费力地用丹田之音传到隔开两个房间的厨房里,那声音决不刺耳,反而会让人依稀感觉好像回到那久远的年代,悠长而有古韵不到三分钟,面就端上来了其中的一只碗不是常用的陶瓷碗,有些特别贵妇也不在意,细致地挑着面吃,用另一双筷子从另一只碗中夹了面条喂那狗吃,店里的人见了,均见怪不怪的样子,各吃各的面不久,店里进来了两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老头搀扶着老妇人,两人一进门,店里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老人,那只贵宾犬也似乎看出苗头,朝两人吠了起来。

跨进门后,老头搀扶老妇人在一个角落里坐下,而后走到柜台,目光在价目牌上搜索良久,:“我要一碗羊肉面,面多点老头从衣服的夹层里掏出一个黑油油的布褡裢,再从褡裢的某一层中捏出一叠有一元、五元也有几毛的零票,又点了一遍,交给老板面上来了,老头把面推给对面的老妇人,用筷子拌匀了,撒了些胡椒粉:“快吃,热乎的才好吃哩老妇人的脸被腾出的热气蒸得显出些红润,脸上露出孩子似的欣喜,用筷子伸进碗里,蘸了蘸汤水,放进嘴里嘬着,又挑起几根面,欠着身子要去喂老头吃,老头摇了摇头:“你先吃,我多要了面,剩下我再吃老妇人低头抿了口汤,又把碗推过来,让老头喝汤,老头固执地把碗推了回去,做出生气的样子老妇人这才开始吃面,吃得很慢,很享受,额头上渗着些小汗珠,老头见了,用桌上的卷纸仔细、轻柔地给她擦着汗 隔桌上,那贵妇的面剩下了一半,而贵宾犬的那只碗里还剩下了大半碗的面,那些羊肉几乎未动过一箸店员端下贵妇的两只碗和那对老人的那只空空的碗,转身进去时,店堂里的人清晰地听见一声轻微的丹田之音:“把那只碗给扔了留下的是店里所有人的疑问:“是哪只碗?”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一家有名气、价钱贵的面馆,同时接待了一位贵妇人和一对捡破烂的老夫妻。

作品叙述了贵妇人与宠物犬吃了两碗面,而捡破烂老夫妻同吃一碗面的故事B. 这篇小说语言清新,叙事生动,构思巧妙,情节曲折,作者在作品中将旁观者的理智与读者的情感巧妙地联系起来,在平静的叙事中蕴涵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C. 这篇小说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D. 两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在面馆吃面满足而快乐,但也有个小插曲:在吃面的过程中,老妇人把面推给老头,老头很生气,又把面推回给老妇人E. 微型小说为了追求含蓄、蕴藉的艺术境界,有时会通过模糊的方式来呈现题旨,这篇小说就是这样的2)小说以“一碗面的悲与喜”为题有何妙处?(6分)(3)这篇小说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4)这篇小说的结尾“把那只碗给扔了”一句很精彩,到底“是哪只碗”很耐人寻味有人说是扔掉犬吃过面的碗,有人说是扔掉捡破烂夫妻用过的碗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数学奇才华罗庚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住中心问题,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他反对将数学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

他将这种做法形容为“画地为牢”他曾多次告诫学生:“我们不是玩弄整数,数论跟其他分支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数论导引》中,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学的整体性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数论研究,另起炉灶关于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以后多次说的,“加入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只写几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但该行了就不一样了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善于退却,把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漫”中的“漫”,即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移到另一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域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就越来越大他一直认为,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 对于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华罗庚认办,主要出在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学会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黑板上演算一遍,让学生照抄了事;另一种毛病是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这一种态度最坏。

华罗庚上课时,对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总要在课堂上答复,认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去“想”有时实在解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予,使问题解决得模模糊糊他还讲到“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解,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这还只是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读书并不是到此为止‘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 1979年3月底,华罗庚应英国伯明翰大学邀请,去英国讲学,历时八个月,其间还应邀到荷兰、法国与西德访问了一个多月7月下旬,“解析数论会议”在英国达勒姆召开,华罗庚应邀参加,他的学生王元与潘承洞也参加了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做了“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潘承洞做了“新中值公式及其应用"的大会报告一些白发苍苍的数学家用“突出的成就"、“很高的水平"等评语,赞扬中国数学家在研究解析数论方面所作的努力,并向华罗庚表示祝贺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领悟到“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不如改成“弄斧必到班门"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帮助与指教。

他形象地说:“你要耍斧头就要敢于到鲁班那儿去耍,如果他说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了;他如果点点头,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相当成绩0"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华罗庚曾把搞数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去较量 l982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华罗庚还将“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改成“观棋不语非君子,落予有悔大丈夫”意思是说,当你看到别人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指出来,当你发现自己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及时修正,这才是“真君子"与“大丈夫”可见,华罗庚的这些想法是一脉相承的摘编自王元《华罗庚》)(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华罗庚认为,研究数学如果把它割裂开来,只研究某个分支或其中一个小题目,不考虑“左邻右舍”,就无异于“画地为牢”B.在华罗庚看来,研究数学选定一个方向深入钻研很重要,但也要善于把握进退时机,该退却的时候就应该及时退却C.王元与潘承洞在国际数论学术会议上,报告了他们各自在解析数论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D.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认识到,只有得到国外数学界“鲁班”的指点与肯定,才能达到“耍斧头”的最高境界•E.本文撷取华罗庚的若干人生片断,描写了他刻苦自学成才、研究数学的传奇经历,表现了一位杰出数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

(2)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华罗庚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3)华罗庚的数学教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4)“班门弄斧”、“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都是具有广泛影响并流传至今的熟语,华罗庚却从另一个角度翻出新意•对此,你认为华罗庚的改动有没有道理?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① 比如“牛奶”、“奶牛”,“网球”、“球网”等等,虽然两两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但词义却      ② 在离地球三百公里的太空课堂上,航天员王亚平一边做实验,一边      ,为6000万中小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③ 中国不差钱,只要能激活民间资本让银行资本难以      的灵活运作方式与潜能,“钱荒”问题就迎刃而解了A.大同小异    娓娓而谈     望尘莫及B.大相径庭    娓娓而谈     望其项背C.大同小异    振振有词     望尘莫及D.大相径庭    振振有词     望其项背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近几年来,“公务员热”在中国持续升温,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们追求稳定的职业以及逃避压力所致。

B.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打击恐怖主义时,能不能以“人权大于主权”为由侵犯他国主权?对这两个问题,我国政府的态度向来是肯定的C.自央视《汉字听写大会》开播以来,引起了社会重学汉字的热潮,也引起了“语林啄木鸟”《咬文嚼字》编辑社的关注 D.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时,总有思想的先驱掏出燃烧的心举过头顶,拆下肋骨当火把,照亮前行的路15.把下列句子排列成语意连贯、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段话 )(3分) 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阅读?因为阅读才是人生的方舟 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死”①一旦具备了从阅读中汲取精神养料的能力 ②即不论出现了多少危难痛苦,甚至险象环生③我把阅读比喻为“人生的方舟” ④便使人站高一步,不会被生活的河流所淹没 ⑤而是意谓人生途中的狭路相逢 ⑥并没有那种生死攸关的意味 A.③⑥⑤②①④ B.③⑤②⑥①④ C.③⑥①④⑤② D.③⑤①④⑥② 1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中国尽管是一个大国,但人均国土面积很小,人均可用土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更小。

按道理应该非常节约土地才是可是, (1)为什么?因为土地太廉价,使用者太容易获得,拥有者也不太珍惜政府可以利用权力征用农民的土地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给的补偿价格非常低,基本上是政府给多少就是多少,农民没有谈判资格和能力土地廉价自然就会造成土地浪费 (2)?根本原因在于:第一,产权不明晰没有谁有足够动力和能力保护土地第二,市场机制不起作用物以稀为贵”这一原理作用的前提是市场机制的存在和发生作用1) (2) 1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话题写一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5分)示例:你是一棵树,你以挺拔的形象,印刻在路人的心田,站立出一种坚强的意志六、写作(6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林清玄去访问三位画家 第一位画家,一向以“难产”著名告诉林清玄:“我作画的态度是很严肃的,因为我觉得我诞生在这个世界是有使命的,我的存在是为了艺术。

第二位画家,一向以“快手”著称告诉林清玄:“我觉得艺术是一种生命的游戏,是为人而存在的,是为了使人喜悦、使人放松、使人感受心灵之美没有人,艺术就毫无价值 第三位画家,则对林清玄说:“我想画就画,不为什么艺术就像偶然的散步其实人生亦如绘画,有人为了使命严肃对待,有人遵循内心轻松随性请结合你的人生体验与思考,围绕以上材料,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