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老师用书第十三章 热 学(选修3-3) - 第 1 页 共 44 页 ?第十三章-热 学〔选修3-3〕 纲 要 求 考 情 分 析 理想气体 饱和蒸气、未饱和蒸气、饱和蒸气压 相对湿度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中学物理中涉及的国际Ⅰ 1.命题规律 本章知识点比拟多,而高考重Ⅰ Ⅰ Ⅰ Ⅰ 点考察的内容包括分子动理论、固体和液体的性质、气体Ⅰ Ⅰ Ⅰ 实验定律及热力学第一定律等知识题型一般为选择+计算 2.考察热点 预计在2022年高考中,对本局部内容的考察仍将以分子动理论、热力学定律及气体状态方Ⅰ 程的应用为重点 Ⅰ 分子动理论的根本观点和实验根据 阿伏加德罗常数 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 温度、内能 固体的微观构造、晶体和非晶体 液晶的微观构造 Ⅰ Ⅰ Ⅰ 液体的外表张力现象 Ⅰ 单位制的根本单位和其他单位,例如摄氏度、标准大气压 气体实验定律 Ⅱ 实验十三: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第69课时 分子动理论 内能(双基落实课) [命题者说] 本课时内容既是高考选考内容,又是热学最根本的知识,因此高考针对这些内容命题时,难度不会很大。
在复习这局部内容时,只需全面复习,不需要过深的挖掘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的大小 ①一般无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约为:10②一般无机分子质量的数量级约为:10-10-26一、分子动理论和阿伏加德罗常数 m kg (2)阿伏加德罗常数:指1 mol的任何物质中含有一样的微粒个数,用符号NA表示,NA=6.02×1023 mol1 -2.分子热运动:指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那么运动 (1)扩散现象:指互相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扩散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展 第 2 页 共 44 页 (2)布朗运动:指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的无规那么运动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3.分子间的互相作用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随分子间间隔 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间隔 的减小而增大,但总是斥力变化得较快,如下图 (1)当r=r0时,F引=F斥,F=0; (2)当r<r0时,F引和F斥都随间隔 的减小而增大,但F引<F斥,F表现为斥力; (3)当r>r0时,F引和F斥都随间隔 的增大而减小,但F引>F斥,F表现为引力; (4)当r>10r0(109 m)时,F引和F斥都已经非常微弱,可以认为分子间没有互相作用力-(F=0)。
[小题练通] 1.(2022·北京高考)雾霾天气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互相作用的结果雾霾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形状不规那么,但可视为密度一样、直径不同的球体,并且PM10、PM2.5分别表示球体直径小于或等于10 μm、2.5 μm的颗粒物(PM是颗粒物的英文缩写) 某科研机构对北京地区的检测结果说明,在静稳的雾霾天气中,近地面高度百米的范围内,PM10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略有减小,大于PM10的大悬浮颗粒物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明显减小,且两种浓度分布根本不随时间变化 据此材料,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PM10表示直径小于或等于1.0×106 m的悬浮颗粒物 -B.PM10受到的空气分子作用力的合力始终大于其受到的重力 C.PM10和大悬浮颗粒物都在做布朗运动 D.PM2.5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逐渐增大 解析:选C PM10直径小于或等于10 μm,即1.0×105 m,选项A错误;PM10悬-浮在空中,说明空气分子作用力的合力与其重力平衡,选项B错误;PM10和大悬浮颗粒物的大小符合做布朗运动的条件,选项C正确;据题中材料不能判断PM2.5浓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选项D错误。
2.以下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布朗运动是微观粒子的运动,其运动规律遵循牛顿第二定律 B.布朗运动是组成固体微粒的分子无规那么运动的反映 C.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与固体分子的共同运动 D.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反映了系统的能量是守恒的 E.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那么运动 第 3 页 共 44 页 解析:选ADE 布朗运动是悬浮的固体小颗粒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宏观的机械运动,故符合牛顿第二定律,它反映了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那么运动,A、E正确,B、C错误;微粒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与方向不断发生改变,与接触的微粒进展能量交换,D正确 布朗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而是固体颗粒在液体分子撞击下的无规那么运动,它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 1.温度 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时,它们必定具有某个共同的热学性质,把表征这一“共同热学性质”的物理量叫做温度一切到达热平衡状态的系统都具有一样的温度 2.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摄氏温标(t) 热力学温标(T) 单位 ℃ 规定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_℃,水的沸点是100 ℃ 零下273.15_℃即为0 K T=t+273.15 KΔT=Δt 关系 二、温度和内能 K 3.分子的动能 (1)分子动能是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
(2)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的平均值,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热运动的总动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总和 4.分子的势能 (1)意义: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 (2)分子势能的决定因素 ①微观上——决定于分子间间隔 和分子排列情况;取r→∞处为零势能处,分子势能Ep与分子间间隔 r的关系如下图,当r=r0时分子势能最小 ②宏观上——决定于体积和状态 5.物体的内能 第 4 页 共 44 页 (1)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是状态量对于给定的物体,其内能大小由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决定 (2)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小题练通] 1.假设某种实际气体分子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那么一定质量的该气体内能的大小与气体体积和温度的关系是( ) A.假如保持其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B.假如保持其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内能减少 C.假如保持其温度不变,体积增大,内能不变 D.假如保持其温度不变,体积增大,内能减少 解析:选A 假设保持气体的体积不变,那么分子势能不变,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大,故气体的内能增大,A正确,B错误;假设保持气体的温度不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体积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故气体的内能增大,C、D均错误。
2.(2022·吉林省实验中学模拟)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F与分子间间隔 r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0,相距很远的两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场互相接近假设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在r>r0阶段,F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大,势能也增大 B.在r
[课堂跟踪检测] 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气体扩散现象说明了气体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 第 5 页 共 44 页 B.气体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C.布朗运动的本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 D.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间隔 的减小而减小 E.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间隔 的减小而减小 解析:选ABE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微粒的运动,它是液体分子无规那么热运动的反映,选项C错误;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间隔 的减小而增大,选项D错误 2.(2022·河南名校联考)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分子之间的斥力和引力同时存在 B.分子之间的斥力和引力大小都随分子间间隔 的增大而减小 C.分子间间隔 减小时,分子力一直做正功 D.分子间间隔 增大时,分子势能一直减小 E.分子间间隔 增大时,可能存在分子势能相等的两个位置 解析:选ABE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A正确;分子间存在互相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间隔 的增大而减小,B正确;假设分子间间隔 小于平衡位置间距,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那么随分子间间隔 减小,分子力做负功,C错误;假设分子间间隔 大于平衡位置间距,那么随分子间间隔 增大,分子势能增大,D错误;假设分子间间隔 小于平衡位置间距,那么随分子间间隔 增大,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可能存在分子势能相等的两个位置,E正确。
3.如下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p与两分子间间隔 r的关系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当r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B.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C.当r等于r2时,分子势能Ep最小 D.在r由r1增大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 E.在r由r2增大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 解析:选BCE 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p最小值对应分子平衡位置,即r2处为平衡位置,当r>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r<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选项B正确,A错误;当r=r2时,分子间势能Ep最小,选项C正确;在r由r1增大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由r2继续增大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选项D错误,E正确 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