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提高班日常训练

沈***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4KB
约7页
文档ID:136754504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提高班日常训练_第1页
1/7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提高班日常训练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楚人有鬻①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②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③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④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释)①鬻(yù):卖②陷:刺破③或:有的人④弗: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吾矛之利   ____________(2)其人弗能应也   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____”的句子[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_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2.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读书有三到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解释带线的词语  余尝谓:______________   漫浪诵读:______________  既不专一:______________  心到最急:______________2.“读书有三到”,即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

用文中句子回答)3.“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句话是一句_______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古文阅读古人谈读书(节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选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3]本文告诉我们读书一要有志气(志向):二要有________,三要有________,这三方面是缺一不可的[4]读懂文言文,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A.借助注释 B.联系上下文 C.使用工具书 D.以上都是[5]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短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4.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欧阳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dí)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时期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②孤:幼年丧父③荻:芦苇秆④闾里:乡里⑤士人:读书人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①衡:西汉经学家②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③穿壁:在墙上打洞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大姓:富户,大户人家⑥佣作:被雇佣劳作⑦偿:酬报⑧资给:资助⑨遂:终于⑩大学:有学识的人[1]比较阅读两则故事,填写下表人物内容欧阳修匡衡家境________勤学而无烛读书遇到的困难________邻居有烛而不逮解决无书可读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成就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B.国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C.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1)欧阳修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2)《凿壁偷光》中主人借书给匡衡是因为匡衡无偿当他的雇工,他很感动3)两则故事都告诉我们条件再艰苦也不能成为读书的障碍,只要肯下功夫,必有所成4)“以获画地”与“以书映光”中的“以”都是“用,把”的意思[4]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人物苦学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鹬(yù)蚌相争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战国策》)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蚌方出曝(    )A.bào    B.pù(2)强秦之为渔夫也 (    )A.wéi   B.wèi(3)两者不肯相舍(    )A.shě B.shè2.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句中的“雨”作动词用,是下雨的意思  )(2)“渔者得而并禽之”句中的“禽”同“擒”,是捕捉、抓住的意思。

 )(3)“以弊大众”中的“弊”意思是问题、毛病   )(4)“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句中的“恐”意思为害怕、恐慌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1)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2)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4.结合短文内容,仿句填写例:鹬蚌相争,渔翁并擒相_______,________并________5.苏代对赵惠王讲“鹬蚌相争”的故事,目的是什么?这样讲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阅读与理解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下列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雨墙坏 雨:下雨 B.其邻人之父亦云 父:父亲C.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丢失 D.其家甚智其子 甚:很,十分[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毁坏了墙B.暮而果大亡其财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C.不筑,必将有盗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盗贼进来D.其家甚智其子翻译:他家的那个孩子十分聪明[4]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7.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如你是楚人,你会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学了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你用“自相矛盾”造句8. 精读细品(先用“/”画出文言文的节奏,再说说全文的意思)。

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9. 课内阅读自相矛盾楚(chǔ  chǒu)人有鬻盾与矛者,誉(yū  yù)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wú  wǔ)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fū  f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___”[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 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于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假如你是楚人,你该怎样推销你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学了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课外类文阅读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1)“卜算子·咏梅”中____________是词牌名,____________是题目。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中的“她”指__________,赞颂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11. 文言短篇阅读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1]根据这段文字所形成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示该成语寓意的句子[3]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句中“其”指什么1)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2)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 )(3)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4)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写在下面横线上12.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崔是夫子家禽[1]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文中的“家”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2)文中的“夫子”是指年老的人3)这则文言文是围绕“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来写的。

4)这则文言文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特点[2]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B.孩子与孔君平针锋相对,生硬的态度让孔君平哑口无言C.孩子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D.孩子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13. 古文阅读短文(一)晏子使楚晏子将①使楚楚王闻②之,谓左右③曰:“晏婴,齐之习辞者④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⑤?”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⑥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⑦?’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⑧晏子酒酒酣⑨,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⑩,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注释)①将:将要 ②闻:听说 ③左右:身边的人④习辞者:善于辞令(很会说话)的人⑤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⑥缚:捆绑。

⑦坐:犯罪⑧赐:赏赐,给予⑨酒酣: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⑩枳:一种灌木类植物,果实小而苦,也叫枸橘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然,这样得无:莫非 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短文(二)晏子使楚(节选)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了。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1]我读完上面两篇短文共用了_____分钟,我了解到文段(一)《晏子使楚》是_______文,我一眼看到文段(二)《晏子使楚》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2]对比阅读两篇短文,我发现短文(一)和短文(二)讲到了相同的内容:楚王当着晏子的面_________在短文(一)中晏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类比,不卑不亢,既保全了楚王的面子,又维护了国家尊严短文(二)中“_____________”这句话和短文(一)中的类比意思一样[3]读完两篇短文,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阴险狡诈 B.能言善辩 C.勇敢大胆 D.不畏强权14. 课内阅读我最棒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吾盾之坚(_____) 吾矛之利(______) 或曰(______) 弗能应也(______)[2]那个人采用了什么办法让楚人哑口无言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15. 轻松阅读快车徐孺(   )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yé)?”徐曰:“不然譬(   )如人眼中有瞳(   )子,无此必不明1.给短文中的加点字注音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孺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语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 7。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