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6 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pia****nwu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6MB
约5页
文档ID:155171870
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6 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1页
1/5

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6 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沿海滩涂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属于土地,又是海域的组成部分滩涂是中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具有面积大、分布集中、区位条件好、农牧渔业综合开发潜力大等特点右图示意江苏沿海局部海岸滩涂面积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3题1.图示区域滩涂面积不断增大的原因,主要是(  )A.气候变暖,地壳抬升  B.泥沙沉积,海水顶托C.河流改道,洋流侵蚀 D.围海垦殖,地壳下沉2.滩涂改造成的耕地,土地质量一般不高,主要原因是(  )A.使用频率较高 B.海水污染严重C.有机质含量低 D.盐碱化程度高3.围垦滩涂对当地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是(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淡水供应增多C.河口泄洪不畅 D.海岸防潮能力增强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滩涂面积在8年间发生了较大变化,时间较短,与气候变暖及地壳抬升关系不大;江苏沿海为淤泥质海岸,主要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海水的顶托作用下沉积形成的;洋流侵蚀作用及地壳下沉作用会使滩涂面积缩小。

选B第2题,滩涂改造成的耕地,形成耕地的时间较短,使用频率不高;有可能存在海水污染,但并非主因;土地本身有机质含量低;临海,地势低,土地盐碱化严重第3题,围垦滩涂在获得耕地的同时,致使湿地减少,造成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海岸防潮能力降低,A、D错;围垦滩涂需消耗大量淡水进行洗盐,同时新增耕地扩大后,也需大量淡水灌溉,致使淡水资源供应不足,B错;围垦滩涂,会改变地表径流方向,造成河口泄洪不畅,C对答案:1.B 2.D 3.C[2018·湖北八校联考]读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图中①~⑧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为地面年辐射差额(地面热量年净收入),n/Lr为地面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读图完成4~5题4.与①所示的自然景观相一致的地区是(  )A.亚马孙平原 B.东非高原C.江南丘陵 D.西西伯利亚平原5.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海拔从低向高的自然带分异规律B.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C.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D.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分异规律解析:第4题,①地区地面热量年净收入大,说明位于热带;地面干燥指数小,说明气候湿润,则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景观与亚马孙平原一致。

第5题,③—⑥—⑦—⑧地面干燥指数越来越大,即越来越干燥,则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分异规律①—②—③—④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地面热量年净收入上,水分条件则没有太大变化,即热量条件差异,故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规律注意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水热两个因素都有变化答案:4.A 5.D[2018·广东韶关二模]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CO2,而森林土壤是CO2产生的重要来源,土壤CO2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一坡向、同一优势树种(米槠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6~8题森林土壤CO2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枯枝落叶量的关系示意图6.武夷山森林土壤CO2排放量最高值出现在(  )A.1—2月   B.4—5月C.7—8月 D.10—11月7.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CO2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  )A.降水较多 B.蒸发较大C.气温较高 D.枯枝落叶较多8.研究表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CO2排放量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土壤温度较高 B.土壤湿度较大C.土壤含水量较高 D.枯枝落叶量较多解析:第6题,图示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含水量、枯枝落叶量呈正相关,而武夷山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则夏季排放量最大。

第7题,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西坡为背风坡,则土壤含水量东坡大于西坡,使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东坡大于西坡第8题,天然林一般要比人工林更稠密,则土壤光照较少而温度可能较低,土壤含水量一般相差不大;但因稠密而枯枝落叶量更多,故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答案:6.C 7.A 8.D读图,回答9~11题9.图中A、D、E三个地点的植被类型分别对应图片(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乙、甲 D.乙、甲、丙解析:A地是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D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E地是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是荒漠带;对照图片所提供的信息即可得出结论答案:B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地自然带的形成属于非地带性B.C、D两地的自然带是一样的C.E地的自然带是其所在国家面积最广的D.A—B—C三地自然带变化主要是因为水分条件变化解析:A地热带雨林带的形成是因为地处信风的迎风坡,并且受沿岸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属于非地带性C、D两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E地所在国家是澳大利亚,E地为荒漠带,这是澳大利亚分布最广的自然带A—B—C三地自然带从热带到亚热带到温带的变化是因为热量条件的变化。

选D答案:D11.库克峰是新西兰最高的山峰,位于南岛中西部的南阿尔卑斯山脉中,海拔3 764米关于库克峰的说法可信的是(  )A.山顶没有积雪冰川带B.西坡的雪线比东坡低C.西侧森林覆盖率低D.位于板块生长边界解析:根据山峰的海拔和所处地区的气候类型进行估算,得出山顶有积雪冰川带,A错新西兰南岛山脉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库克峰西侧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西侧雪线比东侧低,B对南岛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西侧位于西风的迎风坡,水热条件好于东侧,森林覆盖率较高,C错库克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D错答案:B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46分)12.[2018·福建莆田一模,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山顶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雾林”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图b);枝干或叶片上密被有附生的苔藓植物鉴于其生存环境的独特性和分布的特殊性,近年来备受关注,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强保护图a示意中国南方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1)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4分)(2)分析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缓慢、“矮曲”的原因。

8分)(3)推测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高度的东西向变化及原因4分)(4)说明加强山顶苔藓矮曲林保护的原因8分)解析:(1)从水汽、降温角度分析即可2)树木生长慢一般可从气候(光热)、土壤角度分析;“矮曲”又体现在“长不高”“弯曲”上,一般矮与气温、曲与风力有关3)“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在山顶,而由我国地势分布可知山顶高度东西差异4)可从该林存在的意义、破坏后不易恢复,以及破坏严重角度分析答案:(1)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大,空气湿度大;地面辐射强,散热快,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山地复杂的地形有利于水汽上升,冷凝成雾4分)(2)由于潮湿多雾,日照少;气温低,热量少;土层浅薄,贫瘠,植物生长缓慢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冷湿使得植物向上生长受阻8分)(3)变化:自东向西升高(或自西向东降低)原因:山顶苔藓矮曲林是受山顶效应影响形成的,我国自东向西地势升高(或我国自西向东地势降低),所以其分布高度也随之升高(或降低)4分)(4)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人类活动不当(转为农业用地、采药等)的威胁日益严重;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保功效;生存环境独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8分)13.[2018·山东临沂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马达加斯加岛(下图),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386千米,南北长达1 700千米,东西宽约600千米,为世界第四大岛屿2 000多年前,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目前该岛人口已超过2 000万,年增长率为3%;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如珍稀动物狐猴,已完成长达5 500万年的进化历程狐猴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近年数量剧减,处于濒危状态1)指出狐猴集中分布区自然景观的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物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原因6分)(3)推测马达加斯加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8分)解析:(1)图示狐猴分布区为热带雨林区,该处热带雨林成因是“地形+迎风坡+暖流”2)注意是两个问题:丰富和独特丰富可从环境多样角度分析,独特可从地域孤立而进化慢、人为干扰少角度分析3)可从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角度分析答案:(1)热带雨林;(2分)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2分)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2分)再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从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景观。

2分)(2)岛屿长期与大陆远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2分)受人类影响时间短,干扰少;(2分)岛屿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2分)(3)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狐猴生存空间(栖息地)、食物减少;(生产、生活造成)环境污染,狐猴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非法捕杀狐猴获利;全球气候变化,狐猴生存环境改变;(狐猴为特有物种)生存进化能力较弱共8分;每个要点2分)。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