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综合试题 附解析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姓名:_______考号: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2、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B.学科教学C.品德教育D.教学管理3、在一次心理健康培训班教学测验中,关于学校心理的一般目标,学员们的答案不一,共有四种其中,正确的是( )A、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B、学会调节和学会适应C、学会调适和寻求健康 D、适应学习和适应社会4、在我国近现代学制改革中 , 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 , 实行男女教育平等 , 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5、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挂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 。
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B.练习法C.作业法D.演示法6、孙老师在自己的班里设置了这样一种制度,每天哪位同学能够帮助其他同学的话就可以领取一张卡片.卡片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可以找老师兑换自己喜欢的东西孙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A.强化法B.代币奖励法C.消退法D.系统脱敏法7、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本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做笔记策略8、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使小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形光圈,研究者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不给予强化,那么小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该过程称为(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C、刺激获得 D、刺激消退9、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特性?( )A.生产性 B.永恒性C.相对独立性 D.工具性10、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 )水平。
A.前习俗 B.中习俗 C.习俗 D.后习俗 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方法B、教师C、学生D、学习过程12、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它们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显性课程D.隐形课程13、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14、小霞能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以平等为标准,在同情、关心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道德事件进行判断,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晓霞的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阶段D.公正阶段15、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来判断其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其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B.绝对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16、小林诚实内向,谦虚勤奋,且具有亲和力,这些描述说明( )A.性格特征 B.能力 C.气质 D.认知17、学校德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施,但其中最基本的途径是( )。
A.思想政治其它学科教学B.课外和校外活动C.班主任工作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18、张老师课前宣布:“今天讲的课非常重要,讲完后当堂进行测验随后学生们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投入听课,课堂秩序井然,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纪律属于( )A.自我促成的纪律B.任务促成的纪律C.规则促成的纪律D.集体促成的纪律19、西方教育史上,提出 “ 泛智教育 ” 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作出系统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 柏拉图的《理想国》B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C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0、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B.依附性C.时代性D.独立性21、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原理》C.《论雄辩家》D.《论演说家的教育》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2、义务教育是一种全民性的教育3、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持久保存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成正比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班集体形成的条件。
2、怎样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3、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4、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有哪些?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对比古 今词义的区别,教师又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懵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 答出来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教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 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一个学生答道: “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用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教师再次请大家思考:“‘强项’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请运用有关教学原则对此材料进行分析评价2、初一(2)班学生李小刚对学习毫无兴趣,成绩极差,各科考试很少及格,一次期中数学考试,他一道数学题答不上来,就在试卷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零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地向我靠近零分你是如此多青难道你把我当着一个无用的人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我是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再见吧零分”数学老师阅卷时,看到这份无标点,别字连篇,字迹潦草的答卷后,非常生气的把李小刚叫到办公室,交给了新任班主任梁老师,梁老师问明情况后,并没有直接训斥李小刚,而是耐心的帮助李小刚在他的“杰作”上加上了标点,改了错别字,重新组织了那段话。
零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的向我靠近零分,你如此多情,难道你也把握当作一个无用的人不,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我是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再见吧,零分!然后,梁老师让李小刚读了这段话,赞叹道:“这是诗,一首很好的诗啊!听到这句话,李小刚感到很诧异,梁老师接着说:“诗贵形象,你的这首诗很形象,诗言情,诗言意,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个不甘与零分为伍的人这是诗?我也能写诗?”没想到梁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还会如此的评价他,李小刚非常感动从此,在梁老师的不断鼓励下,李小刚驱散了心中的阴霾,坚定了学习的信心,端正了学习的态度两年后,李小刚顺利的考上了高中问题:(1)梁老师成功的运用了哪一种教育原则?(2)结合材料,阐述贯彻其原则的基本要求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A2、B3、A4、答案: :C 5、答案:D 6、B7、B8、A9、C10、C11、D12、D13、答案:A14、【参考答案】D15、答案:D16、答案:A性格特征17、A18、B19、答案:C 20、【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存在教育就存在,这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
21、D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答案:这句话是片面的学习活动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学习过程,智力和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智力影响着人掌握知识的深浅、速度和灵活性但是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收到智力因素的影响、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说良好的环境,学校教育,还有主观能动性等因素都在共同的作用于我们人的学习成绩,所以这句话太片面2、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义务教育具有基础性,是一种全民性的教育,而不是英才教育,其根本的目的是使全体适龄儿童、少年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3、【参考答案】错误工作记忆也称之为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的时间要比瞬时记忆长-些,但-般不会超过-分钟而且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而信息只有进入到长时记忆时才能持久的保持,保存时间可以到达几天、几年甚至终身难忘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4、(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教学的一般任务包括:①总体而言,在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学习动机越强,有机体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效果就越佳,表现为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提高成绩。
②对一项具体的学习活动而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简单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处于最佳水平时,才能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第一,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果(工作效率)随着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第二,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第三,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参考答案】(1)确定班级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规则和秩序;(4)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5)培养集体舆论和班风2、正确答案:((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3、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就是通过学校的德育教育使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应达到一定的要求或培养规格其主要内容有四点:(1)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4、(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正确答案:((1) 材料中的教师运用了启发性教学原则该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 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 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材料中,这位教师在第一堂课中提出的问题:“‘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出现了课堂“冷场”的局面,这是由于没有 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在教学反思后的第二堂课上,学生们能够紧跟问题思考,最后“纷纷举手并给出自己的答案”,这说明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成功地调动了起来,证 明教师的启发有了效果 (2)材料中的教师运用了循序渐进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 得到充分的发展。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材料中,第一堂课中教师的问 题之所以没有得到学生的回应,正是因为他直接把难题摆了出来,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导致的;改进后的第二堂课中,教师先问了容易的问题,学生们做出回答 之后再一步步地引导到目标问题这样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们自然而然就理解了教师的问题 (3)材料中的教师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 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 识的能力材料中的教师在第一堂课中的问题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是因为“强项”这个词被单独拿出来直接让学生解释,学生无法联系已有的经验而到了第二 堂课,教师先问了“你们的强项是什么?”当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强项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刚才说的“强项”是什么意思这成功地让学生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 起来,因此,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这个词的现代意义,接下来也就可以与课文原意对比了,本节课最终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1.梁老师成功运用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是指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的内在的道德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材料中梁老师不仅帮李小刚纠正了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体现了科学性,同时鼓励他、帮助他,让他树立了学习的信心,体现了教育性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①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