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 5 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1这段时间以来,我最大的收获是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每当读到一段精 彩之处,总是感到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在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或者娓娓道 来,或一脸严肃先生说“以教人者教己”是根本的方法之一,先生也正是以这样 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先生的言行理论对我们这些教书匠来说, 无疑是最明亮的指路灯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 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 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 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陶行知是 20 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 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 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 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陶行知先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老师如 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 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老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 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 识的归宿”。
因为老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的所有 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把天地间的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因 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有 了这种能力,即使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他们照样能获取知识“先生的责任不 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世界上有 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这两 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却是有 限想想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或者 说把学生看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把鸭子喂饱,今天看来这就是典 型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老师的教,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课堂 上虽然也知道不能以“教师”自居,不能搞“一言堂”,要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 共同进步;但面对调皮的“小捣蛋们”,往往还是缺少耐心,当他们太调皮时想以 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让学生乖乖地听从不再惹事生非,但总是事与愿违。
特别是 望着个别学生毫不在乎的眼神、不屑一顾的神情,真让我一筹莫展《陶行知教育 文集》里要求教师“眼睛向下”,放下架子;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 炽热的情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 异而有所不同先生在著作中也想到这些难管的小孩,他谈到了解决的办法:(一)难管的孩子多半不是劣童,也不是真正的坏蛋,这个态度要立定,否则 你主观上咬定他是劣童则一切措施都错,便越管越难管了二)仔细考虑他所以难管的原因,在源头上予以解决三)体力充沛,无法发泄的,有时捣乱,可以多给他一些机会劳动或干体育 游戏四)先生也得检讨自己的功课教法是否合乎学生的需要程度这些耳熟能详 的语句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多的思索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继续研读,用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 我们的工作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才能有所进步,有 所创新我愿做一名民主型教师,创设融融的师爱氛围,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 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当继承和发展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断丰富陶 行知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灵活运用陶行知理论,使行知理论不断发扬光大。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2寒假里,拜读《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可以说是对自己思想的一次洗礼,陶 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每一篇文章虽然都不长,却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 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一个人的道德、品行 好了,做人做事才会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才会成为有用之才作为一个教 师,要想教学生求真,做真人,那么自己先要求真,学做真人,求真的知识,求真 的本领,有真的道德做教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理 念,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 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 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得专,也要学得博我们 讲育人第一,就是要让学生首先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真人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他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 教学生学”,教学生学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 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一个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 而是教学生学。
他认为传统的传授方法有问题,要进行改革他认为,教师的责任 在教学生学,教师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必须一面教一面学这正是我 们现在教育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去探究,有学习的主动 性,自己去发现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学生以恰到 好处的点拨和指导,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的终身性的学习在“创造的教育”中,他说:教员们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们读死 书,死读书,读书死这是死的教育,只有思想,没有行动的教育教育要“知行 合一”,他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所以要有知识,是要从行动中去求 来,不行动而求到的知识,是靠不住的因此,我们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正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创造的教育学生要创造,就要学 会在用脑的同时,懂得用手去实验,到活动中去体验,在活动中去寻找知识,手脑 并用才能学会创造教师的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手脑并用,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 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有用人才陶行知先生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他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 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
社会即学校,就像是要把笼中的 小鸟放到天空中去,使它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这 种教育的理念是让学生把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社会责任感有机的结合起来, 让学生接受有计划的、健康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改造社会的教育今后 的工作中,我们要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让学 生走到社区去,参加社区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生活,开展感恩教育,让 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帮助过他的每一 个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品行教育、爱心教育等系列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知识,运用知识,升华知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 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 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陶行知先生平易近人、热爱学生、求真务实,他的教育思想,育人故事,朴实无 华,却处处彰显着育人的真谛不仅为我们指出了教师教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出了 学生该如何去学,同时也告知我们学生到底要学什么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牢记陶 行知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努力做学生的良师 益友,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努力。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3关于陶行知本人,我知道他很有名气,是杜威的'弟子,关于他的教育思想, 我只知道他提出过什么“生活即教育”这么一个标题,除此以外,我对其就浑浑然 了就如在《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中“序二”所写:“大面积的中小学教师只知 陶公其人,未知陶公其说,更别说把陶公的教育思想付诸教育实践了,继而有所发 展了此作者更指出:“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 呢?”读到此,虽然我不同意他的说法,但足以可见陶公在中国教育界的影响之深 远于是在闲暇空余之时,我拜读了陶公的教育名篇,现把所读、所想、所悟零碎 记录下来1、“生活即教育”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 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 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 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 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 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 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 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 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 教育的对立物2、"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 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 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 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 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 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穴,方是真学"他用种田 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 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 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 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 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 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 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 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 劳心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 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 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4初闻“爱满天下,知行合一”,还是在大学军训时,懵懵懂懂,只知它是校 训,要记却不知这几个字如随风潜入夜般陪伴了四年的大学生活,润物细无声般 深入我心暑期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整书由浅入深,虽是教育箴言,却如沐春风般 感受字里行间的温暖,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 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 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
参加教师招聘考试必背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爱的教育,作为工作室的学 员,一直深受乔利荣老师教温暖的数学影响爱无处不在,爱温暖童心爱上自己教育工作,陶行知一个重要思想“教学合一”,在我看来,教与学的 融合,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教师要爱上自己的所教学科爱上它才能从心底想着把 这份对学科的爱传递出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生学习,在教学反思中自我学 习,学生根据老师的教去学习,把老师教的方法与自己学的方法结合起来,内化成 自己的方法教师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就需要老师学的更多,于 我而言,爱上所教学科,才会本能的去充实,去完善唯有芬芳才能散发芬芳,唯 有爱自己的学科才会让学生体会你有这份爱,跟随老师的脚步,逐步爱上你,爱上 这门学科陶行知对教育事业的爱溢于言表,教育理论便是最好的印证乔利荣老 师暑期让学生制作 2021 年的日历,看着孩子一个个精美的手工日历,我想正是因 为他们爱着这份事业,才会想着如何让学生收获更多,在不同的方面得到不同的发 展爱自己的教育工作,温暖孩子的小学生活爱上自己的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教师对学生有 爱,师生关系便会更加和谐在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乐学,主动学习,不 同方面都有所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着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学生,让他们与 自己心与心的距离越来越近陶行知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认 为:“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我想,教师对 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 求相结合的产物爱是默默无闻的,但爱也要大胆的表达出来小学阶段孩子的心 智并不成熟,有时真的“没心没肺”,但爱自己的学生,一直坚持着,学生终有那 一刻的顿悟,用心去对待你我的第一届学生,今年六年级了尤记得一年级时一 个特别调皮的孩子,上课教室乱跑,被要求回座位后大声喊叫,着实头疼,每天就 让他跟着自己,没有“自由”的他见我就说,“老师,我讨厌你”对于那时刚工 作的我来说,这句话无形中快浇灭自己的工作热情,但心底透着陶行知爱的教育那束光随着学习的深入,不仅有习惯的要求,还增加练习的要求,这个孩子依然抱 着讨厌我的态度但我依然彼此“陪伴”,作业的再练习让他更讨厌我,一个零食 仅仅让他对我有个笑脸,彼此相伴已五年,有一天,主动找我,说“老师,虽然你 有时对我很凶,但我很喜欢你,也喜欢数学”那一刻的自己热泪盈眶爱真的润 物细无声我也将继续秉承陶行知的那句格言,热爱自己的学生,用爱对待他们。
爱满教育,爱上自己的教育工作,爱上自己的学生,这是我读《陶行知教育名 著》的最大体会《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5近一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陶先生在深刻了解了中国 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 了教育的终极目的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使我深受启发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不能做到乐学,学生对上课缺乏兴趣,学 习就会变得很被动,教师固然能用强硬的手段甚至用填鸭式的方法逼学生学,但这 样只会造成学生厌学,对掌握知识提高成绩没有任何帮助同时教师自己也会不快 乐,整天为了学生而苦恼,脸上总是紧绷的,没有了亲切的笑容,或许回到家,还 会将这种不愉快转移到家人身上但是如果老师稍微改变教学的方法,能够从学生 的角度出发,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而不是单纯地使用枯燥的文 字来教学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学分层次,便适应 了班级不同学生的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学分层次,便适应了班级不同学生的 需求,不至于顾此失彼,有利于全班学生的发展学生学得快乐,教学教得也轻松, 教学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和师生互动的活动其乐无穷。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以这样一颗伟大的爱心滋润着 无数颗童心,也培养出了无数的爱心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他的教育 思想非常好的指导着教师工作,我将以此为起点,形成一种不断反思总结的习惯, 继续在实践中摸索新的思路与方法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 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 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种危机感 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 心,下苦功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