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仪和地图 本初子午线(0°经线)(东、西经180°“一轴两点”:地轴和两极经纬网 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20°W、160°E) 赤道(0°纬线) 纬线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1.地球仪: 就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作用:可直观地表现地球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能演示地球运动等自然现象2经纬线比较经 线 纬 线定 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长 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等长) 就半球来说,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相等;就全球来说,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经纬线的特点:(1)经线是半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
2)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3)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3.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 (1)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 0°经线以东(右)为东经,以西(左)为西经 (2)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4.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1)东西半球:以西经20°,东经160°为界,分为东西半球注:自西往东(即越往右),经度数升高的为东经;自南往北(即越往左),经度数升高的是西经; (2)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分为南北半球注:自南往北,纬度数升高的为北纬,纬度降低的为南纬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0°-----30°30°--------60° 60°-------90°5、地图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类型: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直线式) 注意:大小比例尺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 1:100000(10万分之一) 小比例尺:小于或等于 1:1000000(100万分之一)中间的称为中比例尺范围 内容大比例尺 小(缺点) 详细(优点)小比例尺 大(优点) 粗略(缺点) (2)方向 定义:表示地图上的方向判断方法:a 经纬网定向法(最准确) b 指向标定向法 c 没有上面两种,就为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自然界其他定向法:根据太阳和钟表的方向、树冠和树轮定向等。
(3)图例和注记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符号注记: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文字说明 (4)地图的类型: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等6.重要规律:(1)同一经线上的点只存在正南正北的关系(2)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它的四周都是南;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南点,它的四周都是北(3)同一纬线上的点只存在正东正西的位置关系(4)若两地同位于东经,经度值大的在东面;若两地同位于西经,经度值小的在东面(5)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且经度之和小于180°,则东经的仍在东面,西经的在西边;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且经度之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面,西经的在东边 初中地理学习三大法宝 初中地理是一门以地图为主的科目,学习的时候也是需要掌握一些方法的,下面我们将介绍三大学习地理的法宝,让您的地理成绩突飞猛进 初中地理学习三大法宝: 1.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
地理是要把握住要点,而且还要抓住关键的 2.加强对各类地图的应用 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地理课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图册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如:学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落实下来 3.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 由于地理这门学科是以地图为主线的,所以在学习的时候需要注意上面谈到的三点,对地理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大洲和大洋一、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二、世界海陆分布不均 三、七大洲和四大洋1、四大洋⑴洋、海和海峡⑵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2、七大洲:⑴大陆、半岛、岛屿⑵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⑶各大洲的分界线:①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③南、北美州分界线——巴拿马运河④亚、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初中地理知识点: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 2.地壳变动: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发生了海陆变迁)、火山和地震 4.火山和地震(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3)地震成因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 (4)地震结构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距、等震线 (5)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6)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初中地理知识点:地球的绕日运动 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2422天 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杆影最长 (3)同一时间,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两侧减小,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 3.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2、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3、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4、其他地区无直射 4.昼夜长短的变化: (1)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2)北半球其他地区:夏至日白天最长,冬至日白天最短,北半球夏至日时,南半球冬至日。
(3)夏季,南极圈,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冬季出现极夜纬度越高,昼夜变化最大) 5.五带的划分:(1)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多少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2) 热带:在南北纬23.5°之间,,有直射阳光,终年炎热,昼夜长短变化小. 温带:在南北纬23.5°与南北纬66.5°之间,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寒带:在南北纬66.5°到90°之间,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 初中地理知识点:地球的自转 初中地理知识点:地球的自转,是初一下册第四章的知识点,请同学们认真学习并掌握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1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 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 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初中地理知识点:日历上的科学初中地理知识点:日历上的科学, 1.历法的种类: ①阳历: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 ②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 ③阴阳历:结合地球绕日公转周期和月相变化周期 2、我国的日历由公历和农历组成公历(包括年月日星期)属于阳历,农历(包括年月日节气)属于阴阳历,农历中的月是属于阴历,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属于阳历 3.闰年:公元年能被4整除是闰年,世纪年能被400整除是闰年公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400年中有97年是闰年,有303年是平年)平年2月份28天,闰年2月份29天 4.二十四节气:我国古代将四季更替的周期分为二十四段,每段(约15日)叫做一个节气,属于阳历, 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指导和预告的作用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