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嚢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孙敬悬梁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①不休及至②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③后为当世大儒④注释)①夕:晚上②及至:到了③屋梁:房梁④儒:有学问的读书人[1]用组词法解释下列加点字好学(______) 晨夕不休(______) 悬屋梁(______)[2]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填写下面思维导图[3]请从两篇文章中各找出一个表示“珍惜时间”的词语,用“______”画出来[4]有同学说:“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好了,囊萤夜读、孙敬悬梁这类的故事不会发生了,再讲这类故事不合时宜请谈谈你的看法2. 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理解词语意思 曰________ 溺________堙________ 故________[2]本文选自《________》,炎帝是________,精卫是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3.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勿 贪 多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握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儿/伸手/入瓶 B.儿伸/手入瓶 C.儿伸手/入瓶[2]“拳不能出”最主要的原因是( )A.瓶口太小 B.取之握满 C.手痛心急[3]选出与“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的启示相近的事例( )A.我跟同桌说了许多好话,终于吃到他的一点点美食B.吃东西时,奶奶对我说,少食滋味好,多食滋味少C.妈妈给我报了好多个课外班,想让我得到全面培养D.我坚持练了四年的书法,在全区书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阮裕焚车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注释] ①阮(ruǎn)光禄:即阮裕,他曾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人们称他为阮光禄②剡(shàn):地名,在今浙江嵊州[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阮后闻之:___________ 遂焚之:___________[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借者无不皆给。
2)意欲借而不敢言[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5. 古文练习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以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注释:匡衡:西汉经学家博览群书,擅长解说《诗经》不逮:烛光照不到逮,到,及壁:墙壁引:引来[1]根据古文内容,写出加点字的意思衡乃穿壁以引其光[2]根据注释,说说划线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我们能从中体会到匡衡_________的品质6. 课内阅读炎帝之少女,( )女娃女娃游于( ),( ),故为精卫,常( ),以堙于东海[1]按原文填空[2]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3]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阅读理解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起光,以书映光以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数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西京杂记》)[1]解释下列词语1)逮__________ (2)愿___________(3)给__________ (4)大学___________[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主人怪问衡_______________[3]用过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邻舍有烛而不逮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1)文段中写了那几件事来表现匡衡勤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们应该向匡衡学习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课内阅读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 ,故为精卫, ,以堙于东海[1]回忆课文,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炎帝之少女___________________ 以堙于东海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故事排列图画顺序(标序号),理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完成填空 (______) (______) (______)本文主要讲述了炎帝的________被海水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叼着________投入海中,一心要把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精卫________的精神。
[4]下面的哪个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和精卫有相同的精神?( )A.愚公移山 B.后羿射日 C.嫦娥奔月 D.八仙过海[5]如果你们班要开“中国神话故事”读书交流会,你会推荐什么故事?注意把理由说清楚9. 课外阅读自护其短北人[1]生而不识菱者,仕[2]于南方席上啖菱[3],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注释:[1]北人:北方人[2]仕:做官[3]菱: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马价十倍人有卖骏马者,比[1]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2]注释:[1]比:连续,接连[2]贾:同“价”[1]我们可以从《自护其短》中获得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马价十倍》中的“伯乐效应”使你联想到了什么生活现象?你是怎样看待今天的这种社会现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课内阅读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文中加点字“之”的意思是( )A.老媪 B.用铁杵磨针这件事 C.没有实际意义[2]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解本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老媪B.这个故事发生在象耳山下的一条小溪边C.李白受到了用铁杵磨针的老妇人的启发,完成了学业[4]能够概括本文中心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__,本文带给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阅读古文《郑人买履》,完成练习郑人有欲①买履②者,先自度③其足,而置④之⑤其坐⑥至之市,而忘操⑦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⑧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⑨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⑩足?”曰:“宁⑪信度,无自信⑫也注释:①欲:将要,想要②履:鞋③度(duó):测量④置:放置⑤之:量好的尺码⑥坐:同“座”⑦操:携带⑧持:拿⑨遂:于是⑩以:用⑪宁:宁可⑫自信:相信自己[1]根据注释解释下列句子1)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宁信度,无自信也。
[2]这是一则______故事[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B.遇事不能嫌麻烦12. 课内阅读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解释逢老媪方磨铁杵(______) 太白感其意(______)[2]“问之,曰:‘欲作针’”这句话中的“之指的是________[3]“太白感其意”,李白感受到了___________[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13. 诗文展览馆1.选择最恰切的答案,将序号填在“______”上1).少儿书法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多次获奖面对鲜花和掌声,同学们用诗句来应答赞美,最恰当的一句是:______(A)将谓偷闲学少年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万紫千红春满园(2).突然下起了大雨,张大爷帮隔壁小李家收起了晾晒的衣被事后,小李由衷地感叹道:_____(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C)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3).《三字经》中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的一句是______A)香九龄,能温席 (B)融四岁,能让梨 (C)亲师友,习礼仪2、在《小儿垂钓》中,写路人问路,而小孩不回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们班在学校拔河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这是团结合作的结果,就像《古今贤文》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2]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凿壁偷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