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性肠梗阻概述麻痹性肠梗阻亦称无动力性肠麻痹,是因各种原因影响肠道植物神经 系统的平衡;或影响肠道局部神经传导;或影响肠道平滑肌收缩使肠 管扩张蠕动消失患者腹胀显著,无阵发性绞痛等,肠蠕动减弱或消 失,罕有引起肠穿孔者二 病因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常与下情况有关:1. 腹部手术中的机械性刺激病人在手术时,因肠管及其系膜受牵拉刺激后蠕动功能暂时丧失,或 肠壁有不协调的蠕动存在2. 腹腔内的炎症刺激各种原因所致的腹膜炎尤其是弥漫性腹膜炎,常发生肠麻痹乃至腹膨 胀3. 神经反射性刺激各种绞窄痛,如肾绞痛、胆绞痛、网膜扭转发生的绞痛、卵巢囊肿蒂 扭转及精索绞窄后,均可发生反射性肠麻痹4. 胸腹部或脊柱中枢神经的损伤均可导致肠腔积气、积液和腹胀5. 腹膜后的病变 如感染出血肿瘤等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肠麻痹6. 肠系膜病变 如肠系膜血管阻塞、肿瘤、扭转等均可因神经冲动传导到肠壁受阻而 出现肠麻痹7. 其他如长期的乙醚麻醉、过度伸展的石膏背心固定,以及腹外其他部位的 感染,如肺炎、脑膜炎或各种败血症等偶尔也可引起反射性肠麻痹三 临床表现麻痹性肠梗阻的突出表现为全腹的明显腹胀,且常伴有呕吐胃内容物 呕吐物中无粪味。
病人不能坐起,感觉呼吸困难因体液大量丢失, 感极度口渴、尿量减少体检:腹部膨隆,腹式呼吸消失,见不到肠 型及肠蠕动波;腹部压痛多不显著;叩诊呈均匀鼓音,肝浊音界缩小 或消失;听诊时肠鸣音明显减弱或完全消失病人一般情况常较严重 但无特殊的痛苦四 检查1. X线检查(1) 腹部平片 ①胃、小肠和结肠有充气呈轻度至重度扩张小肠 充气可轻可重,结肠充气多数较显著,常表现为腹周全结肠框充气② 腹部立位平片:扩张的胃和小肠、结肠内出现宽窄不一的液平面③ 结肠粪便不论是颗粒糊状或是粪便块状粪团,是确认结肠的可靠征 象④急性腹膜炎者常于腹平片中出现腹腔积液征,严重者还可出现 腹脂线模糊⑤肠壁因水肿、充血而增厚甚至出现横膈动作受限,肋 膈角变钝等胸腔积液征象2) 胃肠造影 当麻痹性肠梗阻较轻时,在服药3〜6小时后复查, 碘剂多可进入结肠,而排除小肠机械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较严重 时,造影剂也可下行极为缓慢,在服药3〜6小时后仍停留胃和十二指 肠、上段空肠内2. CT扫描影像可见胃、小肠结肠均有充气扩张,以结肠改变较为明显,可见液 平面,与机械性肠梗阻比较,动力性肠梗阻肠腔扩张广泛但程度较轻五 诊断根据病人病史、临床表现,结合X线、CT等检查诊断即可明确。
立位X 线平片检查时,往往全部肠襻有充气扩张现象,并可见肠腔内有多个 液平面但也有少数病例只有个别肠襻发生局限性的肠麻痹六 鉴别诊断本病宜与机械性肠梗阻相鉴别后者常与肠腔堵塞、小肠先天性畸形 和肠外压迫等疾病有关,临床表现以阵发性腹绞痛为主要表现,听诊 肠鸣音亢进;而麻痹性肠梗阻多为持续性胀痛,无绞痛发作,肠鸣音 减弱或消失X线检查,机械性肠梗阻时充气肠衬大小不一;麻痹性肠 梗阻则可见胃肠道普通胀气,小肠充气肠襻大小较为一致七 治疗1. 原发病因的处理针对麻痹性肠梗阻的致病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如腹部手术后或腹膜 炎等所致的肠麻痹给予胃肠减压后,可使病情好转;肾绞痛者给予解 痉止痛和肾囊周围封闭,可使肠麻痹减轻;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病因消 除后,肠麻痹都能自行痊愈等2. 非手术疗法是麻痹性肠梗阻的主要治疗手段1)药物治疗 应用各种副交感神经兴奋剂,如毒扁豆碱、新斯的 明、垂体素等,对预防和治疗麻痹性肠梗阻有一定疗效2)胃肠减压 经鼻插入十二指肠管,并给予连续抽吸减压,并维 持到肛门能自动排气、肠蠕动音正常为止至腹胀消退时,还可自导 管注入30ml蓖麻油至肠腔中,若能引起强烈的肠蠕动,肛门有大便自 动排气,则表示肠麻痹已经解除,胃肠减压导管即可拔除。
3)脊髓麻醉或腰交感神经阻滞的应用 抑制内脏交感神经而治疗 麻痹性肠梗阻大多可取得一定疗效,但这种内脏神经的抑制是暂时性 的,无持久的疗效4)其他可刺激肠蠕动的方法 10%高渗盐水溶液75〜100m l静脉滴 注或10%的高渗盐水300m l保留灌肠,均有刺激肠蠕动的作用口服热 水对刺激肠蠕动有一定的作用腹壁的冷敷也能引起较强烈的肠蠕动3. 手术疗法麻痹性肠梗阻病人一般进行非手术治疗大多都可获得痊愈但在经胃 肠减压等非手术疗法失败,或不能排除机械性或绞窄性肠梗阻的情况 下,偶尔可以考虑行肠减压造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