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职专升本课程衔接的分析与探讨

suij****uan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44KB
约3页
文档ID:177551794
高职专升本课程衔接的分析与探讨_第1页
1/3

I三 1=1摘要:分析了当前高职专升本教育的基本状况,及插班学习、单独 编班学习在课程衔接上存在的问题,并从明确培养目标、加强课程研究与设 计、规范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指出优化高职专升本教育课程衔接的基本要 求 关键词:高职;专升本;课程衔接 近几年,我国大 部分省市开展了高职高专学生升本科教育的探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 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 毕业生经过一定选拔程序可以进入本科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提出:要逐步研究建立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 教育之间的立交桥,允许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经过考试接受高一级学历教 育党的十六大报告确定:把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学 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 专升本这一 教育形式正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有益实践,无疑为满足 高职高专学生的升学愿望、满足家长让子女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愿望打开了一 条通道但在探索阶段,许多问题是需要研究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高 等职业教育的就业教育性质与部分学生希望继续升学之间的矛盾,高等职业教 育(目前属于专科层次)作为教育类型来讲应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即它的培 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方案、教学过程都是以帮助学生就业为主而设计的, 而不是导向以升学为主,今后,这类教育还应主要是招收希望通过学习取得就 业资格的学生。

但即使如此,仍会有部分学生在毕业后希望升学这是因为社 会经济发展影响职业岗位的变化,与学生原来的就业愿望发生偏离,学生个人 价值取向在学习期间发生变化或因家庭经济情况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学生通过 学习而就业的初衷,毕业时重新选择升学因此,我们既要坚持高等职业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的根本性质,又要满足部分学生希望继续升学的愿望解决这一 矛盾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专升本教育课程的衔接,这也是专升本教育能否健康 发展的关键 一、高职专升本教育现状及课程衔接方式 笔者最 近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部分省市高职高专学生升本科工作的情况调查,从 各地来看,高职高专学生升本科工作普遍受到重视和欢迎升本招生数与招生 对象总数的比例各地不等,低的在5%左右,高的在20%左右,平均为10%, 同时按一定比例组织考生报名招生对象多数地区为高职高专三年级(应届毕业 班)学生,有的是二年级的在校生,也有一、二、三年级均可的,还有尝试招收 往届生的考试科目一般有一定数量的省级统考,多为英语和计算机,专业课 考试则各不相同,考核科目为一到三门,多数地方由招生校考试,也有的由生 源校组织学生报考均有一定的条件要求和程序如学生品德、操行情况,对 有劣迹的不予报名等。

有的地方还尝试推荐入学同时,规定允许报考的学校 志愿有一个,也有两个的 专升本的本科院校类型不一,有重点大学, 有地方院校;有二级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也有本科院校与专科学校联 办、其办学点设在专科学校的 专升本课程的衔接存在几种状 况: 一是高职高专三年级(或毕业班)的学生升入普通本科院校学习,一 般是3+2或2+2学制,即基本完成了高职高专的学业,转入普通本科进入3年 级,按普本统一的要求完成本科阶段的课程这种情况存在两种课程衔接方 案:(1)插入普本的教学班,同步学习,教学计划、课程安排以及各种要求与普 本常规要求一致2)单独编班进行教学,目标和要求与普本一致,但在教学计划、课程安排上都有调整由于高职培养目标与普本培养目标有所不同,使得 学生在课程学习上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计划与课程安排中,为达到本科标 准要求,需加入一些填平补齐的课程 二是高职高专二年级的学生升入 普通本科院校学习,一般是2+3学制,即完成了高职高专的部分学业,转入普 通本科院校进入相应年级,按普本统一要求完成本科阶段的课程这种情况与 三年级升本一样,也存在两种衔接方案:(1)插入普本的教学班,同步学习2) 单独编班,进行教学。

目标和要求与普本是一致的,但高职二、三年级升本学 生的基础不同,在普本学习的年限不同,因此,在教学计划、课程安排上执行 与三年级升本的学生有类似,但又不同的课程衔接方案如除加入一些填平补 齐的课程外,还以选修课的形式增加和补充达到普本要求的课程内 容 三是高职高专二年级或三年级(毕业班)学生升入以培养技术应用型 人才为主的本科院校的相应年级中学习,如一些特色鲜明的地方院校、二级职 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等在这些院校中一般采取单独编班,组织教学,考虑 高职的培养目标和这些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技术应用型人才本科层次的要 求,设计教学计划与课程衔接方案 二、高职专升本课程衔接分 析 前述几种衔接方式产生不同的效果对于高职高专升入普通本科院校 插班学习的学生,无论是3+ 2还是2+3模式,在从高职高专教育完全转成按普 本要求完成学业的过程中,能够较顺利地通过两种不同类型教育的转换过程, 较出色地完成学业的学生主要是专科教育中的优秀学生(基本为前3%),他们 靠自身的功底和能力实现转换和衔接因此,这种衔接只适于专科学生中较少 数的优秀者,而没有普遍意义 对单独编班学习的学生,可针对两类教育的差异和学生的特点,按普本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其课程衔接、学习时间和 本科教育类型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与普通本科院校开展技术应用 型人才培养的教育衔接,如升入软件学院,应用性特色鲜明的地方大学、二级 职业技术学院等。

由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课程衔接较容易,效益高,资源浪 费少 第二,与普通本科工程型教育衔接,如升入一般普通本科院校的 工程类专业由于工程教育与高职高专的技术应用性教育的培养目标有一定差 异,课程衔接有一定难度,需要补充一些基础课程 第三,与普通本科 中科学型教育衔接,如升入普本院校中的理学类专业由于两者培养目标差别 较大,其课程衔接相当困难 这三种情况又会因升入本科后的学习年限 不同而对衔接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三、高职专升本课程衔接的优 化 (一)明确培养目标是优化课程衔接的先导 所谓优化,就是要 在一定的条件下,选择最佳的课程衔接方案,以利于专升本教育的健康发 展 1.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随着我国进入新 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的进程,经济高速发展,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社会(或市场)对 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需求必将大大增加而科 技的进步、经济的全球化、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全方位渗透,使对这类人才 的需求层次也开始上移,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不仅需要专科层次,而且需 要本科层次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高 职专升本要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使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向本科层次延伸 2.能够保持高职高专教育性质不变 正如前 述,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就业为主的教育,教育的就业性质与受教育者继续接受 高一级教育的权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 会出发,应为广大的受教育者提供各种层次接受教育的机会,满足人们多样化 的需求但各级各类教育的目的、性质,不能因满足受教育者的权利而改变 因此,高职专升本不能变成二次高考,高职高专教育不能因有人升学就改变其 就业性质而要保持性质不变,关键是本科院校升本培养目标的选择和课程衔 接方案设计的正确导向 3.要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和教育效益 在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有限,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需求量大且要 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高职专升本更要考虑课程衔接方案的难易、效果和效 益选择专本最接近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类型来设计衔接课程,无论对受教育者 本身,还是对专升本教育都能够节省资源,提高效益 如果我们把传统 的研究型人才和工程设计型人才以外的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而出现的新的 本科教育类型概括为技术应用性人才,则对于我国高职专升本教育,就其主体 来说,课程优化衔接的目标应是:保持高职教育就业教育性质不变,选择最易 衔接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专本衔接课程方案的设计,培养社会需 要的本科层次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二)加强研究与设计是优化课程衔 接的重点 选择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的专升本课程衔接方案,需要 加强这类教育的研究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在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方面已进行 了多年探索其特征、规律、特色正在逐步形成在本科教育层次,以培养技 术应用性人才为主的院校还不多,有些学校的一些专业,做了大胆的尝试,初 显特色,但其规模和对这类教育规律的把握还远不能满足专升本培养技术应用 性人才的需要我国技术教育系列始终未能形成,需要有相当一部分本科院 校、专业向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的方向转轨.本科层次技术应用性人才的 培养还是一个新内容,需要加强对技术教育规律的研究,对这类人才特征的认 识课程衔接方案要充分考虑高职高专学生已有的知能结构和应用性特色,以 及这类学生的学习特点 (三)规范管理是优化课程衔接的保证 从目前全国各地专升本情况可以看出,无论是专升本的形式还是教学 本身,都表现出一定的混乱和不成熟,应该积极着手解决 首先,应控 制好专升本比例和规范专升本考试不宜把专升本比例放得过大,控制在10%〜15%左右为宜,这一比例既可以保证有一定数量的专升本学生用于教学 实验,又可保证专本科全面教学秩序和质量。

而考试历来是教育的指挥棒,制 定合理的专升本考试制度,是保证高职高专教育以就业为主的重要一环专升 本原则上应当招收高职高专毕业年级的学生,考试时间可以安排在最后学期进 行这样做可以使报考专升本的学生基本上完成高职高专的学业,即使考不上 也可以在高职毕业后就业,保证高职高专教育以就业为目的规范专升本考试 关键的一点是考试内容不能只是或偏重基础理论,应加大对实践能力的考核, 还可增加某些制作和操作的内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专升本考试对高职高 专教育的错误导向 其次,对招收专升本的本科院校要有所选择,应当选择一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的本科院校我们认为在我国改革开放、实 现现代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批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新兴地方大学和具备条件的 本科院校、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可作为举办专升本教育的主体,从专科新升格的 本科院校,也可举办专升本教育这样才能使专升本课程衔接平滑、顺通,更 好地实现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的相互沟通,巩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果, 促进本科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再次,高职升入本科院校的学生,除因专业招生人数很少只能插班上课外,最好是单独编班教学,这样便 于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提高课程衔接的效率和效益,形成本科层次技术应用 性人才培养的特色。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