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 (1)

guoc****an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7.19KB
约7页
文档ID:169959038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 (1)_第1页
1/7

《克与千克》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与千克》的 第一课时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学生在 日常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轻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些经验是学生建立质量概念的重 要基础本课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达到能用数学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发展 学生的数学思维并能体验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 念作指导,我预设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悟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 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能力目标: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 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 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克与千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进位关系,掌握 1 千克 =1000 克教学难点是使每个学生真正能够感受 1 千克、1 克的实际质量,并能解决生 活中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1.教师的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还是好动、 好玩、好奇心强 ,根据这一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充分的给学生提供 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喜欢、 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2.学生的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 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 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盒、每人一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盐、课前学生调 查常见的物品的质量、课前称自己的体重三、说教学过程考虑到学生的现实知识状况及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的开始我先以激趣谈话引入:同学们喜欢跑步吗?如果今天我们来举行一场比 赛,让你们背上一样东西跑,一桶油和一袋盐,任选一样,你选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要想准确描述物体的轻与重,就必须学习 一些质量单位。

引出课题)课前让学生已调查了常见德表示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让 学生说一说你知道的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吗?学生会说克、千克、斤、公斤、两 等,以此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常见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板书课题)同 时介绍克和千克的字母表示形式这样的设计突出了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学有价值的数学同时激趣 谈话的形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便以一种愉悦的状态投入到本节 课的学习之中二)注重应用,探究新知1、组建克的概念① 感受 1 克质量1 克有多重呢?(课件展示:1 个 2 分的硬币约重 1 克),然后通过通过称量说明一 个2分硬币的重量就是1克在学生知道了一个 2 分硬币重 1 克后让每个学生把一个2 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轻轻的抛一抛,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再让学 生把感受上升为语言描述出来,这时很多同学会说:1克感觉很轻;好像没感觉一样; 放在手上一点也不累等等然后让学生以 2 分硬币作为标准,找一找自己的学具盒中重 1 克的物品学生会说: 一个药片、2 个蚕豆、一粒扣子等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象大约重 1 克的物品还有很多,再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 活重哪些物品重 1 克?学生通过想象会说:一小块橡皮、两粒黄豆、一粒花生米、1个 小发卡等等。

这样的设计是通过介绍、查找、掂量、推算、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逐步建立 1 克的 质量概念,从而突破了第一个教学重点:对 1 克的认识②感受几克质量为学生在桌面上准备了一些不同的物品,如一小袋瓜子,一块巧克力,一袋饼干, 要求学生不进行测量,对比一个 2 分硬币的重量,估一估他们的重量,看谁估的准,当 学生准确说出一块巧克力重 5 克时,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会说是以 2 分硬币作 为标准,估出来的,一小袋瓜子重 10 克,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会说是从外包装袋上 看到的这样通过掂一掂,估一估,先看再估,逐步修正对几克的感觉,建立几克的概 念2、组建千克的概念刚才我们认识了克这个质量单位,它是表示比较轻的物品,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重 的物品还有很多,从而引出千克这个质量单位那么到底多少是 1 千克呢?① 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掂一掂 1 袋 500 克食盐的重量,然后在把同样的另一袋一同 放在手上掂一掂,说明两袋 500 克的食盐加在一起就是 1000 克,也就是 1 千克,这样 就很自然的沟通了克与千克的内在联系板书 1 千克=1000 克)然后让每个同学再轮 流提一提、抱一抱、掂一掂1千克重的沙包,让学生体验 1 千克有多重,再掂一掂一个 2分硬币,同时把1克与1千克的重量放在手上,体现“克”与“千克”的质量区别。

在掂中、比较中体会1千克的轻重掂过了1千克的物品,让学生描述1千克的重量, 学生会说:重得多,感觉有点沉①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 1 千克重的物品有哪些,比如 1 千克苹果、食盐等 学生会说 1 千克的苹果大点的有 4 个,稍小点的有 5 个,小的有 6 个再提问,1 千克 的盐有几袋呢?有两袋,你们都是怎么知道的?有的是通过称量,有的会说是从外包装 上看到的,一袋是 500 克,两袋加在一起就是 1000 克了② 这样的设计通过学生自己去掂、对比掂、说感受、去称量,把抽象的概念具体 化,建立了 1 千克的质量概念,突破了第二个教学重点:对 1 千克的认识③ 在学生感受了 1 千克的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再去感受几千克的质量,你能估计 一下你的书包有多重吗?提一提椅子估测它的重量,之后教师告诉学生准确的质量,一 把椅子重 4 千克再让学生汇报自己课前称得的自己的体重最后教师小结,千克这个 质量单位是表示比较中的物体,如人的体重,一袋大米的重量,这些都用千克这个质量 单位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在学生已建立了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后,按知识由浅入深安排了 5 个练习 1.你会用克与千克做单位吗?(书上第 89 页第四题。

1) 一个梨子重 150( )2) 一个南瓜重 4( )3) 一个小排球重 450( )4) 一袋方便面重 100( )2、判断题:(1) 一支笔重 15 克2) 一块橡皮重 20 千克3) 一个书包约重 3 千克4) 一担玉米重 50 克5) 一个馒头重 100 千克3、 书上第 89 页第 5 题填>、<或=)4、 书上第 90 页第 8 题5、 1 千克棉花与 1 千克铁比较,哪个重一些?(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 感受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很容易认为生活当中铁比棉花重,为了让学生对质量单位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设计了拓展思维的训练四)、全课总结:通过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加深对克和千克概念的认 识,形成知识的系统性最后我要说一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直观地展示出教学内容,让学生一目 了然,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综观整堂课,以下几点贯穿于整堂课中:1、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力求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又回归于生 活的思想2、 面向全体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全过程3、 重在体验,课堂当中我突破教材的框架,减轻用秤测量的份量,重点让学生来 感受,并且是有目的地感受。

因为日常生活中不会随时有测量工具有手上,因此帮助学生准确建立一些重量的参 照标准,如自己的体重、书包的重量等作为日常估重的依据发展他们合理估算的能 力,显得由为重要总之,我在本节课设计上尽量遵循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教育新理念,为学 生的自主、独立、合作、个性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机会在本课教 学的设计中难免会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敬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出。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