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教案 -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学习目的:1、复习鉴赏景物形象题型方法与技巧. 2、学习标准答题的思路与步骤 学习过程: 一、景象特点描绘题 1、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气氛? ②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典例精析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问: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① 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②营造出清新明快的气氛,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欢之情,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3、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联想想象,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再现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③分析^p 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详细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4、课堂演练 〔09全国卷〕 次石湖书扇韵 姜 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表达 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二、如何写景分析^p 题 1、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②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p 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 2、典例精析 〔09年湖北卷〕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p 答案: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照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那么着墨于听觉,写小船归来,听得到草丛中的虫声,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照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3、答题角度 ①看描景的角度:如上下、俯仰、远近;听觉、触觉、视觉等的变化 ②看写景的方法:修辞〔比喻、比较、夸大、对偶 、用典 -〕,表现手法〔虚与实、动与静、情与景、白描与细描、侧面描写-〕 ③色彩的渲染: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
4、课堂演练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问: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①从写景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句那么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黄昏,又地面转到天空 ②从动静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宏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飞流,是动态的 三、情景关系题 1、提问方式 ①请分析^p 这首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②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2、典例精析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问:请从 “情”与“景”的关系入手对这首词作分析^p 答:全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或“以乐景衬哀情”〕。
上片描写了清明之际的春景:“风细”“柳斜”“春水”和春“花”,描绘了一幅“春未老”的美妙春景,营造了一种幽美明净的意境下片抒发了由此景引发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春虽未老,人却因无法回家而充满了无奈和苦涩的“思乡”之情 3、答题角度 答题思路:关系 内容 气氛 情感 描写 营造 表达 情景关系:1、触景生情,2、融情于景、情景交融,3、以景衬情〔正衬: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4、以情结景 4、课堂演练 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问:分析^p 这首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答:这首诗用了乐景衬哀情的手法,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 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这样清新悦目的美妙风光反衬诗人强烈盼望归家的心情,抒发了作者长久旅居他乡的感伤情怀 四、提升训练 1、 水村闲望 〔宋〕俞紫芝 画桡①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②。
翡翠③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④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⑤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①桡,船桨,指代船②赊,语助词③翡翠,翡翠鸟④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⑤旆,旗 〔1〕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诗歌描写出一幅深秋水村图:船泊烟岸,鸟闲云淡,屋迷旗展,显出一派安宁静谧的意境,从而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绪和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情怀. 〔2〕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p 诗歌景物描写的手法〔4分〕 颔联:远近结合翠鸟闲眠,白鹭栖息为近观;溪云淡淡,酒旗招展为远望,极富层次感 颈联:动静结合,化动为静溪云酒旗为动景,渔屋酒家为静景,一动一静,动中有静更增情味翠鸟、白鹭为动景,动物不动,而静物更静,闲适之情荡漾其间 2、 春日秦国怀古 诗人: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 属春国萦纡:旋绕曲折。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 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鉴赏】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题“春日秦国怀古”点明了时间、地点及情感:在一个春日的黄昏,诗人登上了秦国遗址,产生了怀古伤今之情 首句统摄全篇,照应诗题“怀古”二字,诗人看到郊野的荒凉,触景生情,内心极其哀愁这一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接着诗人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描写荒郊中的风光:泾水曲曲折折环绕着远处的村落;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草已经看不到了,原野上的田地无人耕种,荒芜破败,只有还残存着的秦时古碑,证实着这里昔日的繁盛; 颈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景细致入微诗人赋予“云”和“烟”人的情感黄昏时分,云雾升腾缭绕,仿佛是为了应和茫茫的积雪,远处朦胧的山峦更显苍茫;炊烟升腾起来,似乎是为了陪伴西斜残阳,绿树影影绰绰,倍显昏暗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诗人已经行走了好几里路,还到处是茫茫的黄沙,实在是太荒凉了,想想这秦地当年的繁盛,再看看今日唐王朝国势日益衰颓,两相比照,“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这首诗在格律上用韵标准,对仗工稳在写作技巧上采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借哀景抒哀情,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全诗蕴含了一种消沉、落寞的思想情绪。
参考资料: 一、诗歌的意境特点 壮阔 阔远〔阔大悠远〕 雄奇优美 雄浑苍劲 雄浑壮观 瑰丽 明丽 淡雅 恬淡自然 华丽堂皇 恬静 安谧 幽静 和平 活力勃勃 繁华热闹 深远 幽深 奇险 迷濛 迷茫 飘渺 虚幻 暗淡 幽暗 昏暗 荒寒 肃杀 萧条 萧索 冷落 孤寂〔孤独寂寞〕 落寞〔冷落寂寞〕 悲凉 大方悲壮 悲壮苍凉 凄凉 凄惨 二、写景技巧、方式 ①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远、近、高、低、俯、仰的变化②把握和分析^p 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又如色彩映衬——“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③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比照〔“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工笔细描〔“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也叫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
一般描写手法:渲染、衬托〔正衬反衬〕、白描、动和静、虚和实、扬和抑 ..三、情景关系 1.情景构造关系 前景后情,借景抒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困难困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前情后景,以景结情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2.情景内在联络〔以景衬情〕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是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用高大的天台山衬托更宏伟的天姥山,烘云托月,是正衬杜甫《绝句二首(其二)》中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一联,以碧衬白,以青衬红,是反衬运用正衬和反衬,都能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例如: 送元二使安西 (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李端 〔卢纶 〕 故关衰草遍, 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 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 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 风尘何处期? 这两首诗都是借眼前景物来表达离别之情,但细比较二者还是有差异。
王诗中的景是亮丽而美妙的,情是依依难舍让人心生惆怅的离别之情,情景之间有点不“和谐”卢诗中的故关衰草,寒云暮雪,意境凄凉阴沉,情是伤感孤独的离别之情,情景交融非常和谐究其实,王诗是“乐景写哀”,正是这种“不和谐”把惜别之情表达得格外浓烈,“增其一倍之哀”,这种手法是反衬卢诗是以哀景衬哀情,景中寓情,情景交融,属于正衬 四、常见的情感主旨 心旷神怡 热情洋溢 豪情满怀 大方激昂 得意洋洋 怡然自得 欢快 欣喜 喜悦 舒畅 乐观 豁达 自由 恬淡 闲适 惬意 仰慕 追慕 留恋 同情 孤独 寂寞 思念 郁闷 空虚 烦闷 抑郁 愁苦 悲伤 感伤 辛酸 悲哀 悲愤 忧愤 激愤 悲壮 壮志难酬 忧国忧民 吊古伤今 感时伤世 消极避世 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