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阳信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产业背景

陈雪****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58KB
约11页
文档ID:188429190
阳信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产业背景_第1页
1/11

阳信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产业背景一、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因为这片土地应该是推动生态文明工程建设的一个空间载体,必须要好好爱惜每一存土地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更应该十分注重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捍卫海洋利益,进一步朝着海洋工业强国方向迈进二)全面促進资源节约俗话说的好,节约资源就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也是维持环境良好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必须从中学会合理地节约和利用资源,控制好能源消耗量,全力推进水的循环利用三)推进绿色发展要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经济制度,构建一个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制度推进自然资源的整体节约与循环综合利用,倡导健康绿色、低碳生活习惯,反对浪费和不合理的消费,开展创建一个绿色家庭、一个绿色校园、一个绿色社区的实践活动四)进一步加大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一个优越的生态环境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增加了森林、湖泊、湿地等的覆盖率,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抗旱等能力加强防灾减危管理体系的建设,增强对气象、地质等自然灾害的应急预防五)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想要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的约束。

更加自觉地珍惜和爱护大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二、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分析生态文明既是理想的境界,也是现实的目标要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呢?建设生态文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渗透到物质、制度、思想等诸多层面,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强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现阶段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抓好的两项战略任务,是一项关系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关系民族振兴和国家长远发展的庞大系统工程,每一个家庭和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共同关心并积极参与这项事业生态文明建设要有法制保证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仅凭道德约束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制保证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的法律法规,但还存在着一些环境管理制度不适应需要,一些环境管理制度缺少法律依据,环境法律配套滞后,地方保护干扰正常执法现象普遍,环境民事赔偿尚无法律依据,弱势群体受到环境损害后得不到必要补偿等。

因此,针对现有问题,加强环境战略和政策研究、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执法监督,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探索性课题,在系统界定、指标取舍等方面存在着许多技术和实践上的困难,现有指标体系的形成主要考虑了系统性要求,同时也兼顾了指标数据的可得性因此,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不断修正现有指标体系,同时,进一步提高某些指标可操作性,以便真正客观、准确、科学地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将是下一步的工作任务三、 生态文明宣讲阳信县按照1356,4+N即一个中心、三大主题、五传播五践行、六种方式,4+N建设标准的总体思路,以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为单元,依托县文化中心,整合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体育馆的资源,建设阳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县新华书店,建设教材研发基地和宣讲员培训基地,在各乡镇(街道)、村(社区)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站(所)阳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各乡镇(街道)共同开展义务植树、生态文明宣传、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世界环境日等生态文明宣传活动四、 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1)坚决贯彻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阳信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建立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和责任分担机制,充分发挥生态阳信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和乡镇(街道)的主体作用,强化对相关乡镇及部门的督促落实,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增加到实绩考核中;加大生态系列创建力度,建立生态环境信息公开机制,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和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全面推进省级生态县建设深入贯彻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全面完成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任务,全力做好环保督察保障工作建立环境保护管理长效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体系,作为全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2)建立县级生态环境委员会全县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同责一岗双责,助推阳信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成立县级生态环境委员会,制定县直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机制,不断健全从责任分工到考核问责的生态环保闭环责任体系全面实施河长制,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护长效体制机制,设立县、乡、村三级河长、河长制办公室,明确各级河长工作职责,重点实施治理污水、整治八乱、控水节水、生态提升、依法管护五大行动目前阳信县在德惠新河、秦口河(沟盘河)、白杨河、东支流、沙河等15条河道和幸福水库等3座水库分别设县级河长,由县级领导担任河长,落实县级河长15名,乡镇段河长44名。

建立了河长会议制度、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工作督办制度、河湖巡查制度、水域占用补偿制度等6项制度全面实行林长制,制定林长会议制度、设立林长制办公室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实现县、乡、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全覆盖,加强森林、湿地资源保护管理,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推进森林、湿地资源合理利用,压实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建立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深入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多部门与司法审判衔接、配合、协调、联动,合力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自2020年起全面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截至目前已针对8起案件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2020年6起案件均已完结并通过专家验收创新环境治理模式,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等试点3)依法开展生态文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阳信县已完成山东阳信经济开发区、阳信国际工业园、阳信县陈楼工贸园区、阳信县西部循环经济产业园(原阳信县鲁北循环经济产业园)、阳信县陆港物流园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完成山东阳信经济开发区、阳信国际工业园、阳信县陈楼工贸园区环境影响跟踪评价下一步将依据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条例、环境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持续落实其它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产业园进行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并积极沟通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自然资源等规划的主管部门,落实规划环评相关文件,对专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五、 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及其意义(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核心就是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生态文明的建设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加快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的体现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单纯的寻求工业发展和利益,而是综合考虑人类的生存条件任重而道远,所谓破坏容易,治理难农业生态粮食安全、工业治理、空气质量等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刻不容缓的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要将生态与社会文明建设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与工作之中大力保护生态系统,建立科学的生态机制,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实现从源头上改变生态环境的恶化加强和开展生态文明工作建设,这是广大人民群众迫切所需全力推动生态社会主义文明工程的建设,就是为了顺应人民群众的需要而做出的战略决策,也为子孙后代能够享受优美的生活空间和生态环境提供的科学方法,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符合人民的期待。

六、 生态文明发展的三种主要模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出2020年后分两个15年,到2050年与我国现代化相适应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并给出了具体的指标目前,世界上关于生态文明发展主要有三种模式在这里,我简称为A模式、B模式、C模式一)先增长后绿色化的A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一个国家先从低人类发展低生态足迹进入高人类发展高生态足迹,然后再降低生态足迹进入高人类发展低生态足迹的目标区域,这是发达国家的先褐色后绿色的发展模式发达国家人均GDP普遍在3万美元左右,人类发展指数在0.8以上,但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在10吨左右,人均生态足迹普遍超过地球生态供给能力两倍及其以上这实际上走的是高消耗高污染高增长的发展道路二)跨越式进入目标区域的B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人们希望发展中国家能够从低人类发展低生态足迹状态,一步进入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高人类发展低生态足迹这意味着在提高人类发展水平的同时降低生态足迹理论上,这样的思路看起来有道理;但是实践上,常常走不通因为跨越式发展的B模式常常需要有高度的思想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而发展中国家总是受到旧观念、旧制度、旧技术等状况的抑制,有效法先行者的惯性三)追求有绿色竞争力的C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人均GDP达到2-3万美元,人类发展指数达到0.8以上,人均生态足迹有走高的趋势,虽然超过地球人均生物承载能力,但是严格控制在不超过全球人均生态足迹水平即2.6地球公顷之内,特别是不超过发达国家的人均3.5地球公顷。

这是一个宏伟的绿色发展目标,如果中国能够实现,就意味着我国用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达到了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对于中国来说,发展C模式是相对可行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相对于西方国家后工业化社会的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是要把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结合起来,或者说是用生态文明的原则来改造传统意义上的工业文明,中国式生态文明的实质是新工业文明问题概而言之,我国未来的发展,既不是沿袭传统的工业文明,也不是提前进入后工业化的生态文明,而是要走出自己特色的生态化的工业文明道路来未来20-30年生态文明的主流,应该强调三个融入:一是融入新型城市化,强调城市发展要从空间蔓延、物质浪费转向空间紧凑、物质集约;二是融入工业化转型,强调产业发展要从线性经济、高碳经济转向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三是融入现代化生活,强调生活模式要从拥有导向转向共享导向七、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1、生态文明体制机制还不完善阳信县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损害赔偿与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仍需完善;环境管理监管机制缺乏开放性和创新性,部门联动共治机制尚需完善,全局意识、补位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等生态文明制度尚待进一步落实,企业承担生态文明责任的机制缺乏,监督、评价考核机制不够完善2、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提升阳信县近三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仍未达到二级标准,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的一部分,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形势严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强化散乱污清理整治,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确保PM2.5、PM10浓度达到上级管控要求,臭氧成为影响夏秋季节空气质量的首位污染物,复合型空气污染问题成因复杂;区域内重点河流断面水质提升仍需保持迅猛趋势,城镇管网雨污分流不彻底生态系统本底脆弱,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能力有待提升3、生态文明产业结构需要继续优化阳信县近年来以四新促四化,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共融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第二产业比重依旧较高,尤其是重工业比重较大,需要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开展新旧动能转化,逐步实现绿色能源替代4、生态文明建设空间格局仍需优化老城更新活力不足,新城开发要素受限,乡村振兴路子不宽,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急需拓展,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面临诸多制约,生产、生态、生活三大空间有待进一步统筹融合。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