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构建林荫绿道网络体系实施方案

刘****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28KB
约5页
文档ID:155888910
构建林荫绿道网络体系实施方案_第1页
1/5

构建林荫绿道网络体系实施方案坚持以人为本、绿色低碳、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尊重城镇发展规律和绿化规律,加强规划引领,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质量监管,分类施策,精准发力,补短板强弱项,构建连续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有序推进城镇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一、 推进园林科技创新积极推进园林规划、建设、养护、监管全过程智慧化建设,建立灌溉、病虫害防治、古树名木保护等智慧管理系统加强公园服务设施监管、游人流量监测,提升导览、科普等服务效能加强园林绿化基础应用研究,搭建交流平台,加大新成果、新技术和生态工法推广力度,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推进园林绿化苗木产业基地基础建设,确保苗圃面积不低于建成区面积的2%在植物园、公园、苗圃等建立乡土及适生植物种质资源库,开展引种驯化及快繁研究推广自衍草花及宿根花卉等应用,丰富地被植物品种加强珍稀野生物种保护和乡土植物资源本底调查,促进城镇野生种群恢复、动植物栖息地保护修复和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生境斑块之间的重建连通,编制生物多样性名录,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二、 积极推进园林文化传播挖掘传统园林文化精髓,促进中国园林艺术保护传承,弘扬中国传统园林文化。

充分挖掘山西本土文化内涵,将文化建园理念贯穿园林绿化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全过程,打造特色园林景观充分利用现有园林载体,积极开展园林文化教育普及活动,推动园林园艺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医院、进家庭,提倡园林生活,推广园艺疗法,打造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文化品牌单位扩大对外交流,积极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园博会等交流活动,以“山西园”建设为契机,宣传山西园林文化特色,展示我省民俗人文风情积极申办各级各类园博会等园林绿化交流活动,打造对外展示的窗口三、 构建林荫绿道网络体系全面开展绿荫行动和绿道建设行动建设林荫道路和林荫停车场,提倡城市道路多板块模式;积极创建园林式道路,鼓励在分车带和人行道栽种双排乡土冠大荫浓乔木,打造林荫车道;适当增加行道树池宽度,提倡连体树池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绿道,连通山水林田湖草和各类绿地、重要的历史人文节点,构建连续贯通、覆盖城乡的绿道网加强绿道沿线绿化美化,结合百姓游憩和健身需求,完善驿站、标识等配套设施,合理配备户外健身场地及设施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原则,保护原有乔木,用乡土适生浓荫乔木打造林荫绿道;绿道面层色彩、材质、工艺要与周围环境相融,推进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协同发展。

四、 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加快城市公园分级分类体系建设,构建以郊野公园、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街头游园为主,大中小级配合理、特色鲜明、种类多样、分布均衡的公园体系,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要求;对于服务设施滞后的老旧公园,要在保护历史文化和特色风貌的基础上实施“微改造”;开展星级公园创建活动,提升公园品质,完善休闲游憩、体育健身、防灾避险等综合功能,加大儿童游乐设施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力度,实现“全龄友好”到2025年,设区城市完成公园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并至少建有1个符合标准要求的植物园或专类植物园、1-2个郊野公园;各县(市)至少建成1个综合公园、1个郊野公园、1个防灾避险公园以及一批富有特色的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国家重点公园、省重点公园要全部实施改造提升工程五、 建立共谋、共建、共治、共享、共评治理新模式加强宣传引导,畅通公众参与渠道,探索园林绿地共谋、共建、共管、共享、共评新模式出台相关办法,动员全社会力量认种认养城镇树木、提供技术服务、认建认管或出资捐建小微绿地、“口袋公园”、绿色驿站等,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园林公益事业探索“互联网+”树木认养新模式,开展最美“口袋公园”、最美林荫道、最美绿道、最美驿站评选,提高公众的参与感。

六、 科学编制绿化相关规划各市县要在国土空间规划批复后一年内完成城镇绿地系统规划修编,由上一级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审查后,依规报批和公布,有序组织实施,并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衔接,符合“上图入库”的要求严格绿线管制,严禁随意更改或调整,绿线永久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统筹城乡区域绿化发展,推进城镇内外绿地连接贯通,实现“城在园中、城绿相融”的城镇格局科学确定绿地结构体系,强化绿地布局均衡性、完整性、连续性坚持新城以绿为底、做好“公园+”,旧城留白增绿、做好“+公园”坚持绿色空间横向增长和竖向拓展相结合,构建城乡一体、功能完善、分布均衡的城镇绿地系统七、 统筹“蓝绿”生态网强化“蓝绿”统筹融合,以林荫道、绿道、滨水蓝道串联整合各类绿地、湿地、林地、自然保护地,形成“蓝绿”生态网络因地制宜梳理贯通城镇河湖水系,因势利导改造硬质渠化河道;恢复生态驳岸和自然岸线,以绿廊护蓝脉,提升水体循环自净力;突出亲水功能,营造多样性生物生存环境加快建成区内组团之间净宽度不小于100米且连续贯通的生态廊道建设,加强防护绿地建设,防护林带要以混交乔木林为主,发挥园林植物净污防噪功能,营造高大乔木夹岸的滨河景观。

八、 严格保护绿化成果在城镇建设中要妥善保护原有绿地,永久占用公共绿地的,需按照不少于所占面积的原则就近规划补偿绿化用地,实现区域占补平衡,费用由申请单位承担建立城市公园名录和树木数据库,落实管护责任,提高管养能力,坚决纠正“重建轻管、只建不管”现象坚持“避让古树名木、大树”原则,严禁擅自砍伐、移植、强修剪园林树木坚持按国家规范规划,合理布置各种管线位置,严禁因道路宽度不足而挤占绿地,严禁随意砍伐移植行道树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古树后备资源,对濒危古树名木及时抢救复壮保护旧城原有规模化、特色化绿地和大树,尊重群众的城市情感参考资料:《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城镇园林绿化水平的意见》。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