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送下坡混凝土注意事项[摘要]:泵送下坡混凝土施工对包括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泵送输送管的合理布局、 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骨料的级配控制、合理的砂率、适中的泵压、混凝土泌水程度等都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混凝土技术人员可能都遇到过和笔者一样的遭遇:混凝土朝上打容易,朝下打难 难在哪里?朝下打容易堵管重庆市由于特殊的地貌原因,许多建筑施工混凝土入模点的 地表高度远远低于混凝土输送泵的地表高度朝下打容易堵管的根本原因:由于重力作用, 泵管管中混凝土容易超下梭溜,越接近出管口混凝土拌和料梭溜速度越快造成管内形成 许多空气栓,在泵压的作用下,空气栓对与之接触的混凝土拌和物形成高压空气挤压效应, 高压空气的挤压,使流动性好的混凝土浆料和靠浆料包裹被动前移的碎石骨料分离,形成 严重缺少浆料、以碎石居多的混凝土拌和物栓,客观的改变了局部混凝土的合理组成由 于碎石与管壁的摩擦增大、缺少浆料后流动性急剧下降,遇到弯头或者泵管节点障碍部分 极易形成栓塞造成堵管如何克服朝下打混凝土容易堵管这个问题,笔者通过长期现场观测,并结合几个工程 案例简单加以说明:1、合理布置泵管,在中间适当的位置设重力缓冲管,尽量减少泵管与地平线的夹角。
缓冲管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管内混凝土梭溜过快形成空气栓混凝土缓冲管与地平线夹角 不宜超过 30 度当泵管与地平线夹角超过 45 度时,建议每6-9 米设一根缓冲水平管2、连接泵管之前检查泵管内壁洁净度,是否有上次泵送完毕残留混凝土或者砂浆 每次泵送完以后对泵管先用砂浆冲去管内残留混凝土,再用清水冲洗残留砂浆3、泵送之前充分润滑泵管所谓充分,即泵管内壁每个角落都要沾有润管砂浆案例一:某施工现场打下坡混凝土,泵送前润管砂浆量不足,造成管内上壁润滑不充 分管内上部混凝土拌和物在流动过程申,本来用于改善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的浆料附着 在了管内上壁,造成泵送困难,在弯头处形成栓塞而堵管拆管检查发现形成栓塞的混凝 土圆柱体上部干燥少浆、下部物性接近正常混凝土4、使用具有良好级配的骨料多棱、针片状碎石多,增加了堵管的几率;粗骨料粒 径偏大,易形成节点堵塞混凝土生产方宜在下坡施工之前加强对碎石的检测,提高使用 要求5、合理的砂率,重庆地区特细砂细度模数偏小、颗粒级配不合理,所以通常采用机 制砂加特细砂的混合砂,以改善砂的级配砂率如果不足,将会造成填充在碎石之间的混 合砂滚珠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砂率偏高,也会带来水泥浆料需求增加,不利成本控制。
实例表明,为改善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与朝上泵送混凝土相比较,可以适当提高1%的砂 率6、适中的泵车泵压动力泵车泵压过大,管内业已形成的空气栓对与之接触的拌和 物产生的空气过滤效应尤其明显7、选用适当的水泥和外加剂,控制泌水现象的发生由于水泥和外加剂适应性问题, 容易造成混凝土拌和物泌水,泌水严重时,容易造成混凝土拌和物骨料与浆料分离,增加 了堵管的风险8、适量的胶凝材料碎石被掺有矿物掺和料的水泥浆所包裹,与管壁之间隔着一层 浆料润滑层,形成良好的流动性如果混凝土拌和料浆料不足,将导致碎石直接与管壁接 触,增加了泵送难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通过试验确定,在不增加混凝土成 本的情况下增加矿物掺和料以增加胶凝材料的总量9、 控制好混凝土坍落度,宜在170mm〜190mm,范围内,坍落度越小,混凝土拌和料 的粘稠度越高,越不容易形成空气栓,但是过小也会形成低流动性混凝土拌和物栓塞案例二:某朝下泵送混凝土施工现场,由于构件钢筋密集,要求混凝土流动性高,混 凝土坍落度大(多次测量达到了 200〜210mm),造成了多次泵了堵、堵了拆、清管过后又泵、 再堵的情况;后降低坍落度(W180mm),再没有发生堵管现象。
入模困难问题通过增加混 凝土班组人员和加强混凝土振捣解决10、 减少拌和料在管内停滞时间暑期作业,尽量减少泵管内的混凝土在管内的停滞 时间由于高温作用,泵管内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严重,如果不及时泵送出去,容易造成混 凝土静止假凝干硬而导致堵管总之,朝下泵送混凝土时对混凝土原材料、工作性、泵送前准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