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60分)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发展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受环境的制约比较小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处于和谐发展阶段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但只是在局部地区出现环境问题D.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步走向科学化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模式”图,回答2-3题2.有关图中字母的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a表示反馈作用 B.b表示废弃物C.c表示环境的承载能力 D.d表示环境的自净能力3.根据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模式图,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体现在① 人类开发利用资源能源的能力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② 人类过度从环境中索取资源和能源,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③ 人类过量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④ 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各种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容纳能力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当前许多环境问题已经不受国界的限制,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
以下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①森林破坏 ②臭氧层破坏 ③土地荒漠化 ④全球气候变暖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5.土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耕地减少和土地退化,有关土地退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土地退化的表现形式有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土壤盐渍化和土壤肥力下降等B.过渡放牧是导致全世界范围内土地退化最主要的原因C.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如不合理灌溉也会导致土地退化D.人口增加、城市扩张、工矿道路建设占地也是土地退化的原因之一6.煤炭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最大的能源它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有①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②燃烧后有灰渣,占用土地,污染大气③洗选煤排出大量洗煤水会造成水污染 ④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增强温室效应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读“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人均水资源分布图”,完成7-8题7.我国人均水资源最缺乏的地区是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C.青藏高原地区 D.华南地区8.解决我国水资源缺乏地区缺水问题 的主要途径有① 修筑水库,跨流域调水② 大量开采地下水③ 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④ 加强废水处理再利用,淡化海水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读“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9-10题9.有关图中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对应正确的是A.a — 土地荒漠化B.b — 生物多样性减少C.c — 土壤次数盐渍化D.d — 水土流失10.图中甲地有大面积的沼泽湿地,目前已经建立了多个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有① 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②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③ 降解污染、净化水质、补充地下水④净化空气、吸烟滞尘、享有“地球之肺”的美誉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读某种环境问题形成原因联系图,回答11-12题11.该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土壤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 D.虫害、鼠害12.治理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有①合理控制人口数量 ②发展立体生态农业 ③加强草场建设 ④退耕还林、还草,加大农田引水工程建设 ⑤开发新能源 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业A. ②③④⑤⑥ B. ①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⑤⑥ D. ①②③④⑥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位于19°N,在海拔约2250米的墨西哥高原之上的盆地中,如下图,该市有2000多万人口,3.5万家工厂,约有300万辆汽车。
据此回答13-15题13. 墨西哥城的大气污染问题十分严重,污染物中既有硫氧化物、碳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也有大量的颗粒物,有关污染物来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厂生产排放的废气 B.家庭取暖燃煤排放的烟尘C.大量汽车排放的尾气 D.建设施工产生的扬尘14.墨西哥城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期间多发生严重光化学烟雾污染,主要原因是 A.该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且盆地地形,多逆温 B.该期间降水量大,云层厚,保温作用强 C.该期间汽车尾气和生产、生活废气排放量大 D.该期间多气旋活动,影响污染气体的扩散15. 解决墨西哥城光化学烟雾产生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安装汽车排气系统催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B.提高工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工业废气产生 C.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禁止使用矿物能源 D.积极改善城市交通结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控制减少私家车数量环境污染物会通过生物积累和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读“土壤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示意图”,回答16-17题16.图中甲、乙、丙、丁对应要素正确的是A. 甲---土壤 B. 乙---水体 C. 丙---大气 D. 丁---食品17.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
监测发现高速公路两侧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车辆运输重金属时抛撒 B. 高速公路沿线固体废弃物堆积量大C. 汽车尾气排放 D. 高速公路上的雨水汇流农田右图中O为地心,A点与D点关于地心对称,读图完成18-19题18.有关图中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4条纬线,长度相等 B.图中共有3条经线,长度不等C.A与C在同一条经线上,但不在同一条纬线上D.B与D在同一条纬线上,但不在同一条经线上19.有关图中经纬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A点与B点的纬度数值相同 B.C点的经度为160°W C.∠1的度数为40°D.D点与A点的经度数之和为180°右图是一幅经纬网图,读图完成20-21题20.图中数码代表的四地中,位于西半球低纬度地区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1.图中③地位于④地的A.东南方 B.西北方 C.东北方 D.西南方读四幅等高线图,完成22-23题22.图中的数字表示的是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列与图中数字相符的是A.①山峰 ②山谷 ③山脊 ④盆地B.①山峰 ②山脊 ③鞍部 ④山谷C.①盆地 ②山脊 ③鞍部 ④山峰D.①盆地 ②山脊 ③山谷 ④山峰23.以上四幅地图中的虚线处,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读甲、乙两图,回答24-25题24. 有关两图中各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B城市在非洲,E地在亚洲 B.A地在南半球,D地在东半球 C.C地在E地的西南,D地在A地的东北 D.C地为热带雨林气候,E地为亚热带 季风气候25.有关两图比例尺的大小比较和各点之间距离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比例尺大,表示的范围也大, B.乙图比例尺小,表示的范围也小C.甲图中BC之间的距离比乙图中DE之间的距离大D.甲图中BC之间的距离比乙图中DE之间的距离小右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800米据图回答26-27题26. 图中⑤地海拔高度可能为 A. 80米 B. 250米 C. 390米 D. 420米27. 某人位于②处,图中①③④三处中,他能看到哪一处A.① B.③ C.④ D.三处都看不到读甲、乙两大洲轮廓定位图,回答28-30题28.有关甲、乙两大洲位置范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甲大洲在亚欧大陆上,乙大洲在美洲大陆上 B. 甲乙两大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C. 甲乙两大洲都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D. 甲大洲东临太平洋,乙大洲西临太平洋29. 有关甲、乙两大洲的地形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大洲有喜马拉雅山脉,乙大洲有阿尔卑斯山脉B. 甲大洲中部多为高原山地,乙大洲中部主要是平原 C. 世界最高高原在甲大洲,最大平原在乙大洲D.甲大洲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乙大洲地形单一,地势起伏很小30. 有关甲、乙两大洲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乙两大洲的南部都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B. 甲乙两大洲的西部都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C. 甲乙两大洲的北部都有冰原气候分布D. 甲乙两大洲的东部都有温带季风气候分布第Ⅱ卷 (综合题,共40分)31.读“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示意图,回答问题:(14分)(1)图中数码①②③④的含义分别是: ① ;② ; ③ ;④ 。
2)简要说明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3) 治理解决④问题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2.读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分布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的两个省区是 和 2)喀斯特地貌区土层薄,地下水存储条件差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当地的生态破坏问题十分严重说出该地主要生态破坏问题的类型及形成原因 。
33. 读“欧洲部分地区图”(图a)和“瓦伦西亚、华沙两城市气候统计图”(图b),完成下列问题18分)(1) 瓦伦西亚与华沙的纬度相当,但气候特征差异却比较大图b所示甲图和乙图中,表示瓦伦西亚的是 图,表示华沙的是_________图分析瓦伦西亚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2)与瓦伦西亚同纬度的大陆东岸是什么气候类型?下列三幅气候统计图中,与此气候类型对应的是哪一幅图导致东、西岸气候差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
3)说出图a中A海峡和B海峡的名称和其地理分界线意义 参考答案选择题1-5 DBBCD 6-10 ABBAA 11-15 CCBAC16-20 DCDBD 21-25 DCCAC 26-30 DCCBA综合题31.(1) ①大量砍伐森林 ②全球变暖 ③排放氟氯烃化合物 ④酸雨 (各2分)(2) 使过量太阳紫外线辐射到达地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发病危险;对野生动物,特别是海洋生物生存危害很大,破坏海洋食物链,危及生态平衡3分)(3) 发展洁净煤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减少酸性气体排放;加强国际合作等3分)32.(1) 贵州 广西 (各1分)(2) 石漠化(2分)(写出 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荒漠化 得1分) 植被破坏(滥砍滥伐),陡坡开荒,水电、道路工程建设等 (4分)33.(1) 甲 乙 (4分)地处欧洲西部沿海地区,常年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终年温和湿润。
4分)(2) 温带季风气候 (2分) 乙 (2分) 大气环流 (2分)(3)A 是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2分) B 是土耳其海峡,是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