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现实主义与左翼电影剧作中的两种风格,,现实主义电影,30年代以意大利一批电影人为代表发起的电影运动,以展现现实社会生活为标志,批判社会不良现象,具体拍摄手法为采用自然光,运用简单电影语言,还原最本真的世界.,,谢晋,浙江省上虞县人 中学时代即酷爱表演,曾在华光戏剧专科学校、金星电影训练班学习 1953年谢晋开始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 谢晋先后任第6届、第8届、第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第4届中国长春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第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委员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塔什干电影节、阿尔及利亚电影节、马尼拉国际电影节评委高山下的花环获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剪辑奖;第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配角奖; 芙蓉镇获第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美术奖;第1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男配角奖; 女儿谷获1995年第4届全国大学生电影节特别荣誉奖 鸦片战争获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录音奖、最佳道具奖、最佳男配角奖;1997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上海影评人奖“永乐怀”1997年“十佳影片”荣誉称号。
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美洲特别大奖” 最后的贵族获第1届中国电影节荣誉奖中国电影在创作当中的现实主义倾向,可以上溯到难夫难妻和黑籍冤魂 在初期电影中有不少影片或映写世态人情,或反对封建礼教,或以个人际遇暴露鞭挞社会的黑暗这在当时的影坛是很可贵的从左翼电影兴起之后,现实主义传统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结合之后,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左翼电影工作者第一次在电影界响亮的提出口号:反帝反封建 并且将其作为电影创作的指导方针、主要任务和取材标准思考:左翼电影工作者的这种做法会对当时的观众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种从“社会变革”的思想高度出发,“赤裸裸的”暴露“现实矛盾”的创作主张,把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原则与革命文艺的倾向性原则结合起来,开创了中国电影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在这一时代,“前进的意识”成为了创作者的共同追求 他们努力把自己对社会阶级关系和矛盾的认识清楚的体现在作品当中力图使影片的冲突和人物能直接反应社会的阶级关系,注重对时代性、社会性和阶级性的揭示两种创作倾向之让时代生活真实的呈现在银幕上,在30年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的形势下,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敢不敢,能不能真实地、具体地反映这一现实,是区别新旧现实主义创作的基本原则。
在30年代电影中的许多优秀作品的成功之处正在于通过电影的艺术手段,具体、细致的把时代生活真实的呈现在银幕上 在这方面,夏衍的电影剧作是反映30年代现实主义电影成就的典型代表夏衍,,夏衍(1900.10.30-1995.2.6),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汉族,祖籍河南开封,1900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省余杭县彭埠镇严家弄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代表作品赛金花、秋瑾、包身工、上海屋檐下等1932年,夏衍应邀加入明星公司任编剧顾问 刚进明星公司,他就以1931年波及长江流域16省的大水灾为背景,写了尖锐揭示农村阶级矛盾斗争的电影剧本狂流狂流与1933年3月上映 这部影片不同于旧现实主义只以同情的笔调描写人民的悲苦呻吟,而是透过天灾来揭示人祸的深刻根源,剖析世道的不公平,特别是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具有反抗意识和斗争潜力的社会力量以夏衍为代表的这种带有比较明显的写实倾向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在他1933年根据茅盾的小说改编的春蚕春蚕,,与狂流着眼于“天灾”相比,春蚕式的“丰收成灾”的奇怪悲剧揭示则展现更高的境界上。
这是一场真正的时代的悲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日益加深的中国社会的缩影这种带写实主义倾向的艺术风格再这一时期夏衍参加创作的一系列影片中表现的比较明显 这类影片注意在生活的潜流中反映时代的波澜,特别注重对于艺术描写的真实性的追求把握生活中现实存在的阶级矛盾和斗争的现实两种创作倾向之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的融合,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田汉,,原名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汉族,湖南省长沙县人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多才多艺,著作等身原籍湖南长沙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他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文化大革命中,被左的社会势力迫害死于狱中田汉20年代就开始从事电影创作,他最初的电影观念和电影创作都带有明显的现代主义色彩 从20年代末期,他的艺术思想开始转变。
转向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鲜明革命倾向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三个摩登女性,阮玲玉,,影片通过青年演员张榆所接触到的三个不同类型的知识妇女之间的对比,表达了知识分子只有投身到人民的火热的斗争中才是唯一正确的生活道路的思想三个摩登女性,有的醉生梦死,追求物质享受有的沉溺于爱情至上的感伤而绝望空虚也有积极、热情、向上,代表着光明未来的进步青年 张榆从徘徊于三种势力之间到初步觉醒,在现实斗争中逐渐走向进步 这一形象可以说是田汉思想转变的一种折射,也是30年代知识青年的典型代表除了这部影片之外,田汉还创作了母性之光、民族生存等一系列影片母性之光,,田汉实现了从现代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变 在艺术观上,他有直面人生的勇气,敢于揭露社会的黑暗,但他更强调的是要反映时代前进的方向所以,他的作品中更多的洋溢这一种充沛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情调当时的电影不仅仅是田汉自己才独有浪漫主义精神其他的电影导演也有表现 大路风云儿女自由神等一些列影片中都有表现风云儿女,自由神,,作为一个活跃的电影运动,左翼电影创作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除了夏衍、田汉之外,还有不少左翼作家参加了30年代电影创作,如阿英、郑伯奇、阳翰笙等 阿英、郑伯奇等人创作了盐潮、丰年等影片也取得了巨大的反响。
丰年,,但是,数量较多、影响较大、艺术上也相对比较成功的是阳翰笙阳翰笙,,编剧、戏剧家、作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原名欧阳本义,字继修,四川高县人1927年年底参加创造社1928年初起陆续发表小说,并撰写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文艺理论的文章1933年起创作电影剧本铁板红泪录、中国海的怒潮、逃亡和生之哀歌、生死同心、夜奔、草莽英雄等抗战争期间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主任秘书、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委员会主任等职铁板红泪录,生死同心,,他的电影创作大多取材于尖锐的社会阶级矛盾和斗争,许多作品都是直接描写或者明显的暗示了武装斗争的很少涉及家庭伦理等内容 在创作的思想上,阳翰笙和田汉有某些共同之处左翼电影创作直面人生和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开创了革命现实主义精神的传统但在这一前提下,艺术家们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艺术气质和条件探索自己的艺术风格 现实主义是处理艺术与生活关系的准则,但在创作方法上,对于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不同侧重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