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蚕共育技术

d****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13KB
约8页
文档ID:212184165
小蚕共育技术_第1页
1/8

小蚕共育技术养好小蚕一半收,这说明养好小蚕是至关重要的,而小蚕共育又能确保养 好小蚕,它是一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我市应用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小 蚕共育与分散养蚕相比具有:节约桑叶,节省劳力,节省燃料,减少投资,小 蚕发育整齐,蚕头足,蚕体质强健,是蚕茧高产,稳产,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 技术小蚕共育是把一定数量的小蚕集中起来,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用科学的 方法饲养到三龄第二天(或四龄起蚕第二次给桑)的饲养过程一、小蚕共育组织形式1、联户共育:在一个村或一个组,几户或十几户蚕农自己组织起来集中 在一户共育,由各户付给共育户一定的共育费2、小蚕共育专业户:一般选择热爱本专业,思想素质高,具有较高养蚕 技术水平的养蚕户承担一定规模的共育共育规模一般每季60—100 张3、自理共育:几户或十几户蚕农把蚕种放在一户蚕户喂养,各户自采桑 叶,自行喂养,到三龄第二天或四龄起蚕第二次给桑后各户拿回饲养,燃料费 各户分摊,并付给房东适当的报酬4、组织管理:前两种共育形式收蚁,按共育收蚁方法与标准,每张蚁量 相等,蚕箔编上号,提青分批或扩箔以及新增用蚕箔都要贴上相应的号,以防 混乱,发蚕前一天通知各户做好领蚕准备,第二天上午10时前或下午 6时后 发蚕。

二、共育室、蚕具的准备及消毒1、蚕室、蚕具的准备每季养蚕共育前30—40 天,共育户要通知各养蚕户预定蚕种,根据共育 种量准备好共育室,正常情况下一间7.6米X3.3米X3.2米的蚕室可共育25 —30 张蚕种,需蚕箔 100—120 个(共育至 3 龄第二天)并选择保温保湿性 好的房间,一般要求楼房或上有天花板的房子,共育室最好能远离住户和大蚕室小蚕共育的用具:蚕架、蚕箔、蚕网、塑料薄膜、切桑板、切桑刀、采桑 框、鸡毛或鹅毛、蚕筷等都要在共育前提前准备好2、消毒:蚕种进共育室前7—10 天要对蚕室、蚕具进行彻底消毒先清 洗凉晒,再搬进共育室用含有效氯25%的漂白粉 1公斤加水24公斤搅匀,再 加入 0.5公斤新鲜石灰粉搅匀,均匀喷洒在共育室地面、墙壁、蚕架上,蚕箔 正反两面及边框都要均匀喷湿,消毒后保持30 分钟湿润,避免阳光直射,室 内温度不低于50°F,第二次用毒消散熏烟,熏烟时把门窗缝隙用胶带或纸条 封好,一间房用0.5—0.6 公斤,最好在蚕室,蚕具进行液体消毒30 分钟后及 时熏烟,若蚕室:蚕具已干燥,要补湿后再熏,以增加渗透性熏烟时室内保 持75F以上温度5 —6小时,熏烟后密闭10小时开门窗排出药味。

三、 小蚕专用桑园 小蚕共育要配备专用桑园,一般小蚕专用桑园选择桑树发芽早,叶质好的桑品种,桑园要远离养蚕户,桑园面积占总面积的20%配备,共育用桑采用夏 伐或按比例春夏轮伐四、 小蚕生理特点1、 小蚕生长发育快,对叶质要求严格,以体重计算,一龄期增加12—16 倍,二龄期增加6—8 倍;三龄期增加5—6 倍;而四、五龄期的大蚕仅增加4 —5 倍由于小蚕生长发育快,因此,对桑叶质量要求严格,必须选择蛋白质 含量高、营养丰富、碳水化合物适量、适熟偏嫩的桑叶,以满足蚕体迅速生长 的需要2、 小蚕对高温多湿的适应性强,小蚕生长迅速,新陈代谢旺盛在生产 上常利用小蚕耐高温多湿的生理特性,在适温范围内(78—82F )采用偏高温 和塑料薄膜覆盖育,蚕儿生长发育快,消化量及体重增加,产茧量高3、 小蚕对病原微生物及有害药物的抵抗力弱据研究证明,对病毒性软 化病的抵抗力,若以一龄蚕抵抗力为1 .则二龄为1 .5倍,三龄为3 倍,四龄 为13倍,五龄则为1龄的10000—12000倍因此,要特别加强蚕室、蚕具和 蚕体消毒,保持蚕室内外环境卫生小蚕体躯细小,不良气体或各种农药通过 气管、皮肤、食道而破坏蚕儿机体,容易引起中毒。

因此,应特别注意防止小 蚕与农药及不良气体的接触4、小蚕气体交换容易对个体来说,对换气的需要较少,因而对二氧化 碳抵抗力大,对一定体重蚕来说,呼吸量随蚕龄渐进而减少在一个小范围内 饲养多量的小蚕时,换气工作也十分重要5、小蚕就眠快由于小蚕就眠快、眠期短,蚕体细小,蚕儿移动距离小, 食桑时间短,还具有趋光性,因此,小蚕期要提早加眠网,给桑要匀,桑叶要 新鲜,及时扩座匀座、保持室内光线均匀五、共育技术(一)蚕种补催青和收蚁1、领种和补催青,蚕种由各县蚕技站催青到转青卵时就要发种,各共育 室要及时做好领种和补催青的准备工作,领种应用干净并经过消毒的专用黑布 包装蚕种,途中防止蚕种堆积,密闭、挤压和日晒,雨淋,接触农药和有害气 体,发种时催青室内用红光灯,防止感光夏秋季避免日中高温时领种补催青:转青卵到达各共育室后,仍按标准温湿度继续保护,直至卵化, 这段时间的保护叫补催青其方法是领种前一天下午,共育室温度升至0°F 蚕种到达后,立即把蚕种从盒内倒出,平摊在事先垫有纸,纸上划有黑框的蚕 箔内,注意蚕卵不要重叠,以4—6 张种摊一箔然后上盖一张红纸,室内黑 暗不严的在面上再盖一个蚕箔,温度每小时增加1—2F,直到78F, 干湿差 3—4F,进行黑暗保护,如果发现蚕种转青不齐,应以75F黑暗保护延迟一 天收蚁,到收蚁前一天下午再将温度升到77—78F,这样可提高一日孵化率。

2、收蚁(1)收蚁前的准备:把已经孵化的蚁蚕收集起来,给予一定的蚕座面积, 进行第一次给桑,这一操作过程叫收蚁收蚁前备好收蚁用的小蚕网(塑料窗 纱网),收蚁纸,鹅毛,克称,塑料薄膜等用品,组织好收蚁人员,并在前一 天下午采摘少量桑叶收蚁当天,春季在早晨6时感光,夏季5时感光,促使孵化齐一2)收蚁时间:蚁蚕在黎明前感光后开始孵化,孵化出的蚁蚕经2 小时 开始觅食,这时就要收蚁,收蚁过迟,蚁蚕受饿引起体质虚弱,收蚁过早,蚕 儿口器尚嫩,易受损伤,一般春蚕收蚁在上午8—10 时,夏秋蚕在上午 7—9 时为好3)收蚁方法:共育室收蚁采用薄白纸(纸质要好,选择纸上无小孔的 纸),在蚕卵上盖一只塑料纱网(压卵);再在网上铺一张薄白纸,上撒桑叶, 等蚕儿爬到白纸上后,扫去桑叶,两人牵着纸的四个角,用鸡毛或鹅毛轻轻把 蚁蚕扫在垫有塑料薄膜的蚕箔内,进行称重,一般每张按10 克蚁量一次收齐 用蚕筷轻轻将蚁蚕散开,每收一张都要编号贴上标签,防止混乱然后用小蚕 防病一号进行蚁体消毒,过 15 分钟给少许桑叶,第二次给桑后整理蚕座,使 其平整均匀二)温湿度的调节小蚕生长发育快,对温度、湿度要求较高,需要高温多湿饲养,温湿度调节可参照表,龄期温湿度-——一二食桑中眠中食桑中眠中食桑中眠中温度°F80 〜8278 〜7980〜8278 〜7978 〜7977 〜78干湿差°F1〜23〜41〜23〜42〜34〜5三)蚕期中消毒防病1、蚕体蚕座消毒:收蚁后每天用小蚕防病一号,或漂白粉防僵粉、或新 鲜石灰粉对蚕体蚕座进行消毒一次,撒药呈薄霜状为度,每龄起蚕必须先用防 病一号消毒,再给桑。

2、蚕具环境消毒:除沙换下的蚕网、塑料薄膜等都要清洗,药剂浸泡暴 晒后才能使用蚕室、贮桑室地面每天用0.3%漂白粉液或2%石灰水药液消毒 一次四)良桑饱食1、桑叶的采摘标准:采叶在正常情况下,分早晚两次进行,早晨采叶应在露水干后进行,下午 采叶应在太阳西斜开始,夏秋季干燥时增加早采叶量,阴雨多湿时下午多采 采后运输以随采随运,松装快运,防止蒸热,运回后及时倒出抖松散热桑叶采摘标准表龄期叶色叶位其他标志一将转浓绿芽梢顶端由上而下第3 4叶托叶自然脱落二刚呈深绿芽梢顶端由上而下第4 5叶托叶痕呈赤锈 色浓绿色三眼叶止心芽叶柄基部皮呈 褐色2、桑叶的贮藏:受采桑时刻及天气因素的限制,养蚕时一般不可能做到 随采随吃,而需要贮备一定数量的桑叶,以保证共育工作的正常进行贮藏时 应创造良好的贮桑环境,加强贮桑管理;贮桑时间以不超过1 昼夜为度,一般 控制在 8—12小时之间贮桑方法:小蚕共育贮桑方法以畦贮法为主,在贮桑室地面捕一张经消毒 后的塑料薄膜,桑叶采回后,先抖松散热,然后将桑叶堆成狭长的畦状,其宽 度与高度一般约0.7m左右,畦与畦之间应留空隙,以便于操作,上面再盖一 张塑料纸3、 调桑:为了便于给桑和蚕儿取食,利于蚕儿发育齐一,给桑前应做好 调桑工作,调桑工作包括选除不良叶和理桑,切桑等。

切桑型式和大小应根据 蚕儿发育程度及采取的饲育方法等不同灵活掌握一般1、2 龄用桑切成蚕体 长的 1.5—2 倍见方的方块叶,少食期切叶宜小,盛食期宜大,减食期宜小 环境干燥时切叶宜大,眠起处理提青头蚕宜用长条叶,长条叶的切叶宽度约等 于蚕体长度,长度为体长的5—6倍3 龄及四龄饷食粗切成三角叶4、 给桑量:给桑量应力求合理,既要使蚕儿充分饱食,又要不使桑叶浪 费给桑过量,不仅浪费桑叶,而且残桑过多,易造成蚕座冷湿或蒸热,蚕儿 容易发病给桑过少,则蚕儿食桑不足,发育不良,蚕体瘦小,体质虚弱因 此要合理给桑,做到看蚕给桑,掌握饷食八成饱,盛食期十成饱,减食期逐渐 少给的原则总之每次给桑量以不剩桑叶或稍有残叶为好给桑次数一般每天 给 4 次,方法是给桑前先进行匀座,使蚕儿在蚕座上分布均匀,然后再撒桑叶, 给桑厚薄要均匀五)扩座除沙扩座就是扩大蚕座面积,扩座必须及时,小蚕期生长发育快,采用塑料薄 膜覆盖育,应给一次桑扩一次座扩座的方法是用条叶扩座或用蚕筷,鸡、鹅 毛向蚕座四周移放,或用加网扩座,给蚕座上先加网再给桑,等蚕爬上一半时 提网另放一个蚕匾的方法此法操作方便,不伤蚕体除沙:除去蚕座上的残桑、蚕粪、糠药及蜕皮物等称除沙。

除沙的目的是 减少病原体,保持蚕座清洁干燥有利于防病小蚕共育除沙采用加网除沙, 方法是:先在蚕座上撒干燥隔沙材料(如焦糠之类)然后加网给桑,等蚕儿爬 上桑叶后,即可抬网,弃去残沙除沙时动作要轻,勿伤蚕体,一般时间安排 在白天进行,夏秋季高温时避免日中除沙;除沙时换下的蚕网和蚕箔要经日光 暴晒消毒后再使用除沙时发现病死蚕不能乱丢,要投入消毒缸内;残沙及时 运往远离蚕室地方挖坑深埋除沙次数掌握在一龄眠除一次,二龄起,眠除各一次,三龄起眠除各一次, 中除一次蚕座面积参考表龄期收蚁当时-——一二^三蚕座面积0.13-0.17^0.9—1.12.0—2.2 m4—5 m蚕箔数1248—10(六)眠起处理:眠起处理包括眠前处理,眠中保护和起蚕处理等技术环 节总体要求是饱食就眠,眠中管好,适时饷食1、眠前处理:包括饱食就眠,适时加眠网和提青分批A 眠前处理:蚕儿过了盛食期,食欲减退,体色紧张发亮,略吐丝缕,这 是就眠的先兆,蚕儿进入催眠期必须让蚕吃足桑叶,饱食就眠,以积蓄能量, 供眠中消耗这时应根据情况适当增加给桑回数,减少给桑量,缩小切叶分寸, 使蚕儿充分饱食B、适时加眠网,加网过早残沙厚蚕座潮湿,对蚕儿就眠和卫生不利, 加网过迟,则网下眠蚕多,技术处理困难,易增加遗失蚕和半蜕皮蚕。

应掌握 适时,一龄蚕盛食期后体色转炒米色,其中约 0.1%的个体已达将眠,胸部膨 大透明,部分蚕体上粘附蚕粪;二龄大部分蚕体色乳白,体躯肥短,其中约 0.5%的个体已达将眠,并有部分蚕驼蚕的现象时就可加网,3龄蚕可在大部分 蚕体色转乳白,体躯缩短,体皮紧张发亮,有将眠时加网眠除C 提表分批:在共育饲养过程中,由于桑叶老嫩,给桑厚薄,蚕头稀密, 感温高低等原因,个体间发育不可能完全一致,就眠会有迟早不齐的现象,此 时要把眠蚕和未眠蚕分开,未眠蚕称为青头,将青头与眠蚕分成两批称提青分 批一般适时加眠网后经8—10个小时,大部分蚕就眠,如有部分蚕仍未入眠, 应撒焦糠,加网给桑,待青头爬至网上,将网抬起另行饲养,提出的青头蚕应 加强管理,给新鲜桑叶,贴上相应的标签,放于蚕架上层个别体质弱发育迟 的个体予以淘汰2、 眠中保护:眠中保护是指从止桑到饷食这段时间内的技术处理,保护 温度比食桑中降1—2°F,干湿差3 —4°F,蚕座要保持干燥,从见起蚕到饷食 湿度应增加,以利蜕皮,在夏秋季如遇高温干燥时,眠的后期见起蚕时,可在 蚕座上加用402药剂稀释液浸湿的蚕网补湿,同时还起到防病隔沙的作用眠 中光线宜暗,并保持光线均匀,防强风直吹,空气新鲜。

3、 饷食处理:各龄蚕眠起后的第1 次给桑饷食饷食要适时,掌握在95% 起蚕头部由灰白色转成淡褐色,头胸昂举左右摆动求食时饷食先用小蚕防病 1 号进行蚕体消毒,过10—15 分钟加网给桑,饷食用桑要新鲜,适熟偏嫩, 给桑要均匀,给桑量是盛食期的80%左右,以蚕能食净为度小蚕共育室把小蚕共育到一定发育阶段就要向各大蚕饲养户发放我市各 县区共育点正常情况下共育到三龄第二次给桑发蚕发蚕前1—2 天共育户提 前通知各饲养户做好领蚕准备,春季和晚秋蚕由于外温偏低,所以在蚕未进大 蚕室前要把温度升至比标准低1—20F,蚕进蚕室后及时将温度升至目的温湿 度正常情况下上午10时前或下午 6时后发蚕,夏蚕和中秋蚕避免日中高温 时发蚕,发蚕时共育室人员要严格管理,对号发蚕,防止混乱领蚕户到共育 室领蚕时带上蚕箔装蚕,防挤压严禁用纸箱、口袋装蚕,禁止把共育室蚕具 带回大蚕户小蚕领回后按蚕座面积标准及时散开,消毒后给桑后附小蚕共育技术标准小蚕共育技术标准表龄期项目-——一二食桑中眠中食桑中眠中食桑中眠中温度°F80 〜8278 〜7980〜8278 〜7978 〜7977 〜78干湿差°F1〜23〜41〜23〜42〜34〜5米桑标准叶色将转浓绿,芽梢顶端由上而卜3〜4叶刚呈浓绿,芽梢顶端由上而卜4〜5叶三眼叶、止心芽蚕座面积0.9 〜1.1 ⑴)2〜2.2 (mJ4~5 (m)蚕箔数(个)248~10饲育形式 (塑料薄膜 覆盖育)上盖、下垫只盖不垫只盖不垫调桑标准蚕体长1.5倍见方体长2倍见方三角叶、粗切给桑次数444除沙次数眠除一次起、眠除各一次起、中除各一次蚕体消毒每天一次每天一次每天一次,第一日添氯霉素汉中市农技中心园艺蚕桑站 王彦明 侯宝芝。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