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ny number :【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第七套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政策终结对象的是()A、 权力B、 政策功能C、 政府D、 责任2、 由第一印象所引起的心理倾向属于下列选项中的()A、 光环效应B、 首因效应C、 定型效应D、 反衬效应3、 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议程的内在引发机制的是()A、 战争B、 生态变迁C、 国际冲突D、 武器技术的重大进化4、 下列对美国政党政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执政党的政策方针可以直接转化为公共政策B、在野党的政策方针可以直接转化为公共政策C、不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其政策方针都不能直接转化为公共政策D、在野党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不具影响力5、理性优化模型对人的前提假设是()A、 经济人B、 社会人C、 复杂人D、道德人6、公共政策的广义合法性是指()A、 公共政策符合宪法B、 公共政策符合法律C、 公共政策符合行政规章D、 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和接受7、定型化政策不同于下列哪种政策()。
A、 程序性政策B、 例行政策C、 反馈政策D、 常规政策8、具体政策最典型的特征是()A、 稳定性B、 变动性C、 合法性D、合理性9、“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风斯下矣这句话体现了下列()的观 点A、 传统理性模型B、 有限理性模型C、 渐进模型D、 小组意识模型10、 我国企业利改税的政策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A、 替代B、 合并C、 分解D、 缩减11、 政策执行程序的核心要求是()A、 执行的灵活性B、 执行的协调性C、 执行的有序性D、 执行的时限性12、 孔多塞标准又可以被称作()A、 两两对比法B、 博尔达计数C、 正负表决法D、同意表决法13、新出现的刺激物对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称作()A、 首因效应B、 近因效应C、 反衬效应D、 黄灯效应14、 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A、 政策方案的设计B、 政策方案的择定C、 政策议程的建立D、 政策方案的实施15、 政策规划的第一步工作是()A、 设计政策方案B、 预测政策效果C、 分析国际形势D、 确定政策目标16、 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A、 脚本写作B、 对演法17、 “一致并不一定是好事”反映了下列哪种模型的观点()。
A、 理性模型B、 满意模型C、 小组意识模型D、渐进模型18、 下列不能归入政策终结对象的选项是()A、 政府B、 功能C、 组织D、 政策19、 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的决策者是()A、 经济人B、 行政人»自然人D、道德人20、 下列行为中属于政策诉求的是()A、 巴以冲突B、 学生要求校方解除网络封锁矿工要求老板增加安全设施D、农民要求政府提高粮食价格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 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 选、少选、错选均无分1、 政策执行一段时间后,其走向一般可分为下列哪几种()A、政策延续 B、政策革新C、 政策终结 D、政策评估 E、政策反馈2、 公共政策的评估主体包括()A、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B、专业机构和人员C、政策对象 D、所有公民 E、检察机关3、 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包括()A、事实标准 B、客观标准C、真理标准 D、价值标准4、 一个完整的政策评估系统包括下列哪几个要素()A、评估者 B、评估对象C、评估目的 D、评估标准 E、评估方法5、 政策评估的过程对比法主要包括下列哪些对比分析()人、“始一终”对比分析 Bs“始—中"对比分析C、呻一终”对比分析 。
有一无”对比分析£、“正一误”对比分析6、 公共政策分析的主体包括()A、职业政策分析人员 B、C、标准设立者E、决策者7、 公共政策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经济上的可行性 B、C、行政上的可行性 D、E、技术上的可行性8、 按照政策咨询的性质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下列哪些类型()A、理性咨询C、感性咨询E、政策信息咨询9、 公共决策咨询的功能主要有()A、研究咨询功能C、政策协调功能E、开拓视野功能10、 政策信息咨询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准确全面的原则 B、C、最小努力原则E、有限理性原则三、筒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政策执行者D、目标群体政治上的可行性法律上的可行性B、经验咨询D、决策咨询B、参与决策功能D、人才开发功能客观公正原则D、优势放大原则1、 简述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2、 简述政策方案的评估择优标准3、 简述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条件4、 简述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5、 简述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主观原因四、 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试述我国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2、 试论政策执行过程的诸环节及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功能。
五、 案例分析(本大题共10分)黑龙江某县土地肥沃,是全国有名的产粮县,由于农产品价格一直低迷不前,虽然粮食 产量有所提高,但该县依旧摘不下“贫困县”的帽子,为了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状况,实 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该县政府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形成了下列四种政策 方案1) 全县继续种植粮食作物,但可以通过科学种田来提高产量2) 全部种草代替种粮,全力发展黄牛、兔子等养殖业3) 全部土地用来种植蔬菜,尤其要重视大棚蔬菜种植4) 一部分土地种粮,一部分土地种草,另一部分土地种蔬菜你认为哪一个方案 是最优方案,为什么答案一、单项选择题题号123456789答案1=1木CBBCADCBA题号A1112131415161718答案1=1木BCABCDCCA题号1920答案1=1木BD二、多项选择题题号12345答案1=1木ABCABCADABCDEABD题号678910答案1=1木AEABCDEDEABCDABCD三、简答题:1 .答:(1)政治原则的偏离⑵价值体系的排斥3) 政府体系的封闭4) 承受能力的超重5) 表达方式失当2、答:(1)有利于元政策的实现2) 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有关政策的目标。
3) 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地少4) 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地小5) 政策实现的副作用尽可能地小3、 答:(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2) 决策科学的形成(3) 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4) 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4、 答: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是:(1)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2) 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 “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4) 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 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5、 答:(1)执行者的认识缺陷,执行者的认识缺陷具体表现为:第一,由于执行者对政 策的认识问题,导致对政策的消极或抵触的态度第二,由于理解错误而导致对政策的 错误执行2) 执行者的利益驱使如果政策执行者把自己所代表的局部或个人利益的损益作 为政策执行的参数,就会出现政策执行偏差3) 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主要表现为:A组织结构不合理;B领导的管理水平低; C执行机构中的沟通和协调差;D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4) 执行准备不充分主要表现为执行者在执行之前没有很好地领会政策意图或没 有做充分的政策宣传四、论述题:1、答:(1)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构成为: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 政决策。
①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是它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任务而规定的调整国家 之间和国家内部各社会群体之间的行为的依据和准则在当代中国的现行政治体制中, 党的政策,以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形式成为公共政策从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看, 党的政策成为公共政策的间接形式应是其唯一的形式,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 要方式是: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②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不是处于平等的地位而是高于人民政府、人民法院 和人民检察院,人大在立法上享有最高权限,其立法权限的行使不受任何制约其立法 决策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宪法;第二,基本法律;第三,法律;第四,地方 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第五,人大决定③ 行政决策,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权力和职能范围内,按一定的程序和方 法做出的决策当代我国行政决策包括五种形式:第一,行政法规;第二,行政措施、 决定和命令;第三,部门规章;第四,地方性规章;第五,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 令2) 中国公共政策在纵向结构上的形式构成为:中央政策(国家政策)、地方政 策、基层政策① 根据现行宪法,当代中国基本政策的制定权属于中央,地方政策的制定须在中央 指导下进行,地方政策只是中央政策的具体化。
② 从形式上看,我国的地方政府有省、市、县、乡四级,鉴于乡政府不具有政策制 定的功能,而基本上是执行政策,我们将乡政策从地方政府中划出称为“基层政策”, 其它三级政府制定的政策称为“地方政策”③ 地方政策、基层政策仍具有一定的能动性④ 中央政策具有明显的全局性,称之为宏观政策,地方政策具有明显的中观性,基 层政策则是微观政策2、答:政策执行过程主要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 策实验、全面实施等环节1) 政策宣传政策宣传是政策执行过程的起始环节和一个重要的功能活动要使 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必须首先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政策宣传就是统一人们思想认识 的一个有效手段2) 政策分解:政策分解就是通常所说的制定计划,它是政策实施初期的另一项功 能活动,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必经之途应遵循客观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 一致性原则3) 物质准备物质准备是保证政策执行顺利进行的经济基础,是必不可少的环 节4) 组织准备组织准备工作是政策具体贯彻落实的保障机制,组织功能的发挥情 况,直接决定着政策目标的实现方式它主要包括确定政策执行机构,选人用人和制定 必要的管理法规这三项内容5) 政策实验。
它是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政策实验既可以验证政策,及时 反馈信息,又可从中得到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东西,为政策的全面实施取得经验政策 实验一定要按照科学方法来进行,其步骤大致包括选择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方案和总结 实验结果三个阶段6) 全面实施政策的全国实施是政策实施过程中操作性、程序性最强、涉及面最 具体、最广泛的一个环节全面实施政策要求严格遵循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 政策执行的功能要素,以保证政策目标的圆满实现五、论述题:答:方案(4)是最优方案政策方案评估择优应遵循的基本标准有:(1)有利于元政策的实现;(2)能最大限 度地实现政策目标;(3)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少;(4)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程度尽 可能小;(5)政策实施的副作用尽可能小等根据以上标准,方案(1)几乎不能实现政策目标,因为虽然粮食产品产量会有所增 长,但涨幅毕竟有限,对农民脱贫没有实质性影响方案(2)和方案(3)具有一定的 片面性,而且风险程度和副作用都较大;消耗的政策资源也可能较多,相比较之下,方 案(4)把地区优势与经济增长点结合起来,风险程度低,副作用小,有利于政策目标 的实现因此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