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产过程与流程(生产系列一)

lisu****202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8KB
约6页
文档ID:137686442
生产过程与流程(生产系列一)_第1页
1/6

生产过程与流程生产系列文档(一) 一切质量管理工作都必须从过程本身开始在进行质量控制前,必须分析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相关过程一个大的过程可能包括许多小的过程,通过采用流程图分析方法对这些过程进行描述和分解,以确定影响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 仪器的生产可以分为3个阶段:生产前的一系列准备过程(包括原材料采购、文档整理等);生产中的一系列过程(包括调试、测试、安装等)生产完成后的一系列过程要对仪器的质量进行控制,就要对这3个过程进行控制下面就仪器生产的一系列阶段及过程控制进行阐述 仪器生产生产前准备过程生产中过程生产完成后过程一, 生产前一系列准备过程:生产前准备过程样机、小批量输出文档整理、输出原材料采购/原材料仓库技术培训1, 样机、小批量输出研发样机、小批量仪器输出的准确、完整、标准性是整个项目顺利进行及大批量生产质量的保证 首先,要确保样机、小批量的节点输出都按计划、按时间点进行;第二,样机、小批量仪器要经过完整、专业、系统的测试;第三,要保证样机、小批量输出文件的完整性和标准化样机输出文件:《PCB投板文件》;《PCB工艺要求说明书》; 《原材料采购清单或焊接文档》; 《配件采购清单》;《硬件、软件程序》小批量的输出文件:《焊接文档》;《配件清单》;《做线文档》;《调试文档》;《装配文档》;《软、硬件程序》;《仪器检测文档》2, 文档整理、输出仪器的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程度取决于文档的标准化程度。

生产部小批量生产时,一定要对研发部、技术部提供的生产文档进行验证、修改,然后和研发、技术部确认,最后存档保存(由专人管理)保存文档时,一定要按项目整套的保存(便于采购、领料、成本计算等)3, 原材料采购/原材料仓库 采购分为生产原材料采购;成品配件采购;外包采购;生产、检测等工具采购;日常办公用品采购,这里只阐述与生产密切相关的原材料采购比较合理的是批量、集中采购 采购基本要素:合格的供应商、合理的采购流程、明确的采购周期和到货时间、明确的出问题后的处理方法、明确的采购技术要求、明确到货检测流程和标准(1) 原材料的采购分为以下几种情况:A, 样机、小批量原材料的采购:快速响应采购需求,按需要多采购1或2套多余器件B, 年初、年中按生产计划,整批采购:按生产计划,分类整理后,按流程采购C, 项目计划追加和新项目大批量生产的采购:按实际需求,分类整理后,按流程采购D, 维修用原材料采购:按实际需求,分类整理后,按流程采购E, 零散采购:快速响应,及时采购(2) 外包采购A, 技术要求明确B, 周期,开始、完成的时间明确C, 出问题后的处理方法明确D, 完成时的标准、目标明确E, 负责人、接口明确(3) 采购到货检测A, 检测方案、技术要明确B, 品质部尽可能全部产品检测C, 生产部焊接、技术协助检测(4) 原材料仓库A, 入库工作:采购和外加工的原材料、办公用品等检验合格后入库,分类摆放整齐;不合格的与采购协商退货方案B, 日常工作:(1),领料发货(2),每周动态库存表,月底盘存表(3),样机、小批量、大批量、维修的采购清单的对比整理,投板、外包工作的开展(4),仓库警戒值关注,到货提醒(5),原材料反馈机制(使用后的反馈)、外包质量反馈(6),损坏材料、废品回收、处理机制(7),原材料使用统计(每周、每月,年中,年底)(8),仓库清洁、整齐度保持C, 出库工作 (1),生产材料,每天固定时间领料、发货,生产领料由生产部专人负责(月计划,表格制)(2),采取整套领料方案,生产一台仪器领取一套原材料(3),维修领料采取每周用废料换新料原则(表格制)(4),生产、维修零散领料根据领料单及时发货(5),生产损坏换货根据领料单领取更换(6),研发样机领料采用一次给清原则,研发人员自己保管;研发零散领料采用领料单,专人领取(7),小批量领料与大批量生产领料原则和方法一致,由小批量负责人领取4, 技术培训(1) 新产品发布会:让全公司(特别是经营部、技术部)同事了解并能熟练使用仪器、分析软件,让经营部、技术部的同事能独立地给客户培训(2) 生产部内部新产品培训:由生产部技术负责人或小批量负责人对生产部的生产人员和维修部的维修人员进行新产品调试、装配、测试、简单问题分析查找等的详细讲解,原则上要求经过培训后,在熟悉生产作业指导书的情况下,能独立调试、生产、维修、测试本款仪器(此培训方式可能效果较差,并因人而异)(3) 生产技术;生产、维修问题交流、讨论:实时收集问题,及时统计、分析,定期组织生产技术、生产问题的讨论、学习,发挥总结和表格的优势,发挥个人的长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集体进步(4) 轮岗工作制:定期组织并合理安排生产、维修各岗位的轮岗工作,让大家都熟悉生产、维修的流程、方法、工作方式、生产和维修的问题,补充单独工作时的技能和知识缺陷(5) 问题反馈机制:在生产、维修中发现问题,及时找出或组织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及时运用到今后的生产、维修中,并及时反馈到技术、研发部,给后期研发提供数据支撑二, 生产中一系列过程生产中一系列过程生产计划焊接原材料领料生产领料仪器生产流程1, 生产计划(1) 年度生产计划:年底,根据本年度的生产、销售数量,研发部的研发进度及公司的产品结构,经营部结合市场预估下一年的销售数量,生产部主管、技术负责人、成品生产负责人等结合成品仓库库存,拟出下一年的生产计划。

经营部的主管、公司分管生产、经营的副总在参考生产计划后,和生产部的相关负责人一起讨论、确定下一年的生产计划,签字、盖章确认,统一张贴公布(2) 月生产计划:月底,参照年度计划,根据成品仓库库存和原材料到货情况,合理安排下月生产计划,主管和每个人签字确认,并发原材料仓库以便准备原材料(3) 计划追加,变更:根据市场的变化,根据销售情况,一般在年中, 会对年度计划进行追加和一定的改变,此时,经经营部的主管、公司分管生产、经营的副总和生产部相关负责人一起讨论确定,并下计划追加或计划变更通知单,统一张贴公布(4) 翻新计划:根据销售、外借和旧品库库存情况,及时组织翻新工作,避免旧仪器堆压浪费翻新工作穿插在正常的生产工作当中2, 焊接原材料领料(1) 仪器配件生产领料:根据每月配件生产计划,由成品生产负责人和原材料仓库交接,使用统一表格,分时段领料,原材料仓库出库后,生产焊接签字确认零散配件领料,填领料单领取(2) 仪器半成品生产领料(仪器内部线);根据每月仪器内部线生产计划,由成品生产负责人和原材料仓库交接,使用统一表格,分时段领料,原材料仓库出库后,相应的生产焊接人员确认并签字焊接完成后,检查并入半成品库(一般超前于仪器生产)3, 生产领料(1) 原材料领料:主要是屏、机壳、电池等不需要焊接处理的原材料。

根据每月生产计划,由成品生产负责人提前统一使用表格到原材料仓库签字领取,然后分发给相应的生产人员确认并签字(一台仪器领取一套生产原材料的原则)(2) 半成品配件领料:需要焊接人员加工的仪器生产原材料根据每月生产计划,由成品生产负责人提前统一使用表格到半成品库签字领取,然后分发给相应的生产人员确认并签字(生产损坏后,填写领料单,写清损坏原因,到原材料仓库更换)4, 半成品库 存放焊接人员加工过的仪器生产原材料,主要是仪器的接插件和内部线 入库:焊接人员加工、检查完成后入半成品库 出库:按上面第三条的步骤,按计划领取5, 仪器生产流程生产部所有调试、装配人员基本要求:会简单使用烙铁;所有在生产的项目要会 调试、装配、测试(1) 生产方式一:按照调试文档、装配文档,流水线式生产,每个人做一个或几个步骤,做后面步骤的对前面做的进行检查,最后一步的生产人员对整机进行老化、测试,完成后交由生产部内部测试人员测试,测试完入品质(2) 生产方式二:按照调试文档、装配文档,每个人每个月负责调试、生产一种或几种仪器,生产、老化、测试,完成后交由生产部内部测试人员测试,测试完入品质(3) 生产流程:熟悉生产文档—领料—调试—装配—自测—老化—自测—生产部内部检测—入品质—入仓库A, 熟悉生产文档:生产文档是仪器生产标准化的前提。

在仪器生产之前,先经过新产品的培训,再熟悉并充分理解生产文档,最后严格按照生产文档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验证并检测生产文档,有必要时,及时进行更新B,生产领料:严格一对一领料(生产一台仪器,领一套原材料),统一时间,由专人负责领料C,调试、装配:一定要按流程、一步一步进行,注重细节,注重过程D,自测、老化:调试、装配完成后,一定要全面、严格地测试一遍再进行老化,老化也要按流程来(不能流于形式),老化完成后,再次测试,合格后再交由生产部专门测试人员测试,然后入品质E,入品质、入仓库,记录、各种标识一定要清晰三, 生产完成后一系列过程1, 仪器生产部内部功能检测:由生产部专人检测,按流程和文档检查仪器外观、接插件,测试仪器功能和部分性能,并做好记录、统计,测试合格后,入品质或成品仓库(不经品质检测的设备)2, 仪器入品质部检测:品质部严格按照检测流程和检测标准检测,合格后入成品仓库,不合格的退还生产部处理,并做好记录3, 仪器入成品库:入成品库的仪器,一定要测试正常,各种标识要清晰并唯一,做好记录,填写入库单4, 成品仓库:出、入库都要有记录,并要求清晰,详细,形成表格(做到有迹可循);成品仓库仪器、配件一定要保证是好的 成品仓库工作事宜:(1) 入库:成品配件和仪器的入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采购入库、生产入库、品质入库、内借归还入库、外借归还入库、退货入库。

分清各种情况,按相应流程办理入库(2) 出库:成品配件和仪器的出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销售出库、内借出库、外借出库、计量出库、换货出库分清各种情况,按相应流程办理出库5, 旧品库:主要存放旧仪器和旧配件和成品库的工作流程一样 不管是旧品还是成品库的外借和外借归还一定要记录详细,最好有拍照6, 仪器销售:正常销售,主要是做好培训、使用跟踪和售后服务7, 仪器维修:维修工作流程 签收货物——拆包——登记(手写、企能)——联系客户——设备移交维修人员——维修作业——设备检测——联系客户——开票——发货 维修工作事宜:(1) 客户技术咨询、仪器问题咨询:专业(2) 仪器、配件维修:尽量避免二次维修(3) 维修返客户,仪器、配件使用情况跟踪(4) 维修问题统计、分析,经讨论、处理后反馈(给后续生产、研发提供参考)8, 生产、维修反馈 生产、维修的过程中会发现一系列的问题,要定期组织讨论、学习,解决问题后及时修改生产文档;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案要及时反馈到技术部、研发部,以给后期调研、研发作为参考 介于上述对于生产过程的描述,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论述如何进行有效的过程质量控制。

1, 全面进行质量意识的教育培训我们是高科技企业,我们也都是技术“工人”,但是我们很多人的脑海里根本没有“质量”的概念因此,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则首先要从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开始2, 做好原材料、物资供应的质量管理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和验收,对不合格和不符合同规定的物资,可退货或拒收加强物资保管,防止损坏、变质提高服务质量,保证供应及时凡是由采购部门采购的原材料、物资,品质部门要对物资、原材料的质量负责到底还有一点就是,要确保批量生产所使用的原材料与研发、小批量的一致性(很多时候都发现,做着做着,原材料就慢慢变了)原材料的采购周期和到货时间一定要确认,等着或赶着时间做出来的仪器的质量是不好控制的3, 研发样机、小批量仪器测试要加强要进行专业、严格、系统、完整的测试,并长期进行稳定性测试不要想到什么就测试什么,想起来就拿出来测一测产品大批量转产时,焊接、调试、装配工艺文档以及特殊要求等文档都要写清楚、完整,并严格把关小批量不要轻易转产到大批量,要等仪器性能、功能、稳定性都达到指标后方可转产大批量4, 仪器转产后,更改要慎重仪器转产后,更改不要过于平凡,而且每次更改都要严格、全面的测试,不要今天发一个更改通知,明天再发一个更改通知;更改的测试要全面,不能只测试更改的单项问题,避免更改引发其他问题;更改测试要专人进行,并形成文档或表格,不要随便丢给哪个人随便测试一下就完事5, 严格执行工艺规程。

产品的生产加工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工艺要求生产因为制造过程是产品形成的直接过程,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过程的有效控制,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产品出现不合格调试、安装、检测等每个步骤都要认真仔细,要想好了再动手去做;生产最好是按流水化操作,每个人负责做好每个人的步骤,前面的人把后面的人当做“客户”,后面的对前面的进行监督、检查此外,在严格按工艺要求生产的同时,还必需提高生产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要经常进行专业的培训、学习要真正懂了一个仪器,才能装好一个仪器)6, 仪器的老化、检测要专业、严格、系统我们目前的老化方式是:声波仪器就是让仪器连续工作,发射机不停地发射;其他仪器就是让仪器连续开机测试个人觉得这只是电路疲劳测试,而真正的老化要对性能、稳定性、环境(高低温、震动等)等进行测试;不管是生产部还是品质部,仪器的检测要专业、严格、系统,不要只测试某些功能或性能,也不能得过且过,出现质量问题后,要仔细检查,认真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避免再次出现7, 出现质量问题后要高度重视只要是出现了质量问题,不论大小,不论是什么问题,一定要找出真正的原因,彻底解决,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出现问题不要推卸责任,应该相互协作,迅速找到解决方案。

另技术部和研发部对提出的生产质量问题应迅速做出反应8, 销售和维修仪器的质量不能把仪器卖了就不管了,要注意培训和经常沟通,注意客户的反馈;维修的仪器返给客户后,要及时和客户沟通,了解维修后的使用情况,并避免二次返修9, 仪器外观和发货质量仓库新仪器外观尽量避免磨损要根据产品特点,制订包装标准,严格按标准进行包装和检验,产品包装不合格的必须返工要不断改进产品装潢,达到美观大方总之,我们要运用体系文件对质量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并尽量统计各类信息不合格因素(不合格指不符合规定的要求,分为不合格品和不合格项)总是会或多或少地被发现,重要的是被发现的不合格因素是什么性质的如果是一般的不合格,它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影响不大,这种不合格因素是比较容易纠正的;如果是严重的或是带有系统性的不合格,则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因为它会影响体系的正常运行,使最终产品产生缺陷或报废所以我们要及时把不合格因素清理出来,并查明其产生的原因,积极采用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把不合格因素彻底解决,以防止再次发生当发现不合格时,就要对其进行控制,而且要求分析原因,举一反三,防止再发生同样问题,这就是纠正措施在制定纠正措施的基础上,对可能引发出此类不合格的因素(人、机、料、法、环)要规定出约束条件(体系文件、标准等),以确保这些因素的波动不超出约束条件的范围,这是预防不合格的基本内容。

对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跟踪检查,实施闭环归零管理,从而使生产过程的质量得到提高即使如此,一些因素还会有波动,而且对引发波动的原因不可能一次就认识得很全面、很准确,这就需要在过程监控中不断地找出原因,发现一个,消除一个,使波动向着零的目标不断接近更多具体流程,请参考以下文档生产系列文档(二): 《样机、小批量生产流程》生产系列文档(三): 《采购流程》生产系列文档(四): 《原材料仓库管理流程》生产系列文档(五): 《成品仓库管理流程》生产系列文档(六): 《原材料领料流程》生产系列文档(七): 《生产领料制度》生产系列文档(八): 《焊接流程》生产系列文档(九): 《外包流程》生产系列文档(十): 《调试、生产流程》生产系列文档(十一):《仪器老化流程》《仪器质量跟踪单填写要求和流程》生产系列文档(十二):《维修流程》 。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