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几何模型4:中点模型名师点睛 拨开云雾 开门见山中点模型,提到中点,我们需要想到关于中点的以下知识点:①三角形中线平分三角形面积,等分点等分面积;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④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这四点使我们已经深入学习过的有关中点运用的知识点,今天重点在结合四点的基础上探究另外一种中点模型,我们简称“平中对模型”,即“平行线+中点+对顶角”构造全等或相似模型,与倍长中线法相通典题探究 启迪思维 探究重点例题1. 如图,在△ABC的两边AB、AC向形外作正方形ABDE和ACFG,取BE、BC、CG的中点M、Q、N.求证:MQ=QN.变式练习>>>1. 如图,在△ACE中,点B是AC的中点,点D是CE的中点,点M是AE的中点,四边形BCGF和四边形CDHN都是正方形.求证:△FM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例题2. 如图,已知BD、CE分别是△ABC的AC、AB边上的高,G、F分别是BC、DE的中点.求证:GF⊥DE.变式练习>>>2. 如图,在△ABC中内取一点,使∠PBA=∠PCA,作PD⊥AB于点D,PE⊥AC于点E,求证:DE的垂直平分线必过BC的中点M.例题3. 已知:AD为△ABC的中线,AE是△ABD的中线,AB=BD,求证:AC=2AE.(两种证法)变式练习>>>3. 如图①,点O为线段MN的中点,PQ与MN相交于点O,且PM∥NQ,可证△PMO≌△QNO.根据上述结论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探究一: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AB∥DC,E为BC边的中点,∠BAE=∠EAF,AF与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试探究线段AB与AF、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探究二:如图③,DE、BC相交于点E,BA交DE于点A,且BE:EC=1:2,∠BAE=∠EDF,CF∥AB.若AB=4,CF=2,求DF的长度.例题4. 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EFCG的边长分别为3和1,点F,G分别在边BC,CD上,P为AE的中点,连接PG,则PG的长为 .变式练习>>>4. 如图,过边长为3的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当PA=CQ时,连PQ交AC边于D,则DE的长为 .例题5. 如图1,在正方形ABCD的边AB上任取一点E,作EF⊥AB交BD于点F,取FD的中点G,连接EG、CG.易证:EG=CG且EG⊥CG.(1)将△BEF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如图2所示,则线段EG和CG有怎样的数量和位置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2)将△BEF绕点B逆时针旋转180°,如图3所示,则线段EG和CG又有怎样的数量和位置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3)将△BEF绕点B旋转一个任意角度α,如图4所示,则线段EG和CG有怎样的数量和位置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变式练习>>>5. 请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如图1,在菱形ABCD和菱形BEFG中,点A、B、E在同一条直线上,P是线段DF的中点,连结PG、PC.若∠ABC=∠BEF=60°,探究PG与PC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小聪同学的思路是:延长GP交DC于点H,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参考小聪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1)直接写出上面问题中线段PG与PC的位置关系及的值;(2)如图2,在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BEFG中,点A、B、E在同一条直线上,P是线段DF的中点,连结PG、PC,探究PG与PC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3)将图2中的正方形BEFG绕点B顺时针旋转,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如图3),你在(2)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达标检测 领悟提升 强化落实1. 如图所示,M是△ABC的边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于点N,且AB=8,MN=3,则AC的长是( )A.12 B.14 C.16 D.182. 如图,△ABD和△ACE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ABD=∠ACE=90°,且点C在AB上,连接DE,M为DE中点,连接BM,CM,求证BM=CM. 3. 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CD的中点,F是DA的中点,连接BE,与CF相交于P,求证:AP=AB.4. 如图,分别以△ABC的边AB、AC为斜边向外侧构造等腰直角△ABD和等腰直角△ACE,M是BC中点.求证:DM=ME,DM⊥ME.5. 已知△ABC和△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ADE=90°,点F为BE中点,连接DF、CF.(1)如图1,当点D在AB上,点E在AC上,请判断此时线段DF、CF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将△ADE绕点A逆时针旋转45°时,请你判断此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将△AD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时,若AD=2,AC=3,求此时△FBC中CF边上的高的长.(直接写出结果)6. 已知:△ABC和△A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ADE=90°,AB=BC,AD=DE,按图1放置,使点E在BC上,取CE的中点F,连接DF、BF.(1)探索DF、BF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证明;(2)将图1中△ADE绕A点顺时针旋转45°,再连接CE,取CE的中点F(如图2),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证明你的结论;(3)将图1中△ADE绕A点转动任意角度(旋转角在0°到90°之间),再连接CE,取CE的中点F(如图3),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证明你的结论.7. 如图:在△ABC中,AB=AC,EF交AB于点E,交AC的延长线于点F,交BC于D且BE=CF,求证:DE=DF.8. (1)已知:如图1,在△ABC中,∠A=90°,D为BC中点,E为AB上一点,F为AC上一点,ED⊥DF,连接EF,求证:线段BE、FC、EF总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2)已知:如图2,∠A=120°,D为BC中点,E为AB上一点,F为AC上一点,ED⊥DF,连接EF,请你找出一个条件,使线段BE、FC、EF能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给出证明.9. 在Rt△ABC中,D为斜边AB的中点,E,F分别在AC,BC上,∠EDF=90°,已知CE=4,AE=2,BF﹣CF=,求AB.10. 在△ABM中,∠ABM=45°,AM⊥BM,垂足为M,点C是BM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C.(1)如图1,若AB=3,BC=5,求AC的长;(2)如图2,点D是线段AM上一点,MD=MC,点E是△ABC外一点,EC=AC,连接ED并延长交BC于点F,且点F是线段BC的中点,求证:∠BDF=∠CEF.11. (1)方法回顾在学习三角形中位线时,为了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思路如下:第一步添加辅助线:如图1,在△ABC中,延长DE(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到点F,使得EF=DE,连接CF;第二步证明△ADE≌△CFE,再证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到DE∥BC,DE=BC.(2)问题解决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E为AD的中点,G、F分别为AB、CD边上的点,若AG=2,DF=3,∠GEF=90°,求GF的长.(3)拓展研究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100°,∠D=110°,E为AD的中点,G、F分别为AB、CD边上的点,若AG=4,DF=,∠GEF=90°,求GF的长.12. 在△ABC中,AB=AC,点F是BC延长线上一点,以CF为边,作菱形CDEF,使菱形CDEF与点A在BC的同侧,连接BE,点G是BE的中点,连接AG、DG.(1)如图①,当∠BAC=∠DCF=90°时,直接写出AG与DG的位置和数量关系;(2)如图②,当∠BAC=∠DCF=60°时,试探究AG与DG的位置和数量关系,(3)当∠BAC=∠DCF=α时,直接写出AG与DG的数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