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重庆市云阳县八年级语文下册28醉翁亭记学案新人教版

宏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2.50KB
约7页
文档ID:153839450
重庆市云阳县八年级语文下册28醉翁亭记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1/7

重庆市云阳县八年级语文下册28醉翁亭记学案新人教版《醉翁亭记》[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4、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疏通文意,推究文理,品味意境[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一、自主学习1、学生介绍“我所知道的欧阳修” (请查阅资料完成)2、教师可补充介绍写作背景3、听读课文       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4、指导朗读 (1)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  琅琊也       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谓也       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一般来说,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 5、疏通文意        二人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没有注解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做上记号,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二、合作交流(提示:相互尊重理解,积极认真参与1.组长检查组员完成导学案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并如实记录2.在组长的组织下,每名组员依次汇报自己总结的生字词,其他组员认真倾听、思考、补充、纠正、评价3.在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依次汇报自学成果提示:在组长的组织下,每个组员都要积极参与,交流结束后,组长分配好每位组员要展示的任务三、展示提升(提示:勇敢站起来,大胆说出来第四课时《醉翁亭记》[教学重点]理清文脉,深层感受文章写景的意境美[教学难点]抓住文眼“乐”字,感受作者情怀;一、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要求:注意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2、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  (明确:乐3、文中写出了谁“乐” ?(明确: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4、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明确: 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5、文中怎样写滁州百姓之乐?   ’       明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6、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

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7、提问: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讨论并归纳:    (1)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     (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8、提问: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    (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    “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由此可见,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

 9、诵读课文    1、指导背诵   2、自由诵读,感受作者情怀二、合作交流(提示:相互尊重理解,积极认真参与1.组长检查组员完成导学案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并如实记录2.在组长的组织下,由A、B同学汇报自主学习中的1、2题,由C、D同学负责补充、纠正、评价3、在组长的组织下,由C、D同学汇报自主学习中的3、4、5题,由A、B同学负责补充、纠正、评价4.在组长的组织下,组内自由汇报自主学习的问题,发言时,要求其他组员认真倾听、思考、补充、评价5.在组长的组织下,每个组员都要积极参加讨论,交流结束后,组长分配好每个组员要展示的任务三、展示提升(提示:勇敢站起来,大胆说出来1、自选角度,比较阅读《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说说它们的异同      2、背诵课文。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