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高中物理奥赛辅导

huo****ia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9.51KB
约25页
文档ID:161007950
浅谈高中物理奥赛辅导_第1页
1/25

浅谈高中物理奥赛作者:谢宏 文章来源: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点击数:743 更新时间:2007-9-10 21:28:12 一、指导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  指导教师科学素养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准确地发现物理学科竞赛苗子并将其培养为竞赛型选手的重要问题.科学素养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二是教育教学方法.  学科专业知识包括物理学科知识和部分数学学科知识.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的高中物理教师都是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物理学科方面的知识不成问题.其实不然,由于竞赛的目的是“……帮助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物理课外活动,活跃学习空气;发现具有突出才能的青少年,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培养.”所以竞赛中涉及的知识,尤其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多隶属于高中与大学知识的结合部,高中教学不能讲到位,大学又不讲,因此作为称职的竞赛指导教师,首先要熟悉大学教材,吃透高中教材,钻研竞赛大纲,并以竞赛大纲为纽带将高中知识与大学知识结合起来,适时、适度的进行竞赛指导.比如“天体物理”方面的知识一直是竞赛中的热点,高中教材只讲万有引力定律及简单的应用,而竞赛大纲还要求学生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如果借助大学教材中的角动量守恒定律,那么学生对行星运动三定律及天体物理的有关知识将会理解的更深、更好,因此在中就存在“基础、巩固、提高”的安排问题.结合上面提到的例子,第一步让学生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和引力势能公式;第二步用微元法和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太阳和行星的联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导出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相似的规律,待学生完全熟知后,再补充动量及角动量守恒定律,这样既疏通了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的联系,又加深了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  其次,指导教师要掌握物理竞赛中的解题方法.这些方法是:对称法、等效替代法、叠加法、微元法、割补法、类比法、解析、推理、归纳法,等等.表面上看,通过几个例子向学生介绍这些方法的运用并不困难,但是要使学生掌握并能灵活的运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高中物理竞赛是以知识为载体的能力竞赛,要求参赛选手能在透彻分析物理过程(尤其是对陌生的物理情境)的基础上建立科学模型,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以达到顺利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其中,就建立科学模型和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而言,后者难于前者,即使对指导教师来说,为科学模型选择一个符合题目物理情境的解题方法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指导教师做不好,学生很难受到画龙点睛的点拨,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  比如:(第五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试题)一无限长均匀带电细线弯成如图1所示的平面图      形,其中是半径为R的半圆弧,AA′平行于BB′,试求圆心O处的电场强度.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仅是带电体周围某点场强的叠加问题.在高中物理中没有现成的知识可利用.在大学物理中,O点的场强可以看做是均匀带电的半圆弧导线、直导线AA′和BB′在O点场强的叠加,半圆弧导线、直导线的场强可用微积分知识求得.如果教师向学生介绍此种方法,学生最多只是学会了几个求场强的公式,对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多大帮助,换一个新题目就必将束手无策.倘若教师指导学生从高中物理中点电荷场强公式出发,在半圆环上取一微小的带电圆弧ab并考虑与其相对应的BB′直导线上一微小带电直线段a′b′,如图2所示,分别研究两个带电元在O点场强的叠加,再由对称的方法推而广之,最终不难得到O点的场强为零.这种方法不仅没有超出竞赛大纲规定的知识范围,而且可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着透彻分析物理情境、由局部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向发展,对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大有裨益.指导教师具备了较好的学科专业知识,再辅以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出竞赛成绩就比较有把握了.在下面两个问题中,笔者专门谈物理竞赛中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科学选择竞赛苗子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选择物理竞赛苗子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一般地讲,学生从接触高中物理到参加全国竞赛有两年的时间,这两年中,学习的知识面很广、很深,涉及的方法也很抽象,需要学生自觉地钻研课外知识,并以极大地毅力坚持下去,如果学生对物理学科没有浓厚的兴趣,这种执著的追求是不可能的.  其次,竞赛苗子的聪明和勤奋同等重要,我们教师有一种意识倾向,即凡是聪明的学生就一定是好的竞赛苗子,其实这是不完善的,聪明加勤奋才是成才的必要条件.笔者见过许多灵气很足的学生,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很浓,也有远大的理想,只是在漫长的准备竞赛过程中极易受外界干扰,不能持之以恒.这种学生在预赛中成绩还不错,但是复赛就显得相对较弱,很难挤进省一等奖行列,与省级代表队无缘.  再次,选择的苗子必须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通常物理竞赛试题中难题的解答都和精湛的数学分析、技巧分不开,特别是在弄清题目的物理情景、建立了物理模型之后,选择解题方法就是关键了.好的解题方法往往是巧妙的数学手段的体现,通过恰到好处的数学分析,可以揭示物理过程中的临界状态及解的深刻物理内涵,使解的结果更加圆满.如通过不等式的运用说明物理量的取值范围;用极值的方法揭示物理过程的变化趋势;用数学归纳法推得物理过程的最终结果等等,无一例外地说明了数学工具在物理竞赛中的重要作用,在竞赛中老师经常听到学生抱怨说“物理过程分析对了,方程列式也正确,就是解不出结果来”.笔者认为,解不出结果的原因就在于解题方法选择不当和数学功底相对薄弱,这一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三、科学培养竞赛选手  由于竞赛苗子的共同特点是反应灵敏、学习主动、接受能力强、抽象思维质量高,所以培养竞赛选手的指导思想是因材施教.在全程的竞赛准备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索是主导,指导教师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对物理保持浓厚的兴趣,调节其积极性,点拨解题技巧,建全知识体系并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现分别说明如下.  1点拨解题技巧,激发创造性思维活力  在准备竞赛过程中,学生肯定要做相当数量的题目,作为指导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明白,解题是手段,通过解题锻炼透彻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融会贯通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物理素养才是目的.精巧的解题技巧是解题方法的闪光之处,是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当在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中予以恰当的点拨,起到茅塞顿开、画龙点睛的作用,千万不可把解题技巧归纳为解题方法,如割补法、对称法、微元法、逆向思维法等等以知识的形式灌输给学生.表面上,学生的确接触了大量的解题方法技巧,但是这些方法技巧不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而获得的,缺乏深刻的理解,并不能在实际中灵活应用,而且这种做法本身削夺了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权力,压制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不能培养出优秀的竞赛型选手的.  2健全知识体系,注重全面发展  竞赛选手知识体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是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应当具备的知识体系.  物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包括中学物理全部知识、少量的大学物理知识和必要的数学知识,其中大学物理知识主要有:斜抛运动;非惯性参照系;均匀球壳对球壳内外质点的引力公式、开普勒定律、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弹簧的弹性势能;谐振动方程[x=Acos(ω a)]、位相;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热膨胀;点电荷的电势公式,均匀带电球壳内和壳外的电势公式、电容器的连接、电介质的极化、电桥、补偿电路;纯电感、纯电容电路.必要的数学知识有:中学阶段全部的初等数学(含解析几何)、极限、无限大和无限小的初步概念.  对于以上知识,指导教师肯定会加倍强调,笔者只想说,强调是合理的,但是若强调过分,容易导致选手重理轻文,重视物理而轻视其它学科甚至数学学科的偏科行为,这样的偏科苗子即便物理解题能力很强,也不具备全面发展的后劲,综合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局限性,不是优秀的竞赛型选手.关于这一点,诸位同行只要翻阅历年全国物理决赛试卷和国际奥林匹克竞赛试卷,会不难发现跨学科、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题目是很多的,这对于偏科选手非常不利.同时,这种极端的教育教学方法与竞赛大纲的精神和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也是相悖的.  因此,指导教师要兼顾竞赛苗子的专业发展和各科全面发展的关系,通过物理学科的专业发展带动其它学科的进步;依靠其它学科的进步,丰富文化底蕴,增强科学素养,促进物理学科的专业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出竞赛大纲规定的知识范围,而且可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着透彻分析物理情境、由局部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向发展,对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大有裨益.指导教师具备了较好的学科专业知识,再辅以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出竞赛成绩就比较有把握了.在下面两个问题中,笔者专门谈物理竞赛中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科学选择竞赛苗子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选择物理竞赛苗子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一般地讲,学生从接触高中物理到参加全国竞赛有两年的时间,这两年中,学习的知识面很广、很深,涉及的方法也很抽象,需要学生自觉地钻研课外知识,并以极大地毅力坚持下去,如果学生对物理学科没有浓厚的兴趣,这种执著的追求是不可能的.  其次,竞赛苗子的聪明和勤奋同等重要,我们教师有一种意识倾向,即凡是聪明的学生就一定是好的竞赛苗子,其实这是不完善的,聪明加勤奋才是成才的必要条件.笔者见过许多灵气很足的学生,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很浓,也有远大的理想,只是在漫长的准备竞赛过程中极易受外界干 怎么样开展高中物理竞赛活动作者:谢宏 文章来源: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点击数:841 更新时间:2007-9-10 21:25:49 按照教学计划正常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并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物理竞赛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开阔眼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有益的。

本文仅就应该怎样开展物理竞赛活动、怎样组织学生准备参加物理竞赛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做法一、怎样组织和开展物理竞赛活动  (一)组织学生参加不同层次的物理竞赛活动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加省、市级或全国性的物理竞赛,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平时适当地安排不同层次的物理竞赛活动例如以日常课堂教学为基础,在学校范围内举办本校学生参加的物理竞赛这个层次的物理竞赛主要面向多数学生,由本校任课教师命题,试题难度要适中中等程度的题目比例可较大,题目的综合程度或灵活性可以比日常课堂教学要求高些,但难题不宜过多,题目难度不宜与课堂教学要求差距过大组织这个层次的物理竞赛,一方面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活跃学校的学习气氛,使多数学生通过参加竞赛及竞赛前的讲座开阔眼界,可以更多地学习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如果试题形式(或内容)新颖,难易适中,学生通过参加竞赛活动在知识及能力方向能够有所收获,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也可以为培养和选拔参加较高层次物理竞赛的选手打下基础  在有条件的地区,教学水平及学生条件相近的若干所学校,还可以组织学校之间的友谊邀请赛。

竞赛试题可以由几个参赛学校的教师共同命题竞赛形式既可以采用笔试,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采用几个学校同时参加的现场回答的口试(包括必答题和抢答等),考查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及科学技术相结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这种形式的物理竞赛,可以加强校际之间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更重要的在于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场所,一种新的学习形式,提供了一个能更好发挥和展示学生才能的机会在这种交流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掘他们学习的潜力,展示他们平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无法表现出的才能,使学生的特长更好地得到发展这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增长才能,竞赛中的成功还可以使学生在精神和心理上得到鼓励和满足,对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是有益的在这种竞赛活动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只要教师能够事先预见并予以正确引导,鼓励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挫折,对于增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同样是很好的机会  在开展学校范围内物理竞赛和校际物理竞赛的基础上,可以选拔、组织学生参加省(市、自治区)范围内的物理竞赛。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初中学生的大多数参加“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的初试,动员和组织高中学生中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预赛(即第一试)因这不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阶段的全国性物理竞赛的初试(第一试),试题的知识范围与教学大纲的知识范围差异并不太大,尤其是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内容更是如此学生通过参加全国性的中学生物理竞赛活动,不论是在学习物理知识,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还是培养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锻炼和增大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都将有所收获 (二)做好竞赛前的工作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参加物理竞赛,通过参加物理竞赛活动能够有所收获,我们应做好竞赛前经常性的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组织物理小组,物理小组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应该多样化凡有兴趣参加物理竞赛的学生,可以按年级组成物理小组,物理小组的人数可以视活动内容、形式而定若参加物理小组的学生较多,也可以按学生的学习程度具体加以分组物理小组的负责人可由学生推选或由教师聘请,由小组负责人具体协助教师组织、管理物理小组的活动  物理小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是丰富、多样的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物理小组活动不宜搞成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

物理小组的活动可以安排理论课的讲授(例如初中可以安排关于“密度、压强和浮力”综合问题的讲授;高中可以安排“物体的相对运动”的专题讲座),更应该注意尽可能多开设学生的讨论课(例如可以让初中学生总结用实验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高中学生可以就“对物体运动的相对性的认识”、“对电路的串、并联关系的分析”等诸多问题讨论和分析)通过理论课的讲授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加深对所学的各部分知识之间联系的认识;而通过讨论课,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分析问题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深入思考、分析,才能使他们最终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将它转化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小组活动中开展讨论,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的环境,让学生在问题的讨论、分析和辩论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纠正其中的错误,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  物理小组活动还可以包括参观各种科技展览,参观一些大学的实验室和科研单位的科技设施,参观工矿企业的一些先进设备组织这些参观活动,并不要求理解或熟悉其中的物理原理,只要能够使学生开阔眼界,引起兴趣,从中体会到学好中学知识(包括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就是收获,对于初中学生尤其如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参观内容与所学物理知识适当结合起来,这方面对高中学生可适当要求)。

这种活动的效益并不一定在短期内很快表现出来,但从长远看,它对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将是十分有用的  (2)组织教师队伍,认真制定物理小组活动计划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竞赛中,教师始终要起主导作用尤其学生准备参加物理竞赛活动,保证物理竞赛活动能够不断健康发展,使学生通过参加和竞赛活动开阔眼界、增长才能,更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另外,物理小组活动和竞赛毕竟不同于正常的课堂教学,它涉及的知识面更宽,综合性更强,难度更大,单靠一、两名教师很难长期、全面搞好工作因此在组织学生参加物理小组的同时,还应该组织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在学校范围内组织的物理小组,可以以本校物理教研组的教师为基础,组织教师班子在区、县范围内组织的物理小组,可以在区、县范围内聘请、组织教师队伍由于物理竞赛与课堂教学的要求通常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组织教师队伍时,要选择对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竞赛有兴趣,有奉献精神、肯钻研的教师只要教帅有奉献精神、肯钻研,又对竞赛活动有兴趣,即使暂时对物理竞赛活动及竞赛工作不甚熟悉,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会很快熟悉焉并取得成绩  教师在正确认识搞好物理竞赛目的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物理小组活动计划是顺利完成工作、做好参加物理竞赛准备的基础。

制定物理小组活动计划,从整体上看应包括物理小组活动的时间(如确定活动次数、每次活动的日期及具体时间等),物理小组活动的内容(如确定每次活动的课题,确定是新知识的讲授,还是习题讨论或是实验、科技讲座或是参观,确定每次物理小组活动预期达到的目标等),物理小组活动的主要教师(如确定每次活动的教师或负责人)整体计划安排后,要由每次活动的主要教师具体细致安排每次活动内容(比如物理小组活动若是新知识讲授,主要教师要备课;若进行实验操作,事先要确定实验方案,组织有关人员准备仪器,届时对学生进行和检查;若是请专家座谈或报告,则要事先联系专家,落实场地等)  物理小组活动计划的确定,一般应由全体教师共同研究后确定每次活动一般可由相应的主要教师分工负责物理小组活动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在制定物理小组活动计划时,重点应放在确定物理小组活动内容,确定物理小组活动的课题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物理竞赛的要求正确确定物理小组活动的内容、课题和形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研究确定物理小组活动内容和课题时,应注意既不要重复课堂教学的内容,也不要过多地脱离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这一点对初中学生尤为重要。

教师在备课时,还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活动形式如果物理小组活动以新知识讲授为主,可以采用讲授方式;如果活动的重点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事先出好讨论题或习题,活动时让学生根据事先准备的内容作专题讨论;如果要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可以采用出题目让学生设计实验,再通过实验加以验证的方式  总之,在安排物理小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时,应注意不要将物理小组活动变为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变相的新知识的灌输3)准备并逐步积累有关物理竞赛的资料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准备参加物理竞赛时都需要一些有关竞赛的资料一般来说,所需要的资料主要包括竞赛的内容、要求,以往各届竞赛试题以及准备参加竞赛的材料作为教师,应该适当地收集一些历届物理竞赛的试题,并认真研究、分析这些试题在知识、能力等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在竞赛过程中,注意不要不加选择地将所能找到的竞赛试题都给学生去做,而应着眼于开拓学生眼界,增大学生能力,将收集到的竞赛试题认真筛选,有选择、分阶段分层次地给学生练习,使学生通过解答竞赛试题确实起到深入理解物理知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  另外,教师在开展竞赛活动过程中,还应注意积累开展物理小组活动和竞赛的资料。

例如教师的讲课笔记、示范例题、练习题及参考书等等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积累和整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改进和提高开展物理竞赛活动的水平这不仅对开展物理竞赛活动有益,对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改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都会是十分有益的二、在开展物理竞赛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开展物理竞赛活动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物理竞赛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主要差异在于物理竞赛涉及的知识面更广,能力要求更高,难度更大要使参加竞赛活动学生中的大多数能够坚持下去,在我们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活动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这项活动在参加物理竞赛活动中,学生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会遇到许多困难与挫折要使学生能够坚持参加这项活动,并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仅仅凭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是不够的,还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勇于吃苦,勇于克服困难与挫折的意志品质,使学生能够经受挫折与失败的考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中,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成为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优秀人才 (二)注意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在物理竞赛中,最终能获奖的只是参加物理竞赛活动的学生中很少的一部分。

对于那些在竞赛活动中不一定能获奖的大多数学生来说,参加赛前的活动和物理竞赛活动是还有意义呢?对这个问题要正确认识开展和参加物理竞赛的目的我们开展物理竞赛活动,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活跃学校的学习气氛,培养全面发展又学有特长的优秀学生对于参加物理竞赛活动的学生来说,通过参加赛前和物理竞赛活动能够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参加这些活动最重要的结果,是最大的收获作为教师,在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物理竞赛活动时就应明确地告诉学生,要正确看待竞赛活动,不要过分看重竞赛结果,真正有价值的是参与竞赛活动的过程竞赛结果仅是一时的,而在参与过程中,我们将拓宽知识领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创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它将使我们受益终生  为了使大多数参加物理竞赛活动的学生真正能够从中受益,应该处理好竞赛及竞赛工作中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中学生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其认知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在开展物理竞赛活动中,我们要遵循学生智力、能力发展规律,分阶段、分层次对学生进行和培养。

例如在开始阶段,可以面向绝大多数参加活动的学生,按课堂教学的知识系统安排活动,突出重点概念和重点规律,使学生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可以适当扩充一些相关知识进度可基本与课堂教学过程同步或是稍滞后些在此基础上,可以提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进行第二阶段的,这一阶段同样应该面向参加活动的多数学生可以打破课堂教学中章节的界限,综合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采取专题讲座或是专题讨论的形式,重点放在使多数学生能够学会一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学生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前两阶段的,我们可以发现并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进入第三阶段,准备参加高层次的物理竞赛活动(例如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对那些经选拔未能进入第三阶段继续学习的学生的调查表明,经过前两阶段的,不论是在提高物理学习成绩,准备参加中考、高考,或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能力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也正是我们开展物理竞赛活动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三)注意正确处理学习物理与解物理题的关系  解物理习题是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解物理习题本身并不是科学研究,但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的分析、表达、推导运算以及通过解题结果对问题的再认识,对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却有重要的作用。

不少物理大师对此都深有体会,索末菲在给他的学生海森堡的信中告诫他:“要勤奋地去做练习,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哪些你理解了,哪些你还没有理解”杨振宁在回忆他的大学学习生活时曾说过:“西南联大教学风气是非常认真的,我们那时所念的课,一般老师准备得很好,学生习题做得很多”的确,“勤奋地去做练习”、“习题做得很多”,是在物理学习中及物理竞赛活动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做习题的过程实际是学生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实践过程学习中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才能逐步培养起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做不好,学生很难真正学好物理  正因为解物理题对于学习物理如此重要,尤其是参加物理竞赛活动中,学生可能要做大量的习题,我们更应注意处理好学习物理与解物理题的关系应该明确,我们学习物理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物理题,恰恰相反,物理大师告诫我们勤奋地做习题,目的在于更好地学习物理只有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在参加竞赛的准备阶段,在解相当数量的习题过程中,才能有意识地通过解题培养和提高自己建立物理模型、运用数学工具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等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物理,才不致于陷入到“题海”之中习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它将使我们受益终生   为了使大多数参加物理竞赛活动的学生真正能够从中受益,应该处理好竞赛及竞赛工作中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中学生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其认知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在开展物理竞赛活动中,我们要遵循学生智力、能力发展规律,分阶段、分层次对学生进行和培养例如在开始阶段,可以面向绝大多数参加活动的学生,按课堂教学的知识系统安排活动,突出重点概念和重点规律,使学生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可以适当扩充一些相关知识进度可基本与课堂教学过程同步或是稍滞后些在此基础上,可以提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进行第二阶段的,这一阶段同样应该面向参加活动的多数学生可以打破课堂教学中章节的界限,综合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采取专题讲座或是专题讨论的形式,重点放在使多数学生能够学会一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学生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前两阶段的,我们可以发现并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进入第三阶段 谈高中物理竞赛指导作者:谢宏 文章来源: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点击数:1119 更新时间:2007-9-10 21:22:08 一、指导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  指导教师科学素养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准确地发现物理学科竞赛苗子并将其培养为竞赛型选手的重要问题.科学素养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二是教育教学方法。

  学科专业知识包括物理学科知识和部分数学学科知识.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的高中物理教师都是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物理学科方面的知识不成问题.其实不然,由于竞赛的目的是“……帮助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物理课外活动,活跃学习空气;发现具有突出才能的青少年,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培养.”所以竞赛中涉及的知识,尤其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多隶属于高中与大学知识的结合部,高中教学不能讲到位,大学又不讲,因此作为称职的竞赛指导教师,首先要熟悉大学教材,吃透高中教材,钻研竞赛大纲,并以竞赛大纲为纽带将高中知识与大学知识结合起来,适时、适度的进行竞赛指导.比如“天体物理”方面的知识一直是竞赛中的热点,高中教材只讲万有引力定律及简单的应用,而竞赛大纲还要求学生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如果借助大学教材中的角动量守恒定律,那么学生对行星运动三定律及天体物理的有关知识将会理解的更深、更好,因此在中就存在“基础、巩固、提高”的安排问题.结合上面提到的例子,第一步让学生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和引力势能公式;第二步用微元法和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太阳和行星的联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导出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相似的规律,待学生完全熟知后,再补充动量及角动量守恒定律,这样既疏通了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的联系,又加深了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  其次,指导教师要掌握物理竞赛中的解题方法.这些方法是:对称法、等效替代法、叠加法、微元法、割补法、类比法、解析、推理、归纳法,等等.表面上看,通过几个例子向学生介绍这些方法的运用并不困难,但是要使学生掌握并能灵活的运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高中物理竞赛是以知识为载体的能力竞赛,要求参赛选手能在透彻分析物理过程(尤其是对陌生的物理情境)的基础上建立科学模型,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以达到顺利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其中,就建立科学模型和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而言,后者难于前者,即使对指导教师来说,为科学模型选择一个符合题目物理情境的解题方法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指导教师做不好,学生很难受到画龙点睛的点拨,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  比如:(第五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试题)一无限长均匀带电细线弯成如图1所示的平面图形,其中是半径为R的半圆弧,AA′平行于BB′,试求圆心O处的电场强度.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仅是带电体周围某点场强的叠加问题.在高中物理中没有现成的知识可利用.在大学物理中,O点的场强可以看做是均匀带电的半圆弧导线、直导线AA′和BB′在O点场强的叠加,半圆弧导线、直导线的场强可用微积分知识求得.如果教师向学生介绍此种方法,学生最多只是学会了几个求场强的公式,对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多大帮助,换一个新题目就必将束手无策.倘若教师指导学生从高中物理中点电荷场强公式出发,在半圆环上取一微小的带电圆弧ab并考虑与其相对应的BB′直导线上一微小带电直线段a′b′,如图2所示,分别研究两个带电元在O点场强的叠加,再由对称的方法推而广之,最终不难得到O点的场强为零.这种方法不仅没有超出竞赛大纲  规定的知识范围,而且可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着透彻分析物理情境、由局部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向发展,对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大有裨益.指导教师具备了较好的学科专业知识,再辅以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出竞赛成绩就比较有把握了.在下面两个问题中,笔者专门谈物理竞赛中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科学选择竞赛苗子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选择物理竞赛苗子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一般地讲,学生从接触高中物理到参加全国竞赛有两年的时间,这两年中,学习的知识面很广、很深,涉及的方法也很抽象,需要学生自觉地钻研课外知识,并以极大地毅力坚持下去,如果学生对物理学科没有浓厚的兴趣,这种执著的追求是不可能的.  其次,竞赛苗子的聪明和勤奋同等重要,我们教师有一种意识倾向,即凡是聪明的学生就一定是好的竞赛苗子,其实这是不完善的,聪明加勤奋才是成才的必要条件.笔者见过许多灵气很足的学生,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很浓,也有远大的理想,只是在漫长的准备竞赛过程中极易受外界干扰,不能持之以恒.这种学生在预赛中成绩还不错,但是复赛就显得相对较弱,很难挤进省一等奖行列,与省级代表队无缘.  再次,选择的苗子必须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通常物理竞赛试题中难题的解答都和精湛的数学分析、技巧分不开,特别是在弄清题目的物理情景、建立了物理模型之后,选择解题方法就是关键了.好的解题方法往往是巧妙的数学手段的体现,通过恰到好处的数学分析,可以揭示物理过程中的临界状态及解的深刻物理内涵,使解的结果更加圆满.如通过不等式的运用说明物理量的取值范围;用极值的方法揭示物理过程的变化趋势;用数学归纳法推得物理过程的最终结果等等,无一例外地说明了数学工具在物理竞赛中的重要作用,在竞赛中老师经常听到学生抱怨说“物理过程分析对了,方程列式也正确,就是解不出结果来”.笔者认为,解不出结果的原因就在于解题方法选择不当和数学功底相对薄弱,这一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三、科学培养竞赛选手  由于竞赛苗子的共同特点是反应灵敏、学习主动、接受能力强、抽象思维质量高,所以培养竞赛选手的指导思想是因材施教.在全程的竞赛准备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索是主导,指导教师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对物理保持浓厚的兴趣,调节其积极性,点拨解题技巧,建全知识体系并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现分别说明如下.  1点拨解题技巧,激发创造性思维活力  在准备竞赛过程中,学生肯定要做相当数量的题目,作为指导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明白,解题是手段,通过解题锻炼透彻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融会贯通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物理素养才是目的.精巧的解题技巧是解题方法的闪光之处,是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当在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中予以恰当的点拨,起到茅塞顿开、画龙点睛的作用,千万不可把解题技巧归纳为解题方法,如割补法、对称法、微元法、逆向思维法等等以知识的形式灌输给学生.表面上,学生的确接触了大量的解题方法技巧,但是这些方法技巧不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而获得的,缺乏深刻的理解,并不能在实际中灵活应用,而且这种做法本身削夺了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权力,压制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不能培养出优秀的竞赛型选手的.  2健全知识体系,注重全面发展  竞赛选手知识体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是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应当具备的知识体系.  物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包括中学物理全部知识、少量的大学物理知识和必要的数学知识,其中大学物理知识主要有:斜抛运动;非惯性参照系;均匀球壳对球壳内外质点的引力公式、开普勒定律、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弹簧的弹性势能;谐振动方程[x=Acos(ω+a)]、位相;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热膨胀;点电荷的电势公式,均匀带电球壳内和壳外的电势公式、电容器的连接、电介质的极化、电桥、补偿电路;纯电感、纯电容电路.必要的数学知识有:中学阶段全部的初等数学(含解析几何)、极限、无限大和无限小的初步概念.  对于以上知识,指导教师肯定会加倍强调,笔者只想说,强调是合理的,但是若强调过分,容易导致选手重理轻文,重视物理而轻视其它学科甚至数学学科的偏科行为,这样的偏科苗子即便物理解题能力很强,也不具备全面发展的后劲,综合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局限性,不是优秀的竞赛型选手.关于这一点,诸位同行只要翻阅历年全国物理决赛试卷和国际奥林匹克竞赛试卷,会不难发现跨学科、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题目是很多的,这对于偏科选手非常不利.同时,这种极端的教育教学方法与竞赛大纲的精神和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也是相悖的.  因此,指导教师要兼顾竞赛苗子的专业发展和各科全面发展的关系,通过物理学科的专业发展带动其它学科的进步;依靠其它学科的进步,丰富文化底蕴,增强科学素养,促进物理学科的专业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超出竞赛大纲  规定的知识范围,而且可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着透彻分析物理情境、由局部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向发展,对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大有裨益.指导教师具备了较好的学科专业知识,再辅以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出竞赛成绩就比较有把握了.在下面两个问题中,笔者专门谈物理竞赛中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科学选择竞赛苗子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选择物理竞赛苗子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一般地讲,学生从接触高中物理到参加全国竞赛有两年的时间,这两年中,学习的知识面很广、很深,涉及的方法也很抽象,需要学生自觉地钻研课外知识,并以极大地毅力坚持下去,如果学生对物理学科没有浓厚的兴趣,这种执著的追求是不可能的.  其次,竞赛苗子的聪明和勤奋同等重要,我们教师有一种意识倾向,即凡是聪明的学生就一定是好的竞赛苗子,其实这是不完善的,聪明加勤奋才是成才的必要条件.笔者见过许多灵气很足的学生,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很浓,也有远大的理想,只是在漫长的准备竞赛过程中极易受外界干扰,不能持之以恒.这种学生在预赛中成绩还不错,但是复赛就显得相对较弱,很难挤进省一等奖行列,与省级代表队无缘.  再次,选择的苗子必须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通常物理竞赛试题中难题的解答都和精湛的数学分析、技巧分不开,特别是在弄清题目的物理情景、建立了物理模型之后,选择解题方法就是关键了.好的解题方法往往是巧妙的数学手段的体现,通过恰到好处的数学分析,可以揭示物理过程中的临界状态及解的深刻物理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基本要求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82 更新时间:2007-9-11 9:13:41 说明:1.本基本要求旨在明确全国初赛和决赛试题的知识水平,作为试题命题的根据。

本基本要求不涉及国家队选手选拔的要求2.现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新近发布的中学化学课程国家标准(A1-2,B1-6)及高考说明规定的内容均属初赛要求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公民的常识以及高中数学、物理、生物、地理与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包括与化学相关的我国基本国情、宇宙、地球的基本知识等)也是化学竞赛的内容初赛基本要求对某些化学原理的定量关系、物质结构、立体化学和有机化学作适当补充,一般说来,补充的内容是中学化学内容的自然生长点3. 决赛基本要求是在初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适当补充4.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是一项以竞赛为中心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总时数是制定竞赛基本内容的重要制约因素本基本要求估计初赛基本要求需40单元(每单元3小时)的课外活动;决赛基本要求需追加30单元课外活动(其中实验至少10单元)5. 最近三年同一级别竞赛试题涉及的符合本要求的知识自动成为下届竞赛的要求本基本要求若有必要作出调整,在竞赛前三个月发出通知原基本要求自动失效初赛基本要求1.有效数字在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定量仪器(天平、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的精度与测量数据有效数字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2.气体。

理想气体标准状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密度分压定律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原理气体溶解度(亨利定律)3.溶液溶液浓度溶液配制(按浓度的不同精确度选择仪器)重结晶及溶质-溶剂相对量的估算过滤与洗涤(洗涤液选择、洗涤方式选择)溶剂(包括混合溶剂)4.容量分析的基本概念被测物、基准物质、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反应等基本概念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酸碱强度、浓度、溶剂极性对滴定突跃影响的定性关系)酸碱滴定指示剂的选择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硫代硫酸钠、EDTA为标准溶液的滴定基本反应分析结果的计算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5.原子结构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用s、p、d等来表示基态构型(包括中性原子、正离子和负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6.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系主族与副族过渡元素主、副族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的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的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s、p、d、ds、f-区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和原子的电子构型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核外电子结构(电子层数、价电子层与价电子数)的关系最高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对角线规则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周期表位置的关系金属与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半金属主、副族重要而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常见氧化态及主要形态铂系元素的概念7.分子结构路易斯结构式(电子式)价层电子互斥模型对简单分子(包括离子)几何构型的预测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分子(包括离子)几何构型的解释键长、键角、键能s 键和p 键离域 p 键共轭(离域)的一般概念等电子体的一般概念分子的极性相似相溶规律8.;配合物路易斯酸碱的概念重要而常见的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原子)和重要而常见的配位体(水、羟离子、卤离子、拟卤离子、氨分子、酸根离子、不饱和烃等)螯合物及螯合效应重要而常见的络合剂及其重要而常见的配合反应配合反应与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联系(定性说明)配合物几何构型和异构现象基本概念配合物的杂化轨道理论八面体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Ti(H2O)63+离子的颜色9.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其他分子间作用力的一般概念10.晶体结构原子坐标晶胞中原子数或分子数的计算及与化学式的关系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如:NaCl、CsCl、闪锌矿(ZnS)、萤石(CaF2)、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尿素、金红石、钙钛矿、钾、镁、铜等。


11.化学平衡平衡常数与转化率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利用平衡常数的计算熵的概念
12.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13.电化学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的书写与配平电极符号、电极反应、原电池符号、原电池反应标准电极电势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反应的方向及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强弱电解池的电极符号与电极反应电解与电镀电化学腐蚀常见化学电源pH、络合剂、沉淀剂对氧化还原反应影响的定性说明14.元素化学卤素、氧、硫、氮、磷、碳、硅、锡、铅、硼、铝碱土金属、碱金属、稀有气体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银、金、锌、汞、钼、钨过渡元素氧化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和两性常见难溶盐氢化物的基本分类和主要性质常见无机酸碱的形态和基本性质水溶液中的常见离子的颜色、化学性质、定性检出(不使用特殊试剂)和分离制备单质的一般方法15.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基本类型一一烷、烯、炔、环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酸、酯、胺、酰胺、硝基化合物、磺酸的系统命名、基本性质及相互转化异构现象C=C加成,马可尼科夫规则C=O加成取代反应芳香烃取代反应及定位规则芳香烃侧链的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碳链增长与缩短的基本反应分子的手性及不对称碳原子的R、S构型判断。

糖、脂肪、蛋白质16.;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化学初步知识决赛基本要求本基本要求在初赛要求基础上增加下列内容,不涉及微积分1.原子结构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取值单电子原子轨道能量的计算S、p、d原子轨道图像2.分子结构分子轨道基本概念定域键键级分子轨道理论对O2、N2、CO、NO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的解释一维箱中粒子能级超分子基本概念3.晶体结构点阵的基本概念宏观对称元素十四种空间点阵类型4.化学热力学基础热力学能(内能)、焓、热容、自由能和熵的概念生成焓、生成自由能、标准熵及有关计算自由能变化与反应的方向性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及其应用范特霍夫等温方程及其应用标准自由能与标准平衡常数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热化学循环热力学分解温度(标态与非标态)相、相律和相图克拉贝隆方程及其应用(不要求微积分)5.稀溶液通性(不要求化学势)6.化学动力学基础反应速率基本概念反应级数用实验数据推求反应级数一级反应积分式及有关计算(速率常数、半衰期、碳-14法推断年代等等)阿累尼乌斯方程及计算(活化能的概念与计算;速率常数的计算;温度对速率常数影响的计算等)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反应机理一般概念推求速率方程催化剂对反应影响的本质。

7.;酸碱质子理论缓冲溶液利用酸碱平衡常数的计算溶度积原理及有关计算8.Nernst方程及有关计算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pH值对原电池的电动势、电极电势、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沉淀剂、络合剂对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9.配合物的配位场理论的初步认识配合物的磁性分裂能与稳定化能利用配合物的平衡常数的计算络合滴定软硬酸碱10.元素化学描述性知识达到国际竞赛大纲三级水平11.自然界氮、氧、碳的循环环境污染及治理、生态平衡、绿色化学的一般概念12.有机化学描述性知识达到国际竞赛大纲三级水平(不要求不对称合成,不要求外消旋体拆分)13.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的基本概念DNA与RNA14.糖的基本概念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纤维素与淀粉15.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16.有机立体化学基本概念构型与构象顺反异构(trans-、cis-和Z-、E-构型)手性异构endo-和exo-D,L构型17.利用无机和有机的基本反应对简单化合物的鉴定和结构推定18. 有机制备与有机合成的基本操作电子天平配制溶液、加热、冷却、沉淀、结晶、重结晶、过滤(包括抽滤)、洗涤、蒸发浓缩、常压蒸馏与回流、倾析、分液、搅拌、干燥。

通过中间过程检测(如pH值、温度、颜色等)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产率和转化率的计算实验室安全与事故紧急处置的知识与操作废弃物处置仪器洗涤和干燥实验工作面的安排和整理原始数据的记录19.常见容量分析的基本操作、基本反应及分析结果的计算容量分析的误差分析20.分光光度法比色分析

数利用平衡常数的计算熵的概念
12.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13.电化学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的书写与配平电极符号、电极反应、原电池符号、原电池反应标准电极电势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反应的方向及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强弱电解池的电极符号与电极反应电解与电镀电化学腐蚀常见化学电源pH、络合剂、沉淀剂对氧化还原反应影响的定性 谈谈怎样进行生物竞赛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中国教师资源网 点击数:461 更新时间:2007-9-11 9:27:29 自从92年参加工作以来,我曾两次学生参加行式各异的生物竞赛活动,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94年11月四川省举行第七届中学生自制教具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的周剑、魏冬同学制作的“肌肉收缩装置”获得了省三等奖,唐凡垒同学制作的“鱼的血液循环装置”获得了市二等奖;96年6月四川省举行了第四届中学生生物知识竞赛,在这次竞赛中,李袁守同学获得了省三等奖,王洪沫、孙羽同学获得了市一等奖,田勇同学获得了市三等奖。

成绩的取得与队员的选拔、培训有关,下面就谈谈我是怎样进行竞赛的    一、 运用激励手段,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科学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学生对生物竞赛不够重视,参加生物竞赛的学生往往成绩中等,而且有些学生参加生物组的活动后,由于担心会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而不够积极主动,当然参加自制教具活动不需要成绩拔尖,而应选取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但参加生物知识竞赛,则还是应选取成绩优异的学生参加   通过初赛对于选上的同学首先应给他们作思想工作,由于时间和条件所限,不可能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和研究生物,于是便将他们带到实验室,通过实验室所陈列的各种标本,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介绍丰富有趣的生物知识,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向他们宣传在竞赛中获奖的同学,会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成绩突出者还会在升学中给予适当的加分   二、 教师指导为辅,学生自学和自已动手为主   1、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对于参加自制教具的学生,首先我给出各种可行性计划,让参赛同学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选择,选定题目之后,我便一个一个给每一位同学讲解他们所制作的教具适用于哪部分知识内容,所制出的教具应达到怎样的演示要求,具体应该选用什么材料制作,则由他们对教师语言的理解而自行设计制作。

首先让学生做出样品,我根据样品,提出修改意见,再由学生做出成品,并写出制作过程和演示方法的报告 2、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参加知识竞赛的同学,首先向他们介绍竞赛特点生物知识竞赛主要以中学教材为依据,同时也涉及一些课外知识,主要表现为题量大,灵活性大,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求他们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样才能更好地学生,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首先,充分利用学校的电化教学手段,将学生领到电教室,利用各种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且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其次,在中采取设疑、引导、归纳等方法,努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还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前者有助于帮助他们准确解答选择题,后者帮助他们顺利地解答分析说明题,而这两种题型在竞赛中都是最常见的再有,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因此在实验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学生实验中,我首先让他们明确观察的目的,其次注意仔细观察,要求学生即全面观察又仔细观察,既按顺序观察又进行对比观察,对观察到的现象要求学生经常思考为什么,要解释观察的对象,对实验要进行总结,使学生把观察与思考结合进来。

高考英语完成句子题型解说及应对策略一、题型分析应该说,湖北高考英语中的“完成句子”是介于传统的高考考查语法的单选类题与上海高考的Translation题型之间的一种对英语语法、句法和词法进行考查的题型在传统的题型中,命题人只截。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