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

wuxin****202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6.51KB
约4页
文档ID:156232726
《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_第1页
1/4

《冬阳 童年 骆驼队》说课稿赵家生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咀嚼”,领会“嚼”字在口语与书面语中的不同读法;通过教师范写,学生书空与练写结合的方法,牢记“嚼”字字形 2.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爱 3.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爱 教学难点: 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解课题,走近林海音 1.板书课题,请生念课题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个题目很奇怪由这个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呢? 学生说,师点评 2.师:一个题目,三个关键词,这其中到底包含着什么呢?我相信学了课文之后,我们一定能更明白 3.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林海音课后“资料袋”中有关于她和这篇课文的介绍,大家读读,看看,我们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二、解构文本,历数童年事 1.师:是呀,《城南旧事》是一本自传体小说,而《冬阳·童年·骆驼队》便是它的序言既然是自传,这文中的主人公小英子其实就是林海音,而这文章就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林海音的回忆,随着她的思绪去感受小英子的生活 2.请学生自己读读课文,看文中回忆了小英子的哪几个有关骆驼的片断 3.交流 板书:学咀嚼(相机指导“嚼”字字形,请学生把“学咀嚼”写在相应段落的旁边;相 机指导学生找出除了“咀嚼”之外,另外一处用了这个“嚼”字地方, 了解其口语、书面语的不同读音 谈驼铃 剪驼毛 问去处 三、沉浸往事,解读林海音 1.师:一件件往事,那都是林海音美好的追忆几十年来林海音一直念念不忘的往事中,你又能读到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读一读,并做上读书记号,可以是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标注自己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是写下自己一时的感受…… 学生自读 2.交流“学咀嚼” (1)请研读了“学咀嚼”这件事的同学举手示意 (2)请生读这个自然段,学生一起读读 (3)请生说说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预设:①读到了林海音的“呆” A.知道什么是“呆”吗?(眼睛直视一样事物,一动不动,目不转睛 是什么让她“呆”了? B.请生读好关于骆驼的描写体会她观察的仔细,体会“那样”中的情感色彩 C.师:看着看着,小英子竟然看——呆了!竟然学着骆驼——也咀嚼起来。

想象当时小英子的神情,讨论这“呆”还是我们平时讲的意思吗 齐读本段 D.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子,请学生看插图,猜测小英子大概几岁了 体会小孩子的好奇、专注 E.师:五六岁的年龄,正是对什么东西都充满好奇的时候,看到从没看到的骆驼,怎能不看呆呢?可是三四十年过去,如今她还会因为骆驼而看呆吗?她还会在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吗?课文中哪儿告诉你的? 生读课文16自然段相关句子 师: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在现在的林海音看来,这“学咀嚼”的事,实在是一件——傻事因为这好奇的呆、专注的傻只属于孩子 就让我们带着对往事的怀恋,再来读这第四自然段吧 ②读到了骆驼的有趣 教学程序从上述方案的B处始 3.交流“谈驼铃”“问骆驼” (1)师:这几段文字与“学咀嚼”这一段不一样,同学们发现没有?(对话描写) (2)师:既然是对话,我们就来分角色读一读好不好? 可是爸爸的话没有直接写出来,你们能猜到爸爸是怎么说的吗? 指名说 (3)学生同桌互练,指名一桌桌分角色读 (4)师:对于为什么系驼铃,爸爸的观点是—— 小英子的观点是—— 那你更喜欢谁的观点呢? (5)师:从这里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子呢? (6)师:这就是童年的小英子,一个对所有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的小英子。

课文中除了讲她问爸爸驼铃的事,还讲了她问什么? 生答 (7)指名生分角色读小英子与妈妈的对话 (8)课文中妈妈怪小英子“总是问”,你猜小英子还会问些什么事呢? (6)师:可是,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和爸爸——谈驼铃的事,我也——不会再做了;问妈妈骆驼去向的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4.交流“剪驼毛” (1)师:课文中还有一件事——剪驼毛,谁愿意来读读? 指名读 (2)大家也读读,看看你们又从这段文字里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子呢? (3)交流:天真、可爱、充满童趣 说说从哪儿看出来的?并读好相关句子 (4)师:读着这段文字,我有一个疑问——文章中写“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的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你们说拉骆驼的人像谁一样? 按常理,我们一般是说骆驼像人一样脱了旧驼绒袍子,可是文章中怎么写人像骆驼一样脱了反穿大羊皮呢?这不是写反了吗? 指名回答,进一步体会小英子的天真 (5)师:多么天真可爱的小英子呀!可是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想给骆驼剪旧毛皮的想法,我也——不会再有了。

四、链接拓展,最念是往昔 1.师:可是,她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林海音已经42岁了,而且早已身居台湾,可是童年的一幕幕却依然清晰地在她的眼前浮现,同学们联系你们自己的童年,你们猜猜她或许还会想起什么事来呢?能不能也像这篇课文的题目一样取一个名字? 交流 师:是呀,这些或许都会在她的脑海里浮现,她写这些景写这些人写这些事,又何尝不是在抒发自己的情呢! 2.同学们,虽然她早已身居台湾多年,可是50多年后的她,却依然固执地保留着北京口音,从来不曾有丝毫的改变,有朋友说她比北京人还北京人,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她怀恋的仅仅是童年吗? 交流 师:是的,她怀恋这个留下了她最美好时光的故土,怀恋那里的点点滴滴,有她的文章为证 3.师:就这样,每一景每一物,只要是碰到与北平相似的,都会令她触景生情,勾起她对故土的思恋,以至于一发不可收拾 于是,正如文中所说的: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生读: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