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师版二轮复习专题四遗传变异进化传二轮复检测

mar****e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6.25KB
约9页
文档ID:157268993
教师版二轮复习专题四遗传变异进化传二轮复检测_第1页
1/9

浠水二中20XX届高三生物组二轮复习资料专题一 专题综合检测命制人:程勤 使用日期:1、 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例是()A. 格里菲思做的肺炎双球菌在小鼠体内转化的实验B. 艾弗里做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C. 赫尔希和蔡斯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 只有烟草花叶病毒等少数病毒的RNA能使烟草感染病毒2、 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的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①《TGCA端 ②工 III B端GACG GAATA. 该基因一定存在于细胞内的染色体DNA 上B. 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C. DNA的解旋酶只作用于①部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作用于②部位D. 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含15N的DNA分子占1/83、o核糖体J 飞 )多肽链如图为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多肽链的过程对此过程的正确理解是(D )A. 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从右向左B. 三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C. 图中表示3条多肽链正在合成,其氨基酸顺序可能不同D. 此图能说明翻译形成多肽链是以多聚核糖体的形式进行4、 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 内,在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和R型活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 是( )A. 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和R型两种细菌B•被杀死的S型细菌在R型活细菌的转化下激活并在小鼠体内繁殖C. 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降低有关D. 该小鼠体内的S型活细菌含有R型细菌的遗传物质时问R型活绷曲S型涉细留5、 鼠的黄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研究发现,让多对黄鼠交 配,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黑鼠,其余均为黄鼠由此推断正确的是()A. 鼠的黑色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B. 黄鼠后代出现黑鼠是基因突变所致C. 子代黄鼠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D. 黄鼠与黑鼠交配,任一代中黄鼠都约占1/26. (2011 •云南三校联考)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 )A. 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B. 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C. 乙图是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D. 甲、乙两图常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1:27、(2011・滨州质检)如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

该地区的人群中,甲病基因携带者占健 康者的3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个体5两病皆患的概率是1/160C. 111为杂合子的概率是1/3D. 两病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8、(20XX年高考安徽卷)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 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 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 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 aaBB 和 Aabb B. aaBb 和 Aabb C. AAbb 和 aaBB D. AABB 和 aabb9、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在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他用这只果蝇 与野生型红眼果蝇进行杂交(实验I),结果F1全部为红眼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雌果 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这种现象不能用孟德尔的理论完全解 释清楚,于是他继续做了下表所示的实验(ii、m)与实验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组别杂交组合结果IIF1红眼早X白眼&红眼早:红眼&:白眼早:白眼&=1:1:1:1m野生型红眼&X白眼早(来自实验I)红眼早:白眼&=1:1A.实验II可视为实验I的测交实验,其结果表明F1红眼雌果蝇为杂合子 b.实验m是实验I的反交实验,正反交结果不同可确定其不属于核遗传c.实验m的结果表明野生型红眼雄果蝇的精子只有一半含有控制眼色的基因10、人工建立一个数量足够大的果蝇实验群体,雌雄个体数量相当且均为杂合子。

已知某隐 性基因纯合致死,预测该隐性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应该是(纵坐标表示该隐性基因频率)()11、(2009安徽)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X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对d完全显性)下图中I2为色觉正常的耳聋患者,I5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14(不携带d基因)和I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患耳聋、色盲既耳聋有色盲的可能性分c>11111 1 1A. 0、4、0B. 0、 4 、4C.0、8、0D. 2、4、812、用15N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四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含14N,下列图中,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 )13>(2011-肇庆模拟)豌豆黄色(Y)对绿色(y)、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 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一绿色圆粒(yyRr)豌豆,开花后自花传粉得到F1; F1再次自花 传粉,得到F2可以预测,F2中纯合的绿色圆粒豌豆的比例是()A. 2/3 B. 1/4 C. 1/2 D. 3/814. (2012安徽省城名校联考,12)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正常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 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基因型aaB—的植株不能长出雌花而成为雄株;基因型为A_bb 或aabb植株的顶端长出的是雌花而成为雌株(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育种工作 者选用上述材料做亲本,杂交后得到下表中的结果则所有亲本的基因型结合是()类型.正常株 ]雄株―雌株数目10011999A. aaBb x Aabb 或 AaBb x aabb B. AaBb x Aabb 或 AaBb x aabbC. aaBb x AaBb 或 AaBb x Aahb D. aaBb x aabb 或 Aabb x aabb15、 (2012安徽省城名校联考,13)下列关于动植物杂交选种的操作中,不完全正确的是()A. 在植物杂交育种中到7F1代后,可以采用不断自交选育新品种B. 在哺乳动物杂交育种中到了 F2代后,再采用测交鉴别选出纯合个体C. 如果是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来繁殖的,则只要杂交后代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D. 在植物杂交育种中到7F2代后,即可通过测交检验选出新品种16、 (09全国卷1,5)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独立遗传 用纯合德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马植株都能成活, 在马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2收获的 种子数量相等,且%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

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A.1/8 B.3/8 C.1/16 D.3/1617、(09晋江四校联考)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配对正确的 是 (C )① 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② 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 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③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③假说一演绎法②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②类比推理A. ①假说一演绎法B. ①假说一演绎法C. ①假说一演绎法D. ①类比推理 ②假说一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18、 (20XX年江苏卷)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均可产生的变异是(多选)()A. 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B.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C.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 .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19、 图中甲、乙是两个家庭系谱图,分别表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中图乙中的II-6不含 致病基因,请据图回答1 T I直匚四甲病女TT 4 5<>-r—06 ir 35-64 囱甲病男»| ? f 0 in i?曰尸& ,乙病男甲 乙(1) 图甲中的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是 性遗传。

2) 图甲中m—8与m—7为异卵双生(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则m—8表现型是否 一定正常?,原因是3) 乙病是由位于 染色体上的 性基因控制4) 若图甲中的m—8为甲病患者,其与图乙中的m—9结婚,则他们生下两病兼患的男 孩的概率是5) 若图乙中m—9与正常男性结婚怀孕后,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是若在 妊娠早期对胎儿的脱屑细胞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患这种遗传病可采取的措施是20、金鱼有丰富多彩的体色、飘逸舒展的鳍条等多种观赏性状,大多是人工选择的结果这 些性状很多已不适合于生存斗争,例如鲜艳的体色,已非身体的保护色,但这些性状有一定 经济价值,受到遗传学家的重视据科学家分析,金鱼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金鱼有多 对相对性状如眼型有正常眼、龙眼等,尾鳍有单尾鳍、双尾鳍等,体色有灰色、紫色等1) 某科学家分析,一条纯种雌性金鱼一条染色体基因发生了突变,由正常眼突变成为龙眼,用该金鱼与正常眼雄鱼杂交,F1雌雄金鱼中均有正常眼,也有龙眼则在龙眼和正 常眼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2) (1)中杂交实验的结果能否确定控制眼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体上3) 如果已经证实控制眼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某养殖场出于生产的需要,需要通 过杂交育种培养出一批在金鱼鱼苗期就能识别出雌雄的鱼苗,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用的杂交 方案提供的成鱼有龙眼的雌雄鱼,正常眼的雌雄鱼,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方案,眼 型的基因用F、f表示)(4)科学家对金鱼的5对相对性状进行了大量杂交实验,发现这些性状都是独立遗传的下列解释或结论不合理的是 ( )A. 该种金鱼的细胞每个染色体组中至少含有5条染色体B. 这些相对性状可用于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 在某一染色体上含有两个以上控制这些性状的非等位基因D. 卵细胞中含有所有感兴趣的性状的基因(5) 根据有关数据,有人认为金鱼体色的遗传是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紫色是由四对隐性基因(aabbccdd)控制的性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而四对基因 中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时,就使个体表现为灰色观察发现灰色鱼的体色深浅程度随显 性基因的数目增多而加深,则灰色最深的鱼基因型应该是 ,用灰色最深的灰色鱼与紫色鱼杂交得到足够数量的F1,让F1鱼雌雄杂交,得到F2个体若F2个体的各表现型成活率 相同,则F2中灰色个体和紫色个体的比例理论上应该为 6) 科学家分析某养殖场养殖的金鱼双尾鳍基因H的基率频率为0.3,单尾鳍基因h的基因频率为0.7,出于观赏的需要,该养殖场开始逐步淘汰单尾鳍金鱼,2年后,H基因频 率变为0.7,h基因频率变为0.3,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说明金鱼发生了进化?请说明 理由。

21. (2011 •山东质检)100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请根 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1)黑体残翅雌果蝇与灰体长翅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长翅用F1雄果蝇进行测交, 测交后代只出现灰体长翅200 只,黑体残翅198只如果用横线(一)表示相关染色体,用A、 a和B、b分别表示体色和翅型的基因,用点(・)表示基因位置,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可 分别图示为 和F1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图示为2) 卷刚毛弯翅雌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雄果蝇杂交,在F1中所有雌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所有雄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位于 和 染色体上(如果在性染色体上,请确定出X或Y)判断前者的理由是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 因分别用D、d和E、e表示,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和F1雌雄果蝇互交,F2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的比例是3) 假设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根据隐性 纯合体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有一只雄果蝇偶然受 到了 X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请设计杂交 实验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① ;② ;③ 结果预测:1 .如果,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II. 如果,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m.如果,则x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22、(选做题)、(20XX年高考四川卷)回答下列1、11两个小题:I .为提高小麦的抗旱性,有人将大麦的抗旱基因(HVA)导入小麦,筛选出HVA基因成功 整合到染色体上的高抗旱性T0植株(假定HVA基因都能正常表达)1) 某T0植株体细胞含一个HVA基因让该植株自交,在所得种子中,种皮含HVA基因 的种子所占比例为,胚含HVA基因的种子所占比例为2) 某些T0植株体细胞含两个HVA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下图所示 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HVA基因的整合位点)II11① 将T0植株与非转基因小麦杂交: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5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 类型;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0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 类型② 让图C所示类型的T0植株自交,子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I.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实验材料1)果蝇对CO2的耐受性有两个品系:敏感型(甲)和耐受型(乙),有人做了以下两个实 验。

实验一:让甲品系雌蝇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全为敏感型实验二:将甲品系的卵细胞去核后,移入来自乙品系雌蝇的体细胞核,由此培育成的雌 蝇再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仍全为敏感型① 此人设计实验二是为了验证② 若另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替代实验二,该杂交实验的亲本组合为2)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 死(注:NN、XnXn、XN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 其中雄蝇63只① 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 种② 若F1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F1代雌蝇基因型为③ 若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 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N的频率为。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