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学生通常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法的关系研究] 自我效能感

豆***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44KB
约6页
文档ID:135398821
[大学生通常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法的关系研究] 自我效能感_第1页
1/6

[大学生通常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法的关系研究] 自我效能感   摘要本文经过探讨大学生通常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通常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应对方法问卷对南阳师范学院的2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数据使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大学生的通常自我效能感和处理问题因子有显著正相关,和自责、幻想、退避因子有负相关;高―低自我效能感组大学生在主动的应对方法上差异很显著,在消极应对方法上无显著差异结论:通常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法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通常自我效能感 应对方法 相关  中图分类号:G64文件标识码:A  1问题的提出  通常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法的定义  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是一个生存的能力,它使个体能够将本身的认知、社会、情绪和行为的技能整合起来达成某种特殊目标①自我效能感通常被认为是领域特殊性的,即个体在不一样领域或特定功效情境中有着或强或弱的自我信念但以Schwarzer为代表的研究者也提出了通常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即个体应对广泛任务要求或新情境的通常能力信心,并制订了对应的量表应对方法指个体摆脱精神担心的自我适应或心理支持机制,是个体面临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

②  研究情况  应对方法和通常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我国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或是自我效能和情绪、智力等的关系③针对大学生通常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极少,尤其缺乏对大学生通常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法之间关系的研究我国学者李惠萍、孔祥军于2021年对泰山医学院1-4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通常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显著,男女大学生在应付方法上没表现出显著差异,不一样自我效能感大学生的应对方法存在差异:通常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采取处理问题等主动的应对方法,④通常自我效能感低的大学生更多采取退避等消极的应对方法  研究目标及意义  本研究期望经过对大学生通常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进而为大学生重新认识和评价自我提供指导,为高校处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实证依据  因为应对方法和身心健康之间有着亲密的联络,有效的应对方法会缓解应激事件带来的冲击,避免出现过分的负面情绪⑤经过对通常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法的关系分析,能够从提升通常自我效能感方面入手培养大学生对问题的主动认知,增强个体处理问题的信心,这对大学生应对行为的干预有着主要的实践意义。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被试选择  选择南阳师范学院物理系、数学系、汉字系、政社系大一到大四的学生作为被试,从中随机抽取发放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00份,其中无效问卷30份,有效问卷17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68%被试组成情况见表1:  研究工具  采取Schwarzer等人编制的《通常自我效能感量表》,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一致性系数值达成,含有良好的测量信度  采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的应对方法问卷,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全部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该问卷共有62道条目,分为6个分量表:处理问题、自责、求援、幻想、退避、合理化  数据统计处理  录入数据并建立数据库,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  3 结果  大学生通常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法的相关  从表2中我们能够看出,通常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法中的处理问题分量表有很显著的正相关,和求援、合理化有正相关,和自责、幻想、退避分量表有负相关  不一样自我效能感对应对方法的影响  为深入考察通常自我效能感对应对方法的影响,根据通常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把得分小于20的作为低通常自我效能感组,把得分高于20的作为高通常自我效能感组,比较两组被试应对方法的差异,见表3:  结果显示:在处理问题、求援等主动的应对方法上,高自我效能感大学生得分要高于低自我效能感大学生得分,高、低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差异存在显著性;在自责、幻想、退避等不成熟的应对方法上,高、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没有达成显著差异水平。

  4 讨论  本研究显示,不一样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的应对方法存在差异,通常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较多地使用处理问题、求援等主动成熟的应对方法;而通常自我效能感低的大学生更多地采取退避、幻想、自责等不成熟的应对方法结论符合常识经验,这说明大学生通常自我效能感越高,越有可能以乐观、求援和问题处理等主动的认知或行为方法应对挑战多种生活事件,从而会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通常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有较强的自信心,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克服困难;而通常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往往缺乏自信,不敢正视困难,轻易消极失望、自暴自弃  高自我效能感使人以主动的态度应对突发的应激事件,应对也更为有效自我效能影响应对方法的作用机制在于,自我效能概念中包含一个广义的“激活成份”,它许可个体随机应变以完成任务并适应环境的改变⑥通常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应对不一样环境需求或面临新环境时的一个总体性的自信心,它是一个概括化的自我效能信念, 经过激活相正确应对方法在较为广泛的情境中对个体的行为进行预计,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面对生活中的多种挑战和压力,通常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会更多的采取和她人交谈、寻求提议,转移注意力等主动的应对方法;通常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在和环境作用时,会过多想到个人不足,并将潜在的困难看得比实际上更严重。

⑦这种思想会产生心理压力,使其将更多注意力转向可能的失败和不利的后果,而不是怎样有效地利用其能力实现目标;有充足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则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情境的要求上,并被障碍激发出更大的努力  5 结论  经过以上内容分析,本文能够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通常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法中的处理问题有很显著的正相关,和求援、合理化有正相关,和自责、幻想、退避因子有负相关在处理问题、求援等主动应对方法上,高、低通常自我效能感组的大学生差异存在显著性;在自责、幻想、退避等不成熟的应对方法上,高、低通常自我效能感组的大学生没有达成显著性差异水平  注释  ①吴增强.自我效能:一个主动的自我信念[J].心理科学,:499~500.  ②张鼎昆,方俐洛等.应对方法的理论及研究现实状况[J].心理学动态,:39~43.  ③陈树林,郑全全.中学生应激源、应付方法和情绪相关性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337~339.  ④李惠萍,孔祥军.大学生通常自我效能感和应付方法的关系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71.  ⑤黄希庭,余华,郑涌等.中学生应对方法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126.  ⑥李惠萍,孔祥军.大学生通常自我效能感和应付方法的关系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71.  ⑦吴远,邰永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情况的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33~36.  。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