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语》全文带拼音注释

无***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08.51KB
约136页
文档ID:28053411
论 语 目 录 xu r d yī 学 而 第 一 wi zhng d r 为 政 第 二 bā y d sān 八 佾 第 三 lǐ rn d s 里 仁 第 四 gōng yě chng d wǔ 公 冶 长 第 五 yōng yě d li 雍 也 第 六 sh r d qī 述 而 第 七 ti b d bā 泰 伯 第 八 zǐ hǎn d jiǔ 子 罕 第 九 xiāng dǎng d sh 乡 党 第 十 xiān jn d sh yī 先 进 第 十 一 yn yuān d sh r 颜 渊 第 十 二 zǐ l d sh sān 子 路 第 十 三 xin wn d sh s 宪 问 第 十 四 wi lng gōng d sh wǔ 卫 灵 公 第 十 五 j sh d sh li 季 氏 第 十 六 yng hu d sh qī 阳 货 第 十 七 wēi zǐ d sh bā 微 子 第 十 八 zǐ zhāng d sh jiǔ 子 张 第 十 九 yo yuē d r sh 尧 曰 第 二 十 第一章 论语学而篇 zǐ yuē xu r sh x zhī b y yu hū yǒu png z yuǎn fāng 子 曰: 学 而 时 习 之,不 亦 悦 乎。有 朋 自 远 方 li b y l hūr n b zhī r b yn b y jūn zǐ hū 来,不 亦 乐 乎。人 不 知 而 不 愠,不 亦 君 子 乎。 【注释】子:《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时:时时,经常。 习:演习,复习。 说:同“悦”,高兴。 愠(yn):恼怒,怨恨。 【大意】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yǒu zǐ yuē q wi rn yě xio t r ho fn shng zhě xiǎn yǐ 有 子 曰:其 为 人 也 孝 悌,而 好 犯 上 者,鲜 矣; b ho fn shng r ho zu lun zhě w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 běn 不 好 犯 上,而 好 作 乱 者,未 之 有 也。君 子 务 本, běn l r do shēng xio t yě zhě q wi rn zhī běn y 本 立 而 道 生;孝 悌 也 者,其 为 仁 之 本 欤。 【注释】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弟:同“悌(t)”,弟弟尊敬、善事兄长称为“悌”。 好(ho):喜欢。 犯:冒犯,抵触,违反。 鲜(xiǎn):少。 未之有:“未有之”的倒装形式。古代语法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放在动词前。 与:同“欤”,表示疑问的助词。《论语》中的“欤”都写作“与”。 【大意】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级,却爱造反,这种人是从来没有的。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情,基础树立了,‘道’就产生了。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道’的基础吧。” zǐ yuē qiǎo yn lng s xiǎn yǐ rn 子 曰:巧 言 令 色,鲜 矣 仁。 【注释】巧言令色:以好话和做出来的和善面色来讨好别人。 鲜(xiǎn):少。 【大意】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得和颜悦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 zēng zǐ yuē w r sān xǐng w shēn wi rn mu r b zhōng hū 曾 子 曰:吾 日 三 省 吾 身:为 人 谋 而 不 忠 乎? yǔ png yǒu jiāo r b xn hū chun b x hū 与 朋 友 交 而 不 信 乎?传 不 习 乎? 【注释】曾子:孔子的学生。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他的弟子也称曾参为“子”。 三:约数,表示多次。 省(xǐnɡ):反省。 信:诚实。 传(chun):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温习,实习。 【大意】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zǐ yuē dǎo qiān shng zhī gu jng sh r xn ji yng r i rn 子 曰:道 千 乘 之 国,敬 事 而 信,节 用 而 爱 人, shǐ mn yǐ sh 使 民 以 时。 【注释】道:同“导”,治理。 千乘(shnɡ)之国:就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算不上大国了。千乘,四匹马拉的车称一乘,车辆数目能表现国家的强弱。 敬事:认真对待国家大事。 人:古代人广义指所有人群,狭义指士大夫以上阶层的人。这里是狭义的用法,与下面的“民”呼应。 【大意】孔子说:“治理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要认真地办理国家事务,严守信用,节约费用,爱护官吏,役使人民要按照农时的忙闲。” zǐ yuē d zǐ r z xio chū z t jǐn r xn fn i zhng 子 曰: 弟 子 入 则 孝,出 则 悌,谨 而 信,泛 爱 众, r qīn rn xng yǒu y l z yǐ xu wn 而 亲 仁;行 有 余 力,则 以 学 文。 【注释】弟子:一种意思是年纪幼小的人,另一种意思是学生。这里是第一种意思。 弟:同“悌”,敬重兄长。 谨:谨慎寡言。 汎:同“泛”。 仁:有仁德的人。 【大意】孔子说:“年轻人在家要孝顺父母,离开自己家便敬重兄长,谨慎寡言,说话诚实守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 zǐ xi yuē xin xin y s sh f mǔ nng ji q l sh jūn nng 子 夏 曰:贤 贤 易 色,事 父 母 能 竭 其 力,事 君 能 zh q shēn yǔ png yǒu jiāo yn r yǒu xn suī yuē wi xu w b wi 致 其 身,与 朋 友 交,言 而 有 信。虽 曰 未 学,吾 必 谓 zhī xu yǐ 之 学 矣。 【注释】子夏:孔子的学生,姓卜(bǔ),名商。 易:交换,改变,也有轻视、简慢的意思。 致:奉献。 【大意】子夏说:“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服事君上能奉献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zǐ yuē jūn zǐ b zhng z b wēi xu z b g zhǔ zhōng xn 子 曰:君 子 不 重 则 不 威,学 则 不 固;主 忠 信, w yǒu b r jǐ zhě gu z w dn gǎi 无 友 不 如 己 者,过 则 勿 惮 改。 【注释】君子:这里指的是士、大夫国君等上层人物。 固:巩固。 无友不如己者: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一句的解释古人多有不同。无,同“毋”,不要。 惮(dn):害怕。 【大意】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的知识也不巩固。要以忠、信两种道德为主。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了过错,就别怕改正。” zēng zǐ yuē shn zhōng zhuī yuǎn mn d guī hu yǐ 曾 子 曰:慎 终 追 远,民 德 归 厚 矣。 【注释】终:父母的死亡。 追远:追念祖先。 【大意】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祖先,就会使百姓道德归于纯厚了。” zǐ qn wn y zǐ gng yuē fū zǐ zh y sh bāng yě b wn q 子 禽 问 于 子 贡 曰:夫 子 至 于 是 邦 也,必 闻 其 zhng qi zhī y y yǔ zhī y zǐ gng yuē fū zǐ wēn ling gōng 政;求 之 欤,抑 与 之 欤?子 贡 曰:夫 子 温、良、恭、 jiǎn rng yǐ d zhī fū zǐ zhī qi zhī yě q zhū y hū rn zhī qi 俭、让 以 得 之;夫 子 之 求 之 也,其 诸 异 乎 人 之 求 zhī y 之 欤。 【注释】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有观点认为是孔子的学生。 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抑:表示选择的连词,“还是……”。 与之:给他。与:同“欤”,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其诸:表示不大肯定的语气,或者、大概的意思。 【大意】子禽向子贡问道:“老师到了一个诸侯国,必然会了解那国的政事,是他自己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逊得到的。老师获得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不同吧!” zǐ yuē f zi guān q zh f m guān q xng sān nin w gǎi y 子 曰:父 在 观 其 志,父 没 观 其 行;三 年 无 改 于 f zhī do kě wi xio yǐ 父 之 道,可 谓 孝 矣。 【注释】其:指儿子。父亲在世时,儿子听从父命不能主事,所以要观察他的志向。 没(m):死,去世。 三年:周礼规定父亲死后,儿子要守孝三年。三,这里可以理解为虚指,指许多年。 道:表示善的、好的东西。 【大意】孔子说:“他父亲还活着时,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动;如果他对父亲的合理之处长期坚持,可以说是做到了孝。” yǒu zǐ yuē lǐ zhī yng h wi gu xiān wng zhī do sī wi měi 有 子 曰:礼 之 用,和 为 贵。先 王 之 道,斯 为 美。 xiǎo d yu zhī yǒu suǒ b xng zhī h r h b yǐ lǐ ji zhī 小 大 由 之,有 所 不 行。知 和 而 和,不 以 礼 节 之, y b kě xng yě 亦 不 可 行 也。 【注释】和:恰当,适合,恰到好处。 先王:周文王等古代贤王。 节:节制,约束。 【大意】有子说:“礼的应用,以遇事做得恰当为可贵。过去贤明君王治理国家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小事大事都做得恰当。如果有行不通的时候,只为恰当而求恰当,不用礼节规矩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yǒu zǐ yuē xn jn y y yn kě f yě gōng jn y lǐ yuǎn 有 子 曰:信 近 于 义,言 可 复 也;恭 近 于 礼,远 chǐ rǔ yě yīn b shī q qīn y kě zōng yě 耻 辱 也;因 不 失 其 亲,亦 可 宗 也。 【注释】近:符合,接近。 复:实践,实行。 远:用作动词,使……远离。 因:依靠,凭借。 宗:可靠,尊奉。 【大意】有子说:“约定符合义,说出来的话才能去实践、兑现。恭敬要合于礼,这样就能避免耻辱。依靠关系深厚的人,也就可靠了。” zǐ yuē jūn zǐ sh w qi bǎo jū w qi ān mǐn y sh r shn 子 曰:君 子 食 无 求 饱,居 无 求 安,敏 于 事 而 慎 y yn ji yǒu do r zhng yān kě wi ho xu yě yǐ 于 言,就 有 道 而 正 焉,可 谓 好 学 也 已。 【注释】君子:这里指的是有德行的人。 就:靠近,接近。 正:动词,匡正,端正。 【大意】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小心,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来匡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zǐ gng yuē pn r w chǎn f r w jiāo h r zǐ yuē kě 子 贡 曰:贫 而 无 谄,富 而 无 骄,何 如?子 曰:可 yě wi ru pn r l f r ho lǐ zhě yě zǐ gng yuē shī yn 也,未 若 贫 而 乐,富 而 好 礼 者 也。子 贡 曰:诗 云: r qiē r cuō r zhu r m q sī zhī wi y zǐ yuē c yě 如 切 如 磋,如 琢 如 磨,其 斯 之 谓 欤?子 曰:赐 也, shǐ kě yǔ yn shī yǐ yǐ go zhū wǎng r zhī li zhě 始 可 与 言 诗 已 矣;告 诸 往 而 知 来 者。 【注释】谄(chǎn):巴结,奉承,谄媚。 何如: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 如切如磋(cuō),如琢如磨:引申为朋友互相讨论、研修的意思。这句出自《诗经卫风淇奥》。切,指把骨头加工成器物。磋,加工象牙,使其更圆滑。琢,雕刻玉石。磨,磨制加工石头使其更细致。 与:同“欤”。 【大意】子贡说:“贫穷却不去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然贫穷却乐于仁道、富裕却爱好礼义的人。”子贡说:“《诗经》说,‘要像加工骨、角、象牙、玉石一样,要雕刻并加以琢磨细刻’,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与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已经发生的事,你就可以举一反三知道未来的事了。” zǐ yuē b hun rn zhī b jǐ zhī hun b zhī rn yě 子 曰:不 患 人 之 不 己 知,患 不 知 人 也。 【注释】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句式。知,理解,了解。 【大意】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啊。” 第二章 论语为政篇 zǐ yuē wi zhng yǐ d p r běi chn jū q suǒ r zhng xīng 子 曰:为 政 以 德,譬 如 北 辰,居 其 所,而 众 星 gǒng zhī 拱 之。 【注释】北辰:北极星。 共:即“拱”,环绕,环抱。 【大意】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自己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处于一定的位置,群星环绕着它。” zǐ yuē shī sān bǎi y yn yǐ b zhī yuē sī w xi 子 曰:诗 三 百,一 言 以 蔽 之,曰:思 无 邪。 【注释】《诗》三百:《诗经》有305篇,人们常用“《诗》三百”这一整数的说法来指代《诗经》。 蔽(b):概括,包盖。 【大意】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zǐ yuē dǎo zhī yǐ zhng q zhī yǐ xng mn miǎn r w chǐ 子 曰:道 之 以 政,齐 之 以 刑,民 免 而 无 耻; dǎo zhī yǐ d q zhī yǐ lǐ yǒu chǐ qiě g 道 之 以 德,齐 之 以 礼,有 耻 且 格。 【注释】道:同“导”,引导。一说,治理。 齐:整治,统一,约束。 免:免罪,免于刑法,免祸。 无耻:做了坏事心里不知羞耻。 格:纠正。 【大意】孔子说:“用行政法令来治理,用刑法来处罚,人民虽然能避免犯罪,但并非认识到犯罪可耻;用道德教化来治理,用礼来约束,人民就会有羞耻心,并且会自觉改正错误。” zǐ yuē w sh yu wǔ r zh y xu sān sh r l s sh 子 曰:吾,十 有 五,而 志 于 学,三 十 而 立,四 十 r b hu wǔ sh r zhī tiān mng li sh r ěr shn qī sh r cng 而 不 惑,五 十 而 知 天 命,六 十 而 耳 顺,七 十 而 从 xīn suǒ y b y jǔ 心 所 欲,不 踰 矩。 【注释】十有五:即十又五,指的是15岁。古人在整数和各位数字之间多用“有”字表示相加。 有:同“又”。 立:站立。 天命:含有上天旨意、自然禀赋与天性、人生的道义和职责等意义。 矩:礼法,规矩。 【大意】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就开始立志于学问,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事不会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时就能随心所欲,任何想法都不越出规矩。” mng y zǐ wn xio zǐ yuē w wi 孟 懿 子 问 孝,子 曰:无 违。 fn ch y zǐ go zhī yuē mng sūn wn xio y wǒ wǒ du yuē 樊 迟 御, 子 告 之 曰:孟 孙 问 孝 于 我, 我 对 曰 w wi 无 违。 fn ch yuē h wi yě zǐ yuē shēng sh zhī yǐ lǐ sǐ zng zhī 樊 迟 曰:何 谓 也?子 曰:生,事 之 以 礼;死,葬 之 yǐ lǐ j zhī yǐ lǐ 以 礼,祭 之 以 礼。 【注释】孟懿(y)子:姓仲孙,名何忌,“懿”是死后的谥号,鲁国大夫,与叔孙氏、季孙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他父亲孟僖子临终时嘱咐他向孔子学礼。 违:古人称违背礼法为“违”。 樊(fn)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学生。 御:赶车,驾车。 “生,事之以礼”五句:古代丧事、祭祀等的礼节规格是有差等的。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不相同。鲁国三家权门大夫有时用诸侯、天子的礼仪等级,孔子对此不满,文中的话就针对这个。 【大意】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替孔子赶马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氏问我孝道,我回答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时,依照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节规矩为他们办丧事,按礼节祭祀他们。” mng wǔ b wn xio zǐ yuē f mǔ wi q j zhī yōu 孟 武 伯 问 孝,子 曰:父 母 唯 其 疾 之 忧。 【注释】孟武伯:姓仲孙,名彘(zh),即前面提到的孟懿子的儿子。“武”是谥号。 其:指父母,该句可解释为担忧他们的疾病。一说,其,指儿女,父母担忧儿女的疾病;另一说,疾,子女品行上的毛病,父母担心子女品行不好。这里取第一种说法。 【大意】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于父母,尤其要担忧他们的疾病。” zǐ yu wn xio zǐ yuē jīn zhī xio zhě sh wi nng yǎng zh y 子 游 问 孝,子 曰:今 之 孝 者,是 谓 能 养。至 于 quǎn mǎ jiē nng yǒu yǎng b jng h yǐ bi hū 犬 马,皆 能 有 养;不 敬,何 以 别 乎。 【注释】子游:孔子的学生,姓言名偃(yǎn),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 【大意】子游问孔子怎样做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总说能养活爹娘就行了。至于狗马都还能得到人的饲养呢。如果对父母不是诚心诚意敬重、孝顺的话,那和饲养狗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zǐ xi wn xio zǐ yuē s nn yǒu sh d zǐ f q lo yǒu 子 夏 问 孝,子 曰:色 难。有 事,弟 子 服 其 劳,有 jiǔ sh xiān shēng zhun cng sh yǐ wi xio hū 酒 食,先 生 馔, 曾 是 以 为 孝 乎? 【注释】色:脸色。这里指和颜悦色,从心底里敬重父母。 弟子:晚辈,这里指儿女。 先生:长辈,指父母。 馔(zhun):吃喝。 曾(cnɡ):副词,难道。 是:代词,即“此”,这个的意思。 【大意】子夏问怎么做是孝。孔子说:“对父母和颜悦色是很难做到的。仅仅是有事情的时候,子女去为父母做;有酒饭了让父母吃喝,难道这就可以认为是孝吗?” zǐ yuē w yǔ hu yn zhōng r b wi r y tu r xǐng q 子 曰:吾 与 回 言 终 日,不 违,如 愚。退 而 省 其 sī y z yǐ fā hu yě b y 私,亦 足 以 发, 回 也 不 愚! 【注释】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也称颜渊。是孔子早年的学生,受到器重。 省(xǐnɡ):观察,考察。 【大意】孔子说:“我同颜回讲学一整天,他也不提不同的意见,像是很愚笨。课后我观察他私下的言行,发现他能充分发挥我讲的东西,可见,颜回并不愚笨。” zǐ yuē sh q suǒ yǐ guān q suǒ yu ch q suǒ ān rn yān 子 曰:视 其 所 以,观 其 所 由,察 其 所 安;人 焉 sōu zāi rn yān sōu zāi 廋 哉!人 焉 廋 哉! 【注释】以:根据,动机,原因。一说,“以”通“与”,意为结交朋友。 由:经由。 焉:表疑问的代词,何处,哪里。 廋(sōu):隐藏,隐瞒,可以理解为掩盖。 【大意】孔子说:“看一个人言行的动机,观察他做事达到目的所用的方法,考察他安心于做什么。这样,这个人怎么能掩盖得了他的真面目呢?” zǐ yuē wēn g r zhī xīn kě yǐ wi shī yǐ 子 曰: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注释】故:旧的。 【大意】孔子说:“常温习学过的知识,才能有新的体会,获得更进一步的知识,这样就能为人师表了。” zǐ yuē jūn zǐ b q 子 曰:君 子 不 器。 【注释】器:器具,只有一种用途的东西。此处用来比喻人知识范围狭窄,只能有某一种技艺。 【大意】孔子说:“君子不该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用途。” zǐ gng wn jūn zǐ zǐ yuē xiān xng q yn r hu cng zhī 子 贡 问 君 子,子 曰:先 行 其 言,而 后 从 之。 【注释】君子:古代君子指的是有学问、有德行或者地位、官职高的人。 【大意】子贡问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对于自己要说的话,要先做到,再讲出来。” zǐ yuē jūn zǐ zhōu r b bǐ xiǎo rn bǐ r b zhōu 子 曰:君 子 周 而 不 比,小 人 比 而 不 周。 【注释】周:团结周围的人。 比:原义指并列,这里指的是因共同利害而勾结。 【大意】孔子说:“君子是用道义来团结人,而不是为私情勾结拉拢人,小人是为私情勾结拉拢人,而不是用道义来团结人。” zǐ yuē xu r b sī z wǎng sī r b xu z di 子 曰: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 殆。 【注释】罔:同“惘(wǎnɡ)”,迷惑。 殆(di):危险。一说疑惑;另一说没有信心。 【大意】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误入歧途的危险。” zǐ yuē gōng hū y duān sī hi yě yǐ 子 曰:攻 乎 异 端,斯 害 也 已。 【注释】攻:攻击。另一说为钻研学问,整句释为,钻研邪说就有害了。 异端:不正确的结论。 斯:连词,这就。 已:停止。这句也作“斯害也已矣”。 【大意】孔子说:“批判那些不正确的议论,祸害就可以消灭了。” zǐ yuē yu hu rǔ zhī zhī hū zhī zhī wi zhī zhī b zhī wi 子 曰:由,诲 汝 知 之 乎。知 之 为 知 之,不 知 为 b zhī sh zhī yě 不 知,是 知 也。 【注释】由:孔子的学生,姓仲,名由,字子路。 诲(hu):教导,教育。 女:同“汝”,你。 【大意】孔子说:“由,教给你的知识都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态度。” zǐ zhāng xu gān l zǐ yuē duō wn quē y shn yn q y z 子 张 学 干 禄,子 曰:多 闻 阙 疑,慎 言 其 余,则 guǎ yu duō jin qu di shn xng q y z guǎ huǐ yn guǎ yu xng 寡 尤;多 见 阙 殆,慎 行 其 余,则 寡 悔。言 寡 尤,行 guǎ huǐ l zi q zhōng yǐ 寡 悔,禄 在 其 中 矣。 【注释】子张:孔子的学生,姓颛(zhuān)孙,名师,字子张。 干:求,谋。 禄:古时官吏的俸禄,这里指的是官职。 阙(quē):缺,空,有所保留,暂时放在一边。 寡:少。 尤:过失,错误。 【大意】子张向孔子学习谋求做官的方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谨慎地说出其余有把握的部分,就能减少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就能减少错误,谨慎地去做其余有把握的事,就能行事少有懊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懊悔,求官职的机会就在这其中了。” āi gōng wn yuē h wi z mn f kǒng zǐ du yuē jǔ zh cu zhū 哀 公 问 曰:何 为 则 民 服?孔 子 对 曰:举 直 错 诸 wǎng z mn f jǔ wǎng cu zhū zh z mn b f 枉,则 民 服;举 枉 错 诸 直,则 民 不 服。 【注释】哀公:鲁国国君,姓姬,名蒋,定公的儿子。“哀”是死后的谥号。 何为:怎么做。 对曰:《论语》中臣对君的回答用“对曰”。孔子回答鲁国国君的问题,因此用“对曰”。 举:选拔,提拔,推举。 直:正直的人。 错:放置。 诸:“之于”的合音。 【大意】鲁哀公问:“怎么做才能使人民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提拔正直的人,将其位置安排在邪恶的人之上,百姓就服从了;而提拔邪恶的人,将其位置安排在正直的人之上,人民就不服。” j kāng zǐ wn shǐ mn jng zhōng yǐ qun r zhī h zǐ yuē ln 季 康 子 问:使 民 敬 忠 以 劝,如 之 何?子 曰:临 zhī yǐ zhuāng z jng xio c z zhōng jǔ shn r jio b nng z qun 之 以 庄 则 敬,孝 慈 则 忠,举 善 而 教 不 能,则 劝。 【注释】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在鲁哀公时候任正卿。“康”是谥号。“子”是尊称。 以:连词,而,和。 临:对待。 庄:庄重,严肃。 【大意】季康子问:“要使人民对我尊敬、忠实又努力勤勉,该怎么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严肃的态度来对待人民,人民就会尊敬你;你遵守孝道,慈爱民众,人民就会忠实于你;你提拔优秀的人,教育那些能力弱的人,人民也就会勤勉了。” hu wi kǒng zǐ yuē zǐ xī b wi zhng zǐ yuē shū yn xio hū 或 谓 孔 子 曰:子 奚 不 为 政?子 曰:书 云:孝 乎 wi xio yǒu y xiōng d shī y yǒu zhng sh y wi zhng xī q wi 惟 孝,友 于 兄 弟。施 于 有 政,是 亦 为 政,奚 其 为 wi zhng 为 政? 【注释】或:代词,有人。 奚(xī):疑问词,何,怎么,为什么。 书:指《尚书》,是商周时期政治文告和历史资料的汇编。 施:延及,推广,影响。 有:无实在意义。 其:代词,指做官。 为:是。 为政:参与政治。当时孔子没有出来做官,所以有人这样问他。 【大意】有人对孔子说:“您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孔子说:“《尚书》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种道理推广到政治上去。’这也是参与了政治,为什么非要做官才算参与政治呢?” zǐ yuē rn r w xn b zhī q kě yě d chē w n 子 曰:人 而 无 信,不 知 其 可 也。大 车 无 輗, xiǎo chē w yu q h yǐ xng zhī zāi 小 车 无 軏,其 何 以 行 之 哉。 【注释】信:守信用。 輗(n):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拉的车。 軏(yu):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小车指的是马拉的车。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何以:即“以何”,靠什么。 【大意】孔子说:“作为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那怎么能行呢?如同大车没有安横木的,小车没有安横木的,靠什么走呢?” zǐ zhāng wn sh sh kě zhī yě zǐ yuē yīn yīn y xi lǐ suǒ 子 张 问:十 世 可 知 也?子 曰:殷 因 于 夏 礼,所 sǔn y kě zhī yě zhōu yīn y yīn lǐ suǒ sǔn y kě zhī yě q 损 益,可 知 也;周 因 于 殷 礼,所 损 益,可 知 也。其 hu j zhōu zhě suī bǎi sh kě zhī yě 或 继 周 者,虽 百 世 可 知 也。 【注释】世:古代称30年为一世,10世为一代。也有人认为朝代改换为一代。 殷(yīn):商朝。商朝至盘庚将都城从奄(yǎn)(山东曲阜)迁到殷(河南安阳一带),所以又被称为殷朝。 因:沿袭,因袭。 礼:指整个礼仪制度,用来规范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 损益:废除和增加。 【大意】子张问:“今后十代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说:“商朝沿袭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所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周朝沿袭了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所增加的也是可以知道的。那么将来如果有承继周朝的人,其礼仪制度也会是或增或减,即使下去一百代,也是可以知道的。” zǐ yuē fēi q guǐ r j zhī chǎn yě jin y b wi w yǒng yě 子 曰:非 其 鬼 而 祭 之,谄 也;见 义 不 为,无 勇 也。 【注释】鬼:古代人死都叫鬼,一般指死去的祖先。 祭:是吉祭。凶祭叫奠。祭鬼的目的一般是祈福。 谄(chǎn):谄媚,阿谀,巴结。 【大意】孔子说:“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它,是谄媚。遇到符合正义的事情却不去做,就是怯懦。” 第三章 论语八佾篇 kǒng zǐ wi j sh bā y wǔ y tng sh kě rěn yě sh b kě 孔 子 谓,季 氏 八 佾 舞 于 庭,是 可 忍 也,孰 不 可 rěn yě 忍 也。 【注释】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这里指季平子,即季孙意如。 八佾(y):佾,行、列。古代乐舞礼仪中,一佾(一行)有八个人。八佾,是八行,八八六十四人,这是天子举行乐舞的规格。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只有用四佾的资格,但他却用了天子规格的乐舞,是越轨的行为。 【大意】孔子谈论季氏说:“在家庙庭院里用八佾的乐舞,这都可以忍心做出来,还有什么事情他不忍心做呢?” sān jiā zhě yǐ yōng ch zǐ yuē xing wi p gōng tiān zǐ m m 三 家 者 以 雍 彻。子 曰:相 维 辟 公,天 子 穆 穆。 xī qǔ y sān jiā zhī tng 奚 取 于 三 家 之 堂。 【注释】三家:春秋后期鲁国当政的仲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贵族。季孙氏势力最大。他们凭强有力的政治经济实力,常僭越周礼。这种行为受到孔子的批判。 雍(yōnɡ):《诗经周颂》中的一篇,用于天子祭祀宗庙之礼完毕。 彻:同“撤”,撤掉,拿掉。 相(xinɡ):助祭者。 维: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辟(b)公:指诸侯。辟,指君王。 穆穆:庄严静穆。 【大意】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在祭祀祖先完毕的时候,让乐工唱着《雍》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雍》诗里说到:‘协助祭祀的人是诸侯,天子庄严静穆地主祭。’为什么三家祭祖的厅堂上竟用唱《雍》诗的仪式?” zǐ yuē rn r b rn r lǐ h rn r b rn r yu h 子 曰:人 而 不 仁,如 礼 何?人 而 不 仁,如 乐 何? 【注释】如礼何:“如……何”句式,指对礼怎么样。 乐:音乐是构成古代礼制的重要部分,所以“礼乐制度”指的是包括音乐在内的古代礼仪制度,并非今天我们说的单纯用来欣赏的音乐。 【大意】孔子说:“作为一个人不讲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一个人不讲仁德,怎么对待乐呢?” ln fng wn lǐ zhī běn zǐ yuē d zāi wn lǐ yǔ q shē yě 林 放 问 礼 之 本,子 曰:大 哉 问。礼,与 其 奢 也, nng jiǎn sāng yǔ q y yě nng qī 宁 俭;丧,与 其 易 也,宁 戚。 【注释】林放:姓林,名放,字子上。有人认为是孔子的学生。 易:本义指把土地整理平坦。此处指周到地办理丧葬的礼仪。 戚:悲哀。 【大意】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说:“你提的问题意义重大啊!礼节仪式与其奢侈,宁可节俭;丧葬仪式,与其仪式完备周到,宁可在心里真正悲哀来悼念。” zǐ yuē y d zhī yǒu jūn b r zhū xi zhī wū yě 子 曰:夷 狄 之 有 君,不 如 诸 夏 之 亡 也。 【注释】夷:古代指东方的少数民族。 狄:指北方的少数民族。 夏:在中原黄河流域居住的华夏民族的诸侯国。 亡:同“无”。 【大意】孔子说:“夷狄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国家没有君主却保留礼仪。” j sh lǚ y ti shān zǐ wi rǎn yǒu yuē rǔ f nng ji y 季 氏 旅 于 泰 山,子 谓 冉 有 曰:汝 弗 能 救 欤? du yuē b nng zǐ yuē wū hū cng wi ti shān b r ln fng hū 对 曰:不 能。子 曰:呜 呼!曾 谓 泰 山 不 如 林 放 乎。 【注释】旅:古代指祭山。当时只有天子、诸侯有资格祭祀名山大川。季氏只是鲁国的大夫,他去祭祀泰山是违背礼法的。 冉(rǎn)有:孔子的学生,姓冉,名求,字子有。当时冉有做季康子的家臣。 曾:难道,竟然。 【大意】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劝阻他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说:“哎呀!难道说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懂得礼节吗?会接受这种祭祀吗?” zǐ yuē jūn zǐ w suǒ zhēng b yě sh hū yī rng r shēng 子 曰:君 子 无 所 争,必 也 射 乎。揖 让 而 升, xi r yǐn q zhēng yě jūn zǐ 下 而 饮,其 争 也 君 子。 【注释】射:射箭,这里是指射礼,是周礼中规定的射箭比赛。 揖(yī):作揖,指拱手行礼。 【大意】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有所争,那一定是射箭比赛吧!比赛时,互相作揖谦让,再登堂射箭,射完走下堂来又互相敬酒。即使是竞争也是有君子的礼貌。” zǐ xi wn yuē qiǎo xio qin xī měi m pn xī s yǐ wi xun xī 子 夏 问 曰:巧 笑 倩 兮,美 目 盼 兮,素 以 为 绚 兮, h wi yě zǐ yuē hu sh hu s yuē lǐ hu hū zǐ yuē qǐ yǔ 何 谓 也?子 曰:绘 事 后 素。曰:礼 后 乎?子 曰:起 予 zhě shāng yě shǐ kě yǔ yn shī yǐ yǐ 者 商 也,始 可 与 言 诗 已 矣。 【注释】倩(qin):容貌美好。 兮:助词,相当于“啊、呀”。 盼:眼珠黑白分明,转动灵巧。 绚(xun):有文彩。 绘事后素:画画需先有白地儿再画。绘事,画画。后,在……之后。素,白地儿。另一说,在审美上绚丽不如素淡。 起:启发。 商:卜商,也就是子夏。 【大意】子夏问道:“‘乖巧的笑容真美丽呀,黑白分明的眼眸流转娇美呀,洁白的地儿上画得绚丽多彩呀’,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画画需先有白地儿再画图案。”子夏说:“那么,是不是礼节仪式产生于仁德之后呢?”孔子说:“商啊,你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开始和你谈论《诗经》了。” zǐ yuē xi lǐ w nng yn zhī qǐ b z zhēng yě yīn lǐ w nng 子 曰:夏 礼 吾 能 言 之,杞 不 足 征 也;殷 礼 吾 能 yn zhī sng b z zhēng yě wn xin b z g yě z z w nng 言 之,宋 不 足 征 也。 文 献 不 足 故 也。足,则 吾 能 zhēng zhī yǐ 征 之 矣。 【注释】杞(qǐ):古国名,在今天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是夏朝禹的后代。 宋:古国名,在今天河南商丘市南部,宋国是商朝汤的后代。 文:历史文字资料。 献:指贤人。献臣就是德才兼备的大臣。 【大意】孔子说:“夏代的礼仪,我能说出来,夏的后代杞国现在的礼仪却不足以证明夏当时的情况;殷代的礼仪我能说出来,殷的后代宋国现在的礼仪却不足以证明殷当时的情况。这是历史资料和知道夏、殷礼仪的贤人不够多的原因。如果有足够的历史资料和贤人的话,我就能征引它们作为考证的证据了。” zǐ yuē d z j gun r wǎng zhě w b y guān zhī yǐ 子 曰:禘,自 既 灌 而 往 者,吾 不 欲 观 之 矣。 【注释】禘(d):古代一种极隆重的祭祀仪式,只有天子才能举行。 既:已经。 灌:禘祭的仪式中的一项内容。古代祭族时,让活人坐在灵前象征接受祭祀的人,这个人叫“尸”。第一次献酒是把用香料煮成的叫做“郁鬯”的酒献给尸,让他闻一闻香气,再把酒浇在地上,这个过程叫“灌”。 不欲观:不愿看。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礼记》记载,周公的侄子周成王姬颂为了纪念周公辅佐治国的伟大功勋,特许周公的后代举行禘祭,这是不符合礼仪规矩的,所以孔子持批评态度。 【大意】孔子说:“禘祭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之后,我就不想看了。” hu wn d zhī shuō zǐ yuē b zhī yě zhī q shuō zhě zhī y tiān 或 问 禘 之 说。子 曰:不 知 也。知 其 说 者 之 于 天 xi yě q r sh zhū sī hū zhǐ q zhǎng 下 也,其 如 示 诸 斯 乎。指 其 掌。 【注释】不知也:鲁国作为周王分封的诸侯国举行天子的祭礼,孔子是不赞成的,因此他故意回避说不知道禘祭的道理。 示:同“置”,摆,放。 诸:“之于”的合音。 【大意】有人问孔子禘祭的道理。孔子说:“我不知道禘祭的道理。懂得这一道理的人治理天下,会好像把东西放在这儿一样容易吧!”孔子一面说,一面指着自己的手掌。 j r zi j shn r shn zi zǐ yuē w b y j r b j 祭 如 在,祭 神 如 神 在。子 曰:吾 不 与 祭,如 不 祭。 【注释】与(y):参预,参加。 【大意】祭祀祖先,就如同祖先真的在那里,祭祀神就如同神真的在那里。孔子说:“如果我自己不去参加祭祀而由别人代祭,那就和不祭祀一样。” wng sūn gǔ wn yuē yǔ q mi y o nng mi y zo h wi 王 孙 贾 问 曰:与 其 媚 于 奥,宁 媚 于 灶,何 谓 yě zǐ yuē b rn hu zu y tiān w suǒ dǎo yě 也?子 曰:不 然,获 罪 于 天,无 所 祷 也。 【注释】王孙贾:卫国卫灵公时任大夫。 媚(mi):谄媚,巴结。 奥:屋里的西南角,这里指屋里西南角的神,地位较高。 灶:原义是炉灶,这里指灶神,人们认为灶神地位虽低,却能通上天,决定人的福祸,所以灶神自古受到人们的隆重供奉。“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是当时的俗语。 【大意】王孙贾问道:“与其巴结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怎么讲呢?”孔子说:“不是那样的,如果得罪了天,向谁祈祷都没用。” zǐ yuē zhōu jin y r di y y hū wn zāi w cng zhōu 子 曰:周 监 于 二 代, 郁 郁 乎 文 哉。吾 从 周。 【注释】监:同“鉴”。原指镜子,引申为照,警戒,借鉴。 二代:夏、商两朝。 郁郁:原指草木繁茂,或指香气浓厚。这里指丰富多彩,繁盛。 【大意】孔子说:“周朝的政治礼仪制度,是借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