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下列各项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找出恰当的选项,并将其代码填在相应的括 号内,多选、错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案例一:这样的老师谓真老师,他带的一个55人的班,37人考进清华、北大,10人进入剑桥大学、耶鲁大学、 牛津大学等世界名校并获全额奖学金,其他考入复旦、南开等大学不仅如此,校足球冠军、校运动会总冠 军、校网页设计大赛总冠军等6项文体冠军,都被这个班夺走;音乐才子、辩论高手、电脑奇才、跆拳道高 手在这个班比比皆是他也是一名相当成功的父亲,他的女儿也以优异成绩被北大录取1. 在该案例中,为什么说“这样的老师谓真老师”()A. 能把学生送进国内外名校B. 能使班级在一些重要赛事上获得冠军C. 能培养出音乐才子、辩论高手、电脑奇才、跆拳道高手D. 能使班级在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绩2.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A.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B. 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C. 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D. 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3. 该案例反映的教育理念是()A.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B. 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C. 实施素质教育就会影响升学率D.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 素质教育的三要义是()A. 面向全体学生B. 全面提高C. 整体推进D. 主动发展5. 该案例也说明,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是()A. 全面性B. 主体性C. 全体性D. 发展性案例二:2 岁,在香港办画展; 4 岁叱咤纽约赚了百万; 7 岁成了国际天才抽象派画家。
澳大利亚的 Aelita 被称是 “世界十大神童”、“毕加索转世”,上过《纽约时报》BBC和ABC……大师们看到Aelita的作品时,都不约而同想到了天才毕加索,当他们表示想要教Aelita创作时,Aelita 却拒绝了我不想复制任何人的作品,我只想成为我自己我的灵感来自于太空、宇宙、银河我喜欢仰望天空,爱看自然纪录片,有时我会央求妈妈带我到附 近的森林里去观察蝴蝶,毛毛虫和甲虫,我觉得自然界很神奇对于天赋极佳的Aelita,妈妈没有刻意去引导,而是让Aelita自己去尝试两年的时间里,她凭着自 己的直觉,高产出了两百多幅作品„„有些人猜测,高产的 Aelita 性格一定很孤僻,而事实上, Aelita 特别活泼,喜欢和朋友待在一起,也 喜欢弹钢琴和小提琴,芭蕾,艺术体操,唱歌打鼓父母也曾打算送她去上幼儿园,谁知她哭着一遍遍喊,“我要画,我要画!”对她来说,画画就像呼吸一 样,是要陪伴一辈子的事情然后 Aelita 就一直沒上幼儿园,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父母也没有送他去学校,而是分工在家教她不 同的学科Aelita抗拒上学,她一再强调“我不需要老師!”这姑娘是神童吧!”每次 Aelita 听到这样的评价,都会反驳道“我不喜欢这个词,我就是我自己, Aelita”。
电视主持人问她“你长大后,想当什么? ”,她竟然说“毛毛虫!”曾经,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 尔也是这样回答的1. 该案例要求学校()A. 应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B. 要实施创客教育C. 要重视神童的培养D. 要实施自然教育2. 该案例所体现的是一种()A. 前制度化教育B. 非制度化教育C. 非正规教育D. 非正式教育3. 该案例反映的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A. 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B. 教育子女需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C. 要培养孩子从小有赚钱意识D. 家长双方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4. “我不想复制任何人的作品,我只想成为我自己这句话要求()A. 学校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B. 要重视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C. 要以大师为榜样D. 要教育学生早日成才5. 该案例说明,在个体发展过程中()A. 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B. 环境是人发展的重要条件C. 教育(引导)在个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D.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案例三:小明是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比如说,在室内活动玩棋类时,没人跟他玩,他 就走来走去,看到下象棋的就把 别人的棋子弄乱,看到走跳棋的就把别人的弹子弄乱;在上室外体育课自由 活动时,本来他是玩篮球的,看到别人踢足球,就走过去踢几脚,故意把球踢飞。
教师对他批评教育时,他 还不认错,批评后一开始还有点效果,但过一会儿又开始捣乱了1. 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 了解和研究学生B. 选拔得力的班干部C.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 组织班会活动2. 面对小明这样的学生,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A. 摸清情况,分析原因B. 热爱和尊重学生,促其转化C. 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D. 常抓不懈,持之以恒3. 后进生一般具有下列心理特征()A. 不适度的自尊心B. 学习动机不强C. 意志力薄弱D. 升学欲望明显4. 关于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做好先进生的工作是必要的B. 个别教育工作也包括中等生的教育C. 中等生是指那些在各方面都表现平平的学生D. 后进生是指学习成绩不错但纪律很差的学生5. 对于后进生的教育,班主任应注意()A. 关心爱护后进生B. 尊重后进生的人格C. 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D. 处理好偶发事件案例四:素材一:一位美国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蚯蚓”讲着讲着,一位小学生站了起来一一生:请问老师,蚯蚓什么味道?师:抱歉,我没有尝过生:我可以尝尝吗?师:当然可以!生:我尝过了,您加分吗?师:当然加分!这位学生果真去“品尝”了蚯蚓,然后向老师和同学讲蚯蚓的味道!而且,据说这位学生后来成了一名生物学家。
素材二:一位日本老师这样教“千克” 他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个塑料袋,到操场的沙坑里装一千克沙子——你觉得一千克多重,就装多少然后 他逐一过秤可想而知,没有人能装得准的这时,老师把一千克的沙袋拿给学生看,并让他们一一掂量,尔后重新到沙坑里装这次学生们“估量” 得八九不离十了,有的居然装得正好!老师一堂课就是忙着“过秤” 一边称着,一边夸赞着,或者惋惜着素材三:这是澳大利亚某小学的一个课例上课了,一位年轻的女老师穿一身黑色的“海盗服” 一只眼睛戴着黑 眼罩,手里拿着一把刀——纸做的,张牙舞爪地走进教室,大讲海盗的故事——那天,她执教的是《海盗的 故事》这篇课文这哪里是老师,简直是一名“江洋大盗”但她讲得绘声绘色,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并不时发出笑声1. 这些素材中反映出的教学理念是()A. 教师要支持学生的异想天开B. 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C. 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D. 老师也要融入自己的课堂2. 素材一反映出的教学方法是()A. 讲授法B. 讨论法C. 问答法D. 发现法3. 素材二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 直观性原则B.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C. 启发性原则D. 因材施教原则4. 素材二反映的教学规律有()A.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B.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C. 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统一的规律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5•关于素材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案例是引用国外的,不符合我国的教学实情B. 这样的教学太浪费时间C. 符合直观教学的要求D. 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案例五:今年秋季开学不久,类似学校通知新生家长为孩子做“智力测验”的事件时有发生。
家住老西门附近的一位刘姓家长反映:她的女儿从小娇生惯养,并有外祖父母领管,因为女儿未经过托儿所和幼儿园,刚进校 后,对学校生活感到既新鲜又陌生,有着一种难以言表的好奇感,加上女儿生性文静,不喜欢和同学说话和 玩,班主任老师见她整日闷声不响,就对家长说:“我看你女儿脑子不灵活,有些傻,你最好带她去做一次测 试1. 从案例中可以得到下述认识()A. 为人师者,下此结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草率行为B. 案例中小女孩的表现主要是因为遗传及家庭教养方式的问题C. 教师如果仅凭孩子“整日闷声不响”就断定孩子傻,是不科学的D. 通过“智力测验”并不能完全断定一个人的智慧,还需要一定的医学鉴定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前提B. 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D.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3. 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A. 环境能把遗传素质提供的人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B. 环境可以影响遗传素质的差异性C. 环境可以影响遗传素质的发展变化D. 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4.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 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组织性B.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进行的C. 学校教育能对遗传素质加以改变D. 学校教育能对环境因素加以利用和控制5. 推动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A. 遗传素质B. 环境C. 教育D. 人的主观能动性案例六:据《人民教育》(2015.3)报道,上海某学校举行千人祭祖大典,近800名中小学生在《孝亲敬老歌》 和《跪羊图》的背景音乐中,现场向父母行三跪九叩大礼,并膝行至父母跟前聆听教诲。
当时,不少父母眼 泪夺眶而出,一时间,大礼堂内充斥着抽泣声之后,全体师生三次举臂向父母集体发誓:“从今日起,永 远真心地孝顺爸爸妈妈!”近年来,学校搞的孝敬父母的活动越来越多,动静越来越大,从给父母写一封信,直至上千学生聚操场 给父母同时洗脚,现在又出现千人集体给父母三跪九叩齐发誓的场景,可以说是把这种“秀孝”的活动推到 了极致1. 案例中的做法采用的德育方法是()A. 说服教育法B. 榜样示范法c. 陶冶教育法d. 实际锻炼法2. 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主要有()A. 德育目标B. 德育标准C. 德育内容D. 学生的年龄特征3. 本例中表现出的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A. 德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B. 形式主义盛行C. 重智育轻德育现象依然存在D. 重知识的灌输轻道德行为的养成4. 按照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孝敬父母这种态度的养成需经历的阶段是()A. 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性阶段B. 自我中心阶段-守恒性阶段-权威阶段-公正性阶段C. 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遵守秩序定向阶段-原则定向阶段D. 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原则定向阶段-遵守秩序定向阶段5. 班会的类型主要有()A. 常规班会B. 学习班会C. 生活班会D. 主题班会案例七:满舟一一17岁出任三家网络公司的CEO,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同年出版了 20万字的《黑客攻击防范秘 技》。
高中时的满舟,学业成绩并不优秀,数学等多门功课不及格,被认为是典型的“偏才”凭借在网络方 面形成的优势,在18岁时经计算机网络专家的知识考核和能力测试,作为保送生提前进入复旦大学学习韩寒 1999年在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作为高一学生以《杯中窥人》获一等奖同年,因考试7门课 亮红灯,按有关规定留级,重读高一2000年,又因期末考试7门亮红灯,办理休学同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三重门》,至今销 售量已逾190多万册随后又出版《零下一度》,再次引起轰动,突破200万册2001年,韩寒拒绝复旦大学的录取,语出惊人“学东西不一定需要上大学”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全面发展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B. 满舟和韩寒是“偏才”不是“人才”C. 教育目的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或总要求D. 语、数、外、生、史、地、物、化样样平衡的才是好学生2.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主要表现在()A.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B. 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C. 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 注重提高全民素质3. 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是()A. 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B.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C.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A. 德智体全面发展B.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C. 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D. 德智体及个性的全面发展5. 在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中,第一次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是()A.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B.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案例八:这是澳大利亚“门尼•彭兹中心小学”所作的教改试验,试验班为六年级,有30名学生,教师名字叫安 德莉亚,当前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奥林匹克运动会。
首先,安德莉亚鼓励她的学生围绕这一教学内容拟定若干题目,例如奥运会的历史和澳大利亚在历次奥 运会中的成绩等问题(确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并要求学生用多媒体 形式直观、形象地把自己选定的问题表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在图书馆和Internet上査阅资料以后,其中米彻尔和沙拉两位小朋友合作制作了一个关于 奥运会历史的多媒体演示软件在这个软件向全班同学播放以前,教师提醒大家注意观察和分析软件表现的 内容及其特点播放后立即进行讨论一位学生说,从奥运会举办的时间轴线,他注意到奥运会是每4年召 开一次另一位学生则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并不总是这样,例如1904年、1906年和1908年这几次是每 两年举行一次还有一些学生则注意到在时间轴线的1916,1940和1944这几个年份没有举行奥运会,这时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年份没有举办奥运会?”学生们又讨论开了安德莉亚对大家的发言表示赞许1. 这一案例是关于抛锚式教学的,抛锚式教学也称为()A. 实例式教学B. 基于问题的教学C. 情境性教学D. 问题式教学2. 抛锚式教学的基本程序是()A. 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B. 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C.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D. 前期诊断-明确目标-达标教学-达标评价3. 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A. 认知主义B. 建构主义C. 人本主义D. 多元智能理论4. 抛锚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下述能力()A. 创新能力B. 解决问题的能力C. 独立思考能力D. 合作能力5. 认为“只要有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条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的教学模式是()A. 范例教学模式B. 程序教学模式C.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D. 掌握学习模式案例九:一次笔者与一所重点中学的几位骨干教师聚会,话题不知不觉就转到当前的课程改革上。
一位老师先发 感慨:“在新课程培训时,讲课的教授大批我们的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我真想反问他:'不教教材,教什么?' ” 他睁大眼睛盯着我,似乎把我当做了那位他不以为然的教授,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反问坐在他旁边的陈老 师,是教高三历史的,急不可耐地附和道:“只有死死地扣住教材,让学生把教材读得滚瓜烂熟,才能在考 试中应对自如!”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教材就是教科书B. 教材可以是印刷品也可以是声像制品C.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D. 课本是教材的主体2. 教材的组织方法有()A.逻辑式B.心理式C.直线式D.螺旋式3. 编写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有()A.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 B.理论联系实际C.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D.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4. 课程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A.课程目标B.课程计划C.课程标准D.教材5. 下列属于教材范围的是()A.课本B.练习册C.活动册D.故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