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盘县第二小学:周芳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是“数与代 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克和千克这2个量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 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 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克和 千克的直观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鲜明,深刻的感知二) 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2、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 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3、 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 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 念教学难点:是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四) 教具准备:天平,花生,盐等,及多媒体课件五) 教法学法: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 的传授获得,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 动而主动获得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等。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获取新知二、说学情“克与千克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是生活经验不多,二是比较抽 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克与千克,所以在教 学设计上,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我将观察、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 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 性认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说教学过程整节课,我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将《龟兔赛跑》的故事贯穿 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结合实践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努力营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最重 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 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在教学中将设计一下四个环节:(一)动画激趣,优化导入上课伊始我通过播放《龟兔赛跑》儿歌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在结合故事情 景设置疑问:兔子选择了数字比较小的物体为什么会感觉很重,导致再次输掉比 赛引出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望激发到制高点,再 通过平时逛超市购买物品的经历引出国际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揭示并板书课 题)(三)动手操作,准确认知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建立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要让他们感受并 能准确的体会克和千克,需要建立在大量鲜明深刻的感知上因此,我充分给学 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先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然后认识千克的质量观念并沟通克与 千克之间的联系1、在建立“克”的质量观念这一层中我主要通过以下一些活动帮助学生建立 概念① 猜一猜1粒花生的重量② .掂一掂1粒花生的重量,初步感知1克③ 称一称利用天平1粒花生的重量,④ 利用1粒花生的重量是1克,逐步感知5克,10克,100克,⑤ 设问1000粒花生是多少克?如果想买1000克花生怎么办最快?2、在这一层次之后,我又引导学生通过2个活动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① 拎一拎让学生分别用手拎两袋500克的盐、1000克洗衣粉的质量同时 提示到,当物体的质量达到1000克时,我们可以用一个更大的质量单位来表示, 那就是1千克这一活动让学生通过肌肉用力的意识帮助形成较牢固的1千克 的质量观念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一个较为完整的 从克过渡到千克的认知过程,进而归纳得出1千克=1000克(并进行板书)② 找一找让学生结合生活,列举生活中大约1千克质量的物体。
以上把1克---50克---500克---1千克几个质量,通过猜,称,掂,估,拎,找 的过程将新课教学层层深入,课堂中尽可能创造条件,多给学生亲身经历质量的 过程,进而全面系统的经历认知,体验,掌握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师从 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突破 了学生对质量的准确感知这一难点,更为给学生呈现了一个较为直观的认知过 程四) 实践运用,巩固拓展一堂有效课堂中好的练习题的设计,应该是既能巩固新知,又能突破重难点, 更能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兴趣为此,我设计了一套三星级的练习,一星级为基 础练习,二星级是提高练习,三星级是实践拓展,这一套练习,不但使得“人人 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得到落实,同时在练习 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与快乐五) 回忆交流,总结评价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启发学生进行自 我评价和互评,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四、说教学反思1.通过亲切的谈话让学生重温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的已有的生活 经验,帮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即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也让学生深刻 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具体的生活物品相联系,把不直观不具体的数学知 识变成了看得见、摸得到的生活表象,让学生在掂一掂、比一比的动手操作活动 中充分感受,是非常适合学生学习、思维特点的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 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实际有多 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找一找、 说一说等活动,了解1 千克大约有多重,把抽象的 1 千克与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联 系,形成表象,从而初步建立1 千克的观念特别是“找一找”这个环节,不仅 通过“对比着掂”让学生进一步感受 1 千克到底有多重,而且在各小组交流找到 的 1 千克物品时,让学生资源共享,形成更丰富的表象,加强质量观念3. 在学生把质量单位与生活表象建立了对应关系之后,并运用形成的质量 观念,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对生活的指导意义, 从而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