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L-F-QAD-210 REV:0希尔精密塑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程序修订履历版本日期修订内容修订者部门品保人事采购营业物流模具成型涂装水移印组装项目生管维修签名制定: 吴鲜艳职位: 体系日期:2015/7/8审核:职位:日期:批准:职位:日期:目的1. 本规定的制定旨在通过在工作场所中积极、合理地应用人体工程学的科学理论,不断改善工作环境,使其适合员工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实现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的目标适用范围2. 本部门所有部门,全体员工组织权责3.1 各部门IE负责文件的制定、修改和监督实施3.2 各部门IE负责组织人体工程学知识培训3.3 各部门负责本规定的贯彻实施定义4.1按照国际工效学会所下的定义,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
4.2研究内容早期的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人和工程机械的关系,即人机关系其内容有人体结构尺寸和功能尺寸,操作装置,控制盘的视觉显示,这就涉及到了心理学,人体解剖学和人体测量学等,继而研究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即人-环境关系,这有涉及到了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等至今,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内容并不统一适用表格序号表格名称表格编号12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调查及评价表本部门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汇总表HIL-F-EICC-012HIL-F-EICC-0135作业内容:5.1内容和改善方案(一)原则人体工程学重视以人为本,讲求一切为人服务;为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科学的方法;强调工作时在以人健康为主体的前提下考虑其他因素二)内容: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该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1肺部高度:指从地面到人的前臂与上臂接合处可弯曲部分的距离2挺直坐高:是指人挺直坐着时,座椅表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3构造尺寸:是指静态的人体尺寸,它是人体处于固定的标准状态下测量的4功能尺寸:是指动态的人体尺寸,是人在进行某种功能活动时肢体所能达到的空间范围。
他是动态的人体状态下测得是由关节的活动、转动所产生的角度与肢体的长度协调产生的范围尺寸,他对于解决许多带有空间范围、位置的问题是很有用5种族差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因地理环境、生活习惯、遗传特质的不同,人体尺寸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6百分位:百分位表示具有某一人体尺寸和小于该尺寸的人占统计对象总人数的百分比7 正态分布:大部分属于中间值,只有一小部分属于过大和过小的值,他们分布在范围的两端8身高:指人体直立、眼镜向前平视时从地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9正常坐高:是指人放松坐着时,从座椅表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10眼高(站立):是指人体直立、眼镜向前平视时从地面到内眼角的垂直距离11眼高:是指人的内眼角到座椅表面的垂直距离12肩高:是指两个三角肌外侧的最大水平距离13两肘宽:是指两肋屈曲、自然靠近身体、前臂平伸时两肋外侧面之间的水平距离14肘高:是指从座椅表面到肘部尖端的垂直距离15大腿厚度:是指从座椅表面到大腿与腹部交接处的大腿端部之间的垂直距离16膝盖高度:是指从地面到膝盖骨中点的垂直距离17膝腘高度:是指人挺直身体坐着时,从地面到膝盖背后(腿弯)的垂直距离测量时膝盖与髁骨垂直方向对正,赤裸的大腿地面与膝盖背面(腿弯)接触座椅表面18臀部-膝腿部长度:是由臀部最后面到小腿背面的水平距离19臀部-膝盖长度:是从臀部最后面到膝盖骨前面的水平距离20臀部-足尖长度:是从臀部最后面到脚趾尖端的水平距离21垂直手握高度:是指人站立、手握横杆、然后使横杆上升到不使人感到不舒服或拉得过紧的限度为止,此时从地面到横杆顶部的垂直距离22侧向手握距离:是指人直立、右手侧向平伸握住横杆。
一直伸展到没有感到不舒服或拉得过紧的位置,这时从人体中线到横杆外侧面的水平距离23向前手握距离:这个距离是指人肩膀靠背直立,手臂向前平伸,食指与拇指尖接粗,这时从背到拇指梢的水平距离24 肢体活动范围:肢体的活动空间实际上它也就是人在某种姿态下肢体所能触及的空间范围因为这一概念也常常被用来解决人们在工作各种作业环境的问题,所以也成为“作业域”25作业域:人们在工作各种作业环境中在某种姿态下肢体所能触及的空间范围26人体活动空间:现实生活中人们并非总是保持一种姿态不变,人们总是在变换着姿势,并且人体本身也随着活动的需要而移动位置,这种姿势的变换和人体移动所占用的空间构成了人体活动空间27姿态变换:姿态的变换集中于正立姿态与其他可能姿态之间的变幻,姿态的变换所占用的空间并不一定等于变换前的姿态和变换后的姿态占用空间的重叠5.2.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的识别和确认5.2.1 识别的范围:识别的范围涉及本部门员工进行研发、管理和生产活动的所有场所,包括所有相关的设施、设备、用具、防护措施等等5.2.2 识别的依据:应以人体工程学科学理论及本部门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并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和研究5.2.3 识别的周期:本部门每年统一组织一次识别活动。
5.2.4 识别和确认的人员:参加识别的确认的人员应为参加过本部门组织的人体工程学知识培训,并通过考核5.2.5 识别程序由各部门IE负责制订本部门《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调查及评价表》并将其分发给相应部门,各部门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识别人员在对本部门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后,编制部门《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调查及评价表》5.3 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评价与控制5.3.1 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评价的过程和方法:由各部门负责人按照直接判断与打分法的评价标准,对识别出的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进行评价将评价后的《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调查及评价表》上交各部门IE进行汇总,汇总后的《本部门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汇总表》经各部门IE主管核准后,进行人体工程学重要相关因素的汇总5.3.2 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的控制:5.3.2.1 对评价出的重要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各部门IE应会同相关部门负责人制定改善及保障措施,以确保该因素对工作效率及人体健康的有益性5.3.2.2 各部门在日常检查、监测与测量中,一旦发现人体工程学不利因素,应及时填写《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调查及评价表》,经各部门IE确认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5.4 人体工程学应用原则:人体工程学重视以人为本,讲求一切为人服务;为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科学的方法;强调工作时在以人健康为主体的前提下考虑其他因素5.5人体工程学应用要求:本部门各级领导均应认真学习和掌握人体工程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发现和改进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使之更加符合员工的健康需求,同时挖掘更高的工作效能参考文件:无HIL-EICC-011生效日期:版本: 01页次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