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后活页作业(含解析) 苏教版必修1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僇人(lù) 榛莽(zhēn) 恒惴栗(zhuì) 施施而行(shī)B.攒蹙(cuán) 衽席(rèn) 岈然(xiā) 箕踞而遨(qí)C.遁隐(dùn) 颢气(hào) 若垤若穴(dié) 宝藏(zànɡ D.引觞(shānɡ) 茅筏(fá) 斫榛莽(zhuó) 色厉内荏(rèn)【解析】 A.“施”读少yí;B.“箕”读jī;D.“荏”读rěn答案】 C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B.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D.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解析】 A.“谬”同“戮”;C.“趣”同“趋”;D.“尊”同“樽”答案】 B 3.下列句中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到则披草而坐 醉则更相枕以卧B.岈然洼然 苍然暮色C.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穷山之高而止D.则凡数州之土壤 其高下之势【解析】 C.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不译。
A.则:副词,就B.然:助词,……的样子D.之:结构助词,的答案】 C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B.游于是乎始C.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D.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解析】 A.凡是:古义,两个词,凡,所有,总共;是,指示代词,这B.于是:古义,从此C.累积:古义,层层堆叠、重叠 D.特立:古今义均为“独特卓立”,如成语“特立独行”答案】 D5.把文段后的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每一处横线上只填一句,且只填序号)中国名人的泰山情结肇始于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对后世名人文士产生了巨大影响和示范作用,________曹植宣称“我本泰山人”,“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________李白狂吟“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________杜甫高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________苏轼、苏辙兄弟以未登泰山为憾:“恨君不上东封顶,夜看金轮出九幽”自称“诗人爱山爱彻骨”的元好问,登泰山时,“山灵见光怪,似喜诗人来”,________①把泰山看做精神寄托与生命归宿②与泰山有着高度的心灵契合③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鼓舞④创造了奇丽壮美的神奇意境,体现了纵横天地的放逸精神⑤沿袭成为积淀深厚的文化心理,蔓延成为流传久远的文化风气,演变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一大景观【解析】 这是一道嵌入式衔接题。
对语言连贯的考查,要考虑八个基本点:话题的同一性、行文的照应性、格式的一致性、分承的对应性、风格的趋同性、事理的逻辑性、音节的和谐性等此题排序的原则较为简单,那就是根据横线之前诗句的意境及蕴涵的情感来确定后面的排序答案】 ⑤①④③②6.下面一段话是写黄山的试用平实的语言概要表述这段话的信息要点不超过35个字)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丽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们,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答案】 (黄山)位于皖南,面积千余平方公里,因火山喷发而成,多为花岗岩山峰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小石城山记 □ 柳宗元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俪之形;其旁,出堡坞,有洞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7.下列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B.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用弓发射到远处的兵器)C.其上,为睥睨梁俪之形 (城上锯齿形的有孔的小墙)D.有积石横当其垠 (边际)【解析】 箭:小竹子答案】 B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一少北而东 故楚乏南少人而多石B.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隆特C.有洞若门焉 青麻头伏焉D.其一西出 则或咎其欲出者【解析】 B.均为连词,表转折A.稍稍(偏)/与“多”相对;C语气助词/兼词,在那里;D.其中/那个答案】 B9.下面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叙事写景,后半部分议论、抒情B.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述和议论,把自己怀才不遇、被贬在外的愤懑表现了出来C.作者描写了小石城山奇妙优美的山水景色,并且感叹这样奇妙优美的山水景色却被弃置在偏远的地方,“不得一售其伎”D.文中“造物者”“神者”皆是指创造万物、有灵的上帝,作者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排解的矛盾问题拿来向上帝询问,不免带有一些颓废消极的感情色彩。
解析】 D.错在“不免带有一些颓废消极的感情色彩”答案】 D10.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上,为睥睨梁俪之形;其旁,出堡坞,有洞若门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它的上面,构成垛墙望楼的形状;它的旁边,耸出一座天然的城堡,还有像城门似的一个洞穴2)经历了千百年而不能向人们展示它的美妙景致,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啊参考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洞像门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人工特意布置的唉!我怀疑上苍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上苍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稠密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上苍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上苍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上苍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游东山记 □ (明)杨士奇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
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
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选自《东里集》,有删节)【注】 ①丘:坟墓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延余两人坐 延:邀请B. 降跽谢过 谢:感谢C.过立恭宿别 过:拜访D.而乐无加乎此 加:超过【解析】 B.“谢”应该是“认错、道歉”的意思本题所考查的四个实词中的“谢”、“过”是老大纲规定的120个词语中的答案】 B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C. D.【解析】 C组的两个“其”都是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A项中的“而”是连词,第一个表示承接关系,第二个表示修饰关系B项中“焉”,第一个是代词,作宾语,相当于“之”,那里;第二个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D项中的“与”,第一个是介词,和;第二个是连词,和。
这个选项值得推敲答案】 C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解析】 “是游宜有记”的意思是“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再者一直未能写成,不仅仅是事务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答案】 C 1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今年文言翻译选取三个句子,应该说难度更低。
第(1)句中的关键字是“识”、“无用”和“怀”,分别是“知道、懂得、明白”、“不需要”(本人认为译为“没有用处”也可),“怀藏、怀揣”(如“怀其璧,从径道亡”)第(2)句关键词为“窍”、“作”,分别是“凿孔”(本人以为“挖孔、钻孔”更贴切)、“发出”第(3)句的关键词是“揖”、“奈何”、“与”,分别是“拱手行礼”、“为什么”、“给”本人感觉答案的翻译不够贴切,不如译为“先生为什么不肯送我一首诗呢?”【答案】 (1)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2)立恭折断一根竹子,凿出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3)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给我诗呢?”杨士奇(1365~1444年)名寓,明代泰和(今属江西)人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同为朝中重臣,是当时文学流派“台阁体”的代表人物朝廷诏令、奏议多出其手,文风平正纡徐,典雅工丽,于“三杨”中最为著称《游东山记》名为游记,却由写人开篇,以抒情结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并非东山一带宜人的景色,而是那些各具特色的人物情态:隐溪的持重,立恭的儒雅,千户的豪爽,道士的憨态,以及着墨不多的无名老者,无不呼之欲出,如在眼前。
作者看重蒋氏父子的交往和陶醉于东山之游,正是因为那种古朴淳厚的人际往来与宁和幽远的田野之趣而所有这些都以一种“极平 不费力”的笔调淡淡写来,却叫人回味无穷,这正是杨士奇学欧阳修散文风格的成功之处东山”在湖北武昌东面参考译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儿子立恭会写诗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青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
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举起酒葫芦斟酒,传递酒杯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与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带着一位道士一起来于是我们和他们一起喝酒道士拿出一帧《太乙真人图》请我们题诗我题写了一首五言古诗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饶,引得众人捧腹大笑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立恭也折断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隐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何不肯为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不久,太阳西下,距离西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
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溘然长逝我痛哭哀悼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没想到那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如约前往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但是想到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逗留期给送立恭东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记15.论坛留言是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很多中学生都参与其中论坛留言主要是对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或焦点新闻人物发表自己的随感请你为下列文字写一条不超过80字的感言中国文物学会长城研究会会长成大林在谈到长城保护问题时,认为“应该将当地老百姓的利益与长城捆绑起来,引导他们,让长城成为老百姓的经济来源,这样他们自然就会去保护这棵‘摇钱树’,而不是破坏新浪网10月24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拟写感言,实际上是对这一观点持同意或反对意见的理由的阐述。
若同意“将长城保护与当地老百姓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这一观点,就要阐述将这二者结合的好处;若持反对意见,就要谈及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人们对古文物造成的破坏,以及如何真正来保护文物谈反对意见切忌一棍子打死的毛病答案】 示例一:长城的保护不能停留于经济利益的低层面上,功利性的劝说只会导致功利性的“保护”树立对长城的自豪感,加强责任感,严格按法律保护,强化监督,才是保护长城的大道示例二:将长城保护与当地老百姓经济利益挂钩,能将责、权、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能使保护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