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地理七年级前三章知识点概要(商务星球版)

沈***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51MB
约4页
文档ID:192068027
初中地理七年级前三章知识点概要(商务星球版)_第1页
1/4

1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概要 第一章 地 球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个球体证据有:海边观船、月食、不同的纬度看北极星高度不同、等高望远、微波传送等2、麦哲伦是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航行,一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3、地球的赤道半径是 6378 千米,极半径是 7357 千米,相差 21 千米,说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6371 千米,赤道周长 4 万千米,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二经纬网知识 1.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是纬线赤道是 0纬线,也是最长的纬线,赤道把地球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纬线都是圆圈,长度不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度以以赤道为界,分为北纬(N)和南纬(S),越向上度数越大是北纬,越向下度数越大是南纬,纬度最大是 902、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赤道垂直的半圆是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长度相等0经线是划分经度的界限,也叫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3、经度以 0经线为界,分为东经(E)和西经(W),越往右度数越大是东经,越往西度数越大是西经,经度最大是 180。

4、将纬度 030称为低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5、20W 和 160E 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原因是这两条经线基本上从海洋上通过,可以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划分在两个半球上6、经度划分与东西半球划分示意图:经度小于 20的西经在东半球,经度小于 160的 2 东经也在东半球;其余在西半球小小在东,大大在西)7、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了经纬网经线和纬线的交点就是这点的地理坐标,可以确定这个点的位置经纬网的用途主要有航空、航海、军事、旅游、救灾等8、普通经纬网的判读(1)、写出上图四点经纬度 A B C D (2)、A 在 C 的 方向,A 在 B 的 方向,B 在 C 的 方向三地球的运动 1、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 24 小时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轨迹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2、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 1 年,约 365 天地球自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3、地球自转产生是地理现象有:昼夜现象、时间的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改变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温度带的划分、季风。

4、地球上的时间东边比西边早,东西方向上因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5、经度每隔 15划分 1 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 24 个时区说明:(1)东边时间比西边早,经度相差 15,时间相差 1 小时;(2)东经在东时区,西经在西时区;(3)北京时间就是东 8 区区时,纽约在西 5 区6、二分二至日:(1)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 23.5之间有规律地移动,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23.5N 纬线叫北回归线,南纬 23.5S 纬线叫南回归线,它们是太阳直射点能够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界线,一年得到一次直射,而它们之间的地区一年可以得到两次直射,它们 3 之外地区没有太阳直射2)3 月 21 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在 6 月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变短,但依然昼长夜短;(3)在 9 月 23 日前后,太阳又一次直射赤道,全球又一次昼夜平分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继续变短;(4)在 12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

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但依然昼短夜长;直到次年春分,太阳直射点再次回到赤道,全球再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出现极昼极夜情况、季节都相反7、北半球的人们通常将 3、4、5 月作为春季,6、7、8 月作为夏季,9、10、11 月作为秋季,12 月及次年 1、2 月作为冬季由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中纬度地区,终年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所以四季变化最为明显示意图:箭头的两层含义:“”表示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表示北半球此时白昼变长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上半年:春分日后 1 天到秋分日前 1 天(3、229、22),昼夜 下半年:秋分日后 1 天到次年春分日前 1 天(9、24次年 3、20),昼夜 8、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5 个温度带:回归线是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温带月寒带的分界线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变化明显,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第二章 地 图 一地图基本要素 1、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三要素2、在地图上辨明方向有三种方法:通常情况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箭头所指的是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

3、东西方用经度来判断:都是东经,度数大的在东;都是西经,度数小的在东;一个东经,一个西经比较,把度数相加,和大于 180,西经在东,和小于 180,东经在东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 3 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比例尺的大小比较及与所画地图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实际范围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程度不同比例尺大小比较 比例尺与所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图幅相同)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如:1/1001/10000 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范围越小 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大 二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A 与 B 的相对高度等于 A 的海拔减去 B 的海拔(或者高减低)2、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常见的 5 种地形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P24)4 3、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从等高线上的数值可以判断地势的高低,从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可以判断坡度的大小,等高线稀疏坡度小,等高线密集坡度大4、掌握山峰、陡崖、鞍部、山谷、山脊这 5 种地形部位等高线示意图(P25)。

三、地图的应用:交通旅游图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和旅游方案;地形图在军事指挥和工程建设中作用大,地形图在公路、铁路建设种帮助我们优化线路选择,修路要尽量避开陡崖第三章 海洋与陆地 一海陆分布 1、地球上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 29%,海洋占 71%,简单的说,地球表面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北半球与南半球比较,北半球陆地集中;东半球和西半球比较,东半球陆地集中,但是地球不管怎么划分为两半,海洋面积都是大于陆地面积2、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太平洋面积最大,深度最大,岛屿数量最多,水温最高;北冰洋纬度最高,冰雪覆盖3、重要的州界线:、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二海陆变迁 1、地表形态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地表形态变化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是指地球内部的力;外力是地球外部的力量地壳运动、地震、火山、板块挤压或者张裂等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流水、风力、海浪、人类活动等是地球外力作用的表现。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 1915 年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3、板块构造学说内容: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划分为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这 7 大板块板块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板块运动有两种,挤压和张裂挤压的地方容易形成高山或者海沟;张裂的地方容易形成裂谷或者海洋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现象:红海不断扩张(原因:红海处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动表现为张裂,所以不断扩张)、喜马拉雅山不断长高、地中海不断缩小、大西洋扩张等现象5、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有关,凡是板块交界的地方,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环太平洋沿岸地带。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