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总复习: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知识讲解

shug****ng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2.68KB
约7页
文档ID:153858977
总复习: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知识讲解_第1页
1/7

中考总复习: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基础)责编:董亚娇【考纲要求】1. 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了解实验设计的几种类型,学会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技巧2. 了解实验设计评价的原则3. 掌握对比实验设计和条件控制实验设计;了解实验设计的改进和创新,【知识网络】’多种仪器连接方式的设计气体制备方案的设计实验设计《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的设计混合物分离方法的设计I物质性质探究实验的设计f明确目的原理选择仪器药品思路方法{设计装置步骤记录现象数据I分析得出结论r评价理论上是否可行评价操作是否简便实验评价«评价是否安全可靠评价原料是否经济i评价是否给环境造成污染【考点梳理】考点一、实验设计1. 实验设计基本要求:(1) 科学性: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操作过程必须科学、严谨、合理2) 安全性:实验操作要尽量防止带有危险性的操作,尽量避免与有毒物质接触若无法避免有毒物 质,则应采取安全措施,以防造成环境污染和人体伤害3) 可行性:设计的实验方案要真正切实可行,所选药品、仪器、装置经济可靠4) 简约性:实验设计应简单易行装置简单,实验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2. 实验方案设计的几种思路:(1)对比实验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设计的一种基本思路,有利于实验现象观察对比,有利于推理论 证结论。

如某学生欲探究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按下图进行实验注入水通入CO?干燥试管一干燥蓝色布条石蕊试mW变红色 一不变色(2) 控制变量实验设计:一个问题常常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为了研究每一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程度, 常常采取控制变量法逐个检验,每一个现象只说明一个问题,换一个条件再检验综合各个因素对问题 的影响作出综合性的判断如课本上燃烧条件实验设计和铁的生锈条件设计都是控制变量实验设计3) 综合实验设计: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多方面的问题,如设计一个组合实验探究某一混合气体的成分、 某一气体的性质和组成等3. 实验设计题的类型:(1)单项实验设计题:设计实验求证某一单项问题,或求证某一规律设计的特点是围绕某一问题设 计一个指向很单一的实验,而且实验通常一步到位如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如下图所示)2)综合实验设计题:设计实验求证多个问题,其特点是多步操作、装置复杂、现象多样常见的有 对某气体从制取到组成、成分含量、性质、尾气处理等多项目标进行实验检验和求证如下图所示的装Im - ■置,将其组合起来制取气体,验证其性质等ABC D灰水 溶液E F G H(3) 定量实验设计:通过实验,获取有关数据,然后分析数据推理出结论。

定量实验设计要精密一些, 要尽可能地回避一些误差的引入常见的定量实验有:分子组成测定、混合物成分含量的测定、物质溶 解度的测定、气体体积的测定等4) 开放型实验设计:试题从提出问题、实验的方向、仪器的选择、装置的设计、现象的观察记录到 结论的推理完全自主完成解答此类试题,过程要合理完整,方法简便,现象叙述要准确,推理要符合 逻辑要点诠释】1. 解答实验设计题的方法技巧:(1) 解答实验设计题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实验操作基本知识,懂得操作的一般步骤和原理,熟悉相关物 质的性质、制备原理和变化规律同时要读懂题,明确实验目的,充分利用题中所给信息(如装置、药 品、题干中描述的目的等),分析题意设计相关的猜想(假设),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的程序,再分析现 象得出相关的结论和启示2) 解答实验题还应具备整体、全局意识,即审题时要先统观全局,逐字逐句把整个题审读一遍再细 致地读懂每一步要求,这样才能在答题时少丢分或不丢分3) 实验方案设计题的解答思路与方法① 明确目的原理一一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弄清题给的新信息② 选择仪器药品一一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③ 设计装置步骤一一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

④ 记录现象数据一一全面、及时而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现象⑤ 分析得出结论一一根据实验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正 确的结论2. 信息综合实验设计题:(1) 信息实验设计综合题是中考中难度较大的试题,又是中考的热点题此类题有如下特点:① 材料陌生,试题以信息的方式给出大家没有学习过的物质,介绍此种物质的部分性质;② 反应复杂,此类物质反应常常不符合四个基本反应类型,可能是很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③ 装置复杂,实验设计多种仪器组合,实验多步完成;④ 试题较长,用实验探究组成性质定性定量结合2) 解题思路:① 逐字逐句审读完整个试题,了解实验的目的,每一步的要求;② 迅速理解题给知识条件、规律、方法以及与原来学习过的知识之间的相关性或相似性;③ 运用临场学习的知识、方法、技能解答试题中提出的问题;④ 分析实验装置,理解实验步骤是关键,要认识实验设计中每个装置作用,每步实验的意图,要能 描述每步实验的现象,并能理解产生现象的原因;⑤ 试题中给出的实验数据都是为推理结论服务的,要分析数据规律,应用数据准确计算作出结论考点二、实验方案评价1. 实验方案评价:以批判的思维方法对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法、装置设计从某角度否定,排除不 合理或可行但不是最优的方法,选择、创新更好的方法。

2. 实验评价的原则:(1)理论正确,设计方案一定要符合化学变化规律和实验原理;(2)操作可行;(3)经济合理;(4) 推理严密;(5)保护环境3. 评价实验方案的方法:实验方案的评价包括实验原理及方案的评价,实验装置的评价,实验操作的评 价,实验现象的描述与结论分析的评价等进行评价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方案在理论上是否科学合理,具有严密性2) 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操作上是否简单易行3) 从经济角度评价,是否节约试剂、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4) 从环境角度考虑,是否会给环境造成污染要点诠释】1. 实验方案的评价是一个深刻、复杂的思维活动,要根据严密性、安全性、节约性、环保性四个方面, 通过分析和结合,比较和论证,才能评选出最佳方案2. 装置设计题:主要评价装置设计原理是否科学,实验操作步骤是否合适,仪器排列顺序是否合理3. 实验方案评价题:关键看实验途径是否合理典型例题】类型一、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1. 你认为下列的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A. 把Mg、Zn、Cu、Ag分别插入同体积、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比较四种金属的活泼性B. 加热水的方法测定水的组成C. 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Na2CO3和BaCO3+稀盐酸D. 按方案:NaOH U NaCl —「NaNO3,制取 NaNO3【思路点拨】A、 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判断;B、 根据水分解的条件判断;C、 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判断;D、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

答案】C【解析】A、 把Mg、Zn、Cu、Ag分别插入同体积、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Cu和Ag都不反应,不能比较金属活 动性,故此选项错误;B、 加热水的方法只能得到水蒸气,不能测定水的组成,故此选项错误;C、 碳酸钠溶于水,碳酸钡不溶于水,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Na2CO3和BaCO3,故此选 项正确;D、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氯化钠和硝酸钾不发生反应,不能制备硝酸钠,故此选项错误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方法了解物质的鉴别、除杂、制备的方法和技巧;根据能否达到实验目的来判断实验方案的可行性2. (2015•黄石模拟)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进行的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从空气中获取纯净的氮气用硫燃烧除去空气中的氧气B鉴别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或闻气味C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固体加适量的水溶解,测量前后温度变化【思路点拨】A. 根据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进行解答;B. 根据硬水和软水都是无色无味的进行解答;C. 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不但和氯化氢气体反应还和二氧化碳反应进行解答;D. 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进行解答。

答案】D【解析】A.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用硫燃烧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但同时又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所以不能获取纯 净的氮气,故A错误;B. 硬水和软水都是无色无味的,所以不能用观察颜色或闻气味鉴别硬水和软水,故B错误;C. 氢氧化钠溶液不但和氯化氢气体反应还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不能用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方 法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故C错误;D.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所以可用加适量的水溶解,测量前后温度变化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 固体,故D正确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的方法和技巧3. (2016-夏津县校级一模)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把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B.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水槽内装满水C. 用完试剂后,把试剂瓶标签向外放回原处D. 用药匙取用食盐后,再用同一药匙直接取用碳酸钠粉末【思路点拨】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化学药品的使用掌握情况,要求同学们在化学实验中要注意实验安全,应学会处理实 验中的突发事件,以加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答案】C【解析】A. 用剩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剩不回,不丢弃,不出室,放定器。

故A错B.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水槽内装满水,收集气体时,集气瓶中的水排到水槽内会溢出C. 倒完液体后,要立即盖紧瓶塞,把试剂瓶标签向外放回原处故C正确D. 用药匙取用完一种药品后,必须用纸擦拭干净,再去取另一种药品总结升华】此类题考查的是有关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面的知识,要求同学们知道酒精的使用、药品的 取用、保存、托盘天平的使用、物质的加热等4. 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不合理的是()A. 用二氧化锰区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B.用过滤的方法将浑浊的水变为澄清的水C.用燃烧木炭的方法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D.用熟石灰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思路点拨】A、 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而水无变化;B、 根据过滤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判断;C、 根据木炭在氧气的量不同时,燃烧产物也不同,且生成的气体不易收集等因素判断;D、 根据碱与铵盐反应生成氨气的性质判断答案】C【解析】A、 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会迅速放出氧气,而水不能反应放出氧气,所以此选项正确;B、 过滤是把不溶于水的固体与液体分开的操作方法,浑浊的水中含有不溶的固体,所以此选项正确;C、 木炭不充分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且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不方便,所以此选项错误;D、 熟石灰与氯化铵混合加热能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与氯化钾不反应,可以鉴别,所以此选项正确。

故选C总结升华】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题型,同时也是实验 教学的难点在具体实验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学会信息迁移,既要会模 仿,又要注重创新5. 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某同学采用燃烧法除去一瓶空气中的氧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选用的是 ( )A. 红磷 B.硫粉 C.蜡烛 D.铁丝【思路点拨】将空气中氧气除去,在除去氧气的同时要通过体积的变化体现氧气的消耗量本实验中选 择物质的依据:(1)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2)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3)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红 磷具备了以上三点特征答案】A【解析】A、 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故此选项正确;B、 硫粉能在空气中燃烧,但是生成物二氧化硫为气体,故此选项错误;C、 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但生成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当氧气浓度较低时生成物为一氧化碳,故此 选项错误;D、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此选项错误总结升华】进行物质除杂时,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要求所选的除杂试 剂只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有物质反应,且反应后不能引入(生成)新的杂质举一反三:【变式1】某同学想用pH试纸测定一些物质的pH,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稀硫酸的pHB. 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pHC. 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固体的pHD. 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答案】D【变式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C【解析】KNO3和NaCl都溶于水,不能用过滤法分离;H2还原CuO时,应除掉橡皮塞,导管接近试管底部;D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长导管通入CO2。

只有C正确变式3】下列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行的是( )组别要解决的问题所用方法A除去暖水瓶中水垢加入纯碱溶液B鉴别:氯酸钾固体和氯化钾固体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C分离铜屑和铁屑的混合物用磁铁吸引D炸油条时,锅里的油着火了用水浇灭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A、 水垢的主要成分是不溶的碳酸钙,纯碱是碳酸钠,二者不能反应生成可溶物,所以A错误;B、 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而氯化钾不能,但氯酸钾中不加催化剂需较高温度才放出少量氧气,不 能用直接加热是否产生氧气的方法鉴别,所以B错误;C、 铁能被磁铁吸引,铜不能,可以用磁铁吸引的方法分离二者,所以C正确;D、 水的沸点比油低,把水倒入燃烧的油中,水与油不混溶,水会迅速沸腾,造成危险,所以D错误。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