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图版学业分层测评9 Word版含解析

痛***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90KB
约7页
文档ID:71361246
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图版学业分层测评9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1/7

新 版 地 理 精 品 资 料 2019.4学业分层测评(九)(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回答1~3题1.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少2.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73360081】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产业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3.关于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抓好种植业就行B.牧区发展生态牧业和舍饲畜牧业C.农业区搞农产品加工经济效益差D.应加强大豆榨油、甘蔗制糖等食品加工【解析】 第1题,沼泽地过度开发,湿地破坏是东北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第2题,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粮、牧、企”中的“企”是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由“北大荒”到“北大仓”的过程,主要是土地资源的开发;东北地区最大优势是地广人稀第3题,东北农业基地的开发以种植业为基础,还要在此基础上搞好农产品加工业,效益更好;东北无甘蔗,牧区要发展生态牧业和舍饲畜牧业答案】 1.C 2.D 3.B4.导致东北地区农业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灾害频繁 ②人口激增 ③高强度的农林生产导致土地不合理利用 ④机械化水平低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 东北地区人口激增,人们过度地开垦荒地、湿地、林地、草原,黑土遭到冲刷,土层变薄,肥力下降,植被破坏严重,导致农业生态退化答案】 D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用地分布图”,回答5~6题5.有关图示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  ) 【导学号:73360082】A.图中A所在省以盆地、平原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B.图中A所在省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C.A→B→C年降水量逐渐减少D.A→B→C年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6.图中C所在地近二十年来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下表显示C所在地区农村生活用能构成的变化,据此推测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是(  )秸秆薪柴煤炭沼气小水电其他1987年50.3%32.4%10.3%0.5%0.8%5.7%2007年20.5%10.8%15.4%35.3%15.2%2.8%A.耕地面积增加 B.外出务工人口增加C.植被覆盖率增加 D.粮食单产提高【解析】 第5题,根据农业用地可推导地形特点,水稻分布区多为地形平坦的平原,草场和森林分布区多为山地和丘陵;根据河流流向可以推导地势特点;结合地形分析,该地区降水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A→B为迎风坡,降水量增加,B→C为背风坡,降水量减少。

第6题,图中C为江西省南部,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是植被破坏从表中资料可知,农村生活用能构成中薪柴减少,使该地区植被覆盖率增加,有利于水土保持,减轻水旱灾害的威胁答案】 5.B 6.C“2012中国特色农产品博览会暨首届中国·伊春森林食品节”于2012年8月4日至6日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办本届展会以“畅游林都伊春、尽享绿色盛宴,搭建经贸交流平台、促进特色农产品流通”为主题蓝莓是伊春的特色农产品据此回答7~8题7.伊春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势在于(  )A.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B.交通便利、市场广阔C.农业科技发达D.受污染小,环境质量好8.黑龙江山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是(  )【导学号:73360083】A.进一步扩大蓝莓、香蕉的生产B.推动农业向规模化、机械化发展C.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D.由产品加工向原料生产转变【解析】 第7题,伊春地处林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绿色食品工业的优势第8题,黑龙江省不适宜种植香蕉;山区农业不适合规模化、机械化发展;山区应该发展特色农业及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由原料生产向产品加工方向发展答案】 7.D 8.C9.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中信息判断①、②、③三地适宜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地区的种植业以________(农业地域类型)为主,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对④地的大片沼泽地予以保护,试分析其原因 【导学号:73360084】(3)此地大米品质优良,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原因4)根据相关知识,简述该区域平原地区加强农业基地综合开发的主要措施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由图中等高线及图例可判断①位于山区,②位于平原,③地降水少,为草地第(2)题,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属商品谷物农业,保护沼泽从沼泽的生态功能分析第(3)题,东北地区夏季白昼长,光合作用强烈,冬季寒冷,病虫害少,大米品质优良第(4)题,平原地区应以粮食生产为基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答案】 (1)林地   耕地  草地 (2)商品谷物农业  沼泽地能够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保护生物多样性;降解污染3)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长;冬季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4)发挥种植业的优势,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开展农业多种经营;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

[能力提升]10.关于东北平原区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面向市场,强化商品粮、大豆等农产品的生产B.以国际市场的发达国家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质量和竞争力C.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D.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解析】 东北首先要以国内市场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答案】 B结合材料,回答11~12题材料一 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材料二  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11.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73360085】A.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热条件优越B.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C.丙地光、热、水充足,且土地的集中性好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1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C.当地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解析】 第11题,甲地纬度位置较高,光热相对不足;乙地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强;丙地人口稠密,地块狭小,生产规模小,土地的集中性不足;三地的光、热、水差异明显。

第12题,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与其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有关,这应从耕地面积减少和农业结构调整分析答案】 11.B 12.D13.(2016·福州质检)季节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中国东北甲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目前,俄罗斯正计划将其远东地区的数百万公顷闲置土地以象征性的租金租给外国人耕种1)指出图中季节冻土等日数线的走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导学号:73360086】(2)指出甲地区发展“井灌种稻”的有利水源条件,并分析该条件的主要成因3)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说明甲地区不宜盲目扩大水稻播种面积的原因4)近年来中国人到乙地区租种土地现象不断增多,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解析】 第(1)题,等值线的走向明显分为东、西两段,要分别描述及分析第(2)题,“井灌种稻”自然要用地下水来灌溉,图中显示该处为沼泽地,可从地形、降水与蒸发、植被、土壤等方面回答第(3)题,注意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宜盲目扩大水稻播种面积”,一方面强调水稻耗水量大,另一方面要依据信息分析该地区水资源的数量第(4)题,乙为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而我国劳动力丰富、粮食市场需求量大、土地资源紧张,促使中国人到此租地。

答案】 (1)走向:东段为东—西走向西段为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影响因素:东段受纬度(太阳辐射)的影响西段受地形的影响2)地下水丰富河流、沼泽多;降水较多,蒸发较弱,土壤水分较多;植被条件较好,涵养水源能力较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下渗量大;土层中有冻土3)种植水稻耗水量大;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需水量日益增加;沼泽面积减少;“井灌种稻”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年径流总量减小4)乙地区闲置土地面积较大;两国政策的支持;乙地区土地租金较低;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中国邻近乙地区;中国劳动力充足。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