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住在富人区的她东北师范大学22春“教育管理”《教育学》平时作业(一)答案参考一.综合考核(共50题)1.班级授课制创始于()A.15世纪初B.16世纪初C.18世纪D.19世纪初参考答案:B2.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A.《大教学论》B.《民主主义与教育》C.《普通教育学》D.《教育漫话》参考答案:B3.终身教育已得到普遍重视,并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主导理念)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5.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参考答案:C6.下面不属于对“学生主观能动性”描述的是()A.学生具有自觉性B.学生具有独立性C.学生具有创造性D.学生具有可塑性参考答案:D7.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家是()A.皮亚杰B.赞可夫C.维果茨基D.苏霍姆林斯基参考答案:C8.人的身心发展是指()A.身体和心理的发展B.个性的品德的形成C.体重和身高的增加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参考答案:A9.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发展的基本途径是()。
A.实践活动B.教育C.环境D.遗传素质参考答案:A10.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A.学生知的深和知的浅的矛盾B.无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要求由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参考答案:C11.下列哪一观点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的观点?()A.“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B.“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教育之故”C.“严师出高徒”D.“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参考答案:A12.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C.教育管理现代化D.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参考答案:ABCD13.德育主要解决的是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问题,决定和保证整个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4.罗杰斯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发现”或探索过程)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5.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和心理学起源论之所以反科学是因为它们的共同之点都是否定了教育的()A、阶级性B、历史性C、社会性D、民主性参考答案:C16.教育中的两大基本矛盾是()A、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B、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D、教育与人身心发展的关系参考答案:B,D17.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A、重要前提B、重要条件C、重要途径D、重要保障参考答案:C18.远距离教育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9.涂尔干提出的教育目的论属于()A.神学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参考答案:B20.教育的育人功能的周期时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社会发展B.儿童身心发展年龄阶段特点C.自然条件D.教育年限长参考答案:B21.古代社会占第一位的教育内容是()A.德育B.智育C.美育D.体育参考答案:A22.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A、家庭教育B、道德教育C、社会教育D、学校教育参考答案:ACD23.通常认为智力的核心是()A.观察能力B.记忆能力C.想象能力D.思维能力参考答案:D24.“六艺”是指()A、诗、书、礼、乐、易、春秋B、礼、乐、射、御、书、数C、诗、书、礼、乐、书、数D、礼、乐、射、御、书、诗参考答案:B25.()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A、教育规律B、教育问题C、教育方法D、教育设施参考答案:A26.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是()A.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没有差别B.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C.教育目标可以取代教育目的D.教育目的可以取代教育目标参考答案:B27.教育民主化体现为()A.教育机会均等B.教育质量和效果平等C.教育过程和结果平等D.教育制度相同参考答案:ABC28.“减负”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减少课程门类,少留或不留作业; 少考或不考试。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9.人的心理成熟的标志是()A、性机能成熟B、形成独立思考能力C、具备较稳定的自我意识D、个性形成参考答案:B,C,D30.理想师生关系的特质()A、民主平等B、尊师爱生C、教学相长D、教师至上参考答案:A,B,C31.社会主义个性发展观是()A.个性就是个别性B.个人本位C.社会本位D.全面发展个性观参考答案:D3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教育学B、教育哲学C、教学社会学D、教育方法参考答案:A33.人生教育的起点,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是()A、学校教育B、社会教育C、胎教D、家庭教育参考答案:D34.正确描述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B.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C.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D.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参考答案:A35.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相当于:()A.幼儿园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参考答案:B36.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A、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B、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C、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D、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决定人的发展方向参考答案:B37.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应具备下列条件()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B、共产主义的社会生产关系确定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参考答案:ABD38.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A、脑力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城乡结合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考答案:B39.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的作用是()。
A、生产劳动能力B、促进经济发展C、维护社会秩序D、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参考答案:A,B,D40.教育不只是人类所独有的活动,动物界也存在)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41.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法”是()A.讲授法B.实践法C.奖惩法D.谈话法参考答案:D42.隐性课程的特点:()A.隐蔽性B.广泛性C.非预期性D.权威性参考答案:ABC43.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A.义务教育要求B.素质教育要求C.全面发展中导向作用D.奠基工程参考答案:D44.教育必须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就是使教育影响同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5.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教育制度就不同,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A、客观性B、强制性C、历史性D、教育性参考答案:C46.教育同生产劳动从脱离到逐步结合的转变发生在()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参考答案:C47.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合编在一个班,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分组教学B.小组合作学习C.个别教学D.复式教学参考答案:D48.教育同生产劳动结合,就是同直接体力劳动结合。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9.教师应具备的素质()A.思想政治素质B.科学文化素质C.教育理论素质D.教育能力素质参考答案:ABCD50.反应对立统一规律的德育原则是()A.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B.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C.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参考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