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第二十章 水盐代谢与酸碱平衡水盐代谢与酸碱平衡 water-electrolyte metabolism and acid-base balance本章主要内容水和无机盐的生理功能水和无机盐的生理功能体液的含量和分布体液的含量和分布体液平衡和调节体液平衡和调节水盐代谢紊乱水盐代谢紊乱酸碱平衡与平衡失调酸碱平衡与平衡失调目的要求:目的要求:1、掌握掌握:体液平衡与调节、酸碱平衡的调:体液平衡与调节、酸碱平衡的调节;节;2、熟悉熟悉:体液的含量和分布;无机盐的代谢:体液的含量和分布;无机盐的代谢特点;特点;3、了解了解:酸碱平衡失调的类型酸碱平衡失调的类型第一节第一节 体液的含量、分布与组成体液的含量、分布与组成 一、人体水的含量与分布一、人体水的含量与分布 细胞内液(细胞内液(40)体液体液(约占体重(约占体重60)血浆血浆5 细胞外液(细胞外液(20)细胞间液细胞间液 15%二、体液电解质的含量、分布特点二、体液电解质的含量、分布特点 n无机盐占体重无机盐占体重3%4(钾、钠、氯、钙、镁、磷、铁、铜、碘、(钾、钠、氯、钙、镁、磷、铁、铜、碘、锌、钴、氟锌、钴、氟、锰、钼锰、钼n 血清钠血清钠 130150mmol/Ln 血清氯血清氯 98106mmol/Ln 血清钾血清钾 3.55.5mmol/Ln 血清钙血清钙 2.252.75mmol/LK+Mg2+HPO42-Na+Cl-HCO3-细胞内液细胞内液 外液外液体液电解质的分布特点体液电解质的分布特点 1、溶液呈电中性、溶液呈电中性 2、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电解质分布差别悬殊、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电解质分布差别悬殊 NaNa+、clcl-、HCOHCO3 3-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 决定外液晶体渗透压决定外液晶体渗透压 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K K+、MgMg2+2+、HPOHPO4 43-3-分布于细胞内液分布于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 ,决定内液晶体渗透压。
决定内液晶体渗透压3、细胞外液中,血浆和细胞间液的蛋白质含、细胞外液中,血浆和细胞间液的蛋白质含量相差极大,其它电解质基本相同量相差极大,其它电解质基本相同 4、各种体液的渗透压相等、各种体液的渗透压相等一、水的生理功能 水是生命的摇蓝 1 1、构成组织的重要成分、构成组织的重要成分 2 2、调节和维持体温的恒定、调节和维持体温的恒定 3 3、参与体内物质代谢和运输养料、参与体内物质代谢和运输养料 4 4、润滑作用、润滑作用二、无机盐二、无机盐(inorganic salts)的生理功能的生理功能1.构成人体组织与体液的成分构成人体组织与体液的成分Components of body tissues and body fluids2.维持体液渗透压维持体液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与酸碱平衡与酸碱平衡Na+(sodium ion)、Cl-(chloride ion)维持细胞维持细胞外 液外 液(e x t r a c e l l u l a r f l u i d)渗 透 压,渗 透 压,K+(potassium ion)、HPO42-是维持细胞内液是维持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渗透压。
渗透压3.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responsiveness)4、维持酶的活性、维持酶的活性(enzyme activities)5、参与组成体内有特殊功能的化合物、参与组成体内有特殊功能的化合物神经、肌肉的应激性神经、肌肉的应激性(responsiveness)神经肌肉应激性神经肌肉应激性 NaNa+K K+OHOH-CaCa2+2+MgMg2+2+H H+心肌应激性心肌应激性 NaNa+CaCa2+2+OHOH-MgMg2+2+K+H H+第三节第三节 水钠代谢水钠代谢 一、水代谢一、水代谢(一)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一)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1.来源:来源:共共2500毫升毫升/天天 饮水:成人饮水:成人1200毫升毫升/天天 食物含水:成人食物含水:成人1000毫升毫升/天天 生物氧化产生水:生物氧化产生水:300毫升毫升/天天2.去路:共去路:共2500毫升毫升/天天 消化道:消化道:150毫升毫升/天天 正常消化液绝大部分重吸收异常消化液正常消化液绝大部分重吸收异常消化液丢失可导致脱水;严重呕吐,丢失胃液丢失可导致脱水;严重呕吐,丢失胃液,还还可导致低氯性碱中毒,缺钾;严重腹泻,可导致低氯性碱中毒,缺钾;严重腹泻,丢失肠液,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缺钾丢失肠液,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缺钾.肺:肺:350毫升毫升/天天n 皮肤蒸发:皮肤蒸发:500毫升毫升/天,出汗另计,汗液是低渗,汗天,出汗另计,汗液是低渗,汗多需补充水外需补充点多需补充水外需补充点NaCln 肾:肾:1500毫升毫升/天天(进水少、气温高、出汗多,机体缺水,抗利尿素升高,(进水少、气温高、出汗多,机体缺水,抗利尿素升高,尿浓缩,尿尿浓缩,尿1500ml,但不能少于,但不能少于500ml/天,否则天,否则尿尿毒症毒症,相反,抗利尿素下降,相反,抗利尿素下降,尿崩症。
尿崩症尿毒症尿毒症:肾功能下降或衰竭,尿少或无尿,含氮废物储留,肾功能下降或衰竭,尿少或无尿,含氮废物储留,造成多器官衰竭造成多器官衰竭各种年龄每天水的需要量:各种年龄每天水的需要量:n新生儿(头几天):新生儿(头几天):5060 毫升毫升/Kg体重体重/天天n 2岁以下岁以下 :100150 毫升毫升/Kg体重体重/天天n 小儿小儿 :8090 毫升毫升/Kg体重体重/天天n 成人成人 :3040 毫升毫升/Kg体重体重/天天三、钠与氯代谢三、钠与氯代谢 钠、氯钠、氯sodium chloride 1.含量含量 2.分布:分布:50 细胞外液细胞外液 钠:钠:40 骨髓骨髓 10 细胞内液细胞内液 氯: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氯: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 3.摄入:食盐(摄入:食盐(NaCl)成人成人 4.59克克/天,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天,世界卫生组织推荐5克克/天天 婴儿(婴儿(1岁以内)岁以内)0.51.0克克NaCl/天天 儿童(儿童(14岁以下)岁以下)34克克NaCl/天天 4.排泄(肾脏:严格控制)排泄(肾脏:严格控制)特点: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几乎不排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几乎不排 (因此尿钠少,反映体内缺钠)(因此尿钠少,反映体内缺钠)五、水钠平衡五、水钠平衡(一)、体液的交换(一)、体液的交换 1、血浆与细胞间液之间的体液交换、血浆与细胞间液之间的体液交换 2、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的体液交换、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的体液交换n渗透压(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是溶液中电解质是溶液中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类溶质微粒通过半透膜对水的及非电解质类溶质微粒通过半透膜对水的吸引吸引力力n水总是从渗透压水总是从渗透压低低的一侧向的一侧向高高的一侧移动的一侧移动1、血浆与细胞间液之间的交换、血浆与细胞间液之间的交换交换部位交换部位 毛细血管壁毛细血管壁(半透膜)(半透膜)取决因素取决因素 血浆有效胶体渗透压(血浆有效胶体渗透压(吸水吸水)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血压 (驱水驱水)血浆血浆有效有效胶渗压胶渗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差值差值毛细血管血压血浆有效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血压血浆有效胶体渗透压决定流动方向决定流动方向 *正正:H2O 从从 血浆血浆 流向细胞间液流向细胞间液 *负负:H2O 从从 组织间液组织间液回流入血管回流入血管毛细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组织细胞组织细胞histiocyte 毛细淋巴管毛细淋巴管组织液组织液毛细血管毛细血管capillary vessel 4.532.931.602.93静脉端静脉端(veinal end)动脉端动脉端(artery end)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血压血浆有效胶体渗透压血浆有效胶体渗透压水肿水肿心力衰竭心力衰竭 毛细血管静脉压毛细血管静脉压 细胞间液回流障碍细胞间液回流障碍 心性水肿心性水肿慢性肾炎慢性肾炎 清蛋白清蛋白 血浆有效胶渗压血浆有效胶渗压肾性肾性水肿水肿肝硬化肝硬化 细胞间液回流障碍细胞间液回流障碍 肝肝性性水肿水肿长期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水肿营养不良水肿 2 2、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的交换、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的交换 细胞膜细胞膜半透膜半透膜蛋白质蛋白质钠泵钠泵Glc、AA、尿酸、水、尿酸、水、CO2、O2、Cl-、HCO-Na+K+小分子小分子 尿酸、尿酸、H2O、CO2、Cl、HCO3-大分子大分子 Pr 无机盐无机盐泵泵(取决于晶体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晶体渗透压的高低)小结小结:体液的交换体液的交换不不 同同 体体 液之间液之间 交交 换换 处处 影响水流方向的影响水流方向的因素因素 1 1、血浆与细胞间液血浆与细胞间液 毛细血管壁毛细血管壁 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血压、血浆有效胶体渗血浆有效胶体渗透压透压 2 2、细胞间液与细胞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内液 细胞膜细胞膜 细胞内外液晶体细胞内外液晶体渗透压渗透压 (二)、体液平衡调节(二)、体液平衡调节 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缺水缺水 渗压渗压 下丘脑视前区渗压感受器下丘脑视前区渗压感受器 大脑皮质大脑皮质 口渴口渴 2、抗利尿素:、抗利尿素:是一种九是一种九肽肽,由丘脑下部视上核神经细胞分泌,由丘脑下部视上核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贮存,垂体后叶贮存,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影响,促进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影响,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对H2O重吸收重吸收 3、醛固酮:、醛固酮:醛固酮属于类固醇,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醛固酮属于类固醇,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受血容量影响,促进肾远曲小管泌,受血容量影响,促进肾远曲小管对水、对水、Na+重吸收(排钾泌氢,保钠保水)重吸收(排钾泌氢,保钠保水)(四)心钠素的调节(四)心钠素的调节 是一种多肽(是一种多肽(28肽;肽;56肽;肽;126肽),肽),心房细胞分泌,心房细胞分泌,利尿利钠利尿利钠。
失水过多失水过多 进食过多的食盐进食过多的食盐 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丘脑视前区渗压感受器下丘脑视前区渗压感受器 大脑皮质大脑皮质 口渴口渴 饮水饮水 体液平衡神经调节体液平衡神经调节六、六、水钠代谢紊乱水钠代谢紊乱 一、水钠代谢紊乱一、水钠代谢紊乱 体液丢失,引起机体脱水(缺)体液丢失,引起机体脱水(缺)一)(一)高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失水失盐失水失盐(血清钠)(血清钠)150mmol/L 细胞外液渗压升高,细胞外液渗压升高,细胞内水细胞内水 外外,细胞内缺水,引起严重口渴、高热、烦燥不安、细胞内缺水,引起严重口渴、高热、烦燥不安、肌张力升高,严重者除上述症状外,出现躁狂、幻觉、肌张力升高,严重者除上述症状外,出现躁狂、幻觉、谵妄、惊厥谵妄、惊厥甚至昏迷等脑功能障碍的症状甚至昏迷等脑功能障碍的症状(二)(二)低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失盐失水失盐失水(血清钠)(血清钠)130mmol/L 细胞外液渗压下降,细胞外液渗压下降,细胞外水细胞外水 内内,细胞外液下降,皮肤弹性下降,血容量下降,细胞外液下降,皮肤弹性下降,血容量下降,血压下降,严重者脑细胞水肿血压下降,严重者脑细胞水肿,出现抽搐、昏迷出现抽搐、昏迷神经神经症状症状(三)(三)等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失水失盐失水失盐(血清钠)(血清钠)130150mmol/L 口渴、皮肤弹性下降、血口渴、皮肤弹性下降、血压下降压下降第四节第四节 钾钾(potassium)代谢一、钾一、钾(potassium)代谢特点 1.含量含量 2.分布分布 98 细胞内液;细胞内液;2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1)代谢)代谢 (2)血浆)血浆pH 3.摄入摄入(intake):蔬菜、水果蔬菜、水果 成人成人24克克/天,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天,世界卫生组织推荐4.7克克/天天 小儿小儿0.10.2克克KCl/天,天,吸收后吸收后15小时才达到大部分进入细胞内,临床补钾小时才达到大部分进入细胞内,临床补钾 注意注意:不宜过多;不宜过快;不宜过浓(不宜过多;不宜过快;不宜过浓(0.150.3%)4.排出排出:80%90 肾;少量肾;少量 汗粪汗粪 排泄特点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不吃也排;(因此补钾还应注意:见尿补钾)(因此补钾还应注意:见尿补钾)物质代谢对钾分布的影响物质代谢对钾分布的影响糖原、蛋白质糖原、蛋白质合成合成时:时:葡萄糖、氨基酸转入细胞葡萄糖、氨基酸转入细胞 细胞内细胞内K+血钾血钾 糖原、蛋白质糖原、蛋白质分解分解时:时:葡萄糖、氨基酸转出细胞葡萄糖、氨基酸转出细胞细胞内细胞内K+血钾血钾 名称名称钾钾钠与氯钠与氯正常需要量正常需要量24g4.59g来源来源蔬菜、水果蔬菜、水果食盐食盐分布分布细胞内细胞内细胞外细胞外去路去路肾、皮肤肾、皮肤消化道消化道肾、皮肤肾、皮肤消化道消化道代谢特点代谢特点多吃多排多吃多排少吃少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不吃也排多吃多排多吃多排少吃少排少吃少排不吃几乎不排不吃几乎不排高钠低钾饮食的危害n我国平均摄入食盐我国平均摄入食盐12克克/天,北方地区达天,北方地区达15-18克克/天;天;平均摄入钾盐平均摄入钾盐1.9克克/天天n高血压的风险大大增加:血容量增,小动脉壁细高血压的风险大大增加:血容量增,小动脉壁细胞肿胀腔窄,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应激性增加胞肿胀腔窄,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应激性增加n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咸者,脉弦也:咸者,脉弦也二、钾代谢紊乱钾代谢紊乱(一)、低血钾:(血清钾)(一)、低血钾:(血清钾)3.5mmol/L1).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2).心肌兴奋性增高心肌兴奋性增高 治疗原则:在处理原发病基础上给予补钾。
治疗原则:在处理原发病基础上给予补钾掌握掌握“四不宜四不宜”原则原则 “四不宜四不宜”原则原则 1、不宜、不宜3过早,见尿补钾;过早,见尿补钾;2、不宜过量,每日量不超过、不宜过量,每日量不超过4g;3、不宜过浓,一般为、不宜过浓,一般为0.3%浓度;浓度;4、不宜过快,、不宜过快,1天量需在天量需在68小时以上滴完小时以上滴完注:避免治疗低血钾时造成高血钾;注:避免治疗低血钾时造成高血钾;严禁静脉推注严禁静脉推注1 1、病因、病因 2 2、临床症状、临床症状 (1 1)神经肌肉应激性提高)神经肌肉应激性提高 (2 2)心机应激性和自律性降低)心机应激性和自律性降低(心肌兴奋性降低心肌兴奋性降低),心动过,心动过缓缓 (3)循环障碍循环障碍3、治疗原则:、治疗原则:1)积极治疗原发病;)积极治疗原发病;2)严重高血钾时可采用其他措施严重高血钾时可采用其他措施A、应用、应用5%碳酸氢钠碳酸氢钠 B、注射胰岛素和葡萄糖、注射胰岛素和葡萄糖 C、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 D、透析、透析 E、对抗心率失常、对抗心率失常 第五节 钙、磷代谢1.钙、磷的生理功能钙、磷的生理功能(1)钙、磷是骨、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钙、磷是骨、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2)钙的作用:)钙的作用:降低神经骨骼肌的兴奋性,参与肌肉的收缩;降低神经骨骼肌的兴奋性,参与肌肉的收缩;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 作为凝血因子,参与血液凝固作为凝血因子,参与血液凝固 参与腺体参与腺体gland分泌分泌secretion,调节多种激素,调节多种激素hormone和神经递质的释放。
和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许多酶的激活剂或抑制剂是许多酶的激活剂或抑制剂作为第二信使介导激素的调节作用作为第二信使介导激素的调节作用3)磷)磷(phosphorus)的作用的作用 体内许多重要物质的组成成分如核酸体内许多重要物质的组成成分如核酸(nuclei acid)等等 磷脂磷脂(phospholipid)是细胞膜的基本组成成分是细胞膜的基本组成成分 参与物质代谢反应参与物质代谢反应参与体内能量生成、贮存及利用参与体内能量生成、贮存及利用参与酶的参与酶的 共价修饰共价修饰(covalent modification)调节调节磷酸盐构成血浆缓冲对,调节体液酸碱平衡磷酸盐构成血浆缓冲对,调节体液酸碱平衡2.钙钙(calcium)、磷、磷(phosphorus)含量和分布含量和分布n99.3%的钙、的钙、85.75的磷以羟基磷灰石的磷以羟基磷灰石(hydroxyphosphorite)的形式构成骨盐存的形式构成骨盐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少量分布于体液及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少量分布于体液及软组织中软组织中3.3.钙、磷吸收与排泄钙、磷吸收与排泄(1 1)钙的吸收:)钙的吸收:影响钙吸收的因素:影响钙吸收的因素:VitDVitD、肠道、肠道pHpH、食、食物成分(磷酸盐含量,物成分(磷酸盐含量,钙磷比钙磷比)、身体对)、身体对钙的需求量、钙的需求量、血钙血磷血钙血磷浓度等。
浓度等2 2)钙的排泄:主要经肠道排出()钙的排泄:主要经肠道排出(80%80%),),少量由肾脏排出少量由肾脏排出特点: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3)磷的吸收:)磷的吸收:部位:小肠部位:小肠吸收形式:酸性磷酸盐(吸收形式:酸性磷酸盐(H2PO4-)(4)磷的排泄:大部分由肾脏排出)磷的排泄:大部分由肾脏排出(60%80%),少量),少量(20%40%)由肠道排出由肠道排出4.血钙和血磷血钙和血磷(1)血钙:即血浆钙以离子钙和结合钙)血钙:即血浆钙以离子钙和结合钙两种形式存在,发挥生理功能的是离子两种形式存在,发挥生理功能的是离子钙血钙血钙血钙血钙(2.5mmol/L)结合钙结合钙蛋白质结合钙蛋白质结合钙(0.125mmol/L)柠檬酸钙柠檬酸钙(1.125mmol/L)非扩散钙非扩散钙扩散钙扩散钙离子钙离子钙(1.25mmol/L)血浆蛋白质结合钙血浆蛋白质结合钙血浆蛋白质阴离子血浆蛋白质阴离子 +Ca+Ca2+2+pHpHpH pH 离子钙与结合钙的相互转变:离子钙与结合钙的相互转变:(2)血磷:血浆无机磷酸盐中所含的磷)血磷:血浆无机磷酸盐中所含的磷钙磷溶度积(钙磷溶度积(Ksp):):Ca P=2.53.5 Ksp3.5时,钙、磷以骨盐的形式沉积与骨时,钙、磷以骨盐的形式沉积与骨盐中。
盐中Ksp2.5时,影响骨组织的钙化和成骨作用,时,影响骨组织的钙化和成骨作用,甚至促使骨盐甚至促使骨盐,溶解引起佝偻病溶解引起佝偻病 食物 1,25-(OH)2-VitD3 CT CT骨库 血钙 组织 PTH PTH 尿5.钙、磷代谢的调节钙、磷代谢的调节调节因素调节因素成骨成骨溶骨溶骨肠钙吸肠钙吸收收肾排肾排钙钙肾排肾排磷磷血钙血钙血磷血磷1,25-(OH)2-VitD3 甲状旁腺素甲状旁腺素 PTH 降钙素降钙素 CT第六节第六节 酸碱平衡酸碱平衡 n 概述概述 正常血液正常血液pH值值7.357.45(7.450.05),对对维持细胞内酶的活性维持细胞内酶的活性,物质代谢的进行和神经物质代谢的进行和神经肌肉的应激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肌肉的应激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很少超过但很少超过7.007.80一、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一、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一)酸(释放(一)酸(释放H)的来源:食物、代谢)的来源:食物、代谢 挥发性酸(碳酸)挥发性酸(碳酸)酸酸 固定酸:乳酸、酮体、尿酸固定酸:乳酸、酮体、尿酸 碳酸酐酶碳酸酐酶nHOCO HCO HHCO-肺肺n红细胞、肾小管、肺泡上皮细胞的红细胞、肾小管、肺泡上皮细胞的 碳酸酐酶碳酸酐酶(二)碱(接受(二)碱(接受H)的来源:)的来源:1.食物主要是蔬菜水果中的有机酸盐(柠檬食物主要是蔬菜水果中的有机酸盐(柠檬酸 钠、苹 果 酸 钠)在 体 内 代 谢酸 钠、苹 果 酸 钠)在 体 内 代 谢 产 生产 生NaHCO32.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生的NH3结合结合H+生成生成NH4+人体人体 代谢代谢 酸性物质多于碱性酸性物质多于碱性二、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一)血液的缓冲作用(一)血液的缓冲作用 1.血液的缓冲系统血液的缓冲系统 NaHCO3 Na2HPO4 Na-PrH2CO3 、NaH2PO4 、H-PrKHCO3 K2HPO4 K-Hb K-HbO2H2CO3 、KH2PO4 、H-Hb、H-HbO2血浆血浆缓冲系统缓冲系统红细胞红细胞缓冲系统缓冲系统血液缓冲系统血液缓冲系统血浆缓冲系统:血浆缓冲系统:NaHCO3 /H2CO3决定血浆决定血浆PH值值,血浆中的血浆中的NaHCO3是缓冲固定酸的主要碱性物质,故习惯是缓冲固定酸的主要碱性物质,故习惯将血浆中的将血浆中的NaHCO3 称为称为碱储碱储,碱储的多少可用,碱储的多少可用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的多少表示。
的多少表示CO2 CP正常值:正常值:2231mmol/L NaHCO3 24 20 pH=pKa+lg =6.1+lg =6.1+lg =6.1+1.3=7.4 H2CO3 1.2 1 2.血液缓冲系统的作用血液缓冲系统的作用 1)对酸的缓冲作用)对酸的缓冲作用 对固定酸的缓冲对固定酸的缓冲血浆血浆 HANaHCO3 NaA+H2CO3 使强酸变弱酸,但使强酸变弱酸,但HCO3-少了少了 对挥发性酸对挥发性酸H2CO3的缓冲的缓冲红细胞红细胞 在组织:在组织:CO2 ,红细胞合成红细胞合成H2CO3 H2CO3KHb KHCO3+HHb,使电离度由大变小,使电离度由大变小,KHCO3 H2CO3 在肺:在肺:KHCO3 HHbO2KHbO2+H2CO3 CO2 使不挥发变挥发,使不挥发变挥发,KHCO3 ,H2CO3 血液缓冲系统特点血液缓冲系统特点n缓冲力较强而直接缓冲力较强而直接比值决定比值决定pHn受肾肺影响受肾肺影响(二)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二)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延脑呼吸中枢控制肺呼吸的延脑呼吸中枢控制肺呼吸的频率、深浅频率、深浅控控制二氧化碳的排出,只制二氧化碳的排出,只调节血浆调节血浆H2CO3浓浓度度。
pH值降低,值降低,PCO2升高,中枢兴奋升高,中枢兴奋;相相反抑制反抑制(三)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三)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肾肾调节血浆(调节血浆(NaHCO3),排出固定酸,维,排出固定酸,维持血中碱储持血中碱储1、H+Na+交换:交换:2、NH4+Na+交换:交换:3、K+Na+交换交换:H+Na+交换:交换:分泌分泌H+,使尿液内磷酸氢盐酸化,即,使尿液内磷酸氢盐酸化,即Na2HPO4NaH2PO4;回收回收Na+,与与HCO3 一起回到血浆中,提高一起回到血浆中,提高血浆中碱储的含量血浆中碱储的含量NH4+Na+交换:交换:分泌分泌H+和和NH3,在原尿中,在原尿中 H+NH3 NH4+,NH4+代替代替Na+随尿排出,回收随尿排出,回收Na+,与,与HCO3 一起回到血浆中一起回到血浆中K+Na+交换交换:nK+Na+交换与交换与HNa+交换互相竟争交换互相竟争酸中毒酸中毒 碱中毒碱中毒 胞胞外外 胞内胞内 H+H+H+K+K+H+K+K+血中血中H H+泌泌H H+保保NaNa+泌泌K K+肾肾随尿排随尿排K K+血中血中H+血血K+肾肾 泌泌H H+保保NaNa+泌泌K K+随尿排出随尿排出K K+血血K+酸中毒和碱中毒的影响酸中毒和碱中毒的影响酸中毒酸中毒 高血钾高血钾碱中毒碱中毒 低血钾低血钾调节调节系统系统血液血液缓冲系统缓冲系统肺脏肺脏肾脏肾脏调节调节作用作用H2CO3 NaHCO3H2CO3NaHCO3特点特点直接,直接,血浆缓冲作血浆缓冲作用快用快H2CO3强而持久强而持久三、紊乱:三、紊乱:当体内酸碱产生过多或丢失过多,超过机体调节当体内酸碱产生过多或丢失过多,超过机体调节能力;或由于肺、肾功能发生障碍,引起酸碱能力;或由于肺、肾功能发生障碍,引起酸碱潴留,使血浆潴留,使血浆 NaHCO3,H2CO3浓度改变超过浓度改变超过正常限度,就会出现酸中毒或碱中毒。
正常限度,就会出现酸中毒或碱中毒一)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类型(一)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类型 NaHCO3和和H2CO3不正常而不正常而pH正常,称为正常,称为代偿性酸中毒或代偿性碱中毒;两者都不代偿性酸中毒或代偿性碱中毒;两者都不正常,称为失代偿性酸中毒或失代偿性碱正常,称为失代偿性酸中毒或失代偿性碱中毒n pH7.35,失代偿性酸中毒失代偿性酸中毒n pH7.45,失代偿性碱中毒失代偿性碱中毒根据病因分类根据病因分类:n 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NaHCO3)首先降低)首先降低,CO2CP降低降低 酸中毒酸中毒 n 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H2CO3)首先升高)首先升高,CO2CP升高升高n n 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NaHCO3)首先升高)首先升高,CO2CP升高升高 碱中毒碱中毒 n 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H2CO3)首先降低)首先降低,CO2CP降低降低n 代偿型代偿型 调节程度调节程度 失代偿型失代偿型 酸中毒酸中毒 代谢性代谢性 碱中毒碱中毒 病因病因 酸中毒酸中毒 呼吸性呼吸性 碱中毒碱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1、基本特征:、基本特征:血浆中血浆中NaHCO3含量原发性减少含量原发性减少 CO2CP降低,降低,PCO2改变不明显改变不明显2、基本原因:、基本原因:1)体内酸性物质过多)体内酸性物质过多 2)碱性物质()碱性物质(损失过多损失过多 是临床最常发生的酸碱平衡失常。
是临床最常发生的酸碱平衡失常3、诊断:尽早、诊断:尽早 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1、基本特征:、基本特征:血浆中血浆中NaHCO3含量原发性增多含量原发性增多 CO2CP升高,升高,PCO2改变不明显改变不明显2、基本原因:、基本原因:1)丢失大量酸性胃液)丢失大量酸性胃液 2)HCO3-积蓄过多,过多服用碱性药物积蓄过多,过多服用碱性药物3、治疗原则:、治疗原则:1)病因治疗:治疗原发病)病因治疗:治疗原发病 2)轻症病人可补充适量生理盐水)轻症病人可补充适量生理盐水 有利肾排钠留酸有利肾排钠留酸 3)重症病人可给予一定量的酸性药物)重症病人可给予一定量的酸性药物 4)如果缺钾引起须补钾如果缺钾引起须补钾 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 1、基本特征、基本特征:血浆中:血浆中H2CO3浓度原发性增高浓度原发性增高 PCO2升高升高,CO2CP升高升高2、基本原因:肺通气功能不足,、基本原因:肺通气功能不足,CO2排出受阻排出受阻3、治疗原则:、治疗原则:1)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2)3)应急情况下可输入碱性溶液应急情况下可输入碱性溶液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1、基本特征:、基本特征:血浆中血浆中H2CO3浓度原发性减少浓度原发性减少 PCO2降低,降低,CO2CP降低降低2、基本原因:肺呼吸过快,换气过度。
基本原因:肺呼吸过快,换气过度3、治疗原则:、治疗原则:1)主要在于预防;)主要在于预防;2)消除引起呼吸过度原因(发烧,贫血,)消除引起呼吸过度原因(发烧,贫血,肝硬化,水杨酸中毒,精神紧张等)肝硬化,水杨酸中毒,精神紧张等);暂停呼吸,严重二氧化碳吸入暂停呼吸,严重二氧化碳吸入 3)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和钙剂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和钙剂二)酸碱平衡的指标(二)酸碱平衡的指标 1.血浆血浆pH 7.357.45或或7.357.42,动静脉血相动静脉血相差差0.03左右左右,小儿比成人低小儿比成人低0.02 2.二氧化碳分压二氧化碳分压1、定义:是指动脉血或血浆中物理溶解的、定义:是指动脉血或血浆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分子 所产生的压力所产生的压力2、正常值:、正常值:4.85.9kPa(36-44mmhg)3、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呼吸性酸中毒时呼吸性酸中毒时6kPa 呼吸性碱中毒时呼吸性碱中毒时4.7kPa 代谢性酸或碱中毒,改变不明显代谢性酸或碱中毒,改变不明显升高换气不足,降低换气过度升高换气不足,降低换气过度,诊断诊断呼吸性呼吸性酸中毒酸中毒碱中毒碱中毒3.CO2CP:n一般是指在一般是指在25、二氧化碳分压约为、二氧化碳分压约为5.3kPa时,时,每升血浆中所能结合的每升血浆中所能结合的CO2毫摩尔数毫摩尔数n正常值:正常值:2231mmol/L 婴儿:婴儿:20.525 mmol/L;新生儿:新生儿:22.3mmol/Ln临床意义临床意义:CO2CP降低:代谢性酸中毒降低: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CO2CP升高:代谢性碱中毒升高: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 小结n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CO2CP降低,降低,PCO2改变不明显改变不明显n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CO2CP升高,升高,PCO2改变不明显改变不明显n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 PCO2升高,升高,CO2CP升高升高n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PCO2降低,降低,CO2CP降低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