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藏族自治州中考化学一模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2018九上海拉尔期末)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超过10%会使人死亡,是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B .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C . 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但点燃CO与O2的混合气体不可能爆炸D .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 (2分) (2017大石桥模拟) 下列实物富含糖类的是( ) A . 鸡蛋B . 黄瓜C . 牛肉D . 米饭3. (2分) (2016九上博白期中)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和全社会的责任.下列做法有利于防止水资源污染的是( ) ①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②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③不用含磷洗衣粉;④生活污水任意排放.A . ①②④B . ②③④C . ①②③D . ①②③④4. (2分) 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一组是( ) ①家用保鲜袋②不锈钢③淀粉④尼龙布⑤汽车轮A . ①④⑤B . ②③④C . ②③⑤D . 只有①⑤5. (2分) (2018柳南模拟) 下列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A . 坚持只喝纯净水B . 把浓硫酸倒入盛有水的量筒里稀释C . 进入深洞时要带电筒还要打火把D . 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作调味品6. (2分) (2015九上黄冈期中)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 . N2B . HC . OD . Fe7. (2分) (2019武城模拟) 向一定质量的 ZnSO4和 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 M 和滤渣 N.向滤渣 N 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滤液 M 的颜色呈无色B . 滤液 M 中一定存在 Zn2+、Fe2+C . 滤渣 N 中一定含有 Fe 和 CuD . 滤渣 N 的质量大于加入铁粉的质量8. (2分) (2017南充模拟)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 . 医疗上用碱性物质中和胃酸过多:NaOH+HCl═NaCl+H2OB . 证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Cu+2AgCl═CuCl2+2AgC . 实验室制取氧气:2KClO3═2KCl+3O2↑D . 工业上用纯碱制烧碱:Na2CO3+Ca(OH)2═CaCO3↓+2NaOH9. (2分) (2018姜堰模拟)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P点表示t1℃时,a、c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 . 将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C . 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5g a的饱和溶液D . 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其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10. (2分) (2017西城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将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B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各取少量,加入无色酚酞溶液C除去硫酸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向混合溶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D证明氧化铁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向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铁A . AB . BC . CD . D二、 填空题 (共3题;共8分)11. (1分)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硅元素 ________ (2)3个镁离子________(3)氢氧化铜 ________ (4)2个磷原子________12. (1分) (2018九上黄浦期末) 甲、乙、丙、丁是几种常见的物质,分别由氢、碳、氧中的1~3种元素组成。
① 甲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其名称为________② 乙是最常用的溶剂,化学式为________,2摩尔乙中约含________个乙分子③ 丙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④ 气体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其对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中________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13. (6分) (2017九上沧州期末) 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1) 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________、过滤、________. (2) 制作过滤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 三、 推断题 (共1题;共6分)14. (6分) (2019九上武汉期中) A,B…H八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是黑色固体,D是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单质,F是一种固体,H是地球上动植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孕育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请你根据上述信息推导,回答下列问题: (1)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 物质B在反应②中的作用是________ (3) D在生活中常见用途有________(写一条即可) (4) 反应③一定_____(填字母)。
A . 属于化合反应B . 放出热量C . 属于氧化反应D . 产生白光四、 实验题 (共1题;共5分)15. (5分) (2018九上沈阳月考) 实验室气体的制备: (1) 实验室常用________(填药品名称)制取C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 若用图1所示装置(固定装置省略)制CO2.连接好装置后,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具体操作方法是:先________(填字母),后________(填字母), A.用手捂住试管 B.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若观察到________则气密性良好图1 (3) 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 某此大理石中含有少量硫化物,使制得的CO2中混有H2S气体欲获取纯净、干燥的CO2,需对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气体进行除杂,实验装置如图2: 图2 查阅资料:Ⅰ.H2S能与NaOH等碱溶液、CuSO4溶液反应;CO2和HCl能与NaOH等碱溶液反应Ⅱ.CO2中混有的HCl气体可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①装置甲中所盛试剂应选用________(填字母)A CuSO4 溶液 B NaOH溶液 C 澄清石灰水②装置丙的作用是________。
五、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3分)16. (3分) (2019九下重庆期中) 干燥剂“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某研究 小组对一只干燥管里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Ⅰ:没有变质,只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猜想Ⅱ:已经变质,可能情况未知;猜想Ⅲ:完全变质,且只含有碳酸钙和碳酸钠;(1) (实验探究) ⑴取样品,加入几滴清水,试管外壁不发烫;⑵取样品,加入足量清水和几滴酚酞溶液,充分搅拌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红色滤液;(分析过程)根据实验(1)说明猜想________(填“Ⅰ”、“Ⅱ”或“Ⅲ”)不成立根据实验(2)甲同学认为猜想Ⅲ成立,乙同学不同意,他认为碱石灰样品中不一定含有碳酸钙, 可能含有氢氧化钙,他的理由是________(请写化学方程式)2) 为进一步确定猜想,他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分析①取红色滤液,通入一定________ 量的 CO2 气体若产生________滤液中含有 Ca(OH)2②取红色滤液,加入过量 的________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然呈红色滤液中含有________若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滤液中只含 Na2CO3(3) (实验结论)甲、乙同学完成设计的实验方案后,证明了猜想Ⅱ成立。
(实验反思)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过滤后得到的红色滤液中的溶质只有 3 种可能的组合B 表格中的方案①,若通入的 CO2 适量,溶液可能由红色变成无色C 实验证明了原碱石灰样品中一定不含 CaCO3D 根据实验可知,碱石灰样品的变质情况有 2 种可能性六、 计算题 (共2题;共7分)17. (2分) (2018安徽) 尿素[CO(NH2)2]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工业上制备反应如下:CO2+2NH3 CO(NH2)2+H2O,请计算:(1)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 (2) 生产6t尿酸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 18. (5分) (2019深圳模拟) 家庭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 Na2CO3 , 为测定该食用碱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 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 40g 食用碱,平均分为四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 CaCl2 溶液,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该食用碱中不含难溶性杂质且杂质均不与CaCl2溶液产生沉淀)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食用碱的质量10g10g10g10g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20g40g60g80g生成沉淀的质量3gm8g8g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并计算:(1) m =________g (2) 40g 该食用碱与足量 CaCl2 溶液反应,最多生成沉淀质量为________g (3) 该食用碱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是?(写出计算过程,答案精确到 0.1%) 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 填空题 (共3题;共8分)11-1、12-1、13-1、13-2、三、 推断题 (共1题;共6分)14-1、14-2、14-3、14-4、四、 实验题 (共1题;共5分)15-1、15-2、15-3、15-4、五、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3分)16-1、16-2、16-3、六、 计算题 (共2题;共7分)17-1、17-2、18-1、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