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研究多借助影像学进行颈椎疾患的诊断,但是影像学常无法确定与 颈痛症状相关的结构病理改变从正常人和无症状人群的颈椎 M RI 研究中发现有 很高的退行性变和异常率因此临床医师应当转移重心去评估颈痛患者的肌肉、结缔组织、神经的功 能,美国物理治疗学会骨科分会 2008 年相关颈痛的指南中指出:临床医师应当 改变过去依据影像学去判断颈痛的病因,而应重视颈椎功能评估因此,针对颈椎病功能阻截进行治疗,第一面对的是如何客观讨论颈椎功 能本文将从颈椎功能的讨论角度进行综述,当前国内外对颈椎功能的讨论主 要包括有肌肉力量、活动度、肌肉耐力、疲倦度、协调性、运动控制、牢固 性、本体感觉等方面的评定1 颈部肌力评定颈椎肌力的讨论在临床中有多种方式,其中徒手肌力测试 (M anual muscle testing ,MMT) 使用特别宽泛,可能与它低成本和节约时间相关但是, MMT 肌肉功能的评估素出处于简单的测量尺度及可靠性低备受责怪,其实不建议用 于肌力 3 级以上的评估手持式测力器是由 MMT 衍生而来,用于测量颈椎肌肉力量也是有限的,由 于无法测量旋转等动作,以及它们的正确性简单碰到操作者影响。
也有学者 用等速肌力测试仪进行力量测试;朱清广等应用Biodexsystem III等速运动测试系 统对颈椎病患者手法治疗前后进行颈部肌群力学性能剖析,但无法测量出其确实数 值固定框架测力仪能够测试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肌力,部分还能够测试 旋转时肌力其中颈椎多功能评估训练系统 (M ulti-Cervical Unit ,MCU)/(M ulti-Cervical Rehabilitation Unit,MCRU) 就属于此类仪器当前国内外已有学者用 MCU 进行颈椎等长肌力测试,能够测试颈椎前 屈、后伸、左右侧屈肌力,以及颈部左右旋转肌力测定,从而判断颈椎各个方向肌群的肌力大小以及肌力可否对称,对颈椎肌肉功能的最大肌力进行正确评 估Burnett 等研究表示 MCU 训练能有效增加颈椎肌肉等长缩短的力量以及较好 地检测颈部力量 Pearson 等使用 MCU 量化讨论颈椎挥鞭样伤害患者与正常人 之间的力量,并获取理想结果少许研究者使用单轴负荷传感器进行颈椎肌力及 屈伸肌力比值研究2 颈椎活动度评定颈椎活动度为最常使用的客察看量结果当前临床上测量颈椎活动度的方 法好多,包括传统目视测量、皮尺测量、量角仪与倾斜仪、颈椎活动度测量 (Cervical range of motion ,CROM) 器、电磁式动作剖析仪、超声三维动作剖 析仪、电位计测量和 X 线测量等。
但各种方法均存在各自的缺点,如目测及皮尺测量可靠性较低;电磁式动 作剖析仪测量颈椎活动度的报道仍较少,缺少大样本凭据; Zebris 超声三维动作 剖析仪当前仅限于实验室研究应用,其可靠性和正确性有待于进一步商议 CROM 和改进方盘量角仪由于设计过于简单,简单误差,临床上其实不合用颈椎动力位 X 线片测量法只用于测量椎体位移,而且射线伤害大颈椎多 功能评估训练系统能正确地测定关节活动度,而且能够精确的测量出患者颈部前 屈后伸、左右侧屈等方向的最大肌肉力量,能供应精确、客观的检查结果,有效 的减少误差;但是机器价格昂贵,当前国内只有少许几台3 颈部肌肉耐力及疲倦度评定当前,国内外常用的颈部肌肉耐力及肌疲倦讨论主要采用耐力负荷试验过 程中颈部肌肉表面肌电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 信号剖析,经过表面 肌电测试时频域和时域剖析,当肌肉疲倦时频谱曲线发生不同样样程度的左移现 象,而且相应的平均功率频率 (Mean Power Frequency ,MPF) 和中位频率 (Median Frequency ,MF) 产生必然规律的下降Edmond-ston 等发现颈痛患者颈部疲倦肌电特色变化较无症状者明显。
Halvorsen 等研究发现肌肉耐力及疲倦问题远比患者自我感觉疲倦伤心等重要, 并认为颈部肌肉耐力应成为颈椎病康复的一个重要因素4 颈部肌肉协调性评定协调有序的颈部肌肉活动能够有效保证颈椎牢固性的维系,而协调性欠缺 的肌肉活动则在某种程度上会对颈椎产生伤害性作用,从而引起各种种类的颈 部伤害和伤心有研究报道慢性下背痛 (Chronic LowerBack Pain , CLBP) 和健康 人的背伸肌有着不同样样的激活模式颈椎的生理功能也需要颈椎肌肉的协调 T 作来实现,因此对颈部肌肉协调性 的讨论是颈椎肌肉功能讨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国内外对于肌肉协调性的研究多以表面肌电作为测评工具,在利用肌 电手段研究肌肉间协调性的问题上,国内外主要集中在简单运动形式和定性剖 析两方面,而定量剖析当前尚缺少可行的研究依据主要经过测定其肌肉平均 肌电/肌力比率 (aEMG/Force) 以及剖析主动肌与拮抗肌共同作用5 颈椎肌肉运动控制评定Panjabi 等提出了保持脊柱牢固性的三亚系模型:① 被动子系统:靠骨骼、韧带、筋膜等供应支撑;② 主动缩短子系统:靠肌肉组织即保持脊椎牢固的肌肉群一核心肌群的 缩短来保持脊柱的动作和牢固度;③ 神经控制子系统:神经控制系统主导动作的发生,指经过精良的神经 回路来控制肌肉缩短的时间、序次、强度等,来保持脊柱的动作和牢固度。
而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在生活中和 T 作中的姿势往 往单一而固定,这样的结果常常以致神经对于肌肉记忆的控制模式的改变,从 而造成颈部神经肌肉控制阻截神经肌肉控制阻截包括多个方面内容,如本体感觉输入异常、脊柱深层牢 固肌失活、肌肉激活模式异常如前馈、反响、共同缩短等故颈部肌肉运动控制能力的评定,而且指导纠正人们不良的生活工作习惯,对于颈椎病的治疗有 重要的意义6 颈椎牢固性的评定颈椎牢固性当前还没有公认的定义, Panjabi 等认为脊柱的牢固性由主动性、 被动性和神经性三个相互作用的元素相辅相成,三者共同保证颈椎牢固性功 能 White 等认为脊柱牢固性为在生理载荷下限制脊柱结构不破坏或不刺激脊 髓和神经根防范结构变化而出现畸形和伤心的能力依据发病的原因及临床表现颈椎不稳的分类有多种, Cook 等提出的临床评 估中将颈椎不稳分为临床颈椎不稳和放射学颈椎不稳颈椎牢固性评估当前是 临床医师比较棘手的问题,当前见解众多建议不同样样Cook 等研究发现获取最高共识的症状是 “不能够耐受长时间的静态姿势 ”、 “颈部疲倦和无法保持头部直立 ”、“需外力的支持,包括手或颈围 ”、“常需自我 按摩治疗 ”、 “感觉不稳,抖动,或不受控制 ”、“频频急性发生 ”和“突然的动 作常触发尖锐伤心 ”。
颈椎不稳的体征检查达到最高共识结果包括 “颈椎协调 / 神经 肌肉控制单薄 ”、“关节连接异常 ”、“异常关节活动 ”等7 颈椎本体感觉评定好多学者认为本体感觉包括关节运动的感觉和结合地址头部及躯干的空 间方向感知不仅要要前庭和视觉输入信息的帮助,而且也需要从颈椎本体感觉 信息输入,这些感觉主要来自颈椎周围的肌肉,关节和皮肤等结构有研究表 示前庭功能丧失时颈椎的可经过本体感觉输入增加以起到代偿作用同时当颈椎外伤及退行性改变时颈椎的本体感觉器受损,即使迷路功能圆 满颈椎的姿势反射也会受影响其余当颈椎肌张力阻截时颈部本体感觉也可被 影响由此可知颈椎本体感觉对于平常生活的平衡、方向感等起到重要的作 用,故颈椎的本体感觉评估获取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但是当前还没有公认的 用于评估颈部本体感觉的方法大多数学者在临床中应用阈值检测关节运动或运动过程中的地址感觉测 试,以讨论其运动觉与关节地址觉的再现能力(主动或被动)颈椎关节地址误差和头颈部动觉测试为颈椎本体感觉重要讨论手段, Swait 等发现需进行最少6 次实验才能比较牢固的测出这两项项目,以客观的讨论颈椎本体功能;而且 颈椎关节地址误差和头颈部动觉测试两者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Lark 等发现橄榄球运动员的重新定位能力较差于非橄榄球运动员而且在 活动度上橄榄球远动员也小于非橄榄球运动员 Liu 等研究证明神经营养因子 3 (Neurotro-phin 3 ,NT-3) 能够改进颈神经背根伤害后的感觉通路重建迟缓因此 NT-3 水平的高低可间接反响本体感觉的强弱8 颈椎功能阻截指数量表的评定量表的评定近几年越来越碰到学者重视,美国物理治疗学会骨科分会 2008 年颈 痛临床指南中颈椎功能阻截指数量表 (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 和病人白评 功能量表 (The Patient-Specific FunctionalScale ,PSFS) 结合来讨论颈痛患者平常生 活活动能力,并认为前者的讨论方法属循证医学中的一级凭据,而且宽泛用于测评颈 痛患者的功能阻截同时病人白评功能量表 (PSFS) 是功能评估的重要补充,也拥有优异的信度 和效度 En 等证了然 NDI 与颈部伤心和残疾量表 (Neck Pain and Disability Scale ,NPAD) 拥有较好的临床信效度 M acDermid 等的综述研究也支持保留 NDI 量表作为颈痛讨论的常用量表。
以上量表可有效的测评颈椎疾患患者的伤心以及检测经过治疗后伤心改进情 况其余 JOA 颈椎病判断标准量表、 N urick 颈椎病患评重量表、北京大学第三 医院颈椎脊髓功能状态评定量表和 JOA 脊髓型颈椎病评定量表均可针对颈椎功能 情况进行评定综上所述,颈椎病功能阻截主要表现在颈椎肌力、关节活动度、颈椎肌肉 耐力和肌疲倦、颈椎牢固性、肌肉协调性及肌肉运动控制等方面当前现有的 颈椎病诊断标准共同点都是重申颈椎症状、体征、影像的结合诊断,但是症 状、体征常常与患者颈椎功能生活质量难成正相关;基于此我们应当从颈椎 ”功能 观 ”角度进行颈椎病的讨论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