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一****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25KB
约5页
文档ID:165985660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1/5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登岳阳楼》是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诵读单元的课文该诗是高中阶段学生必学的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在小学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诗人杜甫“感事”经典的代表性作品《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从公安到达岳阳时所作,诗歌通过写登岳阳楼所见所感,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再现了一位忧国优民、伤心伤己的诗人形象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诗歌鉴赏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因此本课着重设计诗歌朗诵,引导学生构建“品读诗歌解诗情”的诗歌鉴赏思维学情分析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杜甫的一些作品,对格律诗有一定的认识基础,也比较了解诗人杜甫但是,学生们对于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和相关实践经验有所欠缺,因此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建构相关的诗歌鉴赏方法课前学生较为充分预习了本作品,初步疏通了文意,因而该课的教学需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学习和体会该诗意境、诗人生平和诗人情感,进一步了解杜甫晚年人生经历,体会其忧国忧民的形象,并迁移到现实生活教学目标1.听读、朗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感知诗歌感情2.通过炼字炼句,品味诗歌语言。

3.体会杜甫心忧天下的崇高精神品质,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诵经典,品味诗歌语言和情感难点:领会诗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宝贵精神品质教法分析诵读、讨论探究、分析鉴赏学法分析自主预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孟浩然望洞庭,描绘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伟景观;范仲淹登高楼,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杜甫也登上了岳阳楼,那么,他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今天让我们进入杜甫的《登岳阳楼》 板书:《登岳阳楼》二、检查预习1. 作家作品杜甫,字(子美) ,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三吏” 、“三别” ,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诗史”,他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被人誉为“诗圣 ”2.字音坼chè 戎róng 涕泗tìsì三、诵读诗歌,吟咏诗韵1.诵读方法指导:把握节奏、用韵、情感等2.范读3.自由诵读4.全班齐读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四、 疏通文意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词义: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句义: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词义:坼:分裂;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句义:浩瀚的湖水把吴楚分隔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词义:无一字:音讯全无字:这里指书信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句义: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词义:戎马:指战争关山北:北方边境凭轩:靠着窗户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句义: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凭栏远望泪流满面五、诗歌鉴赏(一)探究主旨1.运用已知信息,推测主旨1)题目①“登”,点明诗人登高望远②“岳阳楼”,点明地点知识链接】——唐代登临诗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全盛时期,诗歌题材包罗万象,其中登临诗(泛指登楼、登台、登山诗作)是不容忽视的一类登临诗,是指作者登临某山或亭台楼阁而生发某些情思的诗词。

这类诗或写人生哲思,抒胸襟抱负;或感时伤乱,寄寓身世之悲;或于兴亡之叹中隐喻现实;或在山长水阔间思乡怀人2)知人论世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贫病交加,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kuí)州沿江一路漂泊,来到岳阳,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yín)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写下了《登岳阳楼》2.阅读正文,把握主旨(结合“知人论世”)1)哪些词句能够直接表现出作者的情感?明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2)你认为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明确:悲(悲己、悲国) (二)赏析艺术手法1.运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1)直抒胸臆 ①“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从“无”“有”的对比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写出了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②“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当时的国家处于怎样的境况?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明确:①此时,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

②抒发了作者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忧国忧民的情感戎马”,战马,借指战争,表明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涕泗”眼泪鼻涕,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报国无门的哀伤2) 借景抒情我们常说写景抒情,情由景生,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同样的景也会产生不同的情,作者为什么会如此悲伤呢?学生讨论:1.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2.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 明确:对比昔闻:向往已久 今上:如愿以偿表面上写登岳阳楼时的喜悦之情,实际上写昔日抱负,今朝成空的忧愁怀才不遇,漂泊天涯,历尽坎坷,终登岳阳楼,百感交集,是沉郁之感 3.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最传神的两个字是什么?写出洞庭湖怎样的景色特点?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1)“坼”、“浮”;(2)景色特点:描写了气势磅礴、宏伟奇丽的洞庭湖景象 “坼”,分裂,诗人写得有力,仿佛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个湖,一下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浮”,漂浮荡漾,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也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就展现在读者眼前。

夸张、想象、虚实结合)(3)赞叹与忧伤并存 既有对壮阔景象的赞叹,又有晚年登临时的感慨,悲情伴壮景,更显悲壮的情怀 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还有整个吴楚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有他自己,还有天下的百姓六、课堂小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家国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附:板书设计直抒胸臆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悲己 戎马关山北 悲国 身世之悲 家国之痛 忧国忧民 洞庭水、岳阳楼 辽阔雄浑  借景抒情 吴楚、乾坤日月 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七、作业布置 1.对比阅读:比较杜甫的《登岳阳楼 》和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并完成下列表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写景诗句画面炼字赏析意境抒情句子景情关系 2.收集登高诗的相关诗作,并分析情感的异同。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