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9三峡精讲与训练新人教版

树美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7.50KB
约10页
文档ID:158213890
八年级语文上册9三峡精讲与训练新人教版_第1页
1/10

八年级语文上册9三峡精讲与训练新人教版三 峡【要点同步精讲】基础知识补充1.补充字音阙(quē) 御(yù) 2. 通假字(1)略无阙处 (通“缺”,空缺)(2)哀转久绝 (通“啭”,婉转)3.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活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清波)(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急流)(4)每至晴初霜旦 (名词活用作动词,结霜)4.一词多义(1)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2)绝 哀转久绝 (消失) 沿溯阻绝 (不通)(3)属 属引凄异 (接连不断)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4)至 至于夏水襄陵 (表示另提一件事) 每至晴初霜旦 (到)4.作者简介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曾任安南将军、御史中尉等职,执法严格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有《水经注》传世《水经注》一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其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名注”课文精华巧学 问题一 作者在描写三峡之水的时候,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案:作者写三峡之水时,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日山涧之水文章是给江水作注,重点写水,而又以夏水最盛这样写来,抓住了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问题二 文章在写三峡的秋景的时候,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特点? 答案:抓住了三峡秋日最有代表性的事物——猿在“寒”“肃”的山涧中,响起凄凉怪异的猿啼,突出了悲寂、凄清的气氛与前面欢快明朗的气氛形成鲜明对照问题三 文章最后引用渔者歌作结,有什么作用?知识点拨: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答案:作者引用渔者歌作结,强调、渲染了三峡秋天的凄凉、悲愁氛围基础知识巩固】基础积累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④③① D. ③①④② 【整体类比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 松风阁记(节选)刘基 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①,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嵷②,潇洒而杜疏③故风之过之,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④,涤昏秽⑤,旷神怡情,恬淡寂寥⑥宜乎⑦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⑧也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枫飒走石潄⑨;稍大,别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方舟上人⑩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⑾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⑿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⒀,又何必濯颖水而以为高⒁,登首阳而以为清⒂也哉?【注释】①樛(jiū):弯曲向下②离奇:树根盘曲巃嵷(lónɡ zònɡ):高耸。

③扶疏:枝叶繁茂④黩(dú):忧⑤昏秽:黑暗的和肮脏的东西⑥寂寥:寂静⑦宜乎:怪不得⑧违:离开⑨石潄(lài):沙石上的急流⑩上人:和尚⑾洋洋:快意的样子⑿汩(ɡǔ):乱⒀永日:度过漫长的一天⒁高:品行高尚⒂清:品行纯洁[资料链接](1)颖水:河名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隐居在颖水附近并认为尧的这种话弄脏了他的耳朵,就跑到颖水边上去洗耳朵2)首阳:山名相传伯夷、叔齐在周武王灭殷以后,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乙] 南轩松李白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①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注释】①绵幂(mì):延绵覆盖2.解释文中加点宇词的意思1)方舟上人为阁其下 (2)予尝过而止之 (3)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 (4)柯叶自绵幂 3.请用三个“/”给[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4.翻译[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其心5.[甲]文中的“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一句,使我们联想到一个有类似意思的成语。

请写出这个成语: 6.在[甲]文中,作者通过对松风阁的环境描写,表达了融入自然、追求宁静生活但并不消极避世的意愿请从[甲]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并不消极避世的两个句子7.请找出律诗《南轩松》中押韵的字8.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对[乙]诗中“色染秋烟碧”一句的理解9.[甲][乙]两则材料都写到了松,但写作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概括出其不同之处10.《南轩松》中的诗句“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其内容与意境与我们学过的杜甫《望岳》诗中的哪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写出这两句诗三峡1. C2. (1)建造 (2)曾经 (3)距离 (4)树木的枝干(或树枝)3.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4.观赏松可以使我眼睛舒服,聆听松可以使我耳朵舒服,没有外来的事物扰乱心境点拨:关键字“观”、“适”、“外物”字意及语句通顺流畅即可5.流连忘返6.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7.幂、夕、碧、尺8.松树茂密翠绿的枝叶,似乎将周围的空气都染绿了似的其中—个“染”字用得妙,将景物着上了宜人的色彩9.《松风阁记》侧重写松风或松涛的声音;《南轩松)侧重写松树的茂盛或苍翠。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附:参考译文因为松这种植物,本干挺拔枝柯纠绕,叶子纤细而修长,奇特而葱茏,舒展而茂盛,交错而精巧,所以风吹过它的时候,不滞塞不激汤,流顺通畅,具有自然的和谐,故以听了可以消除烦恼忧虑,洗净昏沉污浊,使人精神旷达心情愉快,舒和澹泊,宁静安闲,自由自在在天地间生活,跟大自然相往来难怪爱好山林的高士,喜欢松而不能离弃它了金鸡峰上有三棵松,不知有几百年了,微风轻吹,声音如幽静的泉水淙淙地流过石滩,风稍大,就像演奏典雅的古乐那大风来的时候,就像翻扬的波涛,又像击鼓一样,低沉而有节奏方舟上人在金鸡峰下建造了一座楼阁,取名为松风阁,我曾到访而住在那儿,舒畅得意的像要长住下来而忘了回去因为此阁虽在山林之中,可是离人境不远夏天不太炎热,冬天不太寒冷,观赏松可以使我眼睛舒服,聆听松可以使我耳朵舒服,慢步徘徊从容地游览自由自在地徜徉其中,没有外来的事物扰乱心境使人欢喜快乐,使人愿意终日如此,又何必一定要像许由那样到颍水边洗耳才算高洁,像伯夷、叔齐那样爬上首阳山不食周粟才清廉呢?10。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