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判断题的解题方法判断题能加强学生对概念、法则、意义的理解,所以在 解题时更应认真对待一、概念判断法有些判断题偷换或省略了某些形成概念的关键性词语,这时 可以把已学的概念与命题进行比较,确定其正误例如: ⑴公历年份凡能被 4 整除的这一年都是闰年 ) 分析:解答这道题必须明确闰年的概念:通常公历年份是 4 的倍数都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 400 的倍数 才是闰年学生可以运用闰年的概念加以判断,得出公历年 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 400 的倍数才是闰年,所以该题错误 ⑵三角形的顶点到对边的距离,叫做三角形的高 ) 分析:对三角形的高,书中这样进行了定义:从三角形的顶 点向它的对边画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 的高题目把语“ 线段”换成了“距离”,必须正确辨析线段与 距离两个概念:线段是指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是图形,而 距离是两点间的线段的长,是能够用尺量出来的数,数非图 形,所以定义三角形的高时不能把线段换成距离 二、计算判断法有些判断题实质是容易算错的计算题,这时可以把它当作一 般的计算题,先算出结果,再进行判断例如:⑴2×2÷2 +2 50×2 -98+2第1页/共4页=4÷4 =100-100=1 ( ) =0 ( )分析:上述两小题的出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 运算顺序是否掌握。
碰到这类题目,若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则 可要求他们先确定运算顺序,然后再作判断⑵种 105 棵树,成活的有 100 棵,成活率是 100% ( ) 分析:因为成活率=成活棵数÷ 植树棵数 ×100%,所以该题的正确解应是100÷105×100%≈95.24%三、图象判断法有些判断题用其他方法解比较繁杂,但若能根据题意,做出 草图或进行实际操作,然后根据图形的形状、位置、性质或 操作结果等直观得出判断例如:⑴半圆形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分析:解这道题不妨先画一个半圆,根据圆周长的意义,得 出半圆形的周长包括该圆周长的一半加上直径的长度所以 该题错误⑵一根线把它两次对折后所得到的长度是原来长度的 1/4 ( )分析:因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还较为粗浅,又缺少对折的认 识,如果给出一张长方形的纸让他们操作,就能直观发现两 次对折后所得的长度为原来的 1/4 ,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第2页/共4页[page]-->四、代入判断法对于没有给出具体数量关系的比较抽象的判断题,我们可以 通过给某个量代入具体的数值,然后进行运算或推理得出结 果,作出判断。
例如:⑴有两根同样长的钢管,第一根用去 2 米,第二根用去 20%, 那么剩下的部分一样长 )分析:①假设这两根钢管都是 5 米长,那么 5-2=3(米) 5×(1-20%)=4(米)② 假设这两根钢管都是 10 米,那么 10-2=8(米)10× (1-20%)=8(米)③ 假设这两根钢管都是 20 米,那么 20 -2=18(米)20× (1-20%)=16(米)由此可知这题是错误的五、反证判断法有些判断题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列举出反面的例子来证明该 题错误或正确例如: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 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 ,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 么? 还是没有彻底“ 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 ,方法很简 单,每天花 3-5 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 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 “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第3页/共4页前的 3 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 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 ,一年就可记 300 多条 成语、300 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 富。
这些成语典故 “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 ,写作时 便会随心所欲地“ 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⑴小数都比整 数小 )分析:可用小数比整数大的具体例子来证明该题错误 ⑵a是整数,a的倒数是 1/a )分析:因为整数包括 0,而 0 没有倒数,所以本题错误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 着素质教育的开展 ,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 力发展的教学方式 ,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 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 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 ,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 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实际解答判断题时究竟选用哪种 方法,不仅要根据题目的具体特点,还要根据学生的思维习 惯来决定,同时方法之间要相互渗透,灵活运用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