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名医丁懋英的生平史

suij****uan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64KB
约6页
文档ID:153919272
名医丁懋英的生平史_第1页
1/6

名医丁懋英生平史略1936年在天津繁华的英租界伦敦道(今成都道166号)建起了 一座青 砖灰瓦的中式宫殿样建筑,它坐北朝南,在洋楼林立的五大道上异常 醒目,这就是著名的女医师丁懋英创办的天津女医院出生医学世家丁懋英(1891-1969)是上海著名孟河医派中医丁甘仁之女,丁甘仁 青年时家境贫寒,曾住在孟河的木排上,与丁懋英母亲仲氏结婚后三 天便步行到离孟河十八里的仲家村岳父母家中居住丁懋英和她大哥 丁伯英,二哥丁仲英出生于江苏镇江姚家桥仲家村的外婆家丁甘仁 是在岳父母的资助下学习的中医,并曾从师于清末宫庭御医马培之门 下,成名于上海丁仲英在30年代也为江南名医名医丁懋英生平史略丁懋英出生于1892年元月(旧历的腊月末)八岁前一直与外婆生活 在一起,这时的外婆家也正处于没落时期经常靠典当田产度日,直 到11岁时其父丁甘仁能在上海行医落脚成名后,才和两个哥及其母 亲到了上海,进入了私塾读书,后又转入教会学校中西女塾读书十 三岁时,其父为女儿与一富门子弟订婚,当丁懋英了解到这家富豪全 家都吸鸦片时,一怒之下与二哥仲英一起逃往香港寻找孙中山先生参 加革命两个多月未找到孙中山先生,却被一好心人送到孤儿院。

当 丁甘仁得知此事大发雷霆,拒女于门外,不准进家,被外公接到仲家 村住在外婆家中后来在二哥的帮助下进入南京金陵女塾读书,后为 严氏女学学生,直到1914年考上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立志留美学医1913年丁投考清华大学留美学生落第,谋之于曹丽云,曹与清华大 学校长周贻春关系密迩,曹请周代为设法适值清华取中的留美学生 唐玉梅乘电车摔伤不能成行,周即将丁顶补,丁始得留美1914年丁懋英来到美国,再经考试(十人中有九人还需补习一年英语 才能入学)当时只有丁懋英一人考入了美国极负盛名的麻州(省)圣 橡山女子大学1918年理学士毕业后又考入密执根大学医学院免费 学医丁懋英童幼年生活酸楚,八岁随母去上海,两年后母亲便死于 疾病父亲续娶了母亲的堂妹,但二年后又不幸得病死去那时上海 传染病流行,死人很多,丁懋英想:“如果中国有好医生,母亲就不 会过早的死去因而立志学医少年时,丁懋英常随父亲四处为人 诊病,热爱医生这一职业又因为父亲为纱厂医师,丁懋英经常接触 纱厂女工,对女工的遭遇无比同情那时候,纱厂无医疗设备,女工 只有病倒在机器旁方被认为患病丁懋英目睹此情景,心中恻然,“当 即对父亲发愿,自己长大,必将自办医院专为女工治病”。

在上海中 西女学高中读书时患重症伤寒,几乎丧失,更坚定学医信念1921年丁懋英在费城妇女医院学习1922年在密执根大学医学院博 士毕业后,又经考试合格成为当时在美国持有密执根医师执照的第一 个中国人担任天津女医院院长在归国途中,丁懋英与东亚毛纺厂宋棐卿夫妇、华北制革公司王健夫 妇同船,他们均劝她到天津行医,并表示会尽力帮助她同船的还有 一位北京协和医院的大夫,亦劝她到协和去工作她想,在协和医术 高明的大夫很多,而天津西医大夫尚缺少,我应该到需要的地方去 丁懋英于1922年偕同两个表妹仲淑娟、仲采凤来到天津,得著名教 育家张伯苓和津沽名绅严范孙(1860-1929,即严修)之鼎力相助;6 月进天津女医院,8月院长曹丽云因脑溢血病故后,丁接任北洋女医 局局长兼女医院附设护士助产学校校长职务丁与曹丽云原为密友 为纪念前任校长曹丽云对学校作出的贡献,丁懋英曾创建了天津女医 院私立丽云护士学校(建时未经备案),亲任校长,该校与女医院附设 护士助产学校并存共办(中国第一位留美学医的女性金雅妹曾就任女 医学堂堂长兼总教习)当时这个医院附设的护校只是定期招收贫寒 人家子女来医院做卫生及初级护理工作1923年9月出任严修为董 事长的天津公立女医院(即水阁医院)院长。

医院初具规模后,又聘 请隆昌海货店、隆顺榕药店东家卞俶成、社会名流杨豹灵等位董事 据闻丁任院长后,交游颇广,曾去严府,因不习惯予严府士大夫气息 和家规,便与其子严智开解除了婚约,其后她终身未结婚也有说 法归国后和东亚毛纺厂总经理宋则久结为夫妻)天津女医院院长的待遇是很优厚的据天津女医院董事部1926年与 丁懋英议订的合同中有以下条文:“局(院)长薪水自民国十七年七月 一日起,每月现洋四百二十五元,自民国十八年七月一日起,每月现 洋四百五十元,自民国十九年七月一日起,每月现洋四百七十五元, 惟合同期内,不得兼职及在外自行开设医业一订3年,月工资由 425元现大洋起,每年增加25元1928年资助美国人克礼模在河北区进步道51号创立“培植小学”为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1934年在伦敦路(现在的成都道106号中式 古建筑)创办了自己的天津女医院(即水阁医院分院),并任天津女青 年会董事前面的中式平房作为医院,后面的二层小楼用来住宿,该 房分别有东、西两个中式门楼,为双扇对开木门东侧的大门平时不 开,作为备用进出用西侧大门内设有挂号室、诊室、化验室和住 院室并聘北京结核防治院名医卢永春,每周来津两次应诊,丁之门 人张鸿飞,受丁之托主持院务,丁本人则移居分院。

丁懋英大夫个人 生活勤俭朴素,她在八里台吴家窑附近购置田产,兼事畜牧业,自给 医院长期资助天津孤儿院,育婴堂等社会福利事业她为了贫苦病 人能够得到医疗,还设立了很多如小白楼女青年会内分诊所,原西南 角小医院(原三马路卫生院的前身),免费为穷人看病的分诊所丁懋英大夫在天津培育的护士、助产士等医护人员分布在河北、河南、 山西、山东等地;目前在台湾也有不少当时天津很多有权势及富有 的人家都找丁懋英大夫看病,虽诊费昂贵也在所不惜,但丁大夫对穷 苦人来看病却非常同情,只收极少的医药费还有很多非常困难的人 在丁大夫那里看病是可以免费的一个姓张的建筑工人说:“丁大夫 不但在有钱的人当中出名,就是在我们穷苦人当中也很出名1941年因反日罪名曾被日本宪兵队逮捕,投入监狱,交涉后获释1941年11月丁懋英曾为好友王桂荃的孩子梁思礼申请了一个全额奖 学金赴美国明尼苏达州卡尔顿学院学习1945年初,局势日趋紧张,日军宪兵队欲强征医院以供军需,丁懋英经多方奔走,始得卫生局长傅汝勤解除了危机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国在中国成立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CCRA), 美国历任驻津领事公推丁懋英监视管理(并无正式任职)历任领事所 以公推丁大夫是因为丁懋英大夫为人正直可靠,后在国民政府行政院 救济总署华北国际救济会工作。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她还经常到市内 各区各单位,对从事妇婴事业者予以指导,她还致力于监狱犯人的治 疗工作,每周两次派医师前往就诊并捐建了一所犯人浴池一度曾去 唐山开滦医院工作丁大夫医术精湛,认真负责,以处理难产胎儿远近闻名,使得求医者 每多盈门但她也有个脾气,那时没有B超设备,她在怀孕一定月份 即能判断出胎儿性别但她对人们重男轻女的观念十分反感平时遇 到产妇家属询问胎儿性别,她大都不予回答她的理由是,有些产妇 听说是女胎,往往故意多干重活,造成堕胎;不告诉是男是女,她们 就能注意护养胎儿病人徐冽,就碰过丁大夫一次软钉子,他连问了 两次,丁大夫一面低头工作,一面自言自语:“男孩子有什么好,那 些为非作歹、判刑入狱的全是男的!”天津解放后不久,丁于1949年提出申请,表示愿与人民政府合办医 院和学校经市公共卫生局同意后,学校与天津市立高级护士学校(天 津市护士学校前身)合并后受到东亚公司宋棐卿思想的影响申请出 国1950年丁懋英把水阁医院和学校的全部资产交给了人民政府, 而后经时任天津市市长黄敬批准,申请去香港探望她病中的哥哥 名医丁懋英生平史略在新中国成立前,北京有林巧稚,天津有丁懋英,都是著名的产科大 夫。

丁、林两大夫在医疗事业上都卓有成就,也都没有成家新中国 成立后,林巧稚成为人大常委,名声更高了;而丁懋英移居国外,多 年来,她的名字逐渐被人们淡忘丁懋英到港后经英国办理了去美国的护照,1952年丁懋英以60岁高 龄又考取了美国三州医师执照依旧行医,直到1969年6月底死于美 国,葬于旧金山郊外,享年77岁丁懋英大夫终生勤俭工作,济世 救人,临死前两天还在医院工作直到生命终了著有《育儿须知》 名医丁懋英生平史略注:丁懋英丁剑仑爱人仲友耕的表姑,丁懋英的外婆是仲友耕的曾祖 母,丁懋英从1922年来到天津,她在天津的医疗保健事业方面,在 提倡开展科学方法接生方面,在医治妇女疾病方面,在培育妇产科医 护人员方面,以致在天津的社会慈善福利事业方面都做了不少的工 作水阁医院是中国最早的公立妇产科医院,曾有10万人在此出生 百年水阁医院见证了天津城一代代生命的延续,更成为10万天津人 生命的起点如今,当一些年长的天津人回忆起水阁医院,总能想起 丁懋英这个名字作为医院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这位聪明 干练、一生未嫁、甚至在别人眼里看来还有些固执孤僻的“古怪”的 女性,为水阁医院留下了最辉煌的印记。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