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二次供水设备项目管理实践【范文】

泓域m****机构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7.82KB
约48页
文档ID:175052787
二次供水设备项目管理实践【范文】_第1页
1/48

泓域/二次供水设备项目管理实践二次供水设备项目管理实践x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一、 项目收尾阶段 4二、 项目计划阶段 4三、 有效的和成功的管理者 6四、 管理的目标 9五、 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和管理结构 11六、 项目的一般过程 13七、 公司概况 22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22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23八、 产业环境分析 23九、 二次供水行业 24十、 必要性分析 30十一、 投资方案 31建设投资估算表 3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34流动资金估算表 3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3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37十二、 经济效益 38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3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4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4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44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47一、 项目收尾阶段项目的收尾阶段相对来说就简单了因为大部分的活动都已经在实施阶段完成了收尾阶段最重要的活动是进行项目的成果验收在验收之前必须准备一份获得干系人认可的验收计划该计划对验收的范围、内容以及验收所遵循的过程和应该达到标准进行约定验收过程就是遵照验收计划对项目成果进行确认,最后生成一份验收报告该报告必须明确表示成果是否被接受。

如果项目验收顺利完成,则进行项目收尾活动收尾活动的内容包括:归纳项目文档、进行项目审计、总结项目经验和教训、制定项目后期维护方案、项目组正式解散二、 项目计划阶段计划阶段活动的目的是确定项目目标实现的步骤和方法项目目标是由范围、进度、成本和质量4个方面的要素构成的,而其中范围又是其他3个要素(进度、成本和质量)的基础项目范围是需要被最先确认下来的,其表现形式就是工作分解结构然后需要确定项目中的工作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标准,其产出物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指标,这就是质量计划的内容在确定了项目的效果因素后,再根据工作分解结构进行进度和成本计划的编制,也就是明确项目的效率因素制订项目计划的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分解需要进行的工程活动从要交付的产品范围开始,逐步分解出所有的工作活动对工作活动进行排序和资源估计后,就生成了标准的进度基准计划和成本基准计划大多数传统的项目计划就是按照这一步骤制订的除此之外,本书还强调了两点更高的要求:第一,在考虑了质量目标的要求后,还需要加入预防和质量控制活动,并且这一部分的工作分配,也就是COQ所占总成本的比例应该和业界的平均水平相当过低比例的工作安排会导致后期的不一致性成本上升。

第二,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计划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需要在进行估算的时候把风险的影响考虑进去实施PERT分析方法可以很好地把这部分信息传递到项目的整体计划上在项目活动当中,除了对完成项目目标所进行的主要工程活动进行规划外,还需要对那些辅助项目实施的管理活动进行计划,如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等管理活动的内容在同一组织中基本上是类似的,而工程活动则会根据项目的技术特征和要求可能有很大的不同虽然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当中,制订项目计划的有关技术和方法被分散到了各个知识领域,但是在实践操作上会把项目计划活动的产出合并到一个文档,这个文档经常被称作《项目管理计划》三、 有效的和成功的管理者管理者的活动可分为四类:•传统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沟通:交流例行信息和处理文书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惩戒、调解冲突、人员配备和培训•网络联系:社交活动、政治活动和与外界交往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意义上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四类活动中,“沟通”所占比例高的是有效的管理者,“网络联系”所占比例高的是成功的管理者这个结论和许多长期从事技术工作的人的最初判断并不一致,“传统管理”对项目成功的贡献并不大而“沟通”,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都对项目成功有着更关键的作用。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发现,从事技术工作的人思维上有一个定式,那就是,他们认为凡事都有规律可以遵循和掌握,所以他们在接触管理工作时总是把管理当做一门技术去掌握管理包含“管事”和“管人”两个方面的活动其中,“管事”一般具备可以遵循的客观规律,但是“管人”却是一个令很多人头疼的问题虽然很多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试图掌握和挖掘人类行为的规律,但是直到今天“管人”仍然是具有高度“艺术”特征的行为和技巧而对人实施影响和控制,就离不开最古老的方法—“沟通”所以说,无论是“成功”还是“有效”的管理者都会关注“沟通”为什么“成功的管理者”主要关注的是对外的沟通呢?在实践当中,一个管理者所谓的对外沟通活动内容主要包含与上级的沟通、与客户的沟通、与合作伙伴的沟通我们先来谈谈与上级的沟通,它有三个主要的目的:•获取任务或者项目的资源支持•不断确认任务或项目目标•汇报任务或项目的真实状态管理者的上级领导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完成一项任务或者项目所需要资源的提供者在现代的商业企业中,一个项目或组织感到资源充足的情况是极其罕见的,而组织的一项活动或者一个项目目标的实现与有效资源的提供和保障有着直接的关系管理者的一个必要技能就是获取上级领导对本项目的有效资源支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者甚至应该具备争夺资源的能力这一点和我们所熟知的“谦让”是相左的一项任务或一个项目最重要的是获得成功,如果因为谦让资源而导致一项任务或者一个项目失败,上级领导可能不会因而原谅他与上级沟通的第二个主要目的是不断地获取和确认上级领导对这项任务或项目的目标和真实意图难道一项任务的目标需要反复确认吗?它不是在任务确立的时候就表述清楚了吗?这个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在现实中却是最棘手的,因为这涉及一个目标转化的问题大多数企业的任务和项目目标都是来自商业性质的目标当它们被传递到一线实施人员时,大多数已经被具体化或被转化成了技术目标这一转化是否准确,是否存在偏差就决定了任务或者项目的最终商业目标是否可以被任务或项目目标所实现所以,和上级沟通的最终目的是不断确认任务或者项目的目标是否准确地反映了组织的最终商业策略和目标与上级沟通的最后一个要点是主动地对上级汇报任务状态任何一个领导都不会希望其所负责的任务状态是一个“黑匣子”作为一个下级,可能会觉得“只有任务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才需要上级管理者的参与”但事实上,大多数管理者会认为,“任务的状态不明确或者不透明,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问题被掩盖了起来”。

这种状态会让他们觉得不安,会担心有些问题在被发现前变得不可收拾所以及时让上级了解任务或者项目的真实状态,可以消除上级的这种不安上面所谈到的这一类活动经常被称为“向上管理”大多数从一线技术领域提拔上来的管理者都存在着“向上管理”的缺失但实际上这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在西方的商业学校经常有一门类似的课程叫做“一分钟电梯演讲”,主要是指当你在类似乘电梯这样的短暂场合遇到老板时,如何抓住仅有的机会和老板做一次卓有成效的沟通其实,很多工程师特别容易忽视和上级的沟通(很多组织在节日聚餐时,你往往会发现很多工程师都试图避开领导者所在的餐桌)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已理解了上级的意图,不需要上级过多地干涉殊不知,上级最担心的就是下级领悟有偏差,并且高效率地完成一个错误的目标那些刚刚走上管理岗位的工程师们不仅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下属,还要学会管理自己的上级四、 管理的目标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效果,有时也称作效益,通常是指目标的正确性,也就是确定做什么•效率,通常是指实现目标的代价,也就是确定如何做任何管理活动的目标都可以在这两个正交的维度上分解,这样就产生了四个象限很容易得出结论,四个象限中最好的一定是“有效果、有效率”,最差的一定是“没效果、没效率”。

问题是“有效果、没效率”和“没效果、有效率”哪一个更好呢?在管理学上,效果因素确定了目标的意义,效率因素确定了实现目标的代价显然效果的优先级要高于效率没有意义的事情,其实现效率再怎么高也是没有价值的所以,“有效果、没效率”要好于“没效果、有效率”但是在现实中,效果和效率两方面是紧密关联的,有时甚至很难区分我们经常头疼的“官僚主义”就是有效果没效率的情形国际上有个“幽默”,认为世界上存在三大官僚机构,分别是:世界银行、政府机构、大型公司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组织规模庞大,机构复杂为了防止出错,就制定了复杂而繁琐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有效果、没效率”的事情发生另外一个普遍而有趣的现象是:工程师容易犯“没效果、有效率”的错误这又是为什么呢?一个可能的推论是:大多数工程师都是理工科背景出身的,他们过去所接受的教育一直以解决问题为主,所以形成的思维习惯是给定目标后快速地实现目标,他们很少去自己选择目标,所以对目标的正确性缺乏判断力在实际工作中,一个项目的目标往往与市场和商业价值相关,如果工程师沉浸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则常常会偏离真正的目标价值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一下有关教育方法的例子我们经常使用搭积木来教育小孩子。

这有两种教育方式:第一种方式,先给小孩子做示范,将积木搭成约定的形式,例如一座塔,然后让小孩子搭出同样的一个塔来;第二种方式,并不先做示范,而是直接给小孩子一堆散乱的积木,小孩子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搭积木显然,这两种方式暗含着的目的是不一样的,采用第一种方式时,我们更多的是表扬“搭得快”的小孩子,因为大家的“答案”都一样,是事先约定好了的;采用第二种方式时,我们首先关注的是“搭出来的是什么”也就是说,第一种方式关心“效率”,第二种方式关心“效果”大多数接受正统教育的人,都是在多年的快速寻找“标准答案”的训练中成长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凡事皆有标准答案,快速寻找和实现标准答案”的“效率定式”但在实际工作中,“效果”因素往往要重于“效率”因素五、 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和管理结构企业中除去项目活动以外,还有另外一类被称为运营的活动不同于项目活动,它是那些重复不断、周而复始的活动例如,企业中的生产活动,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的活动运营活动和项目活动有着很多不一样的特征为什么在管理上,项目追求的是“效果”而运营追求的是“效率”呢?项目活动由于其独特性的项目目标,使得项目必须首先关注实现效果,然后才可能考虑效率,切忌因为追求效率而影响了效果。

而运营活动则是重复性的活动,其效果早在多次重复中得以保证,所以更关注在不断地重复时降低实现的代价,所以运营活动大多更关注效率在企业管理活动中,除了项目管理和运营管理活动外,还有一类被称为战略管理的活动战略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确定本组织的发展方向,进而选择所要实施项目的范围,同时通过项目的实际运行来逐步落实战略目标的实现运营管理则对项目的运作提供服务性支撑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除了按其功效与作用分成三类外,还可以按管理层级进行分类大致上,我们可以认为企业的管理层被分成了三个层次:上层、中层和基层高层,又被称为决策层其大多从事战略管理活动,目的是从组织整体利益出发,实行统一指挥和综合管理,制定组织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大政方针,编制战略计划中层,又被称为执行层其大多从事运营管理,目的是根据组织的战略计划,将目标分解成详细的实施方案,分配资源,协调和评价下级组织活动,监督和控制目标的实现执行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工作目标来自高层或决策层,其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然后驱动一线经理按照计划实现目标,并解决执行中的问题这一层根据企业规模可能存在多个层次在这一层次中的管理者要面对两个挑战:第一,深刻理解来自决策层的战略意图和目标。

这中间可能需要反复地确认才能正确把握第二,对下大多是实施间接管理模式所谓间接管理,是指所管理的团队和人员并不是直接进行汇报,而是需要通过中间层将信息传递过来以了解真实的状况这种传递会导致信息的失真和不明确,有时甚至会产生偏差基层,大多从事工作一线的管理,按照规定的计划和程序完成任务在很多企业中,项目经理所处的地位大多在这一层中但这一情况不是绝对的,很多重要的大型项目的领导一职都由企业高层主管担当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企业层级基本上都会有这三个层次的划分只不过具体的层级多少会有差别,大多体现在中层管理的级数上很多大型企业的中间管理层级数众多,导致机构脏肿,决策缓慢高层战略通过层层传递,到一线执行时已经大大走样而来自一线的市场反馈,也被扼杀在繁琐的层层汇报过程之中所以,现代企业都在做“瘦身运动”,试图减少从下到上的层级数目,追求扁平化六、 项目的一般过程项目管理知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人们在日常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结果,其本身也是逐步积累和优化的产物但我们大部分人本身并没有参与到这个形成过程当中,而是直接面对最后的产物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就让大多数并没有实践经历的读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有的人虽然学到了别人积累了很多年的宝贵经验,却可能由于不知其缘由而不得其要领,这就会直接影响实践效果所以在本节中,我们就从一般人的直觉经验开始,对比一个日常生活中可能经历的项目,设想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去解决,从而引申出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所提到的项目管理过程让我们来设想一次异地旅游,以它来作为一个假想的项目它符合作为一个项目的基本条件第一,参加旅行的游客大都是没有过完全相同的经历的,虽然他们并不是第一次旅行;第二,旅行需要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进行项目的干系人包括:游客、全程陪同导游、地方陪同导游、旅行社等大多数人会利用旅游这种休闲方式在工作之余来一次放松当然放松的形式并不局限于旅游游客在确定参加哪条旅游线路之前,需要考虑的是旅游的内容,包括景点和游玩项目这里涉及两个基本的概念游客需要休息是初衷,而休息的体现方式是旅游,也就是说,旅游是服务提供方满足客户“休闲”需要的一个产品我们把前者称为项目需求,把后者称为项目范围需求是范围的源泉,而范围是满足需求的结果需求是项目启动的重要因素,需求的存在才使项目具有最终的商业价值一个项目进行之初,就是识别这种需求,并且找到满足需求的产品这种产品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一项服务,但该产品是否能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不能在初始阶段确认。

游客有着不同的目的和倾向,比如有些人喜欢探险,会倾向那些消耗体力的线路和项目,有些人喜欢享受,则会更看重吃住的条件这就导致旅行社在设计每一条线路时都会有不同的考点这一考点也会以不同的消费群体为目标但无论怎样,消费者和旅行社之间签订合同时,都是在游览线路和项目上最终达成一致,同时约定的还有时间和价钱这些年来,随着人们质量意识的提高,为了防止纠纷,人们也会在合同中写上一些有关质量要求的约定例如,交通工具要求、住宿标准、餐食标准等项目的目标包括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要求范围是可被明确表述的,所以大多数项目的起点是从范围定义开始的虽然我们知道客户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某项需求来选择确定需要完成的项目范围,但在很多情况下是无法以双方可接受的形式明确表达需求的这时,项目的起点就是范围范围确定了,才会影响其他三个条件时间和成本就是满足范围要付出的代价,这一点不难理解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质量要求也是和实施代价相关联的大多数情况下,质量要求涉及项目实施方的专业领域因为客户方只能表达需求,但对满足需求的领域不一定在行,所以即使客户方提出一些质量要求,也未必可以很好地进行约定,因为客户方不比实施方更专业但如果听任对方提出质量要求的话,不诚信的实施方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等作出不利于客户的约定。

我们设想一个旅游团凑齐游客准备出发了出发前,全程陪同导游会制订一份旅游计划既然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旅游,那么计划的主要内容就应当包括游览哪些景点事实上,大多数旅游的主要目的就是参观景点,这也是构建项目计划的起点当然由于其他原因,我们无法把所有时间都安排在参观大家最感兴趣的景点上为了完成最终的范围目标,我们还必须经历其他辅助活动,例如乘坐交通工具到达旅游景区、旅游期间就餐、夜里住宿等所有这些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金钱,同时这些活动还必须有一定的顺序我们把这些信息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份完整的行程计划从这份计划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这次旅游都需要参观哪些旅游景点,这是项目的范围目标•为了完成最终的范围目标,必须完成哪些活动项目目标确定之后就需要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目标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项目范围所谓项目范围,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项目最终能带给用户什么东西,也就是常说的项目交付物对项目的计划是以完成这些交付物为基础展开的从一般人的直觉上来看,产生一个项目计划的步骤可以是:•列出所有客户需要的可交付物对上述案例来说就是这次旅游的所有参观景点•将每个交付物进一步分解细化也就是说,为了完成某一个交付物,需要完成哪些子交付物。

这一活动是可以循环往复进行的,进行的次数则由项目的复杂程度决定对本案例来说,我们可以将每个大的景点细化成内部的小景点•为了完成某一个子交付物,我们都需要完成哪些工作或活动对于本案例来说,包括交通、游览、购物、餐饮等在项目管理的术语中,我们可以认为项目的交付物构成了项目产品范围,而所有为了完成交付物的活动构成了项目的工作范围,两者共同构成了项目范围这一点比我们先前的概念有所扩展从最初的项目范围说明书中逐步分解出完整的项目产品范围和工作范围的过程,叫做“创建工作分解结构”,其结果就是生成一份工作分解结构从工作分解结构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项目完成后,客户应该得到什么•为了完成项目,我们都需要做哪些工作我们知道了完成这次旅游的所有活动,下一步需要为这些活动分配资源我们首先考虑时间资源我们把活动需要完成的顺序关系排列出来,并且标出每一个活动计划完成所需要的时间例如,从住宿地到旅游景点的往返需要花30分钟,游览需要花3小时,午饭需要花1小时等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份详细的行程计划但是在安排时间的时候,有一些限制条件必须要特别考虑例如,吃饭的时间必须固定,游览景点的顺序和其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等这些条件使得行程计划在安排上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安排完活动的时间计划,我们再对每一项活动所需的费用进行估计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每天出去游玩时所需要携带的现金有一个很好的预计,防止出现混乱和损失在完成了项目范围的计划之后,就需要对活动进行时间和成本方面的计划项目范围确定项目要做什么,时间和成本是计划实施的代价时间计划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活动之间的顺序,为活动分配时间和物质资源,最终形成项目的进度计划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对应着几个活动的过程分别是:活动排序、活动历时估计、活动资源估计、制订进度计划其中最后的进度计划是整个时间管理过程的最终结果,在这份进度计划上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项目总体预计的完成进度•每一项活动预计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每一项活动可以开始的前提依赖活动•每一项活动所影响的后续活动以上信息在我们实际执行项目中会经常用到如果我们把每一项活动所需要的资源成本也对应到进度计划当中,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项目总体需要花费的成本•项目需要花费的成本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有计划地对项目成本支出进行控制,这一活动被称为项目成本计划到现在为止,我们做完了这次旅游所需要的所有预备工作我们知道了需要进行哪些活动、参观哪些景点,也知道了时间和费用上的计划与安排。

事实上,我们已经得到了完成这项活动的所有信息,下一步就是按照计划去执行但有过真正旅行经验的人马上会意识到,这只是一份理想中的计划,是在假设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才能发生的一个完全计划好的行动,会被现实中的各种不确定性所打乱尽管我们称它们为意外,但是我们不能确定这些影响目标的因素是什么,或者有多大可能发生,我们只知道一定有某些我们不期望的事情会发生,所以事先的计划还必须考虑发生之后的应急办法在现实中,或者由于计划者缺乏经验,或者由于项目可控范围之外的因素等,都会危害到项目按照计划顺利实施,我们常常称这些潜在的、对项目目标会产生危害的因素为“风险”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对这些风险作出相应的准备它们或者可能发生,或者不发生,但无论怎样,项目都需要对这些“意外因素”做到“不意外”显然,这已经属于辅助项目顺利实施的管理活动了,我们称之为“风险管理”旅游团队是一个集体,导游是计划实施的主导者,但他一个人并不能完成整个计划,他需要所有游客的积极配合显然,如果旅游团是一个大型团体,一定的组织和人员管理结构会有助于行动的顺利实施到目前为止,我们明确了目标,细化了实现目标的步骤,对非正常情况作出了应对,建立了有效的人员管理和组织结构,方方面面我们都已经考虑周全,下一步就可以按计划出发了。

旅途中,导游是整个旅游计划实施的掌控者,他不仅需要知道自己的计划是什么,还要了解实施的真实状态这就好比大海中航行的一艘船,船长不仅需要有地图,还需要随时知道船所处的方位这个时候,计划作为行动的基准才能判断现在的实施状态是否正常在这个并不复杂的旅游活动中,获取执行状态的最简单办法就是导游直接询问各小组的进展情况为了简化沟通,就必须事先约定一些标志物,例如通过是否在指定时间到达某一景点等来估算行程进展状态以便导游评估其是否正常当导游认为行程不符合预定计划时,就需要进行干预其最终行动只有两种:要求游客加快行程,以赶上预定计划;当判断偏差无法纠正时,导游则需要变更计划这两种情况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偏差发现得越早,采取后续行动的余地就越大,代价就越小获取项目执行中的真实状态是掌控项目运行状态的重要环节只有这样,项目计划才能作为基准参照引导项目实现其目标项目管理把获取项目执行的真实信息、评估项目状态的过程称为“项目沟通”项目沟通过程的结果作为项目实施控制措施的输入沟通过程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对于及早发现项目偏差,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减少损失具有重要作用沟通过程的有效性非常关键,例如上述案例中指出,导游需要及时了解各个小组的行动状况。

如果没有事先约定的话,很可能导致小组长向上描述位置信息时出现问题所以,项目状态的汇报必须作出事先约定,用预定义的、理解一致的术语进行描述获取项目状态的沟通过程和项目控制活动是紧密联系的项目控制过程是为了减少项目偏差大多数控制措施的输出只有两个:改进实施行为,纠正偏差:变更计划,顺利实施说到这里,相信大部分读者已经对项目所涉及的活动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因为它几乎都来自我们现实中的实际活动事实上,这就是我们下一章节内容的基础七、 公司概况(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有限责任公司2、法定代表人:苏xx3、注册资本:55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3-10-87、营业期限:2013-10-8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2103.701682.961577.77负债总额816.53653.22612.40股东权益合计1287.171029.74965.38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6465.005172.004848.75营业利润1574.521259.621180.89利润总额1271.551017.24953.66净利润953.66743.85686.6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53.66743.85686.64八、 产业环境分析预计区域生产总值增长xx%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x%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xx%左右。

面对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外部环境,面对转型升级阵痛凸显的严峻挑战,面对两难多难问题增多的复杂局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xx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正在深刻变革,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高风险与低增长并存,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我国经济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但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在转型升级的阵痛期、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区域面临多重目标、多重任务、多难选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分紧迫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区域支撑条件,体现稳中求进的要求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导向,兼顾需要与可能,统筹当前与长远九、 二次供水行业1、二次供水行业概述城镇供水系统通常由水源、输水渠道、净水厂、配水管网、二次供水设施、入户管道与设备等组成。

从水源取水后,经输水渠道送入净水厂进行水质处理,处理过的水经加压后通过配水管网输送至用户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要求,城市供水应结合城市规划布局,按供水服务范围和直接供水的建筑层数,确定供水管网用户接管点处的最小服务水头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城市高速发展,高层建筑的密集增加,城镇管网供水最小服务水头已无法满足高层建筑的用水需求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南》,城镇供水管网不能满足用户对水压、水量的要求时,应建设二次供水系统二次供水是指在民用与工业建筑用水对水压、水量要求超过城市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管网能力时,通过储存、加压,经管道供给用户或自用的供水方式进行供水,二次供水主要为补偿市政供水管线压力缺乏,保障寓居在高层人群用水而建立的,被喻为城镇供水系统“最后一公里”2、二次供水方式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建筑给水工程也向着大水量、高水压的方向发展,使得二次供水系统的建设需求日益增多二次供水系统从最早的水塔式供水,发展至高低位水池(箱)供水、气压供水,直至变频水箱供水、叠压(无负压)供水、节能错峰智慧供水,供水系统在逐步发展完善。

3、二次供水管理模式目前,国内对二次供水设施新建或改造阶段的管理模式,除较传统的“自建自管”模式外,还包括“建管分离”模式和“统建统管”模式;对二次供水设施运营维护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管养统一”模式和“管养分离”模式等2015年2月,国家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城镇居民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确保水质安全的通知》,通知指出城镇居民二次供水设施是保障城镇居民用水需求的重要基础设施由于目前二次供水设施建设和管理多元化,监管职责不明晰,运行维护责任不到位,造成一些设施跑冒滴漏严重、供水服务不规范、水质污染风险高、治安隐患多等诸多问题,城镇饮用水安全保障形势严峻同时,通知要求对新建的居民二次供水设施,鼓励供水企业实施统建统管;对改造合格的二次供水设施,鼓励供水企业负责运行维护;对既有的居民二次供水设施,鼓励业主自行决定将设施管理委托给供水企业,即“统建统管”模式自建自管”模式一般适用于商业地产、学校、医院等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由业主单位自行建设和自行管理;“建管分离”模式,即住宅小区新建或改造的二次供水设施由业主单位负责建设,经供水公司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供水公司统一接管,该模式下,行业内的客户以房地产开发商或施工总承包商为主。

统建统管”模式主要针对住宅小区的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即新建或改造的二次供水设施由供水公司统一负责建设,经供水公司验收合格后由供水公司统一接管;在该模式下,行业中的客户供水公司将会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从长远来看,按照上述政策目标,全国二次供水的管理模式预计将会朝“统建统管”为主的管理模式发展供水公司接管二次供水设施后,制定系统的管理制度、服务规范和养护作业技术标准,并自行承担二次供水设施的日常管理、运行养护、更新改造等工作,即“管养统一”模式,如深圳市、吉林省采用该模式供水公司接管二次供水设施后,将二次供水设施的运行养护作业外包给具有相应资质和信誉良好的专业二次供水运营养护公司,双方通过签订运行养护作业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并支付相应费用,即“管养分离”模式,如合肥市、上海市、重庆市等采用该模式4、二次供水行业发展现状(1)持续加大对水务行业的固定资产投入推动水务行业稳步增长根据Wind统计数据,2020年,全国城市县城供水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为981.67亿元2001年至2020年,全国城市县城供水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0,131.39亿元从行业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国家持续加大对供水行业的固定资产投入有利于推动二次供水行业稳步增长。

2)城镇化发展促进二次供水行业稳步增长二次供水行业属于基础设施行业,关系基本民生,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将带动二次供水行业的稳步增长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4年3月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加强城镇水源地保护与建设和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确保城镇供水安全,城镇公共供水普及率在2020年达到90%,县城和重点镇公共供水普及率85%以上;同时,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因地制宜采取集中供水、分散供水和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的方式解决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问题根据Wind统计数据,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1978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比仅为17.92%,2011年末城镇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人口,2021年末城镇人口占比则达到了64.72%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及商户对供水质量要求提升,供水设施建设及二次供水设施建设的市场空间不断增长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部分城市建筑用地容积率不断攀升,高层的建筑逐渐增多;同时,全国城镇供水需求和供水管道长度不断增长,2011-2020年,全国城市供水总量从513.42亿立方米增至629.54亿立方米;全国城市供水管道长度由57.38万公里增至100.69万公里,促使二次供水设备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3)政策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二次供水设备更新需求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老旧小区的二次供水设施往往面临着水质安全、水质污染、二次供水管理不善及水压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2019年4月,国家住建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和国家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给予中央补助资金支持,各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部门指导市、县从实际出发,根据调查摸底情况,按照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符合条件的老旧小区的改造时序2020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2020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到2022年,基本形成城镇老旧小区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到“十四五”期末,结合各地实际,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根据国家住建部初步统计,需要改造的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约有30亿平方米,按照二次供水设备平均寿命8年计算,2012年前高层建筑的二次供水设备均已进入更换期,2012年以后的高层建筑也逐步进入更换期。

同时,2011年以来,我国每年房屋竣工面积均维持高位,二次供水设备更新将大大提升行业市场需求2018年我国二次供水设备需求总量为9.61万套,市场规模达200.40亿元,预计到2025年我国二次供水设备需求总量将增长至31.92万套,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71%4)智慧城市和智慧水利相关政策推动智慧水务建设和发展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融入传统行业,国家大力鼓励发展智慧城市、“互联网+”概念,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并陆续发布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产业政策,指出推动城市公用设施、建筑等智能化改造,建设全过程智能水务管理系统和饮用水安全电子监控系统水务既是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环保的核心要素之一,并且水务与民生紧密结合,符合中共中央提出的“改善民生”的政策,因此智慧水务被列入重点智慧化行业智慧水务是将信息技术与水务行业相结合,利用互联网、5G、监测系统等实时监测城市水务系统的状态,并且对水务数据进行整合管理,采用可视化界面及时分析与处理同时,2019年,水利部发布《加快推进智慧水利的指导意见》、《智慧水利总体方案》、《水利业务需求分析报告》等文件,大力推动智慧水务的建设和发展。

十、 必要性分析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十一、 投资方案(一)投资估算的依据本期项目其投资估算范围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估算的主要依据包括: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4、《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规定》5、《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6、《企业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7、《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二)项目费用与效益范围界定本期项目费用界定为工程费用和项目运营期所发生的各项费用;项目效益界定为运营期所产生的各项收益,并严格遵循财务评价过程中费用与效益计算范围相一致性的原则本期项目建设投资3727.57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三个部分三)工程费用工程费用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建设管理费、勘察设计费、生产准备费、其他前期工作费用,合计3256.52万元。

1、建筑工程费估算根据估算,本期项目建筑工程费为1669.02万元2、设备购置费估算设备购置费的估算是根据国内外制造厂家(商)报价和类似工程设备价格,同时参照《机电产品报价手册》和《建设项目概算编制办法及各项概算指标》规定的相应要求进行,并考虑必要的运杂费进行估算本期项目设备购置费为1484.03万元3、安装工程费估算本期项目安装工程费为103.47万元四)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本期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369.64万元五)预备费本期项目预备费为101.41万元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费用合计1工程费用1669.021484.03103.473256.521.1建筑工程费1669.021669.021.2设备购置费1484.031484.031.3安装工程费103.47103.472其他费用369.64369.642.1土地出让金193.05193.053预备费101.41101.413.1基本预备费51.8751.873.2涨价预备费49.5449.544投资合计3727.57(六)建设期利息按照建设规划,本期项目建设期为24个月,其中申请银行贷款1518.07万元,贷款利率按4.9%进行测算,建设期利息74.39万元。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合计第1年第2年1借款1.1建设期利息74.3918.6055.791.1.1期初借款余额759.0351.1.2当期借款1518.07759.03759.031.1.3当期应计利息74.3918.6055.791.1.4期末借款余额759.0351518.071.2其他融资费用1.3小计74.3918.6055.792债券2.1建设期利息2.1.1期初债务余额2.1.2当期债务金额2.1.3当期应计利息2.1.4期末债务余额2.2其他融资费用2.3小计3合计74.3918.6055.79(七)流动资金流动资金是指项目建成投产后,为进行正常运营,用于购买辅助材料、燃料、支付工资或者其他经营费用等所需的周转资金流动资金测算一般采用分项详细测算法或扩大指标法,根据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情况及本项目产品生产特点和项目运营特点,该项目流动资金测算参照同行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合理周转天数,采用分项详细测算法进行测算根据测算,本期项目流动资金为835.89万元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流动资产0.004340.404919.125787.201.1应收账款0.001953.182213.602604.241.2存货0.001519.141721.692025.521.2.1原辅材料0.00455.75516.51607.661.2.2燃料动力0.0022.7925.8230.381.2.3在产品0.00698.81791.98931.741.2.4产成品0.00341.81387.38455.741.3现金0.00347.24393.53462.981.4预付账款0.00520.85590.29694.462流动负债0.003713.484208.614951.312.1应付账款0.001336.851515.101782.472.2预收账款0.002376.632693.513168.843流动资金0.00626.92710.51835.894流动资金增加0.00626.9283.59125.385铺底流动资金0.001302.121475.741736.16(八)项目总投资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

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637.8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727.5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37%;建设期利息74.3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0%;流动资金835.8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02%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指标占总投资比例1总投资4637.85100.00%1.1建设投资3727.5780.37%1.1.1工程费用3256.5270.22%1.1.1.1建筑工程费1669.0235.99%1.1.1.2设备购置费1484.0332.00%1.1.1.3安装工程费103.472.23%1.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69.647.97%1.1.2.1土地出让金193.054.16%1.1.2.2其他前期费用176.593.81%1.2.3预备费101.412.19%1.2.3.1基本预备费51.871.12%1.2.3.2涨价预备费49.541.07%1.2建设期利息74.391.60%1.3流动资金835.8918.02%(九)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本期项目总投资4637.85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1518.07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数据指标占总投资比例1总投资4637.85100.00%1.1建设投资3727.5780.37%1.2建设期利息74.391.60%1.3流动资金835.8918.02%2资金筹措4637.85100.00%2.1项目资本金3119.7867.27%2.1.1用于建设投资2209.5047.64%2.1.2用于建设期利息74.391.60%2.1.3用于流动资金835.8918.02%2.2债务资金1518.0732.73%2.2.1用于建设投资1518.0732.73%2.2.2用于建设期利息2.2.3用于流动资金2.3其他资金十二、 经济效益(一)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本期项目所有基础数据均以近期物价水平为基础,项目运营期内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只考虑装产品及服务相对价格变化,同时,假设当年装产品及服务产量等于当年产品销售量。

二)项目计算期及达产计划的确定为了更加直观的体现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情况,本期项目计算期为10年,其中建设期2年(24个月),运营期8年项目自投入运营后逐年提高运营能力直至达到预期规划目标,即满负荷运营三)营业收入估算本期项目达产年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8500.00万元;具体测算数据详见—《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所示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营业收入0.006375.007225.008500.002增值税0.00280.86318.30318.722.1销项税0.00828.75939.251105.002.2进项税0.00547.89620.95786.283税金及附加0.0033.7138.2038.243.1城建税0.0019.6622.2822.313.2教育费附加0.008.439.559.563.3地方教育附加0.005.626.376.37(二)达产年增值税估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和《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及相关规定,本期项目达产年应缴纳增值税计算如下:达产年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318.72万元。

三)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本期项目总成本费用主要包括外购原材料费、外购燃料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其他制造费用、其他管理费用、其他营业费用)、折旧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等本期项目年综合总成本费用的估算是以产品的综合总成本费用为基点进行,根据谨慎财务测算,当项目达到正常生产年份时,按达产年经营能力计算,本期项目综合总成本费用7125.85万元,其中:可变成本5921.78万元,固定成本1204.07万元达产年项目经营成本6851.04万元具体测算数据详见—《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所示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原材料、燃料费0.004214.574776.515619.422工资及福利费0.00302.36302.36302.363修理费0.00100.21100.21100.214其他费用0.00829.05829.05829.054.1其他制造费用0.0065.6465.6465.644.2其他管理费用0.0060.6560.6560.654.3其他营业费用0.00702.76702.76702.765经营成本0.005446.196008.136851.046折旧费0.00196.56196.56196.567摊销费0.003.863.863.868利息支出0.0074.3974.3974.399总成本费用0.005721.006282.947125.859.1其中:固定成本0.001204.071204.071204.079.2可变成本0.004516.935078.875921.78(四)税金及附加本期项目税金及附加主要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项目达产年应纳税金及附加38.24万元五)利润总额及企业所得税根据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规定,本期项目达产年利润总额(PFO):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综合总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1335.91(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按25.00%计征,根据规定本期项目应缴纳企业所得税,达产年应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335.91×25.00%=333.98(万元)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该项目达产年可实现利润总额1335.91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333.98万元,其正常经营年份净利润:净利润=达产年利润总额-企业所得税=1335.91-333.98=1001.93(万元)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营业收入0.006375.007225.008500.002税金及附加0.0033.7138.2038.243总成本费用0.005721.00628。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