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课标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无***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1.50KB
约5页
文档ID:145961582
新课标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1/5

第十五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8·天津学业水平测试)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 A )A.《青年杂志》创刊 B.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C.蔡元培任北大校长 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解析]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故选A项2.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批评孔子、反对孔教、否定儒家纲常,其实并不是指向传统,而是针对现实材料中的“现实”是指( D )A.宣扬科学知识的需要 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C.国人民主意识的提高 D.袁世凯执意复辟帝制[解析]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掀起“尊孔复古”运动,意图复辟帝制,这种情况下,新文化运动批判作为封建统治基础的儒家思想,故D项正确3.五四运动前后,北京大学教员中既有以陈独秀为首,以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为骨干的革新营垒;又有辜鸿铭、刘师培、陈汉章、黄侃等知名的旧派学者他们政见不同,在学术上也各抒己见这一现象( C )A.有利于提高北京大学的教育和科研水平B.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C.体现了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D.推动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解析] 袁世凯当时在思想界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旧派学者受其推崇,而当时北大的教员中,既有革新营垒又有旧派学者,这体现了蔡元培提倡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4.陈独秀说:“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材料反映了( B )A.儒家思想第一次遭到严厉的批判B.20世纪初新旧道德观念的冲突C.新文化运动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D.向西方学习中资产阶级的困惑[解析] 陈独秀对儒家思想的批判说明了当时新旧道德观念的冲突儒家思想早在明清之际就遭到过批判,故A项说法不对;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传统文化,故C项说法不对;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旗帜鲜明地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故D项说法不对5.学者柳士同在《重温“打倒孔家店”》中说:“当年的‘打倒孔家店’打倒的只是统治人们、独此一家别无它号的‘店’——这‘店’其实就是胡适要打的‘鬼’,这‘鬼’也就是鲁迅说的‘吃人’的专制与礼教……”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A.新文化运动对儒家传统道德批判得不彻底B.正确评价了“打倒孔家店”C.肯定“打倒孔家店”的思想解放作用D.新文化运动的先贤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家思想[解析] 材料中的“只是”强调了新文化运动批判的对象针对性强,正是对儒家传统道德的彻底批判,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故选A项6.“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兰花草》是1919年胡适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后写的就当时社会背景以及胡适的理想而言,“兰花草”比喻的是( C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自强C.民主与科学 D.经世致用[解析] 1919年正值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又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故可判断所谓的“兰花草”是指“民主与科学”故选C项7.胡适曾经反思和评论新文化运动是“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在他看来,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意义在于( D )A.思想解放 B.学习西方C.提倡科学 D.文化转型[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胡适对新文化运动作用的分析与评价材料中的“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表明他认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文化转型,故答案选择D项8.《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1919年9月份发表在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该文章的发表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D )A.极大地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开展B.深刻地批判了旧道德和旧文学C.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宣传民主革命理论D.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析]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故选D项。

9.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B )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B.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D.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解析] 解题时一是要注意时间“1920年9月”;二是要注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工人的社会”“工人的中国”“工人的世界”A项与材料无关;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排除C项;中共二大在正确分析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因此,中国工人阶级不可能在1922年以前就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排除D项答案为B项10.毛泽东曾说,陈独秀为“思想界的明星”,李大钊是“我真正的老师”这主要是因为( B )A.毛泽东曾经就读于陈、李任教的北京大学B.在陈、李影响下,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C.陈、李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D.陈、李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解析] 题干反映了毛泽东对陈独秀、李大钊的褒扬思想界的明星”“我真正的老师”这是从陈、李二人对毛泽东本人在思想上的引领而言,尤其是李大钊,他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故B项正确。

A项没有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故排除;C、D两项并未从对毛泽东思想上的引领角度分析,故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1.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利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吴虞《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材料二 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倘于政治否认专制,于家族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三 “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青年的误会》(1)结合所学指出作者所说的“旧道德之观念”指什么。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道德之标准”包含哪些内容6分)[解析] 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为儒家传统道德观念;第二小问,据材料一中“人道主义”“平等博爱”“自由思想”等关键信息概括即可[答案] 观念:儒家传统道德(三纲五常)内容:人道主义,追求自由、平等、博爱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的主要思想观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观点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直接原因12分)[解析] 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共和立宪制”“保守纲常阶级制”“绝对不可相容”等关键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所学,从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与袁世凯的尊孔复古活动两个角度来组织答案[答案] 观点: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与共和政治不能相容历史原因:儒家思想重视伦理道德,是中国古代社会主流思想,统治者利用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直接原因: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3)材料三中陈独秀列举的“青年的误会”与新文化运动有怎样的关系?综合上述材料,试分析这场道德伦理革命在当时的积极作用12分)[解析] 第一小问,从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出发,思考其产生的消极影响;第二小问,综合材料信息从对封建正统思想地位的冲击及对西方民主思想的宣传两方面组织答案[答案] 关系:新文化运动存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的倾向导致“青年的误会”。

作用: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传播了自由、平等、独立观念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李大钊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存在空想的色彩,他曾经把人的理性和博爱、自由、平等看作创造新生活的基础,认为协和与友谊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是社会主义者共同认定的基础;他号召青年们投入村落中,对农民进行精神改造,建设新村落,并以村落为基础,建立小组织,以世界为家庭扩充大联合,新村落的大联合,就是我们的少年中国——摘编自韩一德、李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略论李大钊早期社会主义思想》材料二 从1920年开始,李大钊的思想出现了重大飞跃,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从创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开始的北方铁路工人运动的开展中,认识到改造社会必须采取激进的方法,必须到劳动者集中的地方去李大钊逐渐认识到要从中国的特殊条件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方法,对于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实行民主主义,打倒官僚、军阀、封建统治阶级,第二步才是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摘编自《李大钊史事综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大钊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特点10分)[解析] 本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认为协和与友谊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对农民进行精神改造,建设新村落,并以村落为基础”可以看出李大钊一方面希望用改良的手段实现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希望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 特点:回避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主张用改良的手段实现社会主义;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思想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20分)[解析] 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及知识迁移能力,依据“从1920年开始”结合其背景,可以得出变化的原因有:接受马克思主义、强调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改造中国、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改造整个中国社会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内外因两个方面归纳,外因可以结合十月革命的胜利、一战的影响;内因可以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方面进行回答[答案] 变化:接受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强调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改造中国;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改造整个中国社会原因:十月革命的胜利;一战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李大钊的个人实践等。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