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 有限公司能源管理体系能源初始评审报告1、初始能源评审的目的、范围1.1能源初始评审的目的在于了解**xxxx有限公司当前的能源管理和能源 利用现状,识别适宜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总结公司现有的能源管理经验和存在 的问题,评价公司能源管理改进的领域及机会,为公司建立切实可行的能源管理体 系提供背景条件并奠定基础2本次能源评审的范围包括**XXXX有限公司的XX生产及辅助、附属生 产系统2.初始能源评审的参加人员初始能源评审人员名单** xxxx有限公司此次初始能源评审主要是利用公司能源审计的结果•公司于 2013年2月通过了能源审计报告审核,报告编号为XXXXX-2013004,审计报告的编 制过程中不仅对各用能部门进行了巡视和调查而且进行了现场能耗监测,为此次能 源初始评审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依据 企业概况**XXXX有限公司……5 企业能源管理及能源使用背景及现状5.1能源种类(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所占比例、主要用途等统计数据 公司2012年共消耗各种能源按实物量折标准煤XXt其中原煤XXt,折标准 煤XXt;电力XX万kWh,折标准煤XXt;水XXm3,折标准煤XXt详见《2012年 企业能源消费结构表》2012年企业能源消耗结构表能源名称实物量当量值比例(%)煤(吨)电(万千瓦时)水(立方米)合计5。
2 企业工艺流程简介及能流图(1) XX车间工艺流程简介:能流图:……(2) XX装置工艺流程简介:……能流图:……5.3主要生产场所、生产线情况及主要耗能设备(1) XX车间XX车间主要生产场所分为A车间、B车间主要生产包括锅炉专业、XX专业、XX专业、XX专业2)XX车间主要生产场所包括XX、XX单元及XX添加室.主要耗能设备明细表序号能源类型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功率/容量数量节能措施1煤、水23电4565.4 本企业用能过程说明(1) XX 部用能过程:……(2) XX 车间用能过程:……55 主要能耗设备能耗、综合能耗情况及工业总产值51 主要能耗设备能耗、综合能耗情况2012年XX车间锅炉热效率为X%,供热综合能耗为Xkgce/GJ,比* *省地方标 准 42kgce/GJ (DB37 / 778—2007)低 Xkgce/GJ严格执行 DB37/738-2007 供热标 准煤耗限额5.5.2 工业总产值及能源成本比例2012年公司XX车间、XX车间2012年工业总产值为XX万元.总成本为XX万元,其中能源成本为 XX 万元,占总成本比重的 XX%.56 主要能源计量设备及其配备情况序号能源计量 类别进出用能单位进出主要次级用能单 位主要用能设备应装数安装数配备率完好率应装数安装数配备率完好率应装数安装数配备率完好率台台%%台台%%台台%%1电2蒸汽3原煤4水公司计量管理实行集中管理,专业分工,维修专责的体制,由专职部门统一 管理和负责公司的仪表计量工作,各专业处室、车间、子公司设专(兼)职计量管 理人员。
公司有比较完整的能源计量器具台账和计量器具档案台账计量项目比较完 整,记录比较详细.公司有计量管理制度,对能源计量器具尚建立了有效的受控制 度能源计量仪表配置情况:电计量:……水计量:……煤计量:…… 从现场情况看,公司对煤和电的计量器具的校验比较重视,所有在用计量器具 均在校验周期内煤和电的一、二级计量仪表配置较为完善三级计量差水的计 量差,虽然有总量计量,但是用水的中间环节没有安装足量的计量器具.57 目前所进行的能源管理活动,能源管理制度,包括能源方针、目标的建 立、能源管理机构及职责分配、能源消耗定额的制订5.7.1 能源管理方针和“十二五”节能责任目标情况(1)管理方针 指导思想:立足现有基础,依靠技术进步,加速淘汰和改造落后工艺装备,以工 艺现代化和设备大型化为手段,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工艺装备结构优化;促进能源 结构的合理与优化;注重节能降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与综合 利用,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基本原则:※、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原则;※、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优化能源结构,合理利用能源的原则;※、节约为本,全员参与的原则;※、依靠科技,优化结构的原则;※、最低消耗,最大效益的原则;※、节能投资优先的原则。
2)节能目标企业2012年底已完成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底下降XX%的目标.在2013年 初,制定了本年度节能责任目标:年底前确保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底下降 XX%. 企业“十二五”节能责任目标为XX吨标准煤.52.能源管理机构设立及职责为实现能源管理目标,XXXX建立了由总经理为组长的节能管理体系,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由副总工程师担任,小组组员由各部门负责人担任 节能减排领导小组部署节能减排工作,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技术部是节能 减排工作的具体实施机构,负责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和推进办公室的决策,并监督各 部门和各分公司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情况,做好跟踪考核工作.具体的日常工作包 括:① 建立例会制度 每月主持召开一次节能减排例会,总结、部署推进工作;对需公司协调解决的问题,随时召开专题会协调解决② 实施动态管理 为保持节能减排工作的先进性,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内外部环境、条件变化和公司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节能管理办法③ 制定考核办法 制定奖惩分明的考核办法大力鼓励、支持各部门(车间)完成任务目标,要充分体现技术、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力度,要向节能减排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技 术、管理、技能人才倾斜。
奖励方式既要有物质奖励,也要有精神鼓励通过建立“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强化考核,奖惩分明”的责任制体系,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 作的有效实施,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3 能源输入管理公司对能源输入进行了严格管理,保证输入能源满足生产需要,掌握了输入能 源的数量和质量,能够为合理使用能源和核算总的消耗量提供依据在选择能源供方、签订采购合同、输入能源计量、输入能源质量检测和贮存 等方面都能严格按照既定程序办理在选择能源供方时,除考虑价格、运输等因素 外,还对所供能源的质量进行评价,确认供方的供应能力,选定符合要求和稳定的 能源供方在与能源供方签订的采购合同中,明确规定了输入能源的数量和计量方 法,输入能源的质量要求和检查方法,对数量和质量发生异议时的处理规则等内 容按照合同规定的方法对输入能源进行了计量明确规定了相应人员的职责和权 限、计量和计算方法、记录.根据使用要求和费用,合理确定了输入能源质量检测 的项目和频次,采用了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的通用方法检验输入能源的质量.同时, 明确规定了有关人员的职责、抽样规则、判定基准、记录,以及发现不合格时报 告、裁定的程序制定和执行了相应的能源贮存管理文件,规定贮存损耗限额,在确保安全的同 时,减少贮存损耗。
54 能源加工转换管理 本公司对能源的加工转换主要是指由原煤到蒸汽的转换原煤通过过滤网, 经过化验分析,皮带秤承重,传送带输送,粉煤机粉碎后进入流化床锅炉,燃烧加 热软化水转化为蒸汽蒸汽通过管道输送至各分公司5.7.5 能源分配和传输管理 对供电系统做到合理布局,设置内部能源分配传输系统,合理调度,优化分 配,适时调整,减少传输损耗对输配电线路能够做到进行定期巡查,但没有定期分析测定其损耗 对于正常生产状况,部分变压器负载率偏低的现象,应根据生产要求、设备 状况和运行状况,改进设备的启动方法,合理调整变压器负荷,使其在经济工况下 运行为使转换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制定运行操作规程,用电操作运行人员没有按照 规定进行节能上岗培训蒸汽管线的布局比较合理,管线保温情况良好,对蒸汽管线能够做到定期巡 检,蒸汽供用双方均安装了流量计进行计量,制定了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对抄表、结 算、损耗进行了详细规定.57.6 能源使用管理 公司对各基层生产单位煤、电、水实行管理,能够做到能源消耗控制.在煤耗管理方面:每年初环卫节能部根据上年度煤耗的实际完成情况,制定本 年度各部门的煤耗定额,经总经理审批后下发各相关部门执行。
在电耗管理方面:节约用电,用电单位对机、电设备妥善保管,及时检查维 修,保证设备完好率,提高负荷率,合理调整功率因数,彻底杜绝设备“空运转”、 “常明灯”主要管理部门为电修部在节水管理方面:加强循环水使用,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杜绝跑、 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建立耗水台帐,作为考核依 据.煤、电、水的使用,都遵从定额管理,定额供应,节奖超罚的原则,煤电水 使用一旦出现异常,在每周的生产调度会上由生产副总协调执行新方案在产品生产工艺的设计和调整上,把能源消耗作为重要考虑因素之一,进行合 理安排工艺过程在耗能设备经济运行方面:选用了节能型设备,淘汰高耗能设备,审计中没 有发现淘汰型设备.对耗能设备能够做到进行定期巡检,加强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 使耗能设备正常运行5.7.7 能源消耗定额本公司制定了能源消耗定额,作为判断能耗状况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并严格 考核完成情况对能源消耗定额按规定的程序逐级下达,并明确规定完成各项定额 的责任部门、单位和责任人统计员按规定的方法对各用能单位、主要耗能设备和 工序的实际用能量进行计量、统计和核算,在规定时间内报告对定额完成情况进 行了考核和奖惩当实际用能量超出定额时,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及时的改进。
对消 耗定额每年进行一次修订并逐年降低公司对定额完成情况每月进行一次考核,但 是不能根据检修状况及时的进行调整,考核机制应进一步改进,做到及时修订全年 通算8 能源消耗状况分析 本公司对内部能源消耗状况采用统计的方法每月进行定期分析,提出经济活 动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对能源管理目标或能源消耗定额完成情况、分析能源消耗上升或下降的原因及改进措施.但是各用能车间定期对所辖的主要耗能设备的能源状 况进行分析的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5.7.9 节能技术进步 本公司紧密跟踪本行业节能技术发展,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新能源大力推广应用变频节电技术和余热回收技术,逐步实现对能源输入到消耗 全过程的连续监测,集中控制、统一调度,积极推广节能示范工程提高了设备运 转率,降低了维修费用部分实施情况如下:1、企业 XXt/h 锅炉现有锅炉自动称重上煤设备,使用效果良好,节能显著 如把企业3台XXt/h锅炉的上煤系统也进行上述改造,将更能节省原煤资源的消耗. 项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形式,可以更合理的利用各方面资源.预计年可节省标煤 XX 吨.2、……3、 ……4、 ……5、 7.10 检查和评价企业为了更方便更有效的实施能源管理,为了实现能源管理目标,建立了能 源管理系统。
包括:完善了能源管理制度,制定年节能责任目标和各种考核制度,建 立并完善了能源管理机构,完善了计量器具配备情况和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制定和 执行有关文件,开展各项管理活动;制定了淘汰计划和节能改造计划.企业定期对 能源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监测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各种措施等, 适时对能源管理系统做出调整5.8 企业余能种类及其使用状况(1) 蒸汽冷凝水回收59 本企业的落后产能和设备本公司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不存在落后生产工艺及需淘汰生产设备5.10 前期企业能源审计报告,前期能源方案及能源管理工作绩效相关文件前期企业能源审计报告:**XXXX有限公司能源审计报告(XXXXXX- 2013004);前期能源方案:** XXXX有限公司“十二五"节能规划,全面落实节能减排 文件,节能目标任务分解计划及考核管理办法、节能目标分解总体情况能源管理工作绩效相关文件:节能降耗目标责任考核管理办法文件、节能绩 效考核和奖惩机制总体情况、节能降耗奖惩制度、将能耗限额纳入节能考核体系文 件5.11 现行能源管理制度和记录文件清单序号名称备注1能源管理规定2煤盐管理制度3计量管理规定4设备管理制度5测量设备运行管理规定6节能降耗奖惩制度7能源定额考核制度8节约用电管理制度9节约用水、用热管理制度10能源统计制度11设备维修记录12材料计划表13计量器具管理台帐14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计划15计量器具抽检计划16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记录17计量器具抽检记录18计量器具入库验收记录19能源使用状况识别20优先进行能源绩效改进机会清单21能源使用状况评价表22主要能源使用区域清单23燃料油、燃料煤入库记录24燃料油采购计划表25水、电力、烝汽抄表记录表26供方评定记录表27合格供方名录28月采购计划29供方业绩评定表30采购物资分类明细表31采购合同32法律法规更新记录33法律法规评价记录34法律法规台帐35能源绩效参数、基准、目标、指标、定额的发布记录36能源绩效参数、基准、目标、指标变更记录37能源管理实施方案38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相关记录39自查报告40抽查报告41月生产计划42生产日报表6. 适用的能源法律法规的合规性评价 初评小组通过上网查询和依靠咨询机构提供等多种渠道,收集有关能源管理 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进行识别后,将适用于本公司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 列入到“能源管理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清单”中公司目前能够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和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并 能及时获取最新颁布和修订的法律、法规文本、行业标准等在当前的能源管理情况下,公司……均低于**省限额标准;……产品综合能 耗低于**省能耗限额标准,但与国家规定的能耗限额先进值还有一定差距,管理水 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详见:附表 2《能源管理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附表 3《能源管理法律法规适用条款》7存在的能源问题及优先控制项7.1 存在的问题 我公司虽然在能源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上作了大量的工作,但仍存在一些问 题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公司能源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如下:(1)能源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偏低、能源定额考 核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①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不足: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17167-2006)及行业主管部门和上级有关规定的要求,公司的能源计量 器具配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司的计量管理体系还存在一定的漏洞,目前公司的压缩空气没有配备计量 仪表,电的三级计量仪表的配备率还不够,导致电、油的使用量无法准确分解到各 个工序,给各工序能耗的计算带来了困难。
建议进一步完善公司三级计量仪表的配 置,使各分厂的主要耗能工序都能做到能源消耗独立计量② 在产品电耗定额考核方面,由于未能分工序细化考核,对设备维修调试、 维护保养不够细致、预巡措施执行不力等原因使得吨标准碱电耗较高2)在企业生产管理与技术装备方面存在部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① 由于疏于对生产过程物料回收率指标的考核,造成过程损失较大② 能源基础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能源统计工作有待强化,涉及能源购 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四个环节应当设置的分类统计报表的建立 尚不够完善,原始记录存在丢失现象,不利于对能源利用的适时分析与细化考核③ 主要工序的生产和能源消耗的计量统计工作的周期过长,统计周期过长无 法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议缩短主要工序的生产和能源消耗的计量统 计周期,这样根据相关能源消耗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堵住漏洞2 优先控制项(1) 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从而保证锅炉热效率锅炉是XX车间最主要的耗能设备,锅炉热效率是评价锅炉运行经济性能的综 合指标,体现了锅炉作为能源转换设备的综合性能.锅炉热效率是指送入锅炉的全 部热量中被有效利用的百分比。
锅炉运行中不可避免产生的热损失,包括排烟热损 失、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散热热损失、灰渣、炉灰物 理热损失因为各方面原因公司人员流动较大,经验丰富的人员比例较小,所以操作水平 偏低,对此我们要加大员工操作技能培训力度,减少人员流失,提高员工操作水平 和节能意识,控制以上主要影响因素,保证提高锅炉热效率的经济运行.(2) 供配电系统目前主要依靠供电部门供应.公司内部对线损电量核算时,采用以供电部门与 企业内部分表合计之差作为线损进行分摊.但由于供电部门结算抄表日与企业的内 部核算抄表日相差约 10天,除企业自备热电厂所供电量与各分公司能够同步抄 表、可较为准确的统计线损外,对供电部门所供电量的损耗统计则存在着较大的误 差,且对供电部门的表计误差率也不能及时发现另一方面,公司各分厂对配电系统功率因数的控制,主要采用在配电室集中补 偿的方式,对车间的大功率用电设备基本上未进行就地补偿.这种运行方式虽然可补 偿主变压器本身的无功损耗,减少配电室以上输电线路的无功电力,从而降低供电 网络的无功损耗,但由于终端用电设备所需要的无功主要通过配电室以下的低压配 电线路输送,因此,集中补偿的方式无法降低公司内部配电网络的无功损耗.应按照 “分级补偿,就地平衡,分散补偿与集中补偿相结合,以分散为主”的原则,合理 布局补偿位置和补偿容量。
根据节能监测结果,合理选择电容器的容量,对车间低 压配电线路较长的集群用电负荷或单台功率大的设备进行就地无功补偿通过无功 补偿,可使补偿点以前的线路中通过的无功电流减小,既可增加线路的供电能力,又 可减少线路损耗3)蒸汽管网系统公司在蒸汽管网系统存在以下问题:公司的部分蒸汽管网缺少维修,存在裸 露和漏汽现象,管网的保温,特别是分支管网的保温情况较差,增大了管网的散热 损失;由于蒸汽表配置不合理(如小流量配大口径表)及维护校验不及时等原因, 造成表计误差偏大;由于管理不到位而计量不全、少计量、少统计等原因,造成汽 损偏高;由于用汽负荷波动较大、蒸汽调节阀门位置不合理及疏水阀质量不高等原 因,造成疏水量过大而增大了管网的热损失为加强蒸汽管网系统的管理公司计划完善蒸汽计量仪表的配置,定期进行校 验,对损坏失灵的仪表及时进行维修和校验,制定合理的汽损率考核指标,以减少 表计误差;加大对蒸汽管网的巡检力度,选用新型保温材料,按经济厚度对损坏、 裸露的蒸汽管道及阀门进行保温;根据工艺设备的用汽特点,合理选择控制阀门的 位置并采用电磁阀门以利于自动控制法门的开闭,以减少凝结水损失;选择高质量 的疏水器,完善疏水器的配置,并配置必要的疏水检漏仪经常对疏水器进行检漏, 以降低疏水损失;根据用汽负荷的特点,合理选择蒸汽表的口径,以减少计量误 差。
8. 整改建议81 为了加强能源管理,公司要建立能源管理体系1 能源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详见附图1:**XXXX有限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2体系文件构成(共 6 种)序号文件类别/名称备注1能源管理手册(能源方针、目标)2程序文件3管理性文件、技术文件、作业文件、外来文件4各类记录83 程序文件(共 18个)序号名称备注1文件控制程序2记录控制程序3信息沟通程序4设备、设施配置与控制程序5监测和计量装置控制程序6能源评审控制程序7能源服务、产品和能源采购控制程序8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控制程序(含合规性评价)9能源绩效参数、基准的控制程序10目标、指标、能源管理实施方案控制程序11监视、测量和分析控制程序12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13能力、培训和意识控制程序14内部审核控制程序15管理评审控制程序16设计控制程序17运行控制程序18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82 能源方针、能源目标82.1 能源方针:遵章守法,节能减排,优化用能,持续改进 能源方针的含义: 自觉遵守节能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通过在公司内部贯彻执行能源管理体系, 严格按照能源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要求,科学管理各部门的工作;不断采用新工 艺、新技术、新设备对高能耗工艺设备进行技术改进或替代,持续改进能源管理, 实现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共创绿 色低碳企业。
8.22 能源绩效参数(1)XX 车间:供电标准煤耗、供热综合煤耗、锅炉效率、汽机效率、机组运 行时间、厂用电率、上网电量.(2)XX 车间: 单位产品直流电耗、交流电耗、水耗、汽耗2.3 能源基准公司能源基准为 2012年的各分厂的单位产品能耗,其中 XX 车间为设计单位 产品能耗部门指标名称单位2012年能耗值XX车间供热综合能耗kgce/GJXX车间XX产品能耗kgce/t8.24 能源目标企业2012年底已完成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底下降XX%的目标在2013年 初,制定了本年度节能责任目标:年底前确保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底下降 XX%企业“十二五〃节能责任目标为XX吨标准煤5 能源指标2010年主要能源消耗指标情况序号指标名称单位当量值1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2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3单位工业增加值电耗万千瓦时/万元2011 年主要能源消耗指标情况序号指标名称单位当量值1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2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3单位工业增加值电耗万千瓦时/万元2012 年主要能源消耗指标情况序号指标名称单位当量值1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2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3单位工业增加值电耗万千瓦时/万元8.3 整改建议及能源管理实施方案8.3。
1 整改建议83.2 能源管理实施方案详见附表 4:《能源管理实施方案》8.4 采用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的建议85 初步预测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的效果表1对能源使用、能源消耗有重要影响的人员清单序号部门工作岗位工种姓名上岗资质备注1能源管理师能源管理负责人2内审员3内审员4内审员5内审员6内审员7内审员8内审员91011121314电气由工电工证15电气由工电工证16电气由工电工证17电气由工电工证18电气由工电工证19电气由工电工证20电气由工电工证21电气由工电工证22电气由工电工证23电气由工电工证24仪表仪表工25仪表仪表工26仪表仪表工27仪表仪表工28仪表仪表工29仪表仪表工序号部门工作岗位工种姓名上岗资质备注30煤场管理员31煤场管理员32煤场管理员33煤场管理员34回水装置35回水装置36回水装置37回水装置38发电机电工证39发电机电工证40发电机电工证41发电机电工证42发电机电工证43发电机电工证44发电机电工证45发电机电工证46维修班47维修班48维修班49维修班50维修班51维修班52维修班53维修班54维修班55维修班56维修班57维修班58维修班59维修班60主司炉司炉工司炉证61主司炉司炉工司炉证序号部门工作岗位工种姓名上岗资质备注62主司炉司炉工司炉证63主司炉司炉工司炉证64主司炉司炉工司炉证65副司炉司炉工司炉证66副司炉司炉工司炉证67副司炉司炉工司炉证68副司炉司炉工司炉证69副司炉司炉工司炉证70副司炉司炉工司炉证71727374757677能源管理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序号法律法规等名称发布部门文号/标准号发布时间实施时间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77号2008-04—01200804—012中华人民共和国 清洁生产促进法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72号2003-01—012003—01—013中华人民共和国 循环经济促进法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4号2008-10—01200810—014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全国人大国家主席令【2005】33号2000—07082000—09-015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全国人大国家主席令【1985】28号1994—0705199501—016重点用能单位节国家经济贸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7令号1999-03-1999-能管理办法易委员会1003—107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国家经济贸 易委员会、 国家发展计 划委员会2001—0108200101-088固定资产投资项 目节能评估和审 查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2010年第6号令2010—0917201011—019**省清洁生产 促进条例**省人大2010年7月30日**省第十 届人代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10—11—0110**省节约能源 条例**省人大1997年6月6日**省第八届人代会常务 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09年7月 24日**省第十 届人代会常务委员会第 十二次会议修订2009—11-0111**省能源审计暂行办法**省经济 贸易委员会鲁经贸资字[2006]361号2006-11152006—11-1512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 录(第一批)中华人民共 和国工业和 信息化部工节[2009]第41号2009-052713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 录(第二批)工信部工节[2010]第112号2010—08—16序号法律法规等名称发布部门文号/标准号发布时间实施时间14节能机电设备 (产品)推荐目 录(第三批)工信部工节[2011]第42号2011-120815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 录(第四批)工信部工节[2013]第12号2013—02—2116咼耗能落后机电 设备(产品)淘 汰目录(第一 批)工信部工节[2009]第67号2009-120417咼耗能落后机电 设备(产品)淘 汰目录(第二批)工信部工节[2012]第14号2012-04062012—10—0118关于下达2011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通知工信部工信部产业[2011] 161号2011-071119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2588-20002000-03—16200009—0120综合能耗计算通则国家质检总 局/国家标 准委GB/T2589—20082008-02—03200806-0121企业能量平衡通则国家技术监督局GB/T3484—20092009—03112009—11-0122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国家技术监督局GB/T3485-19981998-02—19199809—0123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国家技术监督局GB/T3486-19931993-06—19199402-0124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国家质检总 局/国家标GB/T7119-20062006-07—18200612-01准委25二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国家质检总 局/国家标 准委GB/T12497—20062006-07182006—12—0126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国家质检总 局/国家标 准委GB/T12723—20082008-02—03200806—0127企业节能量计算 方法国家质检总 局/国家标 准委GB/T13234-20092009—03112009—11-01序号法律法规等名称发布部门文号/标准号发布时间实施时间28工矿企业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导则国家质检总 局/国家标 准委GB/T13462—20082008-0527(修订)2008—11-0129交流电气传动风 机(泵类、空气 压缩机)系统经 济运行通则国家质检总 局/国家标 准委GB/T13466-20062006-0708200612-0130工业用离心泵、混乱流泵、轴流 泵与漩涡泵系统 经济运行国家质检总 局/国家标 准委GB/T13469-20082008-05—27(修订)2008—11-0131通风机系统经济 运行国家质检总 局/国家标 准委GB/T13470-20082008-05—27(修订)2008—11-0132节能监测技术通国家质检总GB/T15316-20092009-03-2009-则局/国家标准委1111-01企业能量平衡统国家技术监1996-11-1997-33计方法督局GB/T16614-19962807—01国家技术监1996—11-1997—34企业平衡表编制督局GB/T16615—19962807—01编制企业能源审国家技术监1997-12—1998—35计技术通则督局GB/T17166T9972210—01用能单位能源计国家质检总2006—2006—36量器具配备和管局/国家标GB17167—200606—0207-01理通则准委工业锅炉经济运国家质检总2007-11-2008-37行局/国家标GB/T17954-20070806—01准委国家质检总空气调节系统经2007-12—2008-38济运行局/国家标GB/T17981—20072106-01准委中小型二相异步国家质检总2006—2007—39电机能效限定值局/国家标GB18613-200612—1207-01及能效等级准委电加热锅炉系统国家质检总2011-09—2012-40经济运行局/国家标GB/T19065—20032903—01准委容积式空气压缩国家质检总2009—2009-41机能效限定值及局/国家标GB19153-200904—0812-01能效等级准委序法律法规等名称发布部门文号/标准号发布时间实施时号间42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国家质检总 局/国家标 准委GB19761—20092009-10—302010—09—0143清水离心泵能效 限定值及节能评 价值国家质检总 局/国家标 准委GB19762-20072007-11—02200807-0144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国家质检总 局/国家标 准委GB20052—20062006-01—09200607-0145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国家质检总 局/国家标 准委GB24500—20092009—10—302010—09-0146电力变压器能效 限定值及能效等 级国家质检总 局/国家标 准委GB24790-20092009-12—15201007—0147产业结构调整指 导目录(2013年 本)国家发改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修订2013-02—16201305-0152供热综合能耗限额**省质量技 术监督局DB37/778-20072007—11—23200801—0153热电联产供电标 准煤耗限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37/738—20072007-10292008—01—0154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国家质检总 局/国家标 准委GB/T15587—20082008—08182009—05-0155载货汽车运行燃国家质检总GB/T4352-20072007—2008-料消耗量局/国家标准委12—1806-01附表3能源管理法律法规清单及适用条款序号法律法规名称实施日期发布部门适用条款号适用条款主要内容备注1中华 人民 共和 国节 约能 源法2008—4-1中华人 民共和 国第十 届全国 人民代 表大会 常务委 员会第 三十次 会议第三条第三条本法所称节约能源(以下简称节能),是指加 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 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 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 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 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 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 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禁止生产、进 口、销售国家明令淘汰或者 不符合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 的用能产品、设备;禁止使 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 备、生产工艺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用能单位应当 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 节能管理,制定并实施节能 计划和节能技术措施,降低 能源消耗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用能单位应当 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对节 能工作取得成绩的集体、个 人给予奖励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用能单位应当 定期开展节能教育和冈位节 能培训.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用能单位应当 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按照规 定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 格的能源计量器具用能单 位应当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 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对 各类能源的消费实行分类计 量和统计,并确保能源消费 统计数据真实、完整.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能源生产经营 单位不得向本单位职工无偿 提供能源任何单位不得对 能源消费实行包费制第三十条第三十条国家鼓励工业 企业采用高效、节能的电动 机、锅炉、窑炉、风机、泵 类等设备,采用热电联产、 余热余压利用、洁净煤以及 先进的用能监测和控制等技 术.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三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向管理节能工作的 部门报送上年度的能源利用 状况报告。
能源利用状况包 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 效率、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 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 内容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四条管理节能工作 的部门应当对重点用能单位 报送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进 行审查对节能管理制度不 健全、节能措施不落实、能 源利用效率低的重点用能单 位,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 当开展现场调查,组织实施 用能设备能源效率检测,责 令实施能源审计,并提出书 面整改要求,限期整改第五十五条第五十五条重点用能单位 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在 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实际经 验以及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 人员中聘任能源管理负责 人,并报管理节能工作的部 门和有关部门备案能源管 理负责人负责组织对本单位 用能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组织编写本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提出本单位节能工 作的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能源管理负责人应当接受节 能培训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二条生产单位超过 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用 能,情节严重,经限期治理 逾期不治理或者没有达到治 理要求的,可以由管理节能 工作的部门提出意见,报请 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 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整顿或者 关闭第七十四条第七十四条 用能单位未按 照规定配备、使用能源计量 器具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 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 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 以下罚款。
第七十七条第七十七条违反本法规 定,无偿向本单位职工提供 能源或者对能源消费实行包 费制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 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 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 万元以下罚款2中华人民2003—1-1中华人民共和第十八条第十八条新建、改建和扩 建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共和 国清 洁生 产促 进法国第九 届全国 人民代 表大会 常务委 员会第 二十八 次会议价,对原料使用、资源消 耗、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污染 物产生与处置等进行分析论 证,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 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 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企业应当在经 济技术可行的条件下对生产 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废物、 余热等自行回收利用或者转 让给有条件的其他企业和个 人利用3中华 人们 共和 国循 环经 济促 进法2009—1-1中华人 民共和 国第十 一届全 国人民 代表大 会常务 委员会 第四次 会议第九条第九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米取措 施,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 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提高 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水 平第十条第二十条工业企业应当 采用先进或者适用的节水 技术、工乙和设备,制定 并实施节水计划,加强节 水管理,对生产用水进行 全过程控制。
工业企业应 当加强用水计量管理,配 备和使用合格的用水计量 器具,建立水耗统计和用 水状况分析制度.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 当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 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 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 投产使用国家鼓励和支 持沿海地区进行海水淡化 和海水直接利用,节约淡 水资源第十条第三十条企业应当按照 国家规定,对生产过程中 产生的粉煤灰、煤矸石、 尾矿、废石、废料、废气 等工业废物进行综合利 用第十条第十条第三十条企业应当发 展串联用水系统和循环用 水系统,提高水的重复利 用率.企业应当采用先进 技术、工艺和设备,对生 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 再生利用第三十二条企业应当采 用先进或者适用的回收技 术、工艺和设备,对生产 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压 等进行综合利用•建设利 用余热、余压、煤层气以 及煤矸石、煤泥、垃圾等低热值燃料的并网发电项 目,应当依照法律和国务 院的规定取得行政许可或 者报送备案电网企业应 当按照国家规定,与综合 利用资源发电的企业签订 并网协议,提供上网服 务,并全额收购并网发电 项目的上网电量4中华 人民 共和 国计 量法1986—7-1第八届 全国人 民代表 大会常 务委员 会第十 二次会 议第八条第八条企业、事业单位根据 需要,可以建立本单位使用 的计量标准器具,其各项最 高计量标准器具经有关人民 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 合格后使用.第九条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 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 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 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 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 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 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 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 制检定。
未按照规定申请检 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 使用实行强制检定的工作 计量器具的目录和管理办 法,由国务院制定对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计量标准器 具和工作计量器具,使用单 位应当自行定期检定或者送 其他计里检定机构检定,县 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 门应当进行监督检杳.第十七条第十七条:使用计量器具不 得破坏其准确度,损害国家 和消费者的利益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属于强制检定 范围的计量器具,未按照规 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 继续使用的,责令停止使 用,可以并处罚款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使用不合格的 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 准确度,给国家和消费者造 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 没收计量器具和违法所得, 可以并处罚款5重点 用能 单位 节能 管理 办法19993-10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家 经济贸 易委员 会第二条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重点用能 单位是指:(一)年综合能 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1万吨,下同)的用能 单位;(二)各省、自治 区、直辖市经济贸易委员会(经济委员会、计划与经济 委员会,下同)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 煤以上(含5000吨,下 同)、不足1万吨标准煤的 用能单位。
能源消费的核算 单位是法人企业第三章第九条至第十八条详 见 法 律 条 款第四章第十九至第二十二条详 见 法 律 条 款6固定 资产 投资 项目 节能 评估 和审 查暂 行办 法201011-1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家 发展和 改革委 员会第四条第四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 能评估文件及其审查意见、 节能登记表及其登记备案意 见,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 开工建设的前置性条件以及 项目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 的重要依据未按本办法规 定进行节能申查,或节能申 查未获通过的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项目审批、核准机关 不得审批、核准,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