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强化训练试题B卷 附答案.doc

xian****81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50KB
约13页
文档ID:7267864
2019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强化训练试题B卷 附答案.doc_第1页
1/13

2019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强化训练试题B卷 附答案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姓名:_______考号: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孔子曰 : “ 上好礼 , 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 , 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 , 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 这段话表明孔子的施教内容( )A.具有灵活性B.脱离社会生产C.具有全面性D.结合社会生产2、( )是指通过讨论、交流、观点争论,相互补充和修正,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A.探究学习B.支架式教学C.情境教学D.合作学习3、“标准化的教学很可能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句话主要体现了教育的( )A、正向功能B、负向功能C、社会发展功能D、隐性功能4、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可以划分为( )A.人格型和行为型B.内向性问题行为和外向性问题行为C.行为型和情绪型D.情绪型和人格型5、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6、朵老师很关心学生,但对学生很严格,常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和规定,大部分学生都喜 欢条老师,也能按他的要求去做朱老师对班级的领导类型于( )A.强硬专断型B.放任自由型C.仁慈专断型D.民主平等型7、维果茨基认为评价人类发展应该从四个层面进行,除了微观、个体、社会历史之外,第四个层面是( )A、文化层面 B、系统层面C、技术层面 D、规范层面8、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 )A.选择功能B.发展功能C.传递功能D.保护功能9、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认为,人的发展有如白布放进染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墨子的这种观点属于(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主导论D、主体能动论10、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的理论是( )A.联结主义学习理论B.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D.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11、小学阶段的教学多使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特点。

A.主体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不平衡性12、中学生小辉因害怕被教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辉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A.相对功利取向 B.避罚服从取向C.寻求认真取向 D.遵守法规取向 13、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14、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B.凯兴斯坦纳C.涂尔干D.沛西能15、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16、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 )A、卢梭 B、培根C、康德 D、洛克17、( )是指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反应之后的效果支配。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泛化律18、高三学生小辉因一次模拟考试失败,就认定自己考不上理想中的大学,感觉前途无望,根据理性情绪疗法原理,小辉的这种不合理信念属于( )A.主观要求B.相对化C.糟糕至极D.片面化19、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不包括( )A.自我反思技术B.角色改变技术C.教学反馈技术D.现场指导技术20、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的欲望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 )A.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B.缺乏良好情感C.道德意志薄弱D.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21、学生兴趣小组的纪律主要属于( ) A.教师促成纪律 B.群体促成纪律 C.任务促成纪律 D.自我促成纪律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2、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3、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的补偿4、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都对问题解决起着消极作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贯彻长善救失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2、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3、简述中学生思维发展特点4、何谓德育目标,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中学生晓雯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与同学都很喜欢她但她要进行选择与决策时.总是拿不定主意,处于矛盾中例如,有同学建议晓雯竟选班长,她也有此想法,但又担心班级事务繁多影响自己的学习;学校举行数学竞赛,她渴望参加,但又担心无法完成老师交给她的创建班级环境规划的任务日常生活中,晓雯也常常为参加集体活动还是温习功课拿不定主意;在专业选择问题上,她既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又想成为一名心理学家问题:(1)请运用动机冲突相关知识分析晓雯的问题2)假如你是晓雯的班主任教师,你如何帮助她?2、田雨从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被某中学录用为语文教师,上岗后,她精神饱满,信心十足,相信只要积极学习教师的经验就能够成为一名好教师在教学中,田雨虚心向老师请教,向同事学习,还经常观看精品课课程,然而,期中教学检查后,她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与同事们的对她的评价都很一般这令田雨十分不解甚是苦恼,自己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对工作非常敬业,并努力将教师的经验运用到了自己教学中,可为什么就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她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中……问题:结合材料分析田雨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并向田雨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答案:B2、D3、答案:B4、B5、答案:C6、C7、B8、【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教育可以对文化进行“简化”并消除不良因素而非全盘接受,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9、B10、B11、C12、B13、B14、C15、A16、B17、C18、C19、A20、【答案】C21、B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错误理由:十三四岁到十六七岁是个体发展的少年期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被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搞得惊惶失措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对这一阶段的少年如果管教过严,会使他们出现逆反心理要尊重、支持和引导少年独立的要求,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理想2、此说法是正确的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定向是第一个阶段,模仿以及后续的阶段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3、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指一种感觉的丧失可由其他感觉来弥补盲人失去了视觉机能,会增强其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的感受性,以发挥其补偿作用4、【答案】该说法是错误的。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对问题解决起着阻碍作用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消极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故题干说法错误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长善救失德育原则基本要求为:(1)以“一分为二”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2)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并加以肯定鼓励,借以克服缺点3)根据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特长,培养优秀品质4)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促进矛盾积极转化,加强自我修养2、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 第一阶段:0~18个月左右为婴儿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第二阶段:18个月~4岁是儿童早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

第三阶段:4~6岁是学前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主动对内疚,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第四阶段:6~12岁是学龄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勤奋对自卑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第五阶段:12~20岁是青年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该阶段的目的是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 第六阶段:20~24岁是成年早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亲密对孤独,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第七阶段:24~50岁是成年中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充沛感对颓废感,该阶段的目的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 第八阶段:50岁以后是成年晚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完善对绝望,该阶段的目的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3、【答案】(1)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得到提高,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2)在整个中学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占据主导地位3)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4、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1)动机冲突是指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同时存在着一个或数个所欲求的目标,或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排斥的动机,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的状态 动机冲突可以分为双趣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材料中晓雯即想当班长,又害怕耽误学习,既想参加数学竞赛又担心完不成班级规划的任务,这体现了对一个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既想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这属于趋避冲突 (2)第一、首先帮助学生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确立正确的行动目的 自觉目的性是意志行动的重要特征,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都建立在一个正确而合理的行动目的的基础上对晓雯的教育,可以从确立远大的目标着手,合理处理好个人成长与集体成长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避免在价值取向上出现动机冲突 第二、组织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在学校教育中,日常的学习劳动和课外活动,都需要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付出艰辛和努力,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最好途径对于晓雯这样优柔寡断的学生,要树立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学会审时度势,当机立断第三、发挥教师的影响,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在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中,离不开周围的人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和班集体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于晓雯这样的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在工作中要表现出目标明确处事果断、兢兢业业、不畏困难的作风 第四、启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 要在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中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调动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激励晓雯用格言、座右铭警醒自己,用杰出人物的事迹对照、监督自己的言行,同身边的榜样相比较,找出差距,迎头赶上;每天坚持记日记,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发现缺点,及时改正等 2、(1)田老师之所以没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其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分析:①从教学规律看,违背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该规律强调既要利用教师自身的专业经验指导学生,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材料中田老师“师范专业,非常敬业,学习精品课程”,都只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②从教学原则看,违背了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和量力性)原则这三个原则,都强调教师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好到的经验运用到具体教学中材料中田老师“观看精品课程”,向他人请教,但都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班学生的特点,只是简单的模仿③从效能感角度看,没能及时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材料中田老师“精神饱满,信心十足”,说明其自我的教学效能感很高,但很可能没有注重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如树立学习榜样,培养良好的情绪2)给田老师的教学建议包括:①根据课程内容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面包括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等等田老师应结合每堂课的具体内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②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④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量力而行⑤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田老师应采用正确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应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