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玻璃瓶罐的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沈***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6.04KB
约52页
文档ID:225922934
玻璃瓶罐的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_第1页
1/52

玻璃瓶罐的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目 录一、小口瓶部分1、口部缺陷⑴ 口裂(炸口、爆口)………………………………….................2⑵ 口部裂纹(炸螺丝)………………………………................3⑶ 颈部裂纹(爆头颈)………………………………................4⑷ 瓶口不足(凹口)…………………………………................5⑸ 冒口(冒沿、漏口)……………………………..............…..6⑹ 瓶口不圆(扁口)………………………………................…7⑺ 瓶口错缝(错牙或单面高低)….....……………….........…..8⑻ 小口(小眼、细口)…………….....………………..........….9⑼ 瓶首鼓出(鼓口)…………………….....…………........…..10⑽ 口模合缝毛刺(口子缝)…………….....………….........….112、瓶颈缺陷⑴ 瓶颈合缝毛刺…………………………….....…………..........12⑵ 瓶颈错缝(歪头)……………………….....………........…..13⑶ 瓶颈歪曲(歪头)……………………….....………........…..14⑷ 瓶颈过长………………………………….....………........…..153、肩部缺陷⑴ 肩部裂纹(奔膀)...................................................................16⑵ 肩部薄(薄肩).......................................................................17⑶ 瓶肩不足(塌肩、凹肩).......................................................184、瓶体缺陷⑴ 瓶体歪斜(歪身)..................................................................19⑵ 热爆..........................................................................................20⑶ 瓶体合缝裂纹(炸模缝)......................................................21⑷ 瓶体线..............................................................................22⑸ 文字裂纹(炸刻度)..............................................................23⑹ 瘪瓶(扁瓶、凹肚)..............................................................24⑺ 瓶体凸肚(鼓肚)..................................................................25⑻ 瓶体冷纹(冷斑)..................................................................26⑼ 显著初模合缝线(铁碗线)..................................................27⑽ 瓶体壁厚不均(偏薄)..........................................................285、瓶底缺陷⑴ 瓶底裂纹(炸底)..................................................................29⑵ 瓶底毛刺(模底接缝线大)..................................................30⑶ 薄底..........................................................................................31⑷ 厚底..........................................................................................32⑸ 底不平(瓶底不稳)..............................................................33⑹ 偏底(瓶底偏)......................................................................34⑺ 显著闷头线(闷头线大、闷头毛刺)..................................35⑻ 闷头印偏移(翻底)..............................................................36⑼ 花底..........................................................................................376、其他缺陷⑴ 冷爆..........................................................................................38⑵ 料内大气泡(鼓眼泡)..........................................................30⑶ 口部气泡(口泡)..................................................................31⑷ 薄皮泡(皮泡)......................................................................32⑸ 瓶颈或瓶身的折合泡..............................................................33⑹ 麻点..........................................................................................34⑺ 硝水(白点)..........................................................................35⑻ 条纹(绺子、线道)..............................................................36⑼ 脏料(夹杂物、油子)..........................................................37⑽ 结石(石头)..........................................................................38⑾ 结晶..........................................................................................39⑿ 剪刀印(刀印)......................................................................36⒀ 细横皱纹(洗衣板纹、皱纹)..............................................37⒁ 直扫纹(刷子纹、蓑衣纹)..................................................38⒂ 油灰痕(油斑)......................................................................39二、大口瓶部分⑴ 剪刀印......................................................................................14⑵ 炸口..........................................................................................30⑶ 冒口(飞翅、带台)..............................................................31⑷ 揭口..........................................................................................32⑸ 口不平及椭圆度......................................................................33⑹ 瓶口不足..................................................................................34⑺ 瓶口平面偏差..........................................................................35⑻ 闷头印偏移..............................................................................36一、玻璃瓶罐的缺陷 (小口瓶部分)玻璃瓶罐的缺陷种类很多,产生这些缺陷的原因,更是多种多样的。

同时,这些缺陷的产生,也往往由于成型机械的不同或成型方式的不同而又有别如何正确的鉴别这些缺陷,以便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消除之,乃是成型操作工人的主要技术技能之一,下面就行列机林取机采用吹---吹法,生产小口瓶时常见的缺陷加以说明,供成型操作工人参考在这里还要说明的几点是:1、一个瓶子是否合格,和一个瓶子是否又有缺陷,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说所有的缺陷在制品上是不允许存在的,例如各种裂纹、畸形、口不足等另一种缺陷是在一定程度(或范围)内是允许存在的,例汽泡、合缝线、条纹等当然,我们应尽可能生产无缺陷的优质品)鉴于这些原因,则在评定一个瓶子是否合格时主要根据有关部门制定的质量标准来衡量,而在质量标准中未做具体规定的项目,则应以用户的要求为准则2、本文中所叙述的各种缺陷名称,是以玻璃瓶罐行业中通用的称呼为主,同时,也将制瓶工人口语中常用的称呼列于括号内以供参考3、前面已经谈到,产生玻璃瓶罐缺陷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谈到各种缺陷的产生原因时,不可能将每一种可能性都罗列进去,而仅能就其主要和常见的原因加以说明,至于各种缺陷的解决方法,绝不是该种缺陷的解决步骤,其解决方法主要靠制瓶工人仔细的观察,周密的分析,正确的判断,方能迅速、准确的找到产品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之。

4、为了便于分析缺陷的部位,右图标明了瓶子各部位的名称① 口部 ② 密封面 ③ 口径 ④ 颈环 ⑤ 颈部⑥ 肩部 ⑦ 瓶体 ⑧底部 ⑨ 瓶脚 ⑩ 底面部31 1111 1141 11551 1161 11、下面各种缺陷产生的原因一栏中“A:供料机”代表因供料机部分调节或操作不当71 11而可能导致该种缺陷的原因B制91 11瓶机”代表因制瓶机部分调节或操作不当而100001 11可能导致该种缺陷的原因至于因熔炉导致81 11的各种缺陷不属成型工序的职责范围,仅供参考一)、口部缺陷: (图:瓶子各部位名称)口部包括从模与口模之间的缝线起到瓶顶的各部位1、口裂(炸口、爆口):见图1所示鉴别:从瓶口向下有纵向裂纹,旋转瓶子时可见反射光原因:A、供料机⑴ 滴料温度太低⑵ 剪口印太大(造成剪口印太大原因见第(六)部分第12标题) 图 1⑶ 料滴头部太粗 B、制瓶机⑴ 机速太慢 ⑵ 芯子冷或结油灰太多 ⑶ 芯子过长或太粗 ⑷ 芯子上的猛或落的部顺畅⑸ 扑气(吸气)时间太长或芯子落的太晚,玻璃料与芯子接触时间太长⑹ 芯子和口模不同心 ⑺ 芯子和口模太冷⑻ 正吹气头太浅,中心不正,吹气压力过大或压缩空气带水分⑼ 冷却风使用不当,在成型一方吹到瓶口上解决方法:⑴ 合理调正滴料温度和料形,料滴头部要圆滑⑵ 尽量消除剪开印 ⑶ 改进芯子造型,保持芯子清洁⑷ 调正口模与初模中心⑸ 合理调正 扑气(吸气)时间,缩短玻璃料与芯子接触时间⑹ 芯子上和落的动作要稳妥⑺ 调换合适的吹气头,并适当调正吹气时间和压力⑻ 调正冷却风,保持芯子和模温度适宜,在成型模一方,不要吹在瓶口上2、口部裂纹(炸螺丝):见图2所示鉴别:在瓶口螺丝处有浅的裂纹,旋转瓶子时可见反射光原因:A 供料机⑴ 玻璃料过冷、料头太尖⑵ 剪刀印大或剪料带毛刺 图 2B 制瓶机⑴ 芯子套筒调节的太高或太低 ⑵ 口钳臂不水平或口模配合不良⑶ 扑气头或闷头落的太猛 ⑷ 扑气压力过大或时间太长⑸ 翻倒机构的终点缓冲不稳 ⑹ 口模带毛刺⑺ 口模开的太猛 ⑻ 开初模时带动口模⑼ 制瓶机台停顿不稳解决方法:⑴ 合理调正滴料温度⑵ 剪刀印要尽量的小,并保持料滴头部要圆滑⑶ 结合缸芝之高低要调正适宜⑷口钳臂要水平,左右口模要配合好⑸ 扑气头和闷头落的要稳,口钳翻转应爽快而稳定⑹ 口模使用前需打光,去掉毛刺⑺ 口模和模配合要松紧适当⑻ 调正制瓶机使之启动爽快,停止平稳3、颈底裂纹(爆头颈):见图3所示鉴别:瓶颈或瓶颈与首部接合处的表面裂纹,旋转瓶子时有反射光。

原因:A 供料机⑴ 滴料温度不适宜 ⑵ 剪刀印过大或落料不正 B 制瓶机⑴口模开和成模关时间配合不当 ⑵成型模开启太猛或不稳⑶口模夹钳或成型模夹钳磨损 ⑷ 口模带毛刺 图 3 ⑸ 模底过高 ⑹ 正吹气头不正 ⑺ 瓶钳取瓶过快 ⑻瓶钳沾油或弯曲以及钳口大小等解决方法:⑴ 调正滴料温度适应成型要求 ⑵ 消除剪口印,调正滴料中心⑶ 调正口模开和成模关的时间要配合得当⑷ 更换已磨损的夹钳⑸ 调正底模高度,保持成型模打开要平稳⑹ 口模打光,去掉毛刺⑺ 取瓶时间要适宜,瓶钳角度及口径要合适⑻ 初模或口模碰角要及时更换4、瓶口不足(凹口):见图4所示鉴别:瓶口密封面,环或螺丝不足原因:A 供料机⑴ 料筒温度过高或过低⑵ 料滴头部太尖或太粗⑶ 滴料中心不正 图 4B 制瓶机⑴ 扑气压力和时间不足(真空不足)⑵ 扑气头气孔被玻璃堵塞或扑气头(吸气头)漏气⑶ 初模太热或干燥⑷ 初模喷油过大或过小⑸ 初模内有油或水。

妨碍玻璃料进入口模⑹ 口模夹钳不水平,结合缸过低或过高⑺ 倒吹气(初型吹气)开的过早⑻ 芯子过长或过大⑼ 初模或口模夹具磨损⑽ 初模或口模配合不当⑾ 口模或芯子太脏解决方法:⑴ 调正料温、料形、料重符合成型要求⑵ 调正滴料中心,使料滴正直的进入初模⑶ 保持扑气(吸气)的时间和压力为一定⑷ 扑气(吸气头)要严密,扑气头的气孔要畅通⑸ 初模、口模及芯子要保持清洁并适当润滑⑹ 初模与口模之配合及口钳之高低要得当⑺ 芯子造型要合理 ⑻ 及时更换已磨损的初模或口模之夹钳5、冒口(冒沿、漏口):见图5示鉴别:瓶口内侧有凸出的边沿原因:A 供料机⑴ 滴料温度过高 ⑵料形过长或超重B 制瓶机 图5⑴芯子,套筒顶部有碎玻璃或异物⑵芯子上的过迟⑶芯子直径过大或过小,以及芯子使用太久 ⑷口模内径过大⑸芯子顶脚过低或芯子机构过低 ⑹芯子与口模不同心或配合不当解决方法:⑴ 正确控制滴料温度和料形,保持一定的料重⑵ 清理芯子周围的异物⑶ 检查口模和芯子是否相匹配⑷ 芯子上升行程是否达到要求⑸ 调正落料时间在芯子上的一瞬间6、瓶口不圆(扁口):见图6所示鉴别:瓶口扁或畸形,用长规、试柱或样板检查时不符合要求原因:A供料机⑴ 滴料温度过高B 制瓶机⑴ 倒吹气(初形吹气)不足或时间太短⑵ 芯子接触时间太短或扑气时间太短⑶ 机速太快,口模太热或瓶口冷却不足⑷ 口模开带瓶口,或交接中心不正 图 6⑸ 瓶钳直径过小,或瓶钳中心不一致⑹ 正吹气头压的过紧,或正吹气压力过大解决方法:⑴ 降低滴料温度至适宜的程度⑵ 倒吹气(初形吹气)压力和时间要适当⑶ 机速要适宜,冷却风安排要得当⑷ 口模开要爽快、稳妥,交接中心要调正⑸ 瓶钳直径应与制品相适应,中心要一致⑹ 合理调正吹气头高度,吹气压力,吹气时间7、瓶口错缝(错牙或单面高低):见图7所示鉴别:瓶口密封面合缝线一侧高一侧低 原因:制瓶机⑴ 口钳臂左右不平或使用过久⑵ 初模或口模夹钳磨损过度 ⑶ 初模与口模配合部位不符或结油灰太多⑷ 口模或初模加工不良解决方法:⑴调节或调换口钳,使左右臂平齐 ⑵清理油灰或调换模具⑶改进口模与初模之配合契形 图 7⑷选用符合图纸要求的口模和初模8、小口(小眼、细口):见图8所示鉴别:瓶口内径窄小,用试柱或样板插入检查时不符合要求原因:A 供料机⑴ 料滴温度不均匀或过高 ⑵ 料滴头部太细(尖) B 制瓶机⑴ 子与玻璃料接触时间太长或太短 ⑵ 芯子温度不合适⑶ 芯子太脏或初模喷油太大 ⑷ 初模或口模之冷风使用不当⑸ 芯子形状设计不合理 ⑹ 倒吹气(初形吹气)开得太晚 图 8⑺ 正吹气压力小,吹气头离瓶口太低或太高 ⑻ 瓶钳内径过小解决方法:⑴ 调正滴料温度符合成型要求⑵ 保持标准的料滴形状⑶ 扑气(吸气)时间长短要适宜,避免芯子与玻璃料接触时间过长⑷ 冷却风咀位置要安排得当⑸ 改进形状的造型⑹ 适当控制初模喷油,保持形状清洁⑺ 适当调正倒吹气开的早晚⑻ 正吹气压力大小和正吹气头高低要搭配得当9、瓶首鼓出(鼓口):见图9所示鉴别:吹气时,由于机械原因而使瓶首部分凸起变形原因: A 供料机⑴ 料滴温度过高B 制瓶机⑴ 扑气时间太短或压力不足⑵ 瓶首成型不硬⑶ 芯子或口模与玻璃接触时间太短⑷ 冷却风安排不合理,口模太热⑸ 正吹气头太浅或太低,正吹气压力过大或排气孔太小 图 9⑹ 正吹气头中心不正或不平解决方法:⑴ 降低滴料温度至适宜的程度⑵ 扑气(吸气)时间和压力要适宜⑶ 适当延长芯子口模与玻料接触时间⑷ 合理调正口模冷却风⑸ 调换或调正正吹气头以及正吹气压力和吹气头位置⑹ 口模开启要稳妥10、口模合缝毛刺(口子缝):见图10所示鉴别:在瓶首两半口模之合缝处有较大或尖锐的细缝原因:A 供料机⑴ 料滴温度过高 ⑵ 料滴形状不良 B 制瓶机⑴ 口模合缝自有异物或油灰太多,口模关不严密⑵ 口模与初模之配合契形不匹配,口模外径相当于初模来说过小⑶ 口模夹钳磨损严重 ⑷ 芯子上升压力过大 ⑸ 初模夹钳关不严⑹ 两半口模的配合不良 ⑺ 倒吹气压力过大⑻ 口模使用太久,合缝处出现倒角 图 10解决方法:⑴ 正确控制料滴温度和形状⑵ 清理口模合缝处的异物和油灰⑶ 改进口模和初模的配合楔形⑷ 及时更换口模或初模的夹钳⑸ 倒吹气压力要适中⑹ 及时更换口模,口模之两半必须配合良好二)、瓶颈缺陷 瓶颈部是从口模下缝开始,到处形变宽处之间的部位1、瓶颈合缝毛刺:见图11所示鉴别:在瓶颈与瓶咀合缝处有尖锐的玻璃毛刺原因:A 供料机⑴ 滴料温度过高 ⑵ 料形控制不当 B 制瓶机⑴ 口模与初模配合不当。

口模内径过小) 图11⑵ 口模与初模的配合楔形不符⑶ 口模与初模油灰太多,初模关拢不严⑷ 口模与初模磨损过大解决方法:⑴ 适当调正滴料温度和料形⑵ 口模与初模的内径配合公差要适当⑶ 改进初模与口模的配合楔形使之相符⑷ 清理油灰或更换合适的初模与口模2、瓶颈错缝(歪头):见图12所示 图12鉴别:瓶首偏离中心线而移向一边原因:制瓶机⑴ 口模与初模配合不良⑵ 口模与初模中心不一致⑶ 成型模颈部过大⑷ 雏胚移交不顺妥,交接中心不正⑸ 口模太热⑹ 口模夹钳与初模夹钳不同心解决方法:⑴ 改进口模与初模的配合⑵ 选择口模与初模配合良好的模具⑶ 调正口模夹钳初模夹钳使之同心⑷ 调正交接中心,使雏胚移交顺妥⑸ 适当调正口模冷却风3、瓶颈弯曲(歪头):见图13所示 鉴别:瓶咀从颈部开始向一边歪斜原因: A 供料机⑴ 滴料温度过高 图 13 B 制瓶机⑴ 机速太快 ⑵ 口模太热,瓶口成型不定型⑶ 交接中心不正 ⑷ 正吹气头不平或偏离成型模中心⑸ 正吹气时间太短或压力不够 ⑹ 瓶钳与成型模不同心⑺ 瓶钳不水平或钳瓶出模太猛⑻ 成型模太热或成型模打开不稳,而使瓶子倒向一侧解决方法:⑴ 降低滴料温度至适宜的程度⑵ 减少机速或增加冷却风,合理安排分咀,保持模具的适当温度⑶ 调模或调正正吹气头及其位置,和正吹气压力时间⑷ 调正瓶钳使之水平,并保持与成型模对中⑸ 调正交接中心,使初胚移交顺妥⑹ 成型模打开要平稳,不带瓶子4\瓶颈过长鉴别:瓶颈延伸较长,超过公差原因: A 供料机⑴ 滴料温度过高B 制瓶机⑴ 正吹气时间过短或压力太小,在瓶钳上瓶颈被拉长⑵ 机速过高⑶ 成型模风眼,风线不合理或被堵塞⑷ 钳瓶夹时时间过长⑸ 初、成型模设计不当⑹ 吹气头过深或吹气头过高而吹气压力又大解决方法:⑴ 降低滴料温度至适宜程度⑵ 正吹气压力,时间要适宜⑶ 成型模风眼,风线要合理并保持畅通⑷ 调换或调正吹气头及其位置⑸ 合理安排冷却风咀的位置⑹ 初、成型模设计要合理,成型模颈部直径不要太大三)、肩部缺陷从颈部的根到瓶体的直线部位为肩部1、肩部裂纹(奔膀):见图14所示鉴别:颈肩部有闭口式深裂纹,旋转瓶子时,可见反射光原因:A 供料机⑴ 滴料温度太低或太高 B 制瓶机⑴ 初模或成型模开启不平稳⑵ 正吹气压力过大⑶ 成型模与底模配合不当⑷ 成型模夹钳磨损严重⑸ 机速太高或冷却风安排不当,致使成型模温度太高 图 14⑹ 成型模肩部过分平直或刻字太深,不光滑解决方法:⑴ 合理调正和控制滴料温度⑵ 调正模子打开要平稳⑶ 适当调节正吹气压力⑷ 合理安排冷却风,降低成型模温度至适宜的程度⑸ 改进成型模造型⑹ 按时在成型模肩部涂适量的润滑剂2、肩部薄(薄肩):见图所15示鉴别:瓶肩局部或全部较薄原因:A 供料机⑴ 料滴温度偏高或不均匀⑵ 料滴形状过长和过短⑶ 落料不爽 B 制瓶机⑴ 初模造型不合理⑵ 初模太热或雏胚成型不硬⑶ 初模涂油太多⑷ 正吹气开始太晚⑸ 倒吹气(初型吹气)压力太小或时间不足 图 15⑹ 初、成型之冷却风位置安排不当⑺ 重热时间不足或太长解决方法:⑴ 尽量保持滴料温度合理、稳定⑵ 料形要与初模相适应,落料要顺妥、正直⑶ 改进初模造型⑷ 调正倒吹气压力和时间,加大初模冷风,以或得优良的雏胚⑸ 提早正吹气时间⑹ 合理调正初吹、重热、正吹三者之间的时间关系⑺ 更换合适的料道和漏斗3、瓶肩不足(塌肩、凹膀):见图所16示鉴别:瓶肩部没有完全成型原因:A 供料机⑴ 滴料温度太高或太低⑵ 滴料形状不好,或落料不正在料道上摩擦太多 B 制瓶机⑴ 正吹气头位置不适当,或压力太小⑵ 成型模肩部风眼或风线不足,或被堵塞⑶ 倒吹气(初型吹气)压力过大或时间过长,雏胚成型太硬⑷ 重热时间不足⑸ 冷却风使用不当,初模和成模太冷⑹ 成型模打开不稳,将瓶子带向一侧⑺ 成型模太 图 16解决方法:⑴ 合理调正料温、料形、保持料滴能顺妥的进入初模⑵ 调正正吹气头位置和吹气压力及时间⑶ 适当调节倒吹气(初型吹气)⑷ 改进或疏通成型模肩部之风眼和风线⑸ 调正成型模打开要平稳,不带瓶子⑹ 保持模具清洁⑺ 瓶子在瓶钳上不要停留时间过长四)瓶体缺陷从肩部最大直径处至底部为瓶体1、瓶体歪斜(歪身):见图所17示鉴别:从瓶底之基部(瓶体与瓶底的过渡部分)向一侧倾斜原因:A 供料机⑴ 滴料温度过高或不均匀⑵ 滴料重量超过标准⑶ 料形不好,或落料不顺妥 B 制瓶机⑴ 机速太快⑵ 正吹气时间太短或压力不足⑶ 冷却风大小或安排不当,而使模子太热⑷ 倒吹气不足,雏胚太软⑸ 初模造型不良 图 17⑹ 瓶体基部和底部太厚,或瓶体厚薄不均。

造成该项缺陷的原因分别在第五部分第4小标题和第四部分第10小标题处说明)⑺ 瓶子在瓶钳上停留时间太短或放置板冷风不足⑻ 输送带不平解决方法:⑴ 调正并保持一定的合理的滴料温度⑵ 调正料形和料重,并保持料滴温度均匀⑶ 调正料道使料滴能爽快进入初模⑷ 机速要合理,冷却风使用要得当⑸ 适当增大正吹气时间和压力⑹ 改进初模造型,调节成型诸因素,以便获得壁厚均匀的瓶子⑺ 适当延长瓶子在瓶钳上停留的时间,并加大放置板的风量2、热爆:见图18所示鉴别:在瓶体上有深入壁面的裂纹原因:A 供料机⑴ 滴料温度过低或过高 B 制瓶机⑴ 机速过高⑵ 正吹气压力太大或时间太长⑶ 冷却风位置不适当⑷ 成型模太热或风线、风眼不适当⑸ 成型模合缝线太粗糙或成型模太脏 图 18⑹ 底模与成型模配合不良解决方法:⑴ 适当调正滴料温度⑵ 适当调正机速或冷却风,保持成型模温度适宜⑶ 正吹气压力和吹气时间要适当⑷ 调模符合要求的模具,并保持清洁3、瓶体合缝裂纹(炸模缝):见图19所示鉴别:在瓶体的合缝处有裂纹原因:A 供料机⑴ 滴料温度太高或太低⑵ 料滴形状不良 B 制瓶机⑴ 成型闭合不紧,正吹气压力过大或时间过长 图 19⑵ 底模与成模配合不良⑶ 成型模太热或变形⑷ 成型模合缝有缺陷,排气孔部适当⑸ 初模合缝线太大,(原因见第四部分第9小标题)⑹ 初模与玻璃接触时间太长和重热时间不足,雏胚表面有硬皮⑺ 成型模打开不平稳解决方法:⑴ 滴料温度要适宜,料滴形状要尽量适应初模造型⑵ 调节冷却风,保持成型模温度适宜⑶ 调正正吹气压力和吹气时间⑷ 调换良好的模具,并保持清洁⑸ 调节成模打开,使之平稳⑹ 消除初模合缝线,保持充足的重热时间4、瓶体线:见图20所示鉴别:瓶子内腔有细的玻璃连线原因:A 供料机⑴ 滴料温度过高 B 制瓶机⑴ 机速过高⑵ 倒吹气不足或玻料与初模接触时间短,雏胚太软 图 20⑶ 冷风使用不当,成型模温度太高⑷ 正吹气开始太晚,吹气时间短,压力小⑸ 成型模风眼、风线不足或堵塞⑹ 成型模或底模涂油太多解决方法:⑴ 适当降低滴料温度⑵ 机速与冷却风量要相适应,冷却风要合理安排⑶ 调正倒吹气压力和时间。

保证雏胚成型良好⑷ 适当调正正吹气早晚和压力大小⑸ 改进或清理成型模的风线和风眼⑹ 成型模或底模涂油要适量5、文字裂纹(炸刻度):见图21所示鉴别:瓶体文字、刻度、花纹之上及它们之间有微小裂纹原因:A 供料机⑴ 滴料温度过高或过低 B 制瓶机⑴ 成型模温度不合适⑵ 正吹气压力过大或时间过长⑶ 底模与成型模配合不良⑷ 雏胚重热不足,表面太硬⑸ 文字雕刻的角度太直、太深或带毛刺⑹ 模具材料不良 图 21解决方法:⑴ 合理调正滴料温度⑵ 调节冷却风,保持成型模温度适宜⑶ 适当减小正吹气压力,缩短吹气时间⑷ 改进模具材料和雕刻质量⑸ 调正底模与成模之配合,使成模打开平稳⑹ 提高雏胚表面温度⑺ 成模内壁涂以适量的润滑剂6、瘪瓶(扁瓶、凹肚):见图22所示鉴别:瓶体未吹足,无完整之外形或部分凹陷原因:A 供料机⑴ 料性长(在成型温度范围内慢凝)⑵ 滴料温度过高⑶ 落料不正,料滴在料道上过分摩擦 B 制瓶机⑴ 机速过快⑵ 正吹气压力不足或时间太短⑶ 瓶子在成型模内时间太短⑷ 成型模温度过高或过低⑸ 成型模排气孔不足和被堵塞⑹ 瓶体壁厚不均匀⑺ 退火温度太高解决方法:⑴ 改进料性,调正滴料温度⑵ 通知料道,保持落料爽快⑶ 机速要适宜,保证落料爽快 图 22⑷ 调正冷却风,保持成型模温度适宜⑸ 改进或疏通成型模之排气孔 ⑹ 适当调正退火炉温度瓶体凸肚(鼓肚):见图23所示鉴别:瓶体局部膨胀出来原因: A 供料机⑴ 料滴温度过高 B 制瓶机⑴ 成型模温度太高,玻璃沾模子⑵ 冷却风使用不当⑶ 成型模涂有太多或成模太脏⑷ 正吹气关闭前,成模已打开解决方法:⑴ 适当降低滴料温度⑵ 调正冷却风,降低成型模温度⑶ 正吹气关要在成型模打开之前 图 23⑷ 保持成型模清洁和调换新模8、瓶体冷纹(冷斑):见图24所示鉴别:瓶体有斑点或波纹,瓶子不圆或不足原因: A 供料机⑴ 滴料温度太低或不均匀⑵ 玻璃液内有较严重的条纹(绺子) B 制瓶机⑴ 机速太低⑵ 初模和成模温度太低⑶ 重热时间不足 图 24⑷ 倒吹气(初型吹气)压力太大或是时间太长⑸ 正吹气不足⑹ 成型模排气孔不足解决方法:⑴ 适当提高滴料温度,保持料滴温度均匀⑵ 合理调整机速和冷却风,保证模具温度适宜⑶ 调换或改进模具⑷ 适当调正倒吹气(初型吹气)和正吹气,保证足够的 重热时间9、显著初模合缝线(铁碗线):见图25所示鉴别:瓶体上可见不与成型模合缝重合的或较大的初模合缝线原因: A 供料机⑴ 滴料温度过高⑵ 料形太细或太粗 B 制瓶机⑴ 口模外径过大或初模楔(XIE)型太小⑵ 初模合缝磨损或结油太多⑶ 扑气或倒吹气(初型吹气)压力太大⑷ 初模变形⑸ 初模夹具磨损严重,初模关闭不严⑹ 口模与初模配合楔形处油灰太多或嵌入碎玻璃等异物 图 25⑺ 初胚移交不顺妥解决方法:⑴ 适当降低滴料温度,保持符合要求的料形⑵ 改进口模与初模之配合楔形⑶ 清理初模合缝线处配合楔形处的油灰及碎玻璃等异物⑷ 更换初模或初模夹具⑸ 适当控制扑气和倒吹气压力⑹ 调正交接中心,使初胚移交顺妥10、瓶体壁厚不均(偏薄):见图25所示鉴别:瓶体环切和纵切时,可见壁厚不均匀原因:A 供料机⑴ 冲头、转筒、泥碗中心不一致⑵ 滴料温度太高或太低⑶ 滴料形状不符合要求或温度不均匀⑷ 落料受阻,料滴在料道上摩擦过多 B 制瓶机⑴ 料瓢、漏斗不适宜 ⑵ 初模造型不良⑶ 重热时间不足 ⑷ 初模太冷或太热⑸ 初模的表面结油灰太多 ⑹ 冷却风使用不当⑺ 初模喷油太大或太小⑻ 倒吹气(初型吹气)不适宜,雏胚太软或太硬解决方法:⑴调正冲头转筒、泥碗中心一致 ⑵适当调正滴料温度和料形⑶ 调正滴料中心,使料滴正直的落入初模 ⑷ 改进初模造型⑸ 调换初模或清理油灰 ⑹适当调节冷却风和初模喷油大小⑺ 调正倒吹气压力和时间改进重热以获得良好的雏胚五)、瓶体缺陷使瓶子直立,而与外部接触的部位1、瓶底裂纹(炸底):见图27所示鉴别:瓶底接触面的圆角以内有裂纹,翻转瓶体可见底部有反射光原因:A 供料机⑴ 滴料温度太低 B 制瓶机⑴ 成型吹气压力太大或时间太长⑵ 底模要成模配合不当,成模打开不平稳⑶ 底模太热或太冷⑷ 成型模夹钳磨损严重⑸ 闷头线或底模合缝线太大(原因见第五部分第7小标题) ⑹ 倒吹风(初型吹气)压力过大⑺ 输送带温底太低或有油⑻推瓶机推杆过低、推瓶过猛或接触过久⑼ 瓶子在风板上停留时间太长解决方法:⑴ 适当提高滴料温度⑵ 降低正吹气压力或缩短吹气时间⑶ 调正底模与成模之配合保持或模打开平稳 图 27⑷ 适当调节倒吹气压力⑸ 尽量消除闷头印⑹ 输送带要保持一定温度,推瓶机动作要平稳⑺ 瓶子出模后要及时送入退火炉⑻ 调节底模与成模之配合,保证合缝严密2、瓶底缝毛刺(模底接缝大):见图28所示鉴别:成型模与底模接合处有较大的缝线或玻璃毛刺原因:A 供料机⑴ 滴料温度过高 B 制瓶机⑴ 底模与成型模配合处嵌入碎玻璃或异物⑵ 雏胚成型太软⑶ 底模高度不当⑷ 底模与成模配合不良⑸ 底模或成型模的配合处磨损严重⑹ 成型模变形解决方法:⑴ 适当降低滴料温度⑵ 改进底模与成型模之配合楔形或更换合格的模具 图 28⑶ 适当调节底模高度⑷ 调节倒吹气压力和时间,保证雏胚成型良好⑸ 清理配合楔形处的异物3、薄底:见图29所示鉴别:瓶底厚度小于标准原因:A 供料机⑴ 料滴重量不足⑵ 滴料温度太低 B 制瓶机⑴ 初模造型不良⑵ 重热时间太短⑶ 初模太冷,雏胚温度太低⑷ 倒吹气(初型吹气)时间太长⑸ 正吹气开始太早⑹ 口钳翻转速度不当解决方法:⑴ 适当调正滴料温度,保持标准重量 图 29⑵ 改进初模造型⑶ 适当调正冷却风和倒吹风,保证雏胚成型良好⑷ 适当延长重热时间⑸ 正吹气开的时间适当拖回⑹ 调节翻转速度适宜4、厚底:见图30所示鉴别:瓶底厚度超出标准范围原因:A 供料机⑴ 滴料温度太高⑵ 料滴超重 B 制瓶机⑴ 重热时间太长或雏胚太软 图 30⑵ 初模涂油太多⑶ 初模温度太高⑷ 正吹气开始太晚⑸ 初模造型不良解决方法:⑴ 适当降低滴料温度,保持标准滴料重量⑵ 改进初模造型⑶ 适当调正冷却风和倒吹风,保证获得良好的雏胚⑷ 适当调节重热时间和正吹气时间⑸ 控制初模喷油不要太大5、底不平(瓶底不稳):见图31所示鉴别:瓶底周围不平整或中央转接触面下重,瓶子放置不稳原因:A 供料机⑴ 滴料温度太高或滴料超重 B 制瓶机⑴ 机速过快⑵ 瓶底和瓶体基部太厚(原因见第五部分第4小标题)⑶ 正吹气压力太小,或吹气时间太短⑷ 冷却风不足,底模或成型模温度太高⑸ 底模设计不良⑹ 瓶子在瓶钳上停留时间过长⑺ 放置板上风量小,制品出模后再冷却不足 图 31解决方法:⑴ 适当降低滴料温度,保持标准的料滴重量⑵ 适当调正机速与成型工艺各因素相适应⑶ 增大正吹气压力或延长吹气时间⑷ 合理调正冷却风,保持底模和成型模温度适宜⑸ 改进底模形状⑹ 瓶子不要在瓶钳上停留时间太长,适当增加风板之风量6、偏底(瓶底偏):见图32所示鉴别:瓶底厚薄不均匀或一侧厚一侧薄原因:A 供料机⑴ 滴料温度太低或太高⑵ 料滴温度不均匀⑶ 落料不爽⑷ 剪刀喷水调节不当⑸ 冲头、转筒、泥碗中心不一致 B 制瓶机⑴ 倒吹气(初型吹气)调节不当⑵ 翻转速度不合适,终点缓冲不良⑶ 初模造型不良⑷ 重热时间太短或太长⑸ 冷却风调节不当,模型温度不均 图 32⑹ 底模高度调节不当⑺ 雏胚移交不顺妥 ⑻ 成型模关的太猛或太慢解决方法:⑴ 适当调正供料温度,保持料滴温度均匀⑵ 调正料道,使料滴能正直的进入初模⑶ 调节剪刀喷水适宜⑷ 调正冲头、转筒、泥碗使其中心一致⑸ 适当调节倒吹气,已获得成型良好的雏胚⑹ 改造初模造型⑺ 合理安排冷却风咀的位置⑻ 适当调节重热时间和条件⑼ 调节翻转速度,保证终点缓冲平稳⑽ 适当调正底模高度和交接中心⑾ 适当调正成型模关的速度7、显著闷头线(闷头线大、闷头毛刺):见图33所示鉴别:瓶底部闷头与初模合缝线有较大或较尖锐的线缝原因:A 供料机⑴ 滴料温度过高 B 制瓶机⑴ 闷头与初模配合不良 ⑵ 闷头与初模中心不一致⑶ 重热时间太短⑷ 闷头与初模配合处磨损或嵌入碎玻璃等异物 图 33⑸ 倒吹气过早或压力过大⑹ 初模左右错开或不平⑺ 初模变形或夹具磨损严重⑻ 闷头压在初模底部太松解决方法:⑴ 适当降低滴料温度⑵ 改进闷头与初模的配合楔形或清理碎玻璃等异物⑶ 调正闷头在闷底时的中心和高低与初模相适应⑷ 调正或调换初模,闷头及其夹具等⑸ 适当调正倒吹风压力和时间⑹ 适当延长重热时间 8、闷头印偏移(翻底):见图34所示鉴别:闷头线从瓶底中心偏向一侧,导致瓶底基部亦可见闷头线原因:A 供料机⑴ 料滴温度太高或不均匀 B 制瓶机⑴ 重热时间太长或太短⑵ 翻转速度太快或太慢⑶ 雏胚成型太软或玻料分布不均匀⑷ 初模造型不良⑸ 交接中心不正或雏胚移交不顺妥⑹ 倒吹风(托低风)不正⑺ 成型模关闭速度太慢或太快 图 34⑻ 底模温度不适宜或涂油太多解决方法:⑴ 适当调正滴料温度⑵ 改进初模造型或雏胚成型条件⑶ 重热时间要适宜,倒吹风使用要得当,以保证雏胚的合理延伸⑷ 控制口钳翻转或成模关闭速度,动作要爽快,平稳⑸ 底模冷却风要适量涂油不可太多⑹ 调节交接中心,使雏胚移交顺妥9、花底:见图35所示鉴别:瓶底出现花纹状裂纹或裂槽原因: A 供料机⑴ 滴料温度太高 B 制瓶机⑴ 闷头太热而沾料⑵ 倒吹气关的太晚⑶ 适当调正倒吹气和正吹气⑷ 调换或清理闷头,并保持光滑,清洁⑸ 合理安排冷却风咀六)其他缺陷1、冷爆:鉴别:瓶子离开成模后产生的严重裂纹或破碎 图 35原因: A 供料机⑴ 滴料温度太低⑵ 滴料重量太小 B 制瓶机⑴ 机速太慢⑵ 倒吹气或正吹气压力过大,时间过长⑶ 闷头缝线太大。

原因见第五部分,第7小标题)⑷ 瓶子出模冷却时间太长或冷风太大⑸ 输送带太冷或瓶子接触冷的金属物⑹ 退火不良⑺ 料性不合⑻ 成型不良,瓶体厚薄不均解决方法:⑴ 合理控制滴料温度和重量⑵ 适当调倒吹气和正吹气的压力和时间⑶ 尽量除闷头印⑷ 瓶子出模后,要及时送入退火炉,输送带如果长须加保温措施⑸ 改进退火温度曲线,保证退火质量⑹ 瓶子冷却风要适当,热瓶不可接触冷的金属物;输送带要保持一定温度⑺ 调正料方或严格配合料工艺操作2、料内大气泡(鼓眼泡):见图36所示鉴别:瓶子上有大个的气泡存在原因:A 熔炉⑴ 出料量超过熔炉的熔化能力⑵ 料内有异物(如铁件等)⑶ 原材料质量不好或配合料质量不好⑷ 料方设计不合理⑸ 熔炉温度制度不合理或调节不当 B 供料机⑴ 供料机通道内或料盒内有异物如大的耐火砖、铁件等)⑵ 冲头、转筒不同心⑶ 燃烧柴油时,油、风配合不当⑷ 冲头和转筒磨损严重⑸ 转筒转速过快⑹ 料面上落上油灰或其他废气凝结物等脏东西⑺ 耐火砖穿孔或接缝处的保温材料混入料液内解决方法:⑴ 适当调正机速,保证合理的出料量⑵ 改进料方设计,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和配合料质量⑶ 适当调正熔炉温度制度,严格执行操作工艺⑷ 清除供料机通道内的异物⑸ 调换或调正冲头、转筒;转筒之转速要适当⑹ 燃烧柴油时,注意风、油配合要得当⑺ 及时清理转筒及托臂上的凝结物⑻ 耐火砖件要按时更换。

并保证砌筑质量 图 363、口部气泡(口泡):见图37所示鉴别:瓶口部有小气泡或剪刀印上有小气泡原因:A 供料机⑴ 冲头与料碗中心不一致⑵ 料滴头部太尖⑶ 剪刀印太大原因见第六部分第12小标题)⑷ 滴料温度过低或过高⑸ 落料部正直 B 制瓶机⑴ 初模喷油太大或太小⑵ 芯子太脏解决方法:⑴ 调换剪刀片或调正剪刀机构消除剪刀印⑵ 调正滴料温度和料形⑶ 冲头中心应与转筒和料碗中心一致⑷ 料滴落下要顺妥⑸ 调节初模喷油大小要适中⑹ 清理芯子上的油灰或调换芯子 图 374、薄皮泡(皮泡):鉴别:瓶子内表面或外表面的薄皮泡,用钢针可刺破原因:供料机⑴ 料液在滴料温度范围内粘度太大⑵ 供料通道,料盆或其他耐火砖件有裂纹⑶ 冲头高度控制太低⑷ 料碗周围太脏或有裂纹⑸ 使用了沾有油渍的冲头、转筒等耐火砖件⑹ 滴料管或料道太脏⑺ 料滴温度不均匀或料形太长解决方法:⑴ 改进料方,调正滴料温度范围内的玻璃粘度⑵ 选用优质耐火材料更换耐火砖件时不要用沾污油渍的并按工艺要求进行预热⑶ 冲头高度要适当⑷ 适当调正滴料温度和料形⑸ 滴料管和料道要保持清洁⑹ 及时更换料碗,并保持周围清洁5、瓶颈或瓶身的折合:见图38所示鉴别:瓶颈或瓶身有折合而形成的折纹或扁长形的大气泡原因:供料机⑴ 料滴形状过长或过细⑵ 滴料温度太高⑶ 落料受阻,料滴不能正直的进入初模⑷ 冲头、料筒中心不一致⑸ 料面太低或转筒使用太低解决方法:⑴ 适当调正滴料温度和料形⑵ 滴料中心要正,使料滴能正直的进入初模⑶ 调正冲头、转筒中心要一致⑷ 合理控制料面高度和转筒使用高度 图 386、麻点(本生气泡、水星):见图39所示鉴别:玻璃瓶上有大量的微小气泡原因: A 熔炉⑴ 出料量超过熔炉生产能力⑵ 跑料堆,生料被带至成型池⑶ 料方不合理或配合料不符合质量标准。

计量不准或均匀度不够)⑷ 熔炉温度制度不合理或控制不当⑸ 原材料不符合质量标准,(成分不对或颗粒度不符合要求)⑹ 熔炉换向操作不当 B 供料机⑴ 冲头与转筒不同心⑵ 燃烧柴油时,风、油配合不当⑶ 供料通道,料盆等耐火砖件有裂纹 图 39解决方法:⑴ 适当调正机速,适应窑炉之生产能力⑵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跑料堆或因换向操作不当而将生料带入成型池⑶ 改进料方或配合料工艺,保证配合料质量⑷ 选用优质原材料,并保持其清洁,不得混入异物⑸ 改进窑炉温度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⑹ 燃烧柴油加热时,要适当控制风、油之配合⑺ 调整优质耐火砖件,并应进行预热⑻ 调正冲头,转筒中心一致,保持转筒清洁7、硝水(白点):见图40所示鉴别:瓶身上带有浅黄色或白色点状或线状物原因:A 熔炉⑴ 窑炉温度波动太大 ⑵ 料面波动太大⑶ 窑炉气氛不适当或火焰不稳定⑷ 料方不合理或配合料不符合质量标准 B 供料机⑴ 供料机通道温度控制不当 图 。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