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从化市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答案语 文 题 号分值 参 考 答 案第一部分34分一19分13CA.阻遏(è);B.衣襟(jīn);D. 佛教(fó)23DA. 慰藉 吹毛求疵;B. 荣膺 一泻千里;C.沉湎 恻隐之心33C(“栩栩如生”应改为“惟妙惟肖”) 43B(加“不”造成意思相反,不合逻辑应在句子最后加“的决定”,缺宾语54B64书名+人名1分,故事情节+成语或名言1分例:(1)《三国演义》中,骁勇善战的关羽,杯酒未凉的功夫就斩了华雄,令众人刮目相看,称赞不已2)《西游记》中,有着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却惹怒了顽固不化的唐僧注:同一书名不同情节也可以给分)二15分7107、(1)B、E(2)①甲光向日金鳞开②毅魄归来日③玉垒浮云变古今④窈窕淑女⑤雪暗凋旗画⑥赢得生前身后名(3)①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或“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②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85⑴蔽:受蒙蔽⑵反:通“返”⑶……的地方⑷美:认为……美⑸安:怎么第二部分56分三16分93B103C114⑴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虚报,必定按照实情(向神灵禀报)⑵第一次击鼓可以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会减弱,第三次击鼓勇气就用尽了。
126(1)干戈:指战争(“武器”也可)(1分);吊影:对影自怜,指因没有亲友陪伴而孤单孤单、孤苦伶仃”之意即可给1分如孤单、孤苦、无亲友陪伴、对影自怜等)(2)同:都是巧借明月寄托对远隔千里的兄弟的挂念(2分)(有“借月”之意给1分,有“思亲”之意1分);异:“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表达的是与兄弟无法团聚的伤感悲”“悲伤之意可给1分)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是对远隔千里的兄弟的美好祝愿(”喜“”乐观“”豁达“之意可给1分)四40分133D(第①段:……疾病将终结人类的流言开始散播开来143B(A.与原文相比,少了“几乎” C.第④段“直到最后一种病菌……超级病菌就诞生了”D.第⑤段举例子的作用是说明了超级病菌的致病性一般这个特点153C“认为读书可以摆脱俗气,使人优雅”是林语堂的观点而非黄谷山的观点167(1)"隐身"表面上是指把自己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看见;(1分,含”隐藏,不让看见“之意即可给分)这里指读书时不需考虑作者或书中人物的感受,自己可以随意翻阅含”不用与作者见面“之意即可给分,或摘抄原文语句:”要参见钦佩的老师……和他对质“也可给分2).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也对)。
1分)杨绛的例子是正面的,古人今人的例子是反面的,通过正反对比,表明自己的观点3分,正面例子1分,反面例子1分,对比1分例如:①举了杨绛的例子(1分)和古人今人的例子(1分)作对比(1分)论证了读书时风雅乐事的观点②“举了杨绛和古人今人的例子证明观点”2分)174①妻子和儿子的情况;②自己供职和官位情况;③获奖和薪金情况;④工作之余的赚钱情况⑤升职情况一个信息点1分,可以不分点作答,有以上4个信息点可给满分4分)188(1)瘦子的个性特点:(1)真诚、念旧;(2)虚荣、喜欢炫耀;(3)卑躬屈节,奉承阿谀,庸俗2分,有2点即可得2分 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2分,有2点即可得2分2) 第一个句子表现了瘦子见到老同学时的激动、兴奋、炫耀之情;(2分)第二个句子表现了瘦子对高官的敬畏与奉承,话说诚惶诚恐,无话找话的心情2分)196①“ 胖子刚在火车站上吃过饭,嘴唇上粘着油而发亮,就跟熟透的樱桃一样他身上冒出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 ”可以看出胖子生活的优越身份的不一般② 通过瘦子之口描述胖子的形貌穿戴:“你还是从前那样的美男子 ! 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么讲究穿戴 ! ”这也隐隐约约暗示了胖子的地位和身份不简单。
3 分) ③ “胖子”在那个时代,高官和财主的体形多肥胖 答对 ① 和 ②各给 3 分 找到句子2分,分析1分) ;答对③ 给 1 分全答对给 6 分204答案:文章主要讽刺的对象是瘦子,(1分)原因是:①开始与老同学见面时,他重视友情,热情大方,但当听到胖子得意洋洋宣布“已经做到三品文官……有两枚星章了”,他就变得奉承阿谀,卑躬屈膝了②文章通过瘦子前后的态度变化,折射出当时畸形的社会形态:官场上不平等的人际现状;鞭挞了人性丑恶的一面答对其中一点得2分,两点都答出得3任答讽刺胖子不得分212C22题:作文分项分等评分表项目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内容(25分)25—2120—1615—1110—0l 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情感真挚l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情感真实l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情感基本真实l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情感不真实语言(25分)25—2120—1615—1110—0语言准确、流畅、生动语言准确、通顺语言基本通顺语言不通顺,语病多结构(6分)654—32—0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晰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晰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晰文面(4分)4321—0卷面整洁、字体工整卷面较整洁、字体端正卷面基本整洁、字体清楚卷面不整洁、字迹难辨使用说明: 1.关于字数等(1)文章没有题目,扣2分;改变题目,扣1分。
只有题目没有内容的1分,改变题目的0 分2)抄前面的阅读文章的只给题目分,1分改编前面的阅读文章的5分之内评分3)字数不足者,按照以下几种情况处理:①300字以上的作文按照评分标准分项打分,少50字扣1分,在给分板的扣分项目里进行;②300字以下的在20分里打分,不再扣字数分;300-400字之间的作文可以按照①或者②的标准进行,阅卷老师灵活掌握;③100-200字,总分不超过15分;不足100字,总分不超过10分,均不再分项评分4)若出现学校或考生真实姓名的文章,如果能够确定,扣作文总分的30%.(5)全文抄袭者,经核实,最高分不超过10分;2.关于“内容”对文章“内容”的评分,必须从“题意、中心、内容、情感”四个方面综合考虑,不能只从“切合、符合、基本符合、偏离”单方面评判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中心、内容和感情三项中有一项突出者可评为一等卷3.关于“语言” 一般情况下,语言项等级与内容项等级相当但若语言特别好,可上升一个等级评分,但不可以给该等级上等分数;若语言相对较差,可下降一个等级评分不跨档评分对语言的评判,应结合文体的语言要求综合给分4.关于“结构” 文章字数已够,但文章没有结尾,可在三等评分。
5.关于“文体”文体没有优劣之分,考生写记叙文、议论文、夹叙夹议文均可,但必须符合该文体的文体特征,要求文体特征鲜明6.关于“文面” 错别字1-2个可在一等评分,3-5个可在二等评分,6-9个可在三等评分;10个错别字1分,10个以上,文面为0分错别字不重复计算文面看起来清楚舒服一般不扣分7(1)基准分为42分,在此基础上根据评分类别进行评定但切忌将平均定为42分后就在此范围上下几分浮动要敢于打高分甚至满分一类卷在5—10%,满分作文由作文阅卷组长复核2)严格控制四类卷的评分 作文评改及作文教学特别说明 A.在语言(25分)上我们一直都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一方面是反对那些为了语言而语言、不着边际的堆砌语言、漫游于主题之外的无病呻吟的语言、空洞无物不知所云的语言;另一方面是反对那种为了所谓的结构形式创新而写一个不知所云的题记、几个莫名其妙的小标题、或完全与主题内容不搭配的其他所谓形式上的创新;如果在围绕主题内容情况下的内容充实新颖,语言生动优美、饱含感情,恰到好处的运用作文的多种结构形式来布局是我们应该要鼓励和弘扬的,不应在此问题上矫枉过正,一见到有小标题、题记的文章就一棍子打死。
B.写作的内容(25分)要求充实,也就是如果是写议论文的话材料要能联系古今中外的典型人物事例,并结合社会现实和作者和自身体验,论据翔实典型,论证思路清晰;如果是写记叙文,要求有生活的真实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真事,抒真情,情感率真,感悟人生哲理,以情动人,以理化人平时的作文教学我们要教会学生定好记叙文和议论文这两大文体现在还有一种作文可以把它归为“议论抒情类散文”,写这类文章需要有很深的文学底蕴,要求作者立意准确,旁征博引,语言凝练,点、扣题意识强,但这种文章弄不好就会成为“四不象”我们不鼓励学生写纯抒情散文,因为这种文章往往追求语言的华美而空洞无物,段与段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文章东扯西拉,而我们的评分标准中的“语言”即使全拿也只占25分,另一大头“内容”25分将颗粒无收!作文内容是写现实生活的真情实感(实)还是引经据典(虚),只要是符合主题需要,从任何角度写作都可以,我们应一视同仁,不应太过强调某一方面C.我们所说的结构(6分)主要是指结构要完整,有头有尾 如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运用多种叙述顺序(除了顺叙,还能运用倒叙、插叙、补叙等多种叙述方式),能一波三折,会作铺垫、设悬念,会首尾照应当然更好。
这里提供一下作文结构的几个规律,供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参考:①结构模式化:不仅能节约时间,而且能保证文章质量临时安排行文结构,难免百密一疏,平时的作文训练就要渗透,要求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结构形式 ②段落精短化:阅卷者容易在极短时间里把握大意,及时发现亮点,动不动一段就是三四百字,阅卷老师会眼晕的③段首精辟化:段首句是阅卷老师容易注意的地方,各段段首句写好了,一篇文章的脉络往往就清楚了④跌宕起伏处标志化:固定语句反复表述,割分为独立小段或设置过渡段⑤精彩之处独立化:引起阅卷者的注意,一俊遮百丑⑥首尾呼应常规化:文章结构呈现出完整之势,平时要求学生即使考试时时间再紧也要结尾⑦作文内容改编化:考场作文时间短,要想在考场上重新构思一篇全新的高质量的作文是不太可能的,我们的考场作文应该是学生平时作文的巧妙改编后的运用,其实作文很多是可以套用的⑧作文训练专题化:这里的专题化一方面指作文技巧训练的专题化,一方面指作文内容的专题化,平时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训练时应涵盖作文内容的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