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

无***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54KB
约10页
文档ID:109112527
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_第1页
1/10

. 百悦尚城22栋、23栋、24栋、25栋、26栋、27栋、28栋、2号地下车库工程地下室顶板回顶专项施工方案工程名称:百悦尚城22栋、23栋、24栋、25栋、26栋、27栋、28栋、2号地下车库工程 工程地点:市南城区大道666号 施工单位:市建设(集团) 编制单位:市建设(集团) 审核单位:市建设(集团) 百悦尚城项目部 编制人: 审核人:技术负责人: 审定人: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8 / 10. . . . 目 录 一、编制依据11、施工图纸12、主要规、规程1二、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表12、建筑、结构概况13、回顶施工区域概况:14、设计总体思路1三、施工部署31、组织架构32、施工准备3四、回顶设计3五、施工安全措施71、材质与其使用的安全技术措施72、搭设的安全技术措施73、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8附图1:回顶施工区域总平面布置图8附图2:卸荷钢管支撑平面布置图8附图3:卸荷钢管支撑正、侧立面图8. . 一、编制依据1、施工图纸 百悦尚城22栋、23栋、24栋、25栋、26栋、27栋、28栋、2号地下车库工程建筑、结构施工图纸2、主要规、规程 (1)《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规》(JGJ130-2001) (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JGJ80-91) (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4)《建筑结构荷载规》(GB50009-2001) (5)《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6)《简明施工计算手册》(第三版) (7)《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 (8)《建筑施工安全设施计算书编制例》 (9)《钢结构设计规》(GB50017-2003)二、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表工程名称百悦尚城22栋、23栋、24栋、25栋、26栋、27栋、28栋、2号地下车库建设地点市南城区大道666号建设单位市鸿景房地产勘察单位省地质工程勘察院设计单位市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监理单位市长城建设监理总包单位市建设(集团)主要分包单位建筑面积69894.14平方米百悦尚城22栋、23栋、24栋、25栋、26栋、27栋、28栋工程为多层和高层住宅,共七栋,其中22栋为16层,23~24为10层,25栋为8层,26~28栋为18层。

2号地下室为地下负一层本工程总占地面积27493.89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9894.14平方米,其中地下室一层,地下室面积为15615平方米各单体设计相对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如下:22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为14.800m;23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为15.300m;24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为16.300m;25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为16.800m;26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为15.300m;27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为15.800m;28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为16.300m2、建筑、结构概况结构形式:裙楼框架结构、住宅楼剪力墙结构建筑层数:最高18层地下室情况:地下1层地下室层高:4.7m最下室层高度:6.10m3、回顶施工区域概况: 本工程为百悦尚城2号地下车库地下室顶板回顶工程,回顶区域约4100㎡,建筑最大高度为56.25m回顶钢管基础设在地下室底板上(标高为-6.10m~-5.45m)4、设计总体思路结合本工程结构形式和实际施工特点,22栋、23栋、24栋、26栋、27栋、28栋人货梯安装在地下室200mm厚结构顶板上,所以装修材料运输必须在地下室顶板上,且24栋、26栋、27栋、28栋的钢筋加工场和模板堆场设置在地下室结构顶板上,结构顶板底采用钢管支撑传至地下室基础筏板上。

主要分二个区域:第一个为钢筋加工场、模板堆场、回填土车道区域;第二个为运土车车道区域与材料运输车道区域第一区域为钢筋加工场、模板堆场和回填土车道区域尺寸为(长)149.33m×(宽23.82m,面积约3000㎡,装修材料零星材料堆场与材料车运输车道;第二区域为(长)50000mm×(宽)10000mm,主要为满足一期与二期交接处水池的施工材料运输车道(28栋旁的车道口顶板处)材料堆放围,因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材料堆放量大,使用时间长,结构装修时使用频繁,地下室顶板有后浇带,不成为整体,所以该区域荷载全部由回顶系统传至地下室底板,车道通过后浇带处必须增加20厚钢板覆盖,根据人防设计图FGS-01中设计说明所示地下室顶板核6级荷载为70KN/㎡,钢材运输车轮的荷载为800KN×1.2(放大系数)/4=120KN/㎡,大于地下室顶板核6级荷载为70KN/㎡,综合分析,决定在地下室材料加工场、车道部位进行加固 加固材料:普通排栅钢管Φ48mm,壁厚3.5mm,可调上下托、管扣木枋 加固方法:在地下室底板上设置Φ48mm,壁厚3.5mm排栅立杆支撑,立杆底部设置底座,支撑的尺寸为:钢筋加工场、模板堆场、装修材料车道后浇带区域立杆间距为450mm,拉杆在立杆纵撑拉结,面积约600㎡,其它钢筋加工场、模板堆场、回填土车道非后浇带区域间距均为600mm,面积约3500㎡,上部设置顶托,架设80mmX80mm枋木,木方间距不大于300mm,用上下托调节顶梁顶板(注:上下托调节高度不大于300mm),为加强杆件整体刚度,考虑在加固件中心区域和外围扩大区域四面进行剪刀撑加固(具体见附图),在地下室拆模板时与时进行回顶,必须待地下室顶板浇筑混凝土28天后才能拆除原支模系统进行钢管回顶。

三、施工部署1、组织架构2、施工准备搭设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项目部施工员应熟悉图纸,了解建筑物人货梯基础支撑构造情况,在地下室筏板上放线定施工梯基础位置区域,按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向架子作业班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2)施工前必须对进场的配套件、钢管、扣件、脚手板,型钢材料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的构配件不得使用,经检查合格的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堆放场地不得有积水四、回顶设计由于地下室顶板有后浇带,钢筋运输车道区域、主要车道区域地下室顶板承受的净载荷P值计算如下:(1) 钢材重量:61000kg(2) 汽车重量:19000kg总重量:G=61000Kg+19000Kg=80000Kg总荷载:P总=80000Kg×1.20(放大系数)KN/ Kg =960KN(一)地下室顶板钢材堆放加工场钢管顶架计算书(无后浇带或施工洞口处) (1)钢管卸荷立杆承载力、与稳定性验算钢筋运输车分前4轮后8轮,前排压重最小,最后排轮压最重,后排轮压重约为1/4,,取后车轮受压区域为1200mm×600mm,所以最大轮压荷载计算:P =960/4/2KN=120KN取平板车辆的前后车轮区域为单块顶板区域2.7m×2.7m板上所有的荷载全部由楼板承当,假设车轮荷载全部传递到底板,不需要楼面板承当,钢管支撑架采用φ48mm×3.5mm,用扣件连接组成。

立柱拟设纵距为0.60m,横距为0.60m,横杆步距为1.5m,最大受力处用36根钢管承当钢管直径48mm,壁厚3.5mm,截面积4.89cm2,回转半径i=1.58cm;钢材弹性模量E=206000N/mm2,抗弯强度f=205.00N/mm2,抗剪强度fv=125.00N/mm21) 即: 设计荷载 P1=120 KN, 1200mm×600mm单车轮压区域每根立杆承受轴心压力:N=P=×120KN=20KN2) 钢管立柱验算,按立柱的稳定性控制,以两端铰承受压构件来简化计算钢管支架的连接方式按扣件对接方式,查表可得立柱允许荷载值[N]=30.3KN每根立杆受荷20KN≤[N] =30.3KN(3)立柱稳定性验算=≤fN——每根立柱承受的荷载(N);A——钢管截面积(mm2);A=489mm2;——轴心受压稳定系数,根据钢管立柱长细比求得,L——横杆步距,L=1500mm,i——钢管回转半径,i==15.8mm,==94.93查表取=0.63===64.92N/mm2≤f=205N/mm2经验算,导架下采用φ48mm钢管纵横为600mm×600mm(单车轮受力面积1200mm×600mm)可满足施工要求。

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各种因数与可变荷载影响,在钢材加工场、模板堆放场覆盖围也同样用钢管卸荷,卸荷支撑间距均为600mm×600mm,另为保证钢管架整体稳定性,在卸荷支撑四周与中心位置各设立连续剪刀撑(施工道路卸荷支撑正、侧立面图、卸荷支撑平面布置图)二)地下室顶板钢材堆放加工场钢管顶架计算书(有后浇带或施工洞口处)(1)钢管卸荷立杆承载力、与稳定性验算取钢材堆放区域为单块顶板区域2.7m×2.7m板上,由于钢材长为12m,所以架设在12m/2.7m=4块楼板上,则每块楼板荷载为:P=61000Kg×1.20kN/ Kg (放大系数)/4块=183KN所有的荷载全部由楼板承当,假设荷载全部传递到底板,不需要楼面板承当,钢管支撑架采用φ48mm×3.5mm,用扣件连接组成立柱拟设纵距为0.6m,横距为0.6m,横杆步距为1.5m,最大受力处用20根钢管承当钢管直径48mm,壁厚3.5mm,截面积4.89cm2,回转半径i=1.58cm;钢材弹性模量E=206000N/mm2,抗弯强度f=205.00N/mm2,抗剪强度fv=125.00N/mm21) 即: 设计荷载 P1=580 KN,增加楼板自动P2=2.7×2.7×0.2×25=36.45KN,合计P=183+36.45=219.45KN 每根立杆承受轴心压力:N=P=×219.45KN=10.97KN(2) 钢管立柱验算,按立柱的稳定性控制,以两端铰承受压构件来简化计算。

钢管支架的连接方式按扣件对接方式,查表可得立柱允许荷载值[N]=30.3KN每根立杆受荷10.97KN≤[N] =30.3KN(3)立柱稳定性验算=≤fN——每根立柱承受的荷载(N);A——钢管截面积(mm2);A=489mm2;——轴心受压稳定系数,根据钢管立柱长细比求得,L——横杆步距,L=1500mm,i——钢管回转半径,i==15.8mm,==94.93查表取=0.63===35.62 N/mm2≤f=205N/mm2经验算,导架下采用φ48mm钢管纵横为600mm×600mm(单位受力面积2700mm×后浇带长度)可满足施工要求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各种因数与可变荷载影响,在钢材加工场、模板堆放场覆盖围也同样用钢管卸荷,卸荷支撑间距均为600mm×600mm,另为保证钢管架整体稳定性,在卸荷支撑四周与中心位置各设立连续剪刀撑(施工道路卸荷支撑正、侧立面图、卸荷支撑平面布置图)三)地下室顶板车道钢管顶架计算书(有后浇带或施工洞口处)(1)钢管卸荷立杆承载力、与稳定性验算取前后车轮受压区域间距超过顶板井字梁间距2.7m,所以总荷载分成前、后车轮分开进行计算:P =960/2KN=480KN取平板车辆的前后车轮区域为单块顶板区域2.7m×2.7m板上所有的荷载全部由楼板承当,假设车轮荷载全部传递到底板,不需要楼面板承当,钢管支撑架采用φ48mm×3.5mm,用扣件连接组成。

立柱拟设纵距为0.45m,横距为0.45m,横杆步距为1.5m,最大受力处用36根钢管承当钢管直径48mm,壁厚3.5mm,截面积4.89cm2,回转半径i=1.58cm;钢材弹性模量E=206000N/mm2,抗弯强度f=205.00N/mm2,抗剪强度fv=125.00N/mm2a) 即: 设计荷载 P1=520 KN,增加楼板自动P2=2.7×2.7×0.2×25=36.45KN,合计P=480+36.45=516.45KN 每根立杆承受轴心压力:N=P=×516.45KN=14.35KN(2) 钢管立柱验算,按立柱的稳定性控制,以两端铰承受压构件来简化计算钢管支架的连接方式按扣件对接方式,查表可得立柱允许荷载值[N]=30.3KN每根立杆受荷14.35KN≤[N] =30.3KN(3)立柱稳定性验算=≤fN——每根立柱承受的荷载(N);A——钢管截面积(mm2);A=489mm2;——轴心受压稳定系数,根据钢管立柱长细比求得,L——横杆步距,L=1500mm,i——钢管回转半径,i==15.8mm,==94.93查表取=0.63===46.58N/mm2≤f=205N/mm2经验算,后浇带2700mm宽区域下采用φ48mm钢管纵横为450mm×450mm(受力面积2700mm×后浇带长度mm)可满足施工要求。

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各种因数与可变荷载影响,在钢材加工场、模板堆放场覆盖围也同样用钢管卸荷,卸荷支撑间距均为800mm×800mm,另为保证钢管架整体稳定性,在卸荷支撑四周与中心位置各设立连续剪刀撑(施工道路卸荷支撑正、侧立面图、卸荷支撑平面布置图)四)细部施工与搭设:i. 钢筋加工场尺寸为40m×13m,由于此部分有后浇带,施工顺序为:预留后浇带→顶板结构达到拆模时间→地下室顶板拆模→本跨后浇带盖20mm厚钢板→开始安装回顶支撑钢管架顶托上方木与钢管垫木单根长度不应小于1500mm,钢管步距高度为1500mm,同一根水平杆高差不得大于20mm,同跨两根水平杆高差不得大于±10mm垂直偏差不超过±50mmii. 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外围和中心区域外围各设一道剪刀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为45 0~600iii. 螺栓拧紧扭力矩应在40N.m~65N.m之间 五、施工安全措施1、材质与其使用的安全技术措施(1)扣件的紧固程度40~50Nm,不大于65Nm,对接扣件的抗拉承载力为3kN扣件上螺栓保持适当的拧紧程度,对接扣件安装时其开口应向,以防雨水进入,直角扣件安装时开口不得向下,以保证安全2)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3)钢管有严重锈蚀、压扁或裂纹的不得使用4)禁止使用有脆裂、变形、滑丝等现象的扣件5)严禁使用非48mm外径的钢管2、搭设的安全技术措施(1)此支撑系统为模板支撑系统成一整体,在拆除时此部分不得拆除包括模板系统2)搭设过程中,划出工作标志区域,且必须在施工梯正下方搭设,禁止行人进入该区域3)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应由安全员、架子班长等进行检查、验收和签证,达到设计施工要求并验收合格后挂合格牌(4)扣件的紧固程度控制在40-50Nm,搭设过程中由安全员、架子工班长组织对紧固力进行抽查5)每周检查支撑系统钢管的变形情况与扣件是否有松动等,如有则与时进行整改,或加支撑钢管3、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1)脚手架拆除前,应在人货施工梯拆除后进行,全面检查待拆的脚手架,根据检查结果,拟定作业计划,并报批、进行技术交底后方可作业2)拆除脚手架过程中,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方可离开附图1:回顶施工区域总平面布置图附图2:卸荷钢管支撑平面布置图附图3:卸荷钢管支撑正、侧立面图。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