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小组名称:卓越小组 完成时间:2010年10月15日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目 录 1、 调查目的..................................................... 32、调查对象 ...................................................33、调查内容.....................................................34、调查方法.....................................................35、调查数据分析.............................................3 ~ 96、调查结果 ...................................................9 ~ 10 1.调查目的主要是调查大学生的就业意向,针对现在考研族、创业族和打工族的所占比率与以后事业的发展方向,以便指导大学生合理选择以后方向2.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与应届毕业生3.调查内容:为了深入调查与研究,我们组分工合作在专业网站搜集资料,通过专业数据来说明当今大学生择业及就业形势4.调查方法在网上进行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搜集资料使用文案调查方法,对大学生就业形势进行调查应用统计与预测方法通过数据说明就业形势以便指导大学生择业5. 调查数据分析(1)、大学生目前的状况和毕业去向 图表一(来源于有才网)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80万人;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33万人;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万人;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59万人;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10万人;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31万人数据显示:从2004年开始我国的毕业生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从280万一直跃升到2010年的631万,因此我国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2) 、就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中国人才热线最近发布的2010年首份大学生、研究生求职调查显示,近七成大学生和研究生仍然选择在深京穗津沪这五座大城市工作,而深圳特区成为很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 此次调查数据来源于全国收集的5000份问卷,调查显示,23%的学生将深圳特区作为就业首选城市,在就业城市榜单中位居第一;其次是北京和广州,各占16%;选择在天津和上海就业共计8%。
选择上述五大城市就业的大学生的比例在全体大学生中占近七成 数量众多的大学毕业生把目光投向深圳特区、北京、广州这三大中国一线城市和天津、上海等几个二线城市,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深圳市人事局副局长陈纪福也告诫毕业生,求职不能盲目深圳特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港深国际大都会”的核心城市,目前接收毕业生较多的专业仍然很集中,都是深圳市的重点产业排在前9位的专业是:金融、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物流、通信工程、英语、工商管理、会计学、法学 (3)、大学生就业签约情况从图表看得出来未签约大学生占大多数,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已签约的大学生只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左右,而且还有极少部分虽已签约但被解约这说明社会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在就业观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图表二(来源于新闻网)通过上述资料可看出:在已经就业的大学生中,签约薪金集中在2200元左右其中薪金最高行业是金融、保险、房地行业其次是建筑业和制造业这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方向在薪资方面有一个对比数据,2009年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毕业院校毕业半年之后的月薪分别是2756元、2241元和1890元,比2008届分别上升了8%、10%和15%,都是有明显的增长,其中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增长是最多的,幅度也是最大的。
3) 本科与高职学生就业情况对比通过上面的图表的对比可以看出:本科毕业生的薪金比高职毕业生薪金高出六七百元左右其中经济学类、土建类、机械类已经是就业的热门方向土建施工类由于专业程度高,门槛较高,所以就业的相关程度最高相对而言,语言类金融类准入门槛较低,就业相关程度只占一半左右其中经济类专业的就业薪金是最高的考研作为大学生另外一个重要选择,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的调研方向针对大学生考研的选择和录取情况,我们进行了以下调研:(5) 大学生考研情况考硕年份报名人数(万人)录取人数(万人)考录比例200494.5332.9:12005117.232.4943.6:12006127.1240.283.2:12007128.236.43.5:12008120393.0:12009124.641.53.0:1从1997年到2010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和研究生的录取人数在不断地上升,但报名人数的增加远大于录取人数的增加,录取比例也在不断的下降,大学生考研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从历年研究生考试的报名情况来看,考研热持续不减应届毕业生考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就业压力太大迫使毕业生考研随着连续8年的扩招,高校的考研率和扩招幅度也在迅速增长,惨淡而严峻的就业形势让越来越多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为了“稳操胜券”,很多人从一入学就树立了考研的目标,他们毕业后不找工作,而走上考研之路据某网站的一项“您为什么要考研”的随机调查显示,考生迫于就业压力是选择考研的主要原因据了解,此次的调查共有3万多人(包括应届生和非应届生)进行投票,其中,选择“迫于就业的压力,需要更高的文凭”的就占37%;二是考研还是就业应届生难以取舍,据了解,2007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将在去年413万人的基础上达到500万人左右,考研已经成为就业之外的一个重要选择然而,不少毕业生在考研和就业之间犹豫不决——现在就业担心学历太低,将来会被淘汰,而且时下找工作比较难;读研的费用颇高,不知三年后就业形势如何,还怕考研耽误找工作资料来源于山东新闻网)(6)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历年高校毕业生招生就业统计表毕业时间人数待业人数就业率2004年280万69万75%2005年340万79万76%2006年413万91万77%2007年495万145万70%2008年559万173万69%2009年611万196万68% 1984年—1990年出生的人口是中国的婴儿潮一代,即中国人口出生的第二个高峰期,而从1990年—2000年,中国出生人口的数量逐年下降,由此看到中国人口就业高峰期为2006年——2012年,那么结合上表的数据来看,2006—2009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77%、70%,68%、68%,形势不容乐观,预计未来的三至四年,就业人数应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从社会就业的角度来看,人才供给过剩,而从企业持续经营的角度来衡量,目前充足的人才供给状况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从2013年起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供给数量将呈下降趋势7)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求职和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占大多数,占到七成考研人数占五分之一左右,考验也成为广大高校学生的不错的选择,研究生毕业以后的待遇也会相应提高还有部分家庭条件比较好或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可以得到出国深造的机会大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出路是两条,第一出路是就业,学生比例过半第二出路是考验,占学生五分之一的比例其他出路比重非常小,按比例从高到低排序是自主创业、出国、其他6.调查结论通过上面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1)就业方向转移由于东西部地域差别的客观存在和开放政策效应,包括珠三角、长三角在内的东部沿海城市经济繁荣,发展机会较多,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将东部沿海城市作为自己求职就业的首选目标,他们往往以进入珠三角、长三角的外资或合资企业当白领为荣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当前的东部沿海城市人才已经逐渐饱和,区域性就业压力明显加剧,再加上东部地区经济的外贸依存度更高,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大、最直接,今年东部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明显不足。
另一方面,目前国家正在实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幅员辽阔的中西部地区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尽管中西部地区经济还不够发达,条件相对落后,但发展潜力巨大,大学生去了一定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更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干,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到中西部地区的毕业生人数增加了55万人左右,预计09年将增加更多可见,中西部地区不仅是未来经济蓬勃发展的战略主阵地,而且是大学毕业生流向的新途径2)从大中城市向城乡基层转移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存在,大学生就业时往往将目标锁定在大中城市,大量高校毕业生集中涌入大中城市,加剧了城市中高端人才的就业压力,很多人无法顺利就业与之相反,广大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虽然急需人才,但受发展机会、工资收入、流动性等因素制约,难以吸引大学生近几年来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的战略目标,着力促进8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以实现全国的全面小康可见,乡村就业、基层就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新亮点2、 就业后再教育问题就主要的两大出路而言,先说就业,整体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几年来就业率逐渐降低,但仍有过半的想就业的学生能就业,分析其原因有两点:一、近年来,大学生眼高手低,就业意向不实际,而且大学生素质不高,时有受到社会舆论的诟病,不符合社会要求。
二、近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某些企业处于萧条期,对国内经济环境有一定消极影响,也影响学生就业,而且全国大学普遍扩招,大学生数量增多,竞争激烈,大学生供过于求就考研来说,就业难直接推动学生考研,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本科学历不在具有竞争力,获得更高的学历成为现实3、从白领阶层向蓝领阶层转移在传统观念里,大学生向来以“天之骄子”自居,毕业后大多倾向于进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国有大中型企业,并把自己定位于“白领”阶层然而现实是残酷的,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如今的高校教育早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大学生也不再属于“物以稀为贵”的社会精英了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所能吸纳的中高端人才毕竟有限,而且在现行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下,无法为社会提供足够多的白领岗位,相反民营三资企业对蓝领型技术人才需求比较旺盛据教育部发布的资料显示,2008年到民营三资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有143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40.7%根据我们到市人事局和劳动局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尽管目前经济大环境不好,但劳动局的劳动力市场仍比较活跃,经常有民营中小企业主动到劳动局摆摊设点,招聘一定数量的技术蓝领;与之相反,人事局的人才市场相对冷清,很少有单位前来招聘高级白领人才。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当主动降低身价,把自己定位于蓝领,积极到民营中小企业就业,踏踏实实从底层职位做起我们小组的调查内容是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包括大学生就业意向、就业现状及分析,为学生提供参考,给学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提供了很多对比的数据,我就从这几个方面跟大家介绍一下和以往的对比,在2010年的就业报告中指出,2009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情况,半年之后的就业率大概是86.6%,比2008届高出一个百分点,但是比2007届低0.9个百分点,其中211院校毕业半年后的非失业率大概是91.2%,而非211本科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是87.4%,可以说在高职方面是一枝独秀,比2007年同类毕业半年后高出1.1个百分点,这是从就业率上来说也就是说2009年的就业率比2008高出一个百分点从对大学生对工作的满意度方面来说,2009年毕业生离校时掌握工作能力水平有所提高,平均提高了两个百分点,但是工作岗位对于毕业生达到的要求水平也是普遍提高,2009届比2008届平均高出5个百分点,因此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满足比上一届来说呈现一种下降的趋势,另外最受人关注的一点就是目前大学生就业当中的弱势群体,这个就业报告中对2009年弱势群体进行了分析,发现与全国2009届大学生、毕业生平均分布相比,低收入就业漂族又超出了5个百分点,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的最多。
因此,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技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很重要,而认清形势,把握好方向同样重要多了解就业趋势,了解政府就业政策,会让求职有个长远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